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狂熱的大唐

被李世民稱爲英果類我的李恪,果然沒有令他失望。

李恪說道:“父皇,兒臣不想去四川封地赴任,也想和五弟一樣,替父皇去拓土開疆。”

李世民很欣慰地說道:“好啊,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兒子。你說,你想去那裡?”

李恪說道:“兒臣想替父皇去經略西南。”

“好啊,交趾郡土民屢屢叛亂,嶺南等地需要開發,的確需要一位得力之人去坐鎮。

而且,李佑在解決了與大食人的矛盾之後,會揮軍東進,你們兄弟二人可以聯手,一齊將我大唐疆土推進到南海之濱,大有可爲啊。”

李世民興奮地說道。

李世民站起來,說道:“恪兒,南方煙障之地,異常艱苦,不知道你能否受得了那裡的惡劣環境?”他邊說邊走向掛在牆上的輿圖。

李恪跟在他的身後,說道:“父皇,兒臣受得了。五弟這些年來,東征西討,所去之處盡都是環境險惡之地,兒臣也可以做到。”

兩人站在輿圖面前之後,李恪指着交趾、林邑、真臘、驃國等地說道:“五弟說過,這一代氣候溼熱,卻是最適宜植物生長之地,稻米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物產極其豐富。

他說,等到大航海計劃完成以後,有種叫橡膠的植物,是一種極其重要戰略物資。而這種橡膠,最適宜在南方這溼熱地區生長。”

李恪很羨慕李佑的征戰經歷,受李佑的影響很大,也想去征戰一方了。

“好啊,你說得對,南方是個好地方啊,那裡有無盡的黃金、象牙,玉石和其它珠寶,就等候着我大唐的將士們去運回來呢。”李世民氣勢磅礴地說道。

接着,李世民和李恪仔細探討了南征的計劃。

不久以後,朝廷發佈了任命,李恪爲嶺南王,轄嶺南道、劍南道交趾郡,轄段志玄、柴紹所部12萬人,鎮守東南,相機南征林邑、真臘、驃國等地。

蜀王府。

李恪就要離開長安了,楊妃娘娘前來給李恪送行。一起前來的還有李恪一母同胞的弟弟,樑王李愔。

楊妃娘娘抱怨道:“都怨李佑那個混不吝,他要是不上趕着跑到波斯去,你也用不着跑到嶺南那樣的煙障之地去。”

李恪笑道:“這件事兒還真不怪他,兒臣身爲皇子,替父皇去拓土開疆,是應盡的本分。再說了,兒臣離開長安,還有愔弟陪在您的身邊。這點,您可比陰妃娘娘要好多了。”

楊妃娘娘驕傲地說道:“那是,誰讓她只有一個兒子呢。”

母子三人同共進午餐,絮絮叨叨地說了半天,楊妃娘娘千叮嚀,萬囑咐,終於離開了蜀王府返回了皇宮。

楊妃娘娘走後,李愔說道:“大哥,我也想離開長安。”

……

兒子們都出去征戰了,李世民也坐不住了,他要御駕親征,去拔除眼中釘高句麗。

今年元日的時候,唐朝的臣屬國扶餘國派使臣向李世民朝貢,結果在遼東三江越虎城外被攔截了,貢品被搶走了,使臣也被殺了。

扶餘國向李世民告狀,李世民大怒,決定御駕親征,徹底滅掉高句麗。

李世民親自題寫了一篇《拓土開疆,揚我國威》的文章,發表在《大唐日報》的頭版。

文章中號召大唐臣民,踊躍加入到爲國征戰、拓土開疆的行列中來,爲大唐的子孫留下更多的土地和財富。

經過了三年的撫民以靜的的休養生息,大唐的國力空前強大。軍方完成了從府兵制到徵兵制的轉變,軍隊的教育訓練裝備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將領們早就憋着勁兒對外用兵了。

