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諸葛亮拒絕徵辟

“拒絕了?她們居然拒絕了?”王庸看着手中的心寒,不由得驚呼。

前後十多天,時間已經進入二月,距離中旬也就幾天。快馬送過去的旨意,龐統,黃月英和諸葛亮三人給予回覆,三人都同時拒絕徵辟。

理由基本上就一個:少不更事,無法擔任重任。

在這個十五歲已經成年,同時已經開始在外面工作養家餬口,甚至十七八歲已經出仕的時代,已經十九歲的諸葛亮,已經二十一歲的龐統,還有十八歲的黃月英,以‘少不更事’作爲不出仕的藉口,顯然有些敷衍。

“《大漢週報》已經傳到各地,袁紹那邊的情報渠道,也已經表明,在看到《大漢週報》之後,袁紹就召集了四大謀士,然後第一時間整兵備戰。不僅包括河北三州,青州也開始各種動作,甚至有不少信使去了南匈奴那邊……誰都看得出來,朝廷和袁紹之間,怕是要有一場大決戰。”曹操對此並不奇怪。

無非是不打算摻和進來,坐等局勢明朗。若是朝廷敗了,那麼自己也要跟着陪葬,若是袁紹敗了,她們本身有才華,要出仕也不遲,反正按照如今朝廷的情況下,她們也不可能一下子身居高位,以後還得要慢慢熬履歷。

說得極端一些,估計她們也在考慮,是否要投靠孫權。後者已經幾乎平定了越人作亂,雖然有些傷筋動骨,不過也算是割據了江南。別看只有四郡之地,卻包括了後世三四個省份,潛力還是有一些的。

“她們除非是傻了,纔會去投奔孫權。”王庸卻覺得不可能,“且不說諸葛瑾已經在孫權麾下出仕,諸葛亮再過去投奔,那麼不符合世家的基本操作。總不成,諸葛家打算全部都綁在孫權這艘戰船上吧?”

關鍵江東也有江東的劣勢,爲什麼這個時代要稱之爲江東,而不是江南。扣除吳軍,豫章郡北部和會稽郡北部之外,偌大的江南幾乎沒什麼城池。武夷山脈橫貫的地帶,太多的越人分佈在這裡,到處都是原始森林。

人口少,而且中原因爲高產作物保證糧食問題,土地本來也多,沒多少人爲了避難過去。扣除早期黃巾之亂之後過去的那一批,江東的人口實在不多。

後續又經歷連番大戰,人口,兵源都是問題,向北進攻難度可不是一般的高。而且,歷史上也很少有,定都江南之後,還能北伐成功的朝代。

扣除江東之外,交州那邊的實際掌控者士家,其家主士燮並無野心,只需要完全掌控荊州,派個人過去,就能讓她投降。劉表雖然沒有完全把權力交還朝廷,不過已經表明了基本忠心,打敗袁紹之後,派人過去,就說試點推廣到荊州,就能讓軍政分離,讓他在那邊善後幾年,荊州可定。

西北馬騰不必說,根據最新的消息,他已經逐漸控制西北的軍權,政治方面,朝廷也派遣了一些官員協助他,又提拔了幾個和他關係不錯的涼州士子,韓遂所謂的名望,在一點點的削弱。

益州的劉璋其實反而問題更大,他雖然已經得到正式任命,但本身沒有拿得出手的人才,與巴蜀本地的人才分庭抗禮。可以說巴蜀的大權,很大程度掌控在當地世家手中。

他那幾個子嗣裡面,扣除次女劉循還算有些本事,其他都一般般。然而王庸最擔心的,就是諸葛亮三人會入蜀,然後通過劉循來掌控益州,並建立割據政權。

袁紹可以‘清君側’,那麼她當然也可以讓劉循‘清君側’,這種藉口太多人用了。

“天才的想法往往執拗……還不甘寂寞。越天才的人,越希望能夠向別人證明自己。”典傑在旁邊回了句,“天才總認爲,自己上去也一樣可以讓天下大治,爲什麼還要苦苦熬履歷,只要給自己上去,幾年下來,天下就能太平,爲何還要在地方蹉跎歲月。”

這話打擊面有點大,其他幾女紛紛沉默,可仔細想想,自己身上多多少少,似乎都存在這個情況。

比如說荀彧和郭嘉,曾經投奔過袁紹,然後覺得此人不能成事,然後就回來投靠曹操,最後混成現在這樣,某種意義上來說,何嘗不也是個‘諸葛亮’。

曹操不必說,前期各種瘋狂操作,只是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這樣做的結果,讓那段時間的她起起伏伏。然後在陳留起兵,不管羣雄討董的後續,是按照演義還是正史,曹操都在兗州這片土地上,不斷的證明自己的才能。

所謂亂世出人才,其實正是亂世這片土壤,才最適合人才生長。

諸葛亮,龐統和黃月英三人,自然也是人才,而且還是人才裡面的天才。正因爲這樣,她們怕也不會甘於平靜,誰也不保證,她們會不會有打算,向這個世界證明自己的才能。哪怕,讓這個世界的戰爭,延續更長的時間!讓這片土地上的百姓,遭遇更多的磨難!

