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套中有套

於秋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被世家視爲公敵的人,所以,他也從來沒有放棄過打擊世家。

不過,在他的實力還不能碾壓一切的時候,所用的手法,必須溫和一些。

比如,弄一些看上去可能會賺大錢的產業,讓他們持續的在自己這裡花錢,在經濟上打擊他們,壯大自己。

種植大棚蔬菜,需要在煤炭產量充足的地區纔有搞頭,這就直接排除了很多家。

畢竟,在這個時代,燒煤炭還並不流行,被大家視爲一種很危險的事物,各家除非是偶然情況,一般不會專門搞一些煤炭礦山在自己手上。

再一個要考慮的,就是總體發展規模必須與市場需求一致。

比如,你在一個只有幾千戶人口的下州,種植十萬畝大棚蔬菜。

而這個州里,能花高價吃的起這些蔬菜的,還不到一百戶,你讓一戶人家吃一千畝的菜,怎麼吃的完?這就勢必要外銷。

以現在的交通水平,大雪封路之後,哪怕是於秋,也很難大規模的將洺州產出的蔬菜,賣到關中洛陽去,何況是別人。

他之所以將洺州種植大棚蔬菜的規模定在三十萬畝,是因爲三十萬畝足夠供應洺州近六十萬本土百姓的需求。

而要向關中洛陽出售的話,其實直接在關中洛陽找田地建棚種植更加划算,這就跟後世做生意一樣,在哪個地區賣貨,就直接在那個地區開廠生產,減少物流運輸的成本。

其實,在洺州投資一千多萬貫修建三十萬畝大棚蔬菜田,於秋是有些後悔的,哪怕是遲一兩年物價下跌了之後再搞,也能省一半的錢。

然而,他不敢賭未來兩年大環境會變好,因爲在後世偶爾會翻翻史書,看看歷史正劇的他知道,這些年總是會有這災那災的,多整些能產出食物的產業,自己也有保障一些。

不過,從利益方面來講,拿出一個技術,再出幾個人,讓別人投資所有實際開闢產業需要的成本,自己坐等收錢,甚至,再賣一些自己的附加產品給別人,再賺一道錢,纔是對於秋最划算的套路。

比如,和長孫氏合作在關中種植大棚蔬菜的話,出田,出修建的人手,以及材料的,就全部是長孫氏,而這個大棚搭建起來之後,又要向於秋買農藥,買肥料,買種子等等,就導致實際上這個大棚的盈利中,有一大部分是歸於秋得了,而且幾乎不投入什麼成本,比他自己做,還要划算很多。

而這個產業要是在所有北方州縣開了花,那麼,所有北方州縣,都會源源不斷的爲於秋貢獻財富。

所以,在談判中,於秋是抱着多多益善的心理,這就很大程度的滿足了那些貪婪的世家子的需求。

長孫氏在關中投資三百萬貫,修建五萬畝大棚蔬菜田,擁有這些大棚的所有權,於秋提供建造技術和日常經營管理,掌握經營權,由這五萬畝大棚蔬菜田所產生的利潤,長孫氏與於秋五五分成。

另外,他們還在洛陽投資兩百萬貫,修建三萬多畝大棚蔬菜田,同樣是由於秋提供建造技術和負責日常經營管理,一個得所有權,一個得經營權,所得利潤,兩家五五分成。

由於雙方達成了合作,長孫氏也有一些成爲了於秋合作伙伴的優勢,只需要用一半的價格,他們就能拿到洺州今年產出的大棚蔬菜瓜果,這個條件瞬間就讓其它各家眼紅了。

半價是什麼慨念,內侍監用十萬貫買了兩百車,長孫祥卻可以用十萬貫,買四百車。

這樁買賣談成,不僅對於長孫祥來說,是巨大的個人功績,還能爲長孫氏賺足了利益,因爲,長孫祥直接向於秋購買了價值兩百萬貫的蔬菜瓜果,今後他們長孫氏的車隊每隔三五天就會到武安縣來拉一次,直到明年開春冰雪融化,市場上不缺蔬菜之後。

第一筆生意的成交,頓時就讓杜衝,韋兆豐等人急眼了,長安洛陽的富人最多,可不能讓長孫氏一家把錢都賺了。

他們立即以同樣的條件向於秋提出合作,於秋自然沒有不同意的道理,不過,他們兩家只想做關中的市場,於秋讓他們各投三百萬貫,修建五萬畝大棚,並且承諾,他們所種植的蔬菜,將與長孫氏大棚裡面所種植的品種不同,這樣就可以避免競爭。

反正光是一座長安城就有近百萬人口,周邊各州縣的人口也非常密集,十幾萬畝大棚蔬菜田種出來的菜,根本不愁賣。

然之後,這兩家又各自採購了兩百萬貫的蔬菜,並且與長孫氏採購的品種錯開了。

反正於秋種植的青菜種類都有十幾樣,黃瓜,西瓜,哈密瓜,甜瓜,冬瓜等都有,隨便就可以幫他們岔開。

只是他們兩家對洛陽的市場不感興趣,沒有投錢在洛陽開大棚。

再之後,有條件有財力的人也紛紛不落後,和於秋達成了合作協議,或一二十萬貫,或三四十萬貫的,從於秋手中買走他們自認爲賺了大便宜的半價蔬菜。

至於那些沒有條件與於秋達成大棚蔬菜種植合作的,於秋就是一副不待見的樣子了,他們死磨硬磨,於秋最多也就同意給他們打八折,將這些蔬菜以四百錢一斤的價格買回去,再算上運費折損,他們夠嗆能賺到什麼錢。

