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風雲突變

長孫皇后失眠了,她翻來覆去地睡不着。

李佑對她有很多很大的恩情,尤其令她感激的是李承乾在他的幫助下一步步地成長成熟了起來。李承乾的成長代表着長孫一脈的未來榮寵,這個恩情是最大的了。

關於李泰的事情,假如去徵求人家李佑的意見,就太難爲人家了。長孫皇后設身處地的考慮了很久,覺得不應該把人家李佑捲入自己家裡的事情上來,那樣就太過分了。

這件事情看似不是一件大事兒,可是以李世民對李泰的感情,很有可能讓他對李佑產生誤解,讓他們父子之間產生隔閡。

長孫皇后考慮再三,決定自己來承擔責任,由自己出面逼迫李泰離開長安。即使是李世民對自己不滿,她也要自己承擔這個責任。

主意拿定了,長孫皇后也就不再煩躁了。她在心中默唸了一遍清心咒,漸漸地進入了夢鄉。

李世民人在高句麗,對於朝廷的掌控仍然沒有放鬆,除了每天由李承乾向他做例行的彙報以外,尚書省每三天也要向他進行彙報。各道觀察使沒有電臺,每個月也都要將彙總的情況,派人一式兩份送到長安和李世民手中。遇到重大事情,隨時向他稟報。

這天,西北道總督府分別給李世民、李承乾和李佑發來了電文,電文是鴻盧寺卿唐斐簽發的,說大食王子裴迪蘭親自護送瑞娜公主到了喀布爾,他們要藉着送親的機會,前往長安,並與唐朝簽訂正式的邊境劃分和通商等協定。

原本李佑已經跟裴迪蘭和瑞娜談好了,就在喀布爾舉行大婚儀式,可是大食帝國哈里發不同意,他覺得像兩國聯姻這麼大的事情,如此草率的處理,大食帝國也太沒有面子了。

裴迪蘭也一直嚮往長安,他要親自來長安看看長安的繁華。因此當他們的送親使團到達喀布爾以後,他就讓鴻盧寺卿唐斐發來了電報。

瑞娜前來長安,李佑這個新郎官兒留在長安是必須的,李承乾和長孫皇后同意李佑留在長安,李世民也回電讓李佑留在長安。

事有湊巧,鬆贊ganbu看上了李道宗的女兒李雪雁,他也要親自前往長安迎親,並且指名道姓要跟李佑在長安會面。他們通過邊境官員通知了隴右道觀察使。隴右道觀察使也派人將這件事情報到了長安。李承乾將此事稟報了李世民。

這下,李佑無論如何是無法離開長安了。

這些事情令長孫無忌感到擔憂,他認爲這是李佑安排好了的,就是爲了給他留在長安找的藉口。他跟褚遂良商量了以後,就來找張全素商量這件事情。

“張師傅,西北王殿下有些不識大體了,他明知道李泰會咬住他留在長安的事情,藉機留在長安的。可是他就爲了自己調查外公墳塋的事件,安排了這些事情來讓自己留在長安。他實在是太令人失望了。”長孫無忌不滿的說道。

張玄素說道:“長孫大人,這件事兒你恐怕是誤會西北王殿下了。大食帝國送來的畢竟是人家的公主,就在喀布爾那地方草率地舉行婚禮,換成誰人家也不會願意的。

吐s蕃鬆贊ganbu跟西北王殿下素未謀面,人家前來迎娶李郡王的縣主,這也是西北王殿下所不能左右的。至於他要求跟西北王殿下見面,是因爲吐s蕃的西北面跟西北道國界相鄰,他們前往天竺等地的商路必須要經過西北道,他要求跟西北王殿下會面,這很正常。

我相信西北王殿下,這些事情絕不是他刻意安排的。”

長孫無忌對張全素的態度感到很吃驚。

張玄素前往西北王府勸說李佑離開長安這件事情他是知道的,他沒有沒有想到張玄素跟李佑見面後,竟然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長孫無忌不知道李佑跟張玄素談了什麼,不過,他明顯的感到了張玄素對李佑態度的改變。從此以後,對張玄素他也開始防範了起來。

他說道:“你既然這麼說,我也相信西北王殿下。可是,他畢竟留在了長安,這就給李泰留在長安留下了藉口。”

張玄素氣憤地說道:“李泰憑什麼攀咬人家西北王殿下?您看看人家西北王殿下,留在長安會見大食國王子和松贊干布,是爲朝廷解決邊境糾紛和通商這樣的大事兒。再看看李泰在幹什麼?他簡直就是一隻……唉,同樣是陛下的皇子,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這件事情我想過了,不必要徵求太子殿下的意見,免得他爲難。咱們就自己出面,將李泰趕出長安。”

長孫無忌說道:“你具體有什麼辦法?”

