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大明宮

bookmark

“大哥,還記得永安宮嗎?”李佑說道。

“永安宮?你的意思是建永安宮?”李承乾問道。

永安宮就是後來的大明宮,位於長安北側的龍首原,是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三大內”(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爲“東內”。

大明宮佔地面積約3.2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譽爲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作爲大唐帝國的大朝正宮,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被譽爲“中國宮殿建築的巔峰之作”。

永安宮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十月,貞觀九年(635年)五月,年界七旬的唐高祖李淵駕崩於長安大安宮寢殿內,大明宮建設隨即中止。此次建設時間僅持續半年有餘,歷史上直到28年之後龍朔二年(662年)纔再次開始建造。

“不錯,隋朝以《周易》的乾卦理論爲指導建造了大興城,也就是現在的長安城。按照地理和天象相對應,象徵北極星的皇宮太極宮,被安排在長安城北部中央的位置。然而過於理想化的設計,忽略了地形的缺陷,太極宮處在長安城地勢最低的一塊窪地上,夏季潮溼而燥熱。

父皇和母后崇尚節儉,這麼多年了,一直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早就該重建永安宮了。”李佑說道。

“說得對,你具體有什麼想法?”李承乾問道。

“大哥,咱們來好好商量一下。”李佑說道。

李承乾吩咐人取來了長安城市建築平面圖,跟李佑一起研究起來。

兩天後,兩儀殿。

李佑和李承乾一起來到了兩儀殿,快走到李世民的書房門口時,遇見了高靜明。他見到李承乾和李佑,行禮後說道:“太子殿下,西北王殿下,臣正好有事要向您們請示呢。請借一步說話。”

李承乾等人隨便找了一個房間,問道:“高大人,什麼事情?”

高靜明愁眉苦臉地說道:“哎呀,剛纔陛下叫臣過去,說是李郡公提議,要修建永安宮,計劃12年修成,總計需要2600萬貫,這麼一大筆錢,戶部可是拿不出來啊。

臣說了實際的困難,陛下很不高興,讓臣去想辦法。臣能夠有什麼辦法啊?臣當時就說辦不到,結果陛下很不高興,訓斥了臣一頓。”

李承乾和李佑心中都暗暗吃驚——李泰這貨要康國家之慨來討好李世民和後宮一衆嬪妃,李世民也想給李泰一個立功的機會,來提升他的地位。

兩人交換了一下眼色,李佑說道:“高大人,你做得沒錯,這件事情你就不要管了。”

高靜明一聽這話,心中頓時輕鬆了起來。他說道:“那臣就告辭去辦差了。”

高靜明走後,李承乾苦笑着說道:“五弟,咱們還是慢了一步,李泰真是個蒼蠅,實在是太膩歪人了。”

李佑也很生氣,他說道:“大哥,要不就算了,這個馬屁咱們不拍了,讓他李泰去折騰吧。”

李承乾也怒了,他和李佑本來已經商量好了,就是要來提議修建永安宮的,錢的出處已經有了,施工的計劃也有了,甚至連負責實施的人選也都有了。可是,李泰卻搶先提議了這件事,李承乾和李佑再來說這件事情,就已經失去了意義。幹好了功勞是李泰的,幹不好責任卻是他們兄弟二人的。

傻子也不會幹這樣的事情的。

李承乾說道:“不幹了。”

李佑說道:“大哥,咱們回去吧。”

李承乾點點頭,兄弟二人就朝着東宮走去。

兩儀殿,書房。

李世民很生氣,卻很無奈。朝廷的開支向來是分的很清楚的,李世民也是領工資的,他的費用是固定的,按照當年的財政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給他。皇宮裡的一切費用,包括皇后在內所有人員的開支,皇宮裡的飲食用度,宮殿的修繕全部要由李世民自己來出。

戶部的錢是用來維持整個朝廷運轉的,李世民也不能隨便動用。像修建永安宮這樣的事情,就需要動用國庫的儲備,作爲特別的開支項目,是要提交朝議討論的。這件事情的難度很大,要想通過一定會大費周章的。

李世民知道這件事難度很大,他首先跟高靜明提出要修建永安宮,想從他那裡摸摸底,結果高靜明直接給他潑了一瓢冷水。

高靜明給算了李世民近期的朝廷開支項目,東征高句麗採取了長期圍困的策略,大軍的開支巨大,儘管打下了高句麗有所繳獲,也無法補償卻一年來的消耗,高句麗地區還要進行戰後重建,大規模移民,這些費用實在是天文數字,接下來用於獎勵東征軍的功臣,至少也要200萬貫。這些加起來將這些年來國庫積攢的家底消耗掉了很大的一塊。

泰山封禪大典、用於支持吐蕃的開支,以及這次的東征軍入城式和慶典活動,每一項都是200多萬貫,這些錢儘管李佑已經想到了辦法進行補償,可是至少在目前還沒有到位。

高靜明當時有話沒有說出來——人家李佑每次花錢都不賠本,李世民一次打仗,就能令國庫吐血。如果再修建永安宮,不僅開支巨大,還需要徵調大量的民夫,朝野之間一定會有怨言的。

總之,高靜明表示戶部有困難。

高靜明走後,李世民徵求了一下岑文本的意見,他也表示恐怕在朝廷中會有阻力。

李世民正在鬱悶,王德接到了內侍們的消息,說看到李承乾和李佑已經到了兩儀殿,見到高靜明以後離開了,他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李世民。

李世民覺得有些好奇,不知道這兄弟兩個有什麼事情要來找自己,然後又改變了主意。

他說道:“王德,傳太子和李佑覲見。”

李承乾和李佑回到東宮不久,傳旨太監過來了。

李承乾讓傳旨太監先走,說他和李佑隨後就去。他對李佑說道:“五弟,你說該怎麼辦?”