當然,想要五折買,也不是不可以,拿糧食來洺州換,於秋甚至能給他們多打一折,這就讓那些人覺得很划算了。

而實際上,從頭到尾,划算的只有於秋一個人,因爲,他掌握了定價權,並且,利用王門,豎了一個很高標準的價格線,讓他們自以爲比王門買的便宜很多,就賺到了很多,而實際上,於秋除了建造大棚的首期投入比較多,真正用於種植這些蔬菜的農藥,肥料,種子,其實都不值錢,如非是投入一些人力而已,今後要是把修建大棚的成本賺回來了,哪怕是幾文錢一斤的賣這些蔬菜,他也大有賺頭。

比如大棚裡種植的紅菜薹,掐一輪,長一輪,一畝地可以持續賣兩三月,產出上萬斤,即便是賣幾文錢一斤,畝產價值也能達到幾十貫,比種植其它作物的性價比高好幾十倍。

一個下午的時間,武安縣衙的財務就收到了將近三百萬貫的銅錢和價值一千二百萬貫的絲帛,銅錢會隨着物價的下跌升值且不說,等到明年開春以後,數十萬畝大棚在北方各個州縣開始搭建的時候,於秋現在收到的這一千二百萬貫絲帛,就至少能換回一千五百萬貫錢來。

因爲,各家集中修建大棚,對於蓋頂棚所需要的絲綢,會有大量的需求,導致明年整個李唐的絲綢市場都缺貨,於秋則是可以趁機高價出售手中的絲綢,並且推出毛紡製品,搶佔市場,很可能明年大唐的貨幣市場,除了絲綢和麻布兩種織物之外,將會增加羊毛布,或者羊毛線。

而且,這一項新貨幣的源頭,幾乎全部掌握在於秋手中,這也算是於秋隱藏在套路中的另外一個套路了,而在這個套路後面,於秋還藏着一個關於貨幣的大招。

第四百六十九章 李淵的返程路第四百六十六章 到了走出去的時候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夏國天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吐蕃的問題第三百二十二章 第一次說出自己的名字第一百四十章 迂迴的方式拉盟友第三百三十三章 邯鄲縣第二百零八章 唐朝版上學難第三百三十二章 驚人的礦產量第四百五十三章 又長知識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全是套路第兩百六十三章 於秋平時傳授的知識第兩百五十九章 什麼是厲害的本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建立封國前的準備第四百三十三章 夏國就是一個糖罐子第四百九十三章 難度增加第五十三章 大黑牛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錢的學問第五百零五章 更新換代第三百二十四章 長安的九月第五百零一章 日新月異的科技第五百三十六章 網來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摩托車第三十二章 寡婦村的種田計劃第一百七十八章 世界之主第五百一十章 不做蠢事情第五百二十二章 春上的早晨第三百三十六章 戲水遊樂場第四十四章 帶話第五十二章 耕種神器問世第五十六章 會面第兩百五十一章 銀行開業第四百四十二章 夏國的火車第兩百零五章 回山莊過年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莊的門道(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給屬下將領開蒙第一百零七章 訓犬第兩百五十四章 外來人口的問題第八十九章 正確的打開方式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雷引第四百三十三章 夏國就是一個糖罐子第兩百六十二章 給闞棱的援軍第四百五十七章 又出行第四百一十三章 高原和海外第兩百六十三章 於秋平時傳授的知識第一百二十二章 早有妙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還得談第一百二十章 行軍途中第二十一章 於秋的商業謀劃第五百一十二章 衛星發射試驗第一百九十一章 複雜的心情第三百五十五 抓捕第十三章 進城前的準備第兩百六十七章 馮氏兄弟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錢的學問第兩百五十四章 外來人口的問題第兩百二十一章 河口縣第五十五章 返村第一百五十六章 洺州規劃第兩百三十一章 小旱之年第四百一十二章 夏國的軍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統治者應該乾的事情第四百三十二章 葦澤關一小震第五十六章 會面第三百四十三章 搶佔商機的時代到來第四百零一章 夏王入長安第二十七章 分裂的性格屬性第四百零六章 執政聯盟成立第五百零八章 真正的人才第兩百七十六章 全球目光第八十五章 營嘯第兩百七十七章 震驚石化第四百一十章 功過分明第四百七十九章 抵達高昌第十六章 吃貨兵痞蘇定方第兩百四十八章 鐵將軍憨子第五百零二章 傳播正能量第三十八章 收入夾袋第四十八章 參觀作坊第二十一章 於秋的商業謀劃第四百三十章 強大的農耕效率第四百三十九章 向好的積極性第五十二章 耕種神器問世第四十四章 帶話第一百七十七章 提請自治第兩百七十章 對倭國的態度第兩百零六章 新年的軍事計劃第五百一十六章 最大的改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於秋的施政方略第一百四十五章 曲線規第六十三章 養殖教學第一百九十六章 長安朝堂現狀第一百四十九章 魏洗馬第兩百八十五章 試航第二十八章 利益陷阱第三百九十二章 各有打算第四百零五章 放電影第十四章 洺州城第一百七十章 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