第292章 聖之三說上

“聖人制琴,以和天地,以化萬民。”

在書院的琴谷裡,大教諭立於谷中之央,對着衆學子高聲道。

而在此時,數百上千的學子或琴者,皆圍成一圈席地而坐,無數琴者露期待的神色。亦有不少琴者躍躍欲試的樣子,欲要在此次論琴中一舉成名。

“琴,乃聖人治世之音,乃君子修養之物琴,乃衆樂之首,貫衆樂之長,統大雅之尊,系政教之盛衰,關人心之邪正。”

大教諭的聲音純正洪亮,落在每一個人的耳朵裡。

“今日,吾聖教有十四書院於此論琴,乃應秉承聖人之願,興琴道以正樂。琴者,禁邪歸正,以和人心。是故聖人之治,將以治身,育其情性,和矣!”

大教諭微微一笑,環顧一眼四周的學子,道:“此次論琴,乃以琴修身,以琴明道爲主。”

“且,君子和而不同。”

當大教諭說完,便朝封青巖、大雨琴君一禮,道:“十四書院論琴,由封聖先始。”

“琴爲之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塵俗,可以格鬼神。”

封青巖聞言一笑,便一邊說一邊來到谷中之央,對衆人一禮道:“葬山書院,封青巖見過諸位。”

“見過封聖。”

衆學子、教諭皆回禮。

這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封青巖身上。

“在論琴前,吾亦有‘三說’送與諸位,所謂三說,即:得心、應手、成樂。”封青巖道,“而得心,則有四要兩需。”

“敢問封聖,可是四要兩需?”

有琴者好奇道。

且,並不太瞭解何是‘三說’,此爲第一次聽到。

“四要,即辯題、正義、知味、識體,兩需即入境、傳神。”

封青巖聞言便道,看到衆人皆是一臉不解的樣子,又言:“得心,乃是琴者於琴曲,由外到內之把握,及充分認識與深入理解。”

“得之於心,乃前題,乃基礎,乃根本,可免因盲目而謬誤,可免因任意而曲解。”

封青巖道。

衆琴者聞言皆是點頭。

“爲何要辯題?”

這時,封青巖自問自答,道:“若不辯,則生謬。”看向衆琴者問,“諸位可知《鷗鷺忘機》之曲?”

有琴者點頭,有琴者搖頭。

“那諸位可知,鷗鷺所忘,是何機心?”

封青巖又問。

大部分琴者皆是搖頭。

“鷗鷺爲海翁所負,非鷗鷺存機心也。”

封青巖繼續說下去,道:“所謂‘正義’,乃知琴曲之思,方可深入領會。如《流水》而言,非水流之種種,更有種種水流之氣度、氣勢、氣韻。”

“韻味乃琴聲之神采所在,存於琴之風格、流派、情趣等。”

“風格流派,皆有地域之別,亦有傳承之異,還有個性之差。既表現於琴之本身,亦體現於琴之人。諸位面對各種風格流派情趣之曲,若不能妥當以待,則會或失於不知其精華而不能得益,或失於不知有自主而爲人所繞。”

“此爲知味,亦是君子和而不同。”

此時琴谷裡,不論是學子,還是琴者,以及教諭,皆在認真聆聽。

“至於識體,凡藝皆重章法。全局之起承轉合,高=潮所在,散板入拍之起收等,必有正確認識,恰當安排,以免失誤及平庸。”

“識體方可明心,心明方可致精深,不可輕之。”

封青巖站在琴谷之央緩緩說着。

秋風吹過,揚起他的白衣,盡顯君子之風采,令不少女郎傾慕。

“二需之入境,即以己之心,入琴曲之境,是已得心‘四要’之結果。此境既在於樂境之形,更在於意境之神。”

“二需之傳神,即已入境之心,轉爲表現爲琴曲情懷、音韻之構思,下指之前,成竹在胸,乃是傳神之途。”

“已達入境之心,既得其形又得其神。”

“在對琴曲的精心分析研判中,毫無輕慢之心、玩忽之態,而如奉妙題、對嚴試、琢美玉、雕良材、着古墨、布奇奕、着長篇、揮雄師,用慎思熟慮於宏觀及細節。”

此時封青巖盤坐下來,口中吐出一個個淡白色的文字。

似乎淡白色的文字,隱隱化爲一個個神奇無比的音符,令琴谷裡的衆人震驚不已。

“古之聖人言,唯樂不可以爲僞,琴尤如此。”

“無僞必以真誠,真誠之境在於至善,唯至善方能無欺;抱精心、懷慎思、不欺人、不矯世、則可以傳神。”

封青巖口中吐出的音符,似乎化爲琴音般在衆人的耳朵響起。

這時,十三書院的教諭皆是震驚不已,似乎有些不敢相信看着封青巖。

口吐音符。

音符又化琴音。

難道封聖已爲琴君?

