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防不勝防

姑蘇,吳宮。

吳主戰歿,一城皆白。偌大的殿宇之中,棺槨陳列着侯深的屍體。

圍石灘一戰,莫都趁着侯深敗退之際,圍殺吳軍的殘兵。吳主難以力敵,最終兵敗,而侯深的頭顱更是被莫都斬下。

侯深的六個子女站在這空蕩的大殿之中,而在殿外,則有吳國的羣臣。

侯深的長子侯陶站在最前面,撫摸着侯深的棺槨,臉上欲哭無淚。

“這到底算什麼?”

這場戰役十分可笑,可笑到讓他們連報仇的目標都找不到。莫都圍殺了吳軍,可隨後又被趙宮的飛廉軍襲殺。莫都更是被押解到了神都,桓武當着滿朝公卿、神都百姓以及樑軍將士的面,將之斬殺。

莫都的鮮血映紅了神都皇宮廣陽門前的廣場,也讓這些日子浮躁的神都變得在此寧靜。

吳、楚、蜀三國的水軍就在剛剛剛討伐了莫都的小舅子海王舒,而吳國的水軍更是在東海之上與莫都數次爲難。

莫都視吳國爲大患,視侯深爲大敵,這一點也不奇怪。可奇怪的是,莫都爲什麼會提前知道吳軍敗退的路徑,又早早在圍石灘設伏?

若非如此,侯深也不至於落到如此下場。

真相是什麼?隨着莫都身死,他身邊的親信被趙宮斬盡殺絕,已經不得而知。

可這一切都與樑軍,與桓武脫不了關係。

可笑的是,就在不久之前,桓武派遣使者送回了侯深的屍身,更以朝廷的名義,嘉勉了對與東海異族力戰至死的吳軍將士。

這是奚落,也是在告誡。桓武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要安分一點。哪怕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桓武乃是殺死侯深的幕後元兇,可是明面上,他仍然是清除異族之患,不計前嫌,爲吳主興兵雪恨的恩人。

哈!好一個恩人!

侯深的六個子女,不得不在吳國羣臣的面前,接受了那份來自神都的天子聖旨,叩頭謝恩。

何等屈辱?可又無可奈何!

侯深的死,吳國精銳大損,導致了吳國境內各方勢力蠢蠢欲動,他們已經無法承擔再與樑軍爲敵的後果,便只能以一種近乎屈辱的姿態,在桓武的使者面前表達了他們的恭順。

“大哥,如今國事艱難,羣臣異動。你還是儘早繼承國主之位,安定吳國社稷。”

侯權站了出來,拱手而道。

與楚侯蔡通一旦病重的假消息傳出去,蔡通的兩個兒子便劍拔弩張不同。吳國境內,侯深的六個子女異常團結。

“我知道。可是如今忠於我們侯氏的軍隊大損,大部分的兵力又都部署在了大河沿岸,應對樑軍。要應付國內異動的勢力已經勉強,如果這個時候,蜀楚趁火打劫,我們該怎麼辦?”

大江以南的三國之中,吳國國力最弱。而能夠陸戰的兵力都跟隨侯深,大部分損失在了徐州。

“蔡通的五萬精銳被桓武坑殺,他此刻忙着撲火,應該沒有能力再對我吳國做什麼。至於楊羨......”

說到這裡,侯權的心中也有忐忑。與吳楚兩國的軍力大部分偏斜水軍不同,蜀國的步軍可是當今世上唯一能夠在陸戰中與樑軍正面野戰甚至戰勝樑軍的軍隊。

蜀國又在吳楚兩國上游,有順江東流之勢。雖說楊羨的長策、黑虓兩軍在周南一戰之中同樣是損失慘重,可此時在江州仍然有五萬折衝軍。

楊羨若是真不管不顧,傾力東向,蔡通能不能擋住,還真不好說。若是楚國完了,吳國的滅亡只是遲早的問題。

侯深一衆子女沉默不言,卻見水軍大將程信在殿外等候,便立刻讓他進了殿宇。

“怎麼樣了?”

侯陶轉過身來,急切地向前走了幾步,握着迎面而來的程信的手,問道。

“接到了消息,蔡通向蜀國進貢了十艘大型戰艦,作爲蜀王夏宮涅接位皇儲的禮物。”

侯陶不着痕跡地舒了口氣,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當着程信的面,他不能露出太多的憂慮。

“這麼說來,楊羨是沒有進攻楚國的打算了!”

侯陶並無懷疑蔡通的能力。十艘大型戰艦,相當於楚國交州的水軍一半家當了。若是蔡通察覺了楊羨攻楚之意,是絕對不可能如此資敵的。

侯權卻是如有所思,隨後向前一步,走到了侯陶身前,拱手而道。

“大哥,蔡通送了十艘,那我等便送十五艘,作爲慶賀蜀王繼位皇儲的賀禮。”

侯陶面色一變,瞪大了眼睛,似乎沒有想到侯權爲什麼突然說出如此荒謬的言論?

“權弟,算上在建的,我國一共才十八艘對付海族的大型戰艦。給了楊羨十五艘,那我軍數年心血,豈不是付諸東流了?”