文官系統也不反對,因爲李佑這些年來,小打小鬧都爲朝廷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這次去波斯,更是替朝廷增加了縱橫數百里的國土,帶來了近百萬的百姓,早就刺激得他們躍躍欲試了。

更何況,在李佑的建議下,唐朝規定,文官在徵兵、支前等方面表現優異者,朝廷也會給予軍功獎勵。這是文官獲得軍功的唯一機會。

就連提出扶民以靜政策的魏徵也不反對,作爲大唐的一員,誰不希望大唐擁有更加廣闊的國土呢。

《大唐日報》連篇累牘,發表了新的軍功獎勵制度,李佑提供了關於大食人的軍功獎勵制度,建議仿照大食人的征戰模式,將戰爭繳獲財物的3/5歸前線將士所有,1/5歸地方支前人員所有,剩下的1/5才上交國庫。

總之凡是參與對外征戰的,無論軍隊和地方,無論官民,利益均沾。

不僅如此,李佑提議,建立新的撫卹、傷殘人員安置體系,這種體系不是全部依靠國家支付費用,而是以建立安置戰死將士的眷屬和傷殘人員的工業體系,在稅收上給予減免來實現的。

這樣,就爲參戰人員最大限度地解決了後顧之憂。

一時間,全國掀起了踊躍報名參軍的熱潮,地方官府也大力支持,以縣爲單位,組織了民兵支前隊伍。

兩儀殿,書房。

李世民、李承乾、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侯君集等人正在聽取兵部尚書張亮的彙報,他興奮地說道:“陛下,這次軍隊招收新兵的員額一共30萬人,主動報名參軍的就有420萬人之多,真是不可想象啊。”

房玄齡歷來穩重,可是這次他也忍不住有些激動了,他說道:“陛下,以往朝廷徵兵,都是一片怨聲載道,多數人家都哭哭啼啼的。那些富家子弟們,更是要花錢找人來頂替。

誰能想到,如今朝廷徵兵,竟然有如此多的人踊躍報名參加,真是令人不可想象。”

李靖也很高興,他說道:“陛下,被迫徵來的士兵,和自願參加的士兵,精神面貌不可同日而語,軍隊的士氣會空前的高漲的。”

李承乾經過了幾次反覆以後,認準了李佑做的都是對的,他說道:“父皇,之所以有今天,那是齊王李佑在一次次對外戰爭中取得的勝利,獲得的巨大繳獲帶來了榜樣作用。”

“是啊,齊王殿下雖然不在軍伍,可是臣每次跟着他出徵,都取得了大勝,而且還沒有拖累朝廷,反而爲朝廷增加了收入。”侯君集說道。

長孫無忌對李佑主動遠離長安十分滿意,他現在是力挺李佑,他說道:“之所以會出現全國熱情支持朝廷對外征戰的情況,和齊王殿下提出的軍功獎勵制度,有很大的關係。就這樣的利益的驅使下,就連臣也想上陣殺敵了,哈哈。”

李世民很高興,他說道:“現在,咱們討論一下對外征戰的策略問題。”

參照大食人的行之有效的戰爭策略,對所要征服的國家和地區,李佑提出:

一,凡是主動投降併入大唐的,可以享受大唐國民待遇,並免稅三年,減稅3年。

二,凡是自願臣服大唐的,保留其自治區地位,每年上交給大唐相應的稅收即可,但是外交和軍事必須由朝廷統一控制。

三,凡是不投降頑抗到底的,殺無赦,唐軍可以自由進行搶劫,其國民併入奴籍。

衆人都沒有什麼意見。

李承乾補充了一條,他說道:“凡是遇到抵抗的城池,攻打下來之後,第一個登上城樓的,不論軍官和士兵,除了封賞以外,還要在城樓上爲其樹碑立傳。負責攻打該城池的主將,打下該城池以後,以該將領的名字,來重新命名這座城池。”