仔細想想,諸葛亮是琅邪諸葛家的子弟,本身不是寒門,龐統更是荊州豪門。不管是哪個世界,作爲世家豪門子弟的兩人眼中,怕天下黎明百姓,都只是可以使用的棋子而已。

“算了,她們不打算接受徵辟,就讓她們不接受吧。”曹操無所謂,天下本來不是一兩個人才就能撼動,源源不斷的人才,以及合理的制度,和平的環境,纔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關鍵。

或許兩人會投靠誰,然後給她造成一定的麻煩,甚至給大漢造成一定的危害。不過最終會獲勝的,還是強大的,穩固的大漢朝廷!

要做到這點,當前的主要目標,是袁紹,甚至江東的孫權,都不被曹操看在眼裡。戒備,提防,也重視,但向北後南的方針,不會因此改變。

“也罷,只希望三人不後悔就好。”王庸搖了搖頭,然後也不再過問這些。

與此同時,在荊州龐德公所在的莊子裡面,三人也正好是吃飯時間。龐德公並沒有開設私學,最多偶爾去水鏡書院那邊授幾次課。但他本身學問很高,收一兩個親傳弟子,倒也無妨,主要也是年紀大,教不了太多,諸葛亮和黃月英,最多帶上他的從子龐統三人。

“瑜,這次我們沒有接受徵辟,真的好麼?朝廷明明那麼看中我們?”黃月英看向諸葛亮,她和諸葛亮是閨蜜,遇事也以諸葛亮爲主。

“唯獨曹操……我不想和她同朝爲官……”諸葛亮神色複雜的說道。

第227章 遲到的汝南黃巾第113章 論呂布使用方法第794章 區區張楊不足慮第112章 正統古代攻城戰第424章 災害性評審現場第487章 曹操看了想打人第821章 熱熱鬧鬧除夕夜第707章 出了主意就別跑第42章 鯽魚豆腐香菜湯第873章 袁軍被戲張郃降第204章 今夜王庸真男人第759章 太聰明也是問題第299章 這傢伙是敵人啊第760章 世家的慣用手段第191章 今晚要左擁右抱第409章 我們多少得吃點第594章 僞完美級的包子第689章 魏延的強勢表白第418章 孫策遭無視處理第56章 計劃的真正目的第345章 宗親晚宴的準備第557章 來自冰雪的美麗第877章 棠梨蘊含的花語第430章 改版烈冰鮮鯛山第841章 延津之戰的序幕第219章 春江水暖鴨先知第642章 對呂布最終作戰第451章 有間飯館的往事(4)第616章 自己白擔心一場第316章 呂布真的撤退了第200章 陰瑜居然是中毒第839章 衝入陣中的關羽第229章 出征還得補手續第825章 考慮徵辟諸葛亮第555章 你真的想嫁進來第889章 皇宮中溫馨時刻第106章 喝茶小憩再出徵第892章 赤壁局勢初構成第789章 這次約會很重要(中)第437章 莫小看古人智慧第249章 來自周瑜的記恨第602章 喝喝酒聽聽牢騷第340章 大漢宗親齊聚首第371章 硬着頭皮去赴宴第721章 金玉金絲二連奏第669章 初步的選拔結束第358章 東漢第一份報紙第180章 陷阱總是在最後第649章 軍中缺馬的問題第522章 巧克力軍購提議第659章 騎兵步兵的碰撞第37章 店裡來了新僱員第50章 主食變革的開始第257章 曹府傳出的尖叫第878章 沒有花的燉牛肉第244章 第二批人才抵達第59章 一魚兩吃湯和菜第449章 有間飯館的往事(2)第442章 安撫工作要到位第343章 華麗變身劉皇姑第810章 盤中的幾隻鵪鶉第738章 馬超又過來挑戰第866章 都在和時間競速第577章 特殊的晚餐食譜第16章 配方轉讓再考試第820章 今年糖瓜香又甜第291章 證明價值的時候第811章 盤子裡裝着宇宙第665章 奈何陳宮非一般第829章 未開戰先殞一人第531章 關羽的初戀情人第693章 我好像是懷上了第133章 奉天子以令不臣第150章 輪換約會曹仁篇第666章 這怎麼能算失敗第366章 諸侯也要辦報紙(上)第243章 拜師是個什麼鬼第355章 戒不掉的下午茶第84章 嘗試製作蝗蟲菜第519章 被揍事件的餘波第699章 其實火鍋真很好第162章 恢復健康的代價第34章 這個世界很違和第754章 玉米卷和土豆泥第420章 那就隨你追求吧第504章 要不乾脆收編了第327章 果有刁民要害朕第79章 晚宴的完美落幕第90章 氣急敗壞的陳宮第701章 恢復正常的日常第475章 估計要帶傷參考第62章 師妹楊修的使壞第774章 夏之樂盡在於此(上)第583章 吵吵鬧鬧又一天第685章 還有一個爛攤子第184章 叫人吃飯的日常第833章 一招鮮可吃遍天第383章 剛出年整軍出征第638章 王庸今晚要下廚第704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