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緣起緣滅了因果

原本那裡空無一物,偏偏長生神光所照之處,一縷肉眼不可勘察的灰色氣體浮現,很快又被長生神光消弭。

那處位置,便是一些佛門秘法中言及的“梵穴輪”所在。

而在道門典籍中,那裡也有個稱謂,名曰“玄牝”。

《道經》有云:“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又有《悟真直指》曰:穀神之動靜,即玄牝之門也。此門位於人身四大不着之處,天地之正中,虛懸一穴,開闔有時,動靜自然,號之曰“玄關一竅”,又號之曰“衆妙之門”。

而衰死咒生效的第一要害便在此處。

神霄宗不是沒有大能覺察其中蹊蹺,但是知曉和解除是兩碼事。

否則巫祭的手段就不會讓衆多修士如此忌憚了。

緊接着又有六道長生神光分別從復遠真一的百會、印堂、咽喉、心臟、肚臍、會陰等處射入。

光芒所及,皆有灰色霧氣散出。

與此同時,復遠真一隻覺從七處位置分別流逝了大量生機,但腹中又有汩汩元氣冒出,瞬間補充着自身活力。

林照的“長生十二神光”敢號稱大神通,自有非凡之能。

十二道神光各有妙用,順則化災解厄,從本源上破除咒法邪術;逆則剝奪生機,斬斷對手大道牽連,從根本上削去對手道行。

而衰死咒作用於人身七處要害,破解過程中會加劇咒術運轉,從而讓中咒者的生機流逝的更加厲害。

且咒術跟中咒者的生機相連,如同蓮藕一般,若是不能一次拔出,反而會牽一髮而動全身,最是令修士忌憚和噁心。

今日遇到林照的大神通,神光照徹之處,咒術之力輕易被拔出。

只是也多虧有九返元靈果來補充生機,否則即便爲復遠真一解除咒術,其壽元怕也留存不多。

見覆遠真一陷入了深沉的定境,林照心知接下來這位老真一怕是要感悟陰陽五行大道,徐徐轉化體內法力,沒個三五十年是別想出關了。

當下不再打擾,又拿出一個儲物袋放在其身前,這才封閉了洞門,悄然離去。

行走在天空之上,靈峰之間,林照只覺心神清明,感受到自己身上的牽連又少了一層。

這些年隨着道行日深,林照漸漸明悟了幾分因果之道。

因果牽連越少,道心就會愈加澄澈,未來道途也要少去很多莫名的阻攔。

好比一借一還纔算圓滿,此乃整個洪荒大界的道則,只要是修士,都需遵循,莫能例外。

這些在道經中都有提及,只是經文大義微言,太過深奧,能真正明悟其中道理者寡。

隨後林照來到宗門傳送陣,隨着光華閃過,已然到了南靈別院。

神霄宗,靈棋崖,全域和德訥兩位真仙重開一局,繼續對弈。

“師伯,宗門似乎欠這小子有些多啊。”

全域真仙撫着長鬚皺眉道。

“欠就欠了罷,宗門和弟子,原本就是一體,如同一家人一般,又何分彼此?

有人能力強大,便多出一份力,有人弱小,宗門便多照顧些。

我神霄立宗十萬餘載,便是這般過來的,又如何能分得清楚明白!”