這一條,是李佑提前寫信告訴李承乾的。

“哎呀,這可太好了,有了這兩條,將士們還不拼命去建功立業啊。”侯君集拍手叫好。

李靖也頻頻點頭。

李世民很高興,說道:“太子能夠動腦筋,想出了這樣的激勵將士用命的辦法,很好,此提議甚合我心。”

接下來衆人就李佑和李承乾的提議,進行了討論。通過了他們的提議,並且在《大唐日報》上進行了公佈。

這下,唐軍都瘋狂了,將士們紛紛情願要參加對外征戰,請戰書雪片一般的飛向了兵部。

唐朝龐大的戰爭機器運轉了起來。

第七百五十四章 您來當戶部尚書吧第七百零三章 真正的波斯貓第五百九十三章 我想要五哥第三百零六章 他們太精了第五百零五章 長孫皇后的賭注第三百零二章 美女總動員第五百九十八章 請你吃舒爾包第四百六十八章 真正的戰略意圖第六百五十三章 接先輩們回家第二百一十一章 你教徒有方啊第八百六十三章 少年名將第五百八十五章 他怎麼說的第六百六十四章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五百零二章 巨大的收穫第七百二十一章 病危之後第四百五十四章 海戰第六百章 強悍的理由第六百一十五章 糊弄人的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可敵兩個國第八百九十七章 藤原京亂局第五百一十章 兩儀殿的一齣戲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轉直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憤怒的松贊干布第二百五十二章 李佑的請求第六百零一章 影響深遠的戰略思想第九百九十八章 去向第一百四十五章 銀翹散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佳演員獎第三百六十九章 限制性選擇第五百五十七章 排名第一的治癒手段第七百一十四章 只怕你無福消受第一把七十三章 用聖人學說教化他第五十六章 來者不善啊第四百六十四章 一碗摔面足以第五百七十章 李佑的大蛋糕第九十三章 犯衆怒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一點點地改變着唐朝第五百三十七章 長安浪漫第七百三十三章 帝國的真正含義第三百七十九章 把事情鬧大第一百九十章 連升七級第四百四十三章 打死這隻蟑螂第五百一十六章 一點點地改變着唐朝第七百六十七章 佛道合作的良好開端第七百一十五章 我一定要把她搞到手第九百八十六章 我是不是有點兒傻第三百九十三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五百一十七章 對紙幣的質疑第五十二章 臥底計劃第九百七十章 不太正常第三百七十章 商業奇才武則天第六十九章 熱血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炮揚威第七百八十一章 提前下手第五百四十一章 圍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溫柔的計劃第四百六十七章 您怎麼知道的第四百八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變故第三十六章 被人欺負了第五百三十二章 無巧不成書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大難題第八百二十三章 李佑的狗鼻子第六百五十五章 莫名的敵意第七百六十四章 風雲突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銀翹散第九百九十八章 去向第五百四十六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六十七章 牛人祿東贊第一千零一章 早有準備第一百六十章 老婆你來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聰明絕頂第二百零六章 你真會騙人第八百八十六章 都不是等閒之輩第七百七十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一十三章 高尚的李淳風第六百九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二十二章 彈劾李世民第四百三十章 奇思妙想第五百八十五章 他怎麼說的第二章 皇宮裡吃的都是豬食第六百六十五章 泱泱大國王霸之氣第三百五十張章 超級誘惑第八百七十七章 朝野動盪第二百七十七章 調教阿史那晴第一千零七章 自己選擇第五百九十六章 不要再說這樣的話第六百九十四章 先打新羅國第二百五十七章 狡猾的大將軍第六百五十二章 意義重大的勝利第三百二十五章 這就是王爺做事的水準第三十二章 中計了第八百九十八章 你是不是失算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輿論導向和報紙第九百章 還沒打就輸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您還認識我嗎第八百三十六章 條件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安城的困境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唐造不出一顆螺絲釘第八百零九章 難以享受的美食第九百三十八章 悲壯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