李佑說道:“大哥,修建永安宮這件事情咱們貴賤是不幹了,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誰願意幹誰幹去。他李泰要是有本事弄來錢,就讓他去修好了。

不過,那件事情倒是可以送一個順水人情給他。”

李佑所說的是,讓李承乾主動提議讓李泰留在長安的事情。既然攆不走他,不妨做一個順水人情,也利用他李泰一下,彰顯李承乾孝順和重視親情。

李承乾原本已經決定這麼做了,此刻他心中恨極了李泰,說道:“五弟,我不願意替他說了,他有本事留下就留下吧。讓我替他說好話,我還沒那麼下賤。”

李佑理解李承乾的感受,說道:“大哥說的是,這件事是我的不對,咱們犯不着跟他扯上任何關係。”

李承乾聽到了李佑這樣說,氣順了不少。他問道:“父皇要問咱們去兩儀殿幹什麼,咱們怎麼說?還有,他要是說起修建永安宮的事情,咱們又該怎麼說?”

李佑說道:“這樣,咱們去了以後,父皇要問咱們幹什麼,你就說關於泰山封禪大典的事情,我就說關於美食大會的事情。他要是問起修建永安宮的事情,咱們都不反對,也不主動往自己身上攬這件事,總之咱們不參與這件事情了。”

李承乾和李佑又來到了兩儀殿,一進大殿,就看到李麗質正在等候着他們。

自從李麗質跟隨李世民在東征軍中擔任機要秘書以後,李世民很喜歡她在身邊,於是就繼續讓她在兩儀殿負責電訊機要室。

李麗質說道:“大哥,五哥,父皇心情不好,你們說話要小心一點。”她是特地在這裡提醒他們的。

李世民真的有些不高興了,他認爲自己一手打造了一個繁榮富強無比強大的大唐王朝,自己想要建一座宮殿,竟然會遇到阻力,心中很生氣。

李承乾說道:“麗質,謝謝你了。”

李佑向她微笑,表示了謝意。

隨後,兩人進入了李世民的書房。

“兒臣參見父皇。”李承乾和李佑一齊行禮說道。

第二章 皇宮裡吃的都是豬食第八百四十六章 到底是誰愚蠢第六百九十八章 託孤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盤大棋第七百六十二章 你還有活路嗎第一百四十一章 吃貨的境界第六百八十九章 兩位熟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一碗摔面足以第八百一十四章 意外的原因第二百三十八章 生活要有改變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兒子是草原新王第二十九章 相信歷史第三百八十二章 如此狠辣第六百三十九章 談判第四十七章 落花生第四百四十八章 好戲開始了第七百四十九章 先聲奪人第九百八十章 埃及豔后第八百四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海軍的堅強後盾第五百七十六章 神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長安浪漫第八百六十五章 女皇的密使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立爲王第九百四十四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四十二章 感情基礎第四百四十八章 好戲開始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精鹽第七百一十三章 李世民的感慨第八十二章 朕的兒子也是親生的第八十七章 分贓第六百三十九章 談判第二百八十一章 真是神人啊第五百五十八章 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七章 佛跳牆第六百一十七章 出了事我可不負責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時代第六百九十二章 肯動腦子的李承乾第八十七章 分贓第九十二章 李恪發燒第一百六十章 老婆你來了第六百三十章 很熟悉的段子第八十七章 分贓第四十三章 李佑在幹什麼第六百一十六章 這還差不多第四百七十二章 釣魚第六百四十八章 大食人的陰謀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幫人精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爺讓我給您帶句話第六十一章 敢於亮劍第一百二十九章 人家不見第六百一十九章 組團忽悠第五百一十章 兩儀殿的一齣戲第二十七章 內定的黑鍋第二百九十八章 鋼鐵爲先第四百三十九章 遠洋青樓第三百五十二章 難解之局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敵的代價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獲全勝的人事調整第三百九十九章 古老的漕幫第二百一十三章 開戲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簡直是可笑第七百六十二章 你還有活路嗎第百一十二章 方小魚第二百八十三章 別聽王爺的,聽我的第四百二十一章 野蠻的殺神第九百六十二章 突圍計劃第七百零八章 天火焚城第一百零三章 你們早死了八回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產業工人的誕生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鬧刑部大牢第六百八十八章 膽大包天第五百七十章 李佑的大蛋糕第四百六十章 水師老將的感慨第八百七十三章 令人敬畏的神奇第一百一十章 冰糕第七百八十九章 吃飽了不想家第五百八十章 悄然萌芽的種子第七百六十九章 連環殺人案第六百二十六章 交鋒的開始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理戰第四十五章 義商個屁第一百零五章 裝逼的大好機會第三百八十九章 小毛頭的問題第九百三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九百一十九章 不眠之夜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八百二十八章 出大事兒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飛起一腳第六百五十九章 還怕你們不成第九百三十章 投名狀第四百三十三章 《拓地誌》裡面的大秘密第三百六十三章 武則天的智慧第一百一十五章 藏頭詩第五百五十七章 排名第一的治癒手段第七十章 叛亂第四百四十一章 比基尼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鬧刑部大牢第二百一十六章 盜墓賊第五百四十一章 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