張玄素說道:“一方面還請長孫大人繼續去勸說皇后娘娘,由她出面勸說讓他離開長安。另一方面,咱們組織人馬彈劾李泰,讓他按照朝廷的規定離開長安。

我親自去找魏徵,讓御史臺出面彈劾。長孫大人你安排人跟在御史臺後面彈劾,然後,把這個結果上報給陛下。”

長孫無忌認爲張玄素說的有道理。於是說道:“那就這麼辦,我再去找皇后娘娘,彈劾的事情你去找魏徵談吧。

李泰聽說裡李佑留在了長安,他心裡很高興,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藉口。他決定只要是李佑不離開長安,他就咬死了這件事兒,堅決不離開長安,堅持到李世民回來。

他上次請求長孫皇后將自己要離開長安的事情拍發電報給李世民,但是後來沒有得到消息。他知道是長孫皇后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去辦,因此他對長孫皇后也是一肚子埋怨。

他決定自己就留在長安,諒他們也不敢將自己強行押送離開。他寫了一封書信,咬死了李佑留在長安的理由就是因爲墳塋事件,他說爲了公平起見,只要李佑不離開長安,他就堅決不離開。他派人快馬前往高句麗,將書信送給李世民。

最近一段時間,李世民聽到了很多關於李佑的消息,說他公然袒護陰妃娘娘在墳塋事件上所犯的錯誤,爲了這件事情,還串通大食人和吐s蕃人演戲。他還聽說李佑擅自從戶部支取了大筆的錢財,擅自調動了飛虎軍。

出於對李佑的信任,李世民自動忽略了這些事情。

可是,當他看到李泰的來信以後,卻不由得氣憤了起來。

第九百六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三百五十四章 父皇,您的聖旨不管用啊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傻作詩第七百三十二章 又要管閒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吃貨的煩惱第八百零六章 又是天大的難題第五百零八章 政令通暢的問題第四百四十章 這個不能說第九百九十七章 烏鴉船第一百三十三章 小心挖坑,要警惕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訓練有素的海盜第六百五十六章 給李佑提親第五百九十九章 可怕的阿拉伯人第六百零六章 大食遊騎第三百四十一章 絕對的意外第三百六十五章 都是些老狐狸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敵的代價第一百七十一章 見鬼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圍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開戲了第三百四十章 李佑的決斷第六百一十八章 諺語怎麼說的第七百二十五章 劫持第三百九十六章 都不是簡單人物第五百一十章 兩儀殿的一齣戲第八百四十二章 不眠之夜第八百六十章 皇帝的驢耳朵第九百八十七章 都是土老帽第七百一十六章 全靠狗鼻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再送你一件大功第三章 我要回家吃飯第二百一十九章 怒火終於爆發了第四十八章 波斯吃貨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棍子打蒙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安城的困境第八百一十五章 相同的處境第一千零九章 百年海軍第五百六十三章 腦子一熱的後果第九十一章 耍賴第七百二十九章 計劃被打亂之後第四百七十三章 萬人空巷 (爲脩成丶和A你值得擁有打賞加更)第七十三章 專門禍害御史第九百七十五章 要去剪羊毛第四百零二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八百八十章 真是好手段啊第五百九十章 計劃有變第一百零一章 再踏上一隻腳第九百四十二章 李佑的電報第五百九十六章 不要再說這樣的話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爺讓我給您帶句話九百四十八章 到底是什麼目的第五百七十八章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第三百九十五章 朕決不輕饒第四百七十三章 萬人空巷 (爲脩成丶和A你值得擁有打賞加更)第二百四十四章 暴烈的脾氣第七百五十一章 狄仁傑出道第八百八十六章 都不是等閒之輩第六百零九章 我們是你們的朋友第九百二十七章 還有後招第一百章 爲什麼記吃不記打第五十六章 來者不善啊第四百八十二章 救救我家郡主吧第六百六十二章 撿到了大便宜第九百八十七章 都是土老帽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可敵兩個國第九百四十四章 峰迴路轉第五百五十章 必須解決的問題第五百一十八章 高手在民間第二百零八章 你該去找你五哥第三百二十七章 陛下的密旨第二百二十九章 逼上梁山第六百二十四章 真甜啊第八百零九章 難以享受的美食第七百五十九章 任我行的創意第八百九十四章 箭在弦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漢第五百零一章 薛仁貴的新思路第五百七十五章 問題如何定性第三百七十四章 倭國海盜第三百四十三章 稱心第九百零四章 人品高下第四十七章 落花生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將軍的感慨第二十八章 混不吝勁頭上來了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東方帝國的實力第一百九十七章 道士陳平第四百二十四章 方小魚遇險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是大國陽謀第四百二十七章 上陣親兄弟第二百七十六章 宿營之後第七百八十九章 吃飽了不想家第九百一十六章 吃飽了撐得第六百八十一章 跟着我一起去奮鬥第一千章 狗咬狗第九百二十四章 騙人的訣竅第一章 油炸響尾蛇第一百七十五章 全城震動第八百四十五章 目標一致第七十四章 所見略同第六百六十九章 很想這個兒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