要不然,如何能夠做到口吐音符,音符化琴音?

“敢問封聖,何爲應手?”

此時有琴者滿臉激動道,在封聖的一番話中,他似乎明白了什麼。但似乎又差一些,便忍不住站起來詢問,希望得到下面的答案。

其他琴者聞言,皆是渴望看着封青巖。

封聖之言如同黃鐘大呂般,令他們如夢初醒,豁然開朗。

“應手有三則八法。”

封青巖一笑,便繼續道:“三則即發聲、用韻、運指,八法即輕重、疾徐、方圓、剛柔、濃淡、明暗、虛實、斷續。”

“三則八法?”

琴者好奇起來。

“應手,乃是將深懷於心之琴曲,以嚴格而又多變化之雙手,用於七絃,恰當的表現出來。”

“以心用手,以手寫心;令由心出,以手應之。”

衆琴者一邊聽,一邊看着自已的雙手。

“三則之一,發聲如金玉。”

“三則之二,移韻若吟誦。”

“三則之三,運指似無心。”

“運指似無心?”

這時有琴者疑惑,前面兩個還好理解,問道:“如何無心?”

封青巖聞言,便解釋道:“人之行,最放鬆最自如之時,乃至於不覺,更至於似乎無心。心中在於要成之事,而不覺、不思成事之途徑,實已得之於心而似不經意。”

“運指揮弦,純熟自如,法度自嚴,音韻自明。”

“於已於人,一似無心。”

……

第640章 鬼門現世第253章 君子歸來第421章 誰的影子第369章 帝心如淵第335章 山海仙界第113章 一不小心又滅了第016章 山神鬧事第304章 密密麻麻的黑線第790章 前往未知武界第169章 怒火沖天(求推薦票)第634章 逃似般的鬼魂第413章 十萬土地神第629章 天下沒有比它更可怕第410章 土地神慈祥的第133章 聖殿與幽都(求推薦票)第662章 下任教主人選第015章 自有天幫第152章 汝可知罪(求推薦票)第643章 未知幽冥去哪了?第741章 我願陪你浪跡天涯……第304章 密密麻麻的黑線第389章 第二個哲位第758章 苦海無邊,唯有一禮第021章 有人失策第209章 建了一座城隍府第097章 招魂現世(求推薦票)第475章 盡頭便是天國之門第691章 只剩下封青巖一人了第798章 陽光很暖和嗎?第154章 文骨錚錚(求推薦票)第686章 魔來了,魔來了第182章 驚天巨浪(求推薦票)第161章 分食三鼎君子(求推薦票)第336章 仙山降世第356章 太上前便有仙第158章 恭迎君子(求推薦票)第399章 黑暗吞噬天地第148章 怨氣化形(求推薦票)第376章 葬山之下第559章 誰在消失……第465章 誰在毀了天下?第511章 白衣君登風采樓?第044章 拜爲師兄第361章 黑霧源頭第409章 土地神位第101章 通幽見鬼(求推薦票)第667章 東海還是死了……第374章 鎮壓禁忌的辦法第125章 鬼伯娶親(求推薦票)第159章 那一抹豔紅(求推薦票)第579章 阿衡第207章 青銅鬼殿第567章 不得傷害帝族之人第031章 他日百鳥來朝,一曲名動天下第342章 武國威武第254章 春官便你了第717章 把天打了個洞……第538章 人間第一君子第451章 三日便三日第711章 接引之橋橫空第759章 忘川與奈何……第398章 點不亮的黑暗第567章 不得傷害帝族之人第610章 誰在誤終了身?(求訂閱)第602章 一人壓平一座海第467章 人王令再出,諸侯共伐楚第281章 江山如畫第516章 天運之子貴不可言第632章 書君之位第245章 茅山拜謝先生第256章 以聖力爲食第107章 坐而論道(求推薦票)第350章 一劍傾城第545章 葬山界葬山兵第410章 土地神慈祥的第774章 吾願化身輪迴……第537章 此及人間君子一擊第557章 諸聖歸隱的真相?第459章 道友請留步第668章 接引跨越時空第783章 豐都鬼帝第299章 大賢隕落第604章 進駐九德殿第281章 江山如畫第134章 鳳舞九天(求推薦票)第233章 天地車輪第683章 盡頭的永恆黑夜第060章 三鼎已滿(求推薦票)第601章 吾祖上曾闊過(求訂閱)第169章 怒火沖天(求推薦票)第585章 他化身爲天意第668章 接引跨越時空第788章 降臨死者生界前第184章 聖殿之爭(求推薦票)第803章 不是魔主歸來第384章 血染天空第539章 從棺中走出第150章 五萬陰兵殺向陽間(求推薦票)第444章 點亮人間萬里第440章 誰能抵擋魔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