德訥落下一子,雙眸當中明滅不定,似有大道交織,又似神遊天外,其中蘊含的玄奧難以言表。

全域緩緩頷首,當下不再言語,也陷入了一種奇異的境地。

兩位真仙看似在對弈,實在也是在印證道行,算是另外一種方式的修行。

……

多年不來南靈別院,林照看着眼前熟悉的景緻,不禁回憶起了當年自己被師父帶到龍首峰的情景。

這些年來,南靈別院的人事有所變動。

當年熟悉的真人當中,太致、太玄、太沖、太柔、太篤五位真人這些年紛紛閉關,開始衝擊元神。

如今成功晉入元神期的有太致和太沖,太玄、太柔兩人依舊在閉關。

而太篤真人卻不幸隕落。

當林照從師父那裡知曉這些信息時,半晌說不出話來。

大道艱難,長生漫漫。

林照逐漸感受到了歲月的流逝,體會着被時光打磨的無奈,只是其心境猶如磐石不動,並未因此受到太多影響,反而愈發盎然向上。

想要長生久視,就得有一顆堅定的道心。

見到親者逝去便要黯然神傷,又如何能挺過種種道劫。

修士可以感慨,但是本心絕對不能動搖。

想到這裡,林照對《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的領悟又加深了一分。

拜訪了一些熟悉的長輩和同門,林照便出了南靈別院,緩緩向着蕩波城而去。

當年母親病逝,自己離家後再未去過蕩波城。

算算年齡,自己已然一百七十九歲,一百多年不曾回去,林府怕是早已物是人非。

出入青冥之間,半日不到林照已經來到蕩波城上空,看着下方略顯陌生的城池,林照心中感慨萬千。

想了片刻,林照先向着林氏祖墳飛去。

來祖墳外圍,林照使出一個障眼法晃過守墳的兩位老者,來到陵園深處。

只見墓碑處處,有石階相連,周圍草木繁茂,透着淡淡的森冷。

找到祖父祖母的墓碑,林照先是拿出一些早已備好的靈符化去,隨後清淨心神,秉持正念,誦了三遍《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拔罪妙經》,最後跪拜叩首。

又來到林仁仲和陳氏的墓碑前祭拜,同樣化符唸誦經文。

凡俗上墳,需要紙錢果品。

林照身爲修士,卻無需如此,有專門祭拜逝者的“通冥救苦拔罪靈符”。

之後又給林氏列祖列宗唸誦了幾遍經文,這才離去。

整個過程,林照無喜無悲,只是誠心祭奠。

孝道孝行需得在親人活着的時候盡到,親人逝去後,縱有萬般哀傷亦是無用!

待林照來到蕩波城時,發現城池中有很多流民,各個面黃肌瘦,衣衫襤褸,街上的乞丐亦是隨處可見。

街道角落處便溺點點,臭不可聞,讓其不禁眉頭緊皺。

隨着這些年旱澇加重,雖然蕩波城周邊依舊仰仗着天青江的水利,可以勉強保持收成。

但是周邊幾個州府卻莊稼歉收,流民四起,即便是官府賑災,大府大戶施粥救濟,也頂不了多大用處。

如此饑荒之景,不禁讓林照心生憐憫。

只是人力時而有時窮,即便其修爲通天,又能救得了多少百姓。

暗自感嘆一聲,林照來到林府前。

三日後的一個月夜,林府當中一道人影沖天而起,隨後消失不見。

空餘數百多人聚集在練武場上,仰天看着皎潔明月嘆息。

林照此次來到林府,便是爲了將族人都帶去中洲,屆時安置在距離宗門最近的凡俗國度,依舊可以過上富足生活。

且在神霄宗的庇護下,相對要安全許多。

只是真正願意離開的族人,卻不足一半。

林氏族人早已適應了這方水土;適應了大武國的高官厚職;適應了頂級門閥的社會地位。

但是要去了一個陌生地域,又要重新奮鬥。

林氏族人大都讀書識字,有些人自認爲看得透徹,想着即便是有老祖庇護,但是仙凡有別,又能庇護多久?

且故土難離,親朋好友衆多,又如何捨得?