侯陶有些不捨,在他看來,既然楊羨沒有對付楚國的打算,那麼吳國自然也沒有了問題。

“大哥,我們不給,楊羨就不會來搶了麼?”

“他敢!”

侯權最小的妹妹侯月姬聽了侯權的話,幼嫩的臉上鼓鼓的,很是不服氣。

侯權卻是搖了搖頭,輕聲說道:“桓武不過邊患,蔡通更是癬疥,而楊羨卻有能力要了我們的命。蔡通還有力量與楊羨對抗,可我們確是乏力得很。”

“權弟,這話是什麼意思?”

“楊羨需要的是吳國,並不是我們侯氏。父侯戰死之後,我國內部諸臣之中異動頻繁。有的想投桓武,有的想要結蔡通,還有的看中了楊羨。桓武若要過江,有心無力。蔡通剛損大軍,百事纏身。只有楊羨有這個能力,將一支萬人部隊在這個危險的時候送到我國海岸。大哥別忘了,當初父侯是怎麼奪了嚴氏的基業的?”

侯陶面色凝重,當初侯深便是帶着一支萬人的部隊,陳兵在了姑蘇城外。而如今效忠於吳國的一干重臣甚至沒有抵抗,便拋棄了嚴氏之君,大開城門,恭迎新君。

這也是侯深以軍治國,從來不信任這些本土世家出身的官員的原因。侯深需要這些世家大族的官員來治理地方,可同時也防着他們。

看着一衆面色深沉的兄弟姐妹,侯權又加了一句。

“若是我國內部的那些世家在這個時候與楊羨裡應外合,我們防不勝防。”

“可若是我們送了十五艘戰艦,楊羨依然不肯罷休怎麼辦?”

“我們承認夏宮涅皇儲的地位,表達了恭順之意,送去了厚禮,楊羨便是再在這吳地選擇了一個傀儡,也不見得能夠比我們做得更好,相反還會造成相當大的動亂。畢竟,他還需要吳國去抵禦樑軍。讓桓武得了揚州,可不是楊羨願意看到的。”

“那...就這樣吧!”

侯陶閉上了眼睛,嘴脣乾澀,心中屈辱,無力地說道。

第五百二十五章 插翅難逃第五十七章 醜陋的嘴臉第一百二十章 三箭定軍第一百六十六章 禮儀之邦第二十八章 幽寧鐵騎第二百八十二章 想太多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另起爐竈第三百六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六十五章 大軍將起第三百零九章 自作主張第五百零四章 孤身一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卻之不恭第四十七章 雪域深谷第五百零二章 勞苦功高第四百一十一章 臨關而立第四百五十三章 稍安勿躁第四百八十九章 強敵環伺第三百二十八章 洗髓易質第五百零九章 螳臂當車第四百六十九章 稱霸一方第七十九章 人跡渺茫第四百零五章 舉手之勞第二百七十二章 離宮出走第九十章 生死之間第四百三十八章 夜郎自大第三百二十九章 恨與野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勝負未知第十六章 綁在戰車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奇恥大辱第二百二十三章 星之繼者第三百二十四章 千機百鍊第四百二十一章 兩面包抄第九十六章 奇軍突入第四十八章 渴仰之思第四百九十一章 銷聲匿跡第三百六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三百零三章 膽大包天第二百一十五章 幽冥八獄第一百三十章 跳梁之輩第四百九十二章 堂而皇之第三百四十章 拳怕少壯第一百零六章 漏網之魚第四百零八章 天時地利第一百九十九章 廊道小閣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樹底下好乘涼第四百七十六章 咬文嚼字第一百二十八章 未來的天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悵然若失第三百零九章 自作主張第四百四十二章 虎賁將軍第一百六十章 還是太年輕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消失無蹤第八十八章 洗心革面第三百五十三章 時代的倖存者第四十五章 我可是個老實人第四百零八章 天時地利第五百零三章 清麗絕倫第一百七十六章 燕侯之女第四百七十三章 驃騎將軍第三百三十章 地宮雷火第三百八十四章 用心良苦第六十四章 亡國之君第一百五十四章 鎖魂雙姝第四十九章 麾下十萬大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源源不斷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力爲艱第四百四十章 卸磨殺驢第九十九章 魔帝守護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逆不道第四百二十章 心滿意足第兩百零一章 破局之法第四十章 扇子纔是本命第十二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四百四十章 卸磨殺驢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逆不道第三百一十八章 打得一手好算盤第四百六十一章 青山孤冢第三百章 錐處囊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不聲不響第四百二十二章 楚王之封第一百六十七章 蘭溪谷主第二百四十一章 罪魁禍首第三百七十八章 衆矢之的第四百四十二章 虎賁將軍第二百八十八章 迫不及待第三十二章 彎弓臥馬第六十七章 顏面何存第三百零二章 琉璃藻玉第一百九十六章 風雨交加第一百三十八章 心甘情願第四百三十四章 戰之初啓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言爲定第四百六十章 金甲骨騎第二百一十二章 星界浮島第二百八十八章 迫不及待第一百零六章 漏網之魚第三章 祖傳昏君第四百二十一章 兩面包抄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逆不道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軍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