如此種種,各有心意,委實難以統一。

這些早已在林照的預料當中,故而也不強求,願意離開者直接收入元靈洞天,不願意離開者便固守故土好了。

林照讓黑風鬼王繼續守護在蕩波城外,暗中保護留下的族人。

數日後,神霄宗數萬裡外,大安國雲水郡搬來了一個大族。

大安國乃是距離神霄宗最近的一處凡俗國度,暗中受神霄宗護持,地理位置優越,河流湖泊衆多,千里平原,土地肥沃,有“豐裕之國”的稱號。

新來的宗族頗有些神秘,自稱爲“南林氏”。

當時有京都欽差一路陪同前來,親自忙前忙後,助其安家落戶,住進早已建好的宏偉宅院當中。

隨後便是大宴賓客,州府高官、當地有名望的大族、名士等都被邀請,紛紛前來赴宴,想與其認識交好。

一時之間,南林氏成爲當地議論的焦點。

但再往後這南林氏反而沉寂了下去,只是該族子弟文武雙全,英才衆多,很快便融入了當地的高門大族。

而林照已回到了宗門,正準備前往北天蜈洲。

此番讓林氏花開兩枝,想來總能將家族血脈延續下去。

也算了卻了一樁心事,再往後林照自忖雖然會繼續暗中庇佑林氏,但絕不會再過多牽扯其中。

南域靈洲依舊鬱鬱蔥蔥,而北天蜈洲已然冰霜掛枝,白雪紛紛。

三嶽城,這些年金剛寺的名頭越發響亮。

如今庇護着方圓千里內的人族百姓,時常斬妖除魔,保護城郭安危。

百姓感念其恩,每逢初一十五便去上香

寺中號稱有一百零八高手,傳說各個有飛天遁地之能,寺中方丈了塵禪師更是寒元國國主的座上客。

原本國主想讓其擔任國師,但其自稱乃是方外之人,不可久留紅塵,堅辭不受,國主無奈作罷。

但也因此而越發看重金剛寺,賞賜了許多寶物,更是派遣能工巧匠,擴大寺廟,爲佛祖菩薩樹起金身。

天上彤雲如鉛,不久便有白雪簌簌飄落,須臾間白了大地,覆蓋了人間黑白。

金剛寺後院,一座小院當中有寒梅綻放,在風雪中飄蕩着縷縷幽香。

樹下有位英武的僧人身穿單薄黃袍,芒鞋白襪,手中轉動着念珠,濃密的黑鬚上不見雪花,正看着寒梅靜靜出神。

暮色將近,雪天風寒,城中炊煙飄蕩,人聲漸寂。

半晌過後,其嘆息出聲,轉身準備回屋去做功課。

卻見自己身後站着一人,身着鶴氅,三縷長鬚出塵,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讓其不禁呆立當場。

“老師……和照仙長?!”

來人正是林照,見昔日隨手佈下的一子如今已然有了格局,並且樹起了金剛寺的牌子,心中亦是有所感觸。

天道莫測,仙人手段更是非凡,若說冥冥之中沒有安排,林照是第一個不信。

如此這般,也說明這了塵的確是振興金剛宗的天選之人。

林照暗自搖頭,口中卻道:

“了塵,你很好,做得比我想象的還要出色。

當年我曾給你許諾,最多十年便會前來,傳授你金剛宗真法。

不料前些年跟巫族大戰一場,貧道被困於虛空亂流,這才耽誤了日期,此乃貧道之過!”

說罷便是稽首一禮。

了塵連忙閃過,神情有些漲紅,多年誦讀經文,早已如同止水的心境轟然崩塌,有些激動的道:

“仙長何出此言,當年您有救命授道之恩。

此等恩情宛如重生父母,弟子……了塵無以爲報,又如何會怪罪於您!”

說着便要跪下行禮。

卻感覺自己身形難以動彈分毫,頓時心中更加敬佩眼前的仙長,感覺其法力當真浩瀚無涯。

“好了,你也無需跪拜。

此次貧道前來,是爲了給你傳授金剛宗真法,並有要事交代!”

隨後林照便居住在金剛寺,每日爲了塵講解諸多金剛宗秘法。

金剛宗傳承法門衆多,林照除去《金剛龍象大力涅槃經》最後兩層、《掌中佛國》和《般若空慧無上金剛經》部分未曾參悟通透。

其他諸如《羅漢築基拳》、《金剛獅子吼》、《佛陀悟道觀想圖》、《蓮花渡世大法》、《十方無量空宇徹地法》、《天龍禪唱》早已盡數領悟其中奧妙。

了塵根骨出衆,悟性亦是不差,雖然比不上林照的兩位親傳弟子,但也算是傑出天才。

林照毫不藏私,將自己掌握的金剛寺真法盡數道出。

修行佛門之法,就必須領悟種種佛經。

但林照發現了塵在佛經上的造詣遠遠超出自己當年所傳,有許多更是自己不曾傳授的。

就算了塵再天資聰穎,也不可能自己悟出種種佛經罷。

古昆界佛門傳承稀少,更不用說北天蜈洲,其中定然有着蹊蹺。

林照不敢輕忽,便直接詢問了塵其中緣由。

聽完了塵的講述後,心中頓時明瞭一切。

好和尚,果然神通廣大,算計精深。

爲金剛寺重立山門關係到自己完成天道誓言。

誰敢在此事上阻攔和作梗,那便是阻礙自己成道,這是不死不休的大仇。

好一個印心佛子,當真以爲自己殺不得你嗎?

林照看向虛空,目光深邃,心中卻是在嘿嘿冷笑。

第五十六章 凡塵未了不言仙第四百一十七章 橫生變故各西東第二十章 魔猿嶺上分生死第一百七十章 靈翠峰上得秘傳第二百八十四章 血海沸騰天魔生第四十五章 拳法鉅變思道武第九十四章 挑釁打臉蠢如苟(第六更)第二百三十三章 夏收冰藍一佳徒第一百零二章 外門大比我爲尊第三十八章 破開紅塵覓仙山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境圓融常自在第九十八章 外門第一誰人取第四百零二章 高朋滿座宴賓客第一百三十八章 諸般算計今日因第一百一十四章 通道洞開天魔至第三百三十七章 妄心一起失真道第四百零八章 九劫古椿化真形第二百四十二章 拳蕩西荒巴宗行第二百二十章 飛身直上九雲空第三百三十章 人爲財死不自知第七十二章 山腹修行剛六翅第一百零二章 外門大比我爲尊第三百章 心若清淨便自在第一百三十五章 靈峰石室共旖旎第二百零五章 煌煌然山崩地裂第二百八十八章 雲空定觀逢舊友第二百九十一章 明月高懸證道侶第十一章 不瘋魔來不成活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間且留仙女夢第三十七章 仙道有緣別宗親第二百三十二章 收徒當如火鳳兒第十七章 一朝動電野豬驚第三百七十二章 良才得傳金剛法第五十章 道法殿堂知浩瀚第四百二十六章 金光徹地護庭院第一百七十六章 英傑四動向翠椏第三十九章 世事無常誰人知第四十六章 天劫鍛體鑄道基第三百三十章 人爲財死不自知第三百八十五章 歡歡喜喜宴賓客第三百九十一章 雷霆崖間雷作伴第三百九十七章 日光漸短陰氣盛第二百六十一章 觀雲崖前多淚眼第十八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一百八十章 他日緣起再相逢第二百零一章 海中高峰入雲霄第三百四十七章 虛空洞徹赴龍約第四百章 八方到賀有妖蹤第五十四章 親情似火妖魔惡第一百七十三章 囂張跋扈妖神山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光遁空事無常第一百九十五章 時哭時笑最悵然第三百六十一章 混若雞子無善惡第二百五十五章 妖王真一齊登場第六十章 聚少離多各自去第一百四十八章 元神焚滅靈氣散第三百八十六章 幽幻難明斬仇首第四百二十章 帝朝治下蘊妖邪第三百章 心若清淨便自在第三百一十章 死寂森寒入冥淵第三百七十一章 三嶽城中狠少年第四十一章 龍首峰上南靈院第四十章 師尊北來跨千山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能顯法北天原第四百二十一章 心安之處是故鄉第一百九十章 木行煞脈現青龍第八十一章 老而不死謂之賊第三百二十四章 慈善老仙再臨凡第二百五十九章 困守囚籠不得脫第三百三十七章 妄心一起失真道第四十二章 祖師堂中入神霄第七十三章 秘境藏幽地火涌第三百二十六章 灑家搖擺向南來第二百五十九章 困守囚籠不得脫第四百二十二章 初窺神侖一斑點第四百一十一章 劍開虛空廝殺起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光遁空事無常第二百二十三章 暮色蒼茫孤鴻影第二百一十七章 人生在世似浮游第三百七十七章 神通武道齊出手第三百四十章 雲譎波詭星暗淡第三十九章 世事無常誰人知第十二章 路有萬條曲中求第一百七十四章 風大雨急人遠去第二十三章 笑語歸家怒火燒第三百三十章 人爲財死不自知第一百一十七章 拼死誅魔殺機起第一百八十七章 豪邁無雙苟仲海第四百一十六章 山嶽巨爪破空來第一百三十五章 靈峰石室共旖旎第十六章 十年磨劍霞煙老第四百二十八章 厲鬼逞兇藏玄機第四百二十八章 厲鬼逞兇藏玄機第五十三章 重歸故里遇噩耗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層雲空鍊金身第三百一十五章 靈泥隕鐵盡入囊第六十三章 金剛遺址衆修尋第二十二章 洗去煙塵向人間第三百三十三章 滅度尊名廣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