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宿命之戰

李世民在政治上的悟性和他在軍事上的悟性一樣出色,半宿的時間,居然還真被他悟透了‘民富國強’這四個字。

前隋的時候,稅收制度不可謂不嚴苛,國庫錢糧不可謂不充盈,然而,最終的是什麼樣的結果?

朝中一有人作亂,百姓頓時揭竿而起,成爲了推翻朝廷統治的急先鋒。

這是什麼原因?

朝廷無恩德於百姓,不得民心。

同樣也證明,富國窮民政策的錯誤。

反之,藏富於民則不一樣,物資在百姓們手上,朝廷若真有急事,需要徵調的時候,一樣徵調的上來,出現大災大難,百姓們有儲備在,輕易的也餓不死,同時,也讓那些地主士紳們,不能輕易的拿捏百姓了。

此外,錢糧稅收少了,官員貪腐情況也就少了,因爲貪污的空間不大了。

當然,這些都是小事情,關鍵是,你輕稅賦,薄徭役,甚至不徵徭役,百姓們在能夠吃飽穿暖的情況下,又有幾個人會把自己的性命不當一回事,跟着別人造反呢!

不過,悟透了這些道理,想要真正在朝廷改革並且落實,卻不那麼簡單。

李世民考慮了大半個晚上,也就想出了三條。

第一條,是以各地氣候不同,並不全都適合養蠶或者種麻爲由,免除百姓們在絲麻方面的稅收,稍微增加一些各類糧食穀物方面的稅收。

以現在絲麻和糧食巨大的價格差異,算是直接給百姓們節省下了一半的稅收開支。

第二條是爲了方便計稅,將繁雜的納稅項目全部剔除,只保留一項田地稅,而且每年只收一次,由朝廷中樞派專門的總稅官去逐州逐縣收取,地方官只負責理清賬目,不實際收錢,一個出賬,一個收錢,同樣也避免了貪污。

他稍微計算了一下,覺得每畝田納糧一斗,即可保證國用,並且有很大的富餘。

因爲李唐現在除開洺州之外,還有兩百六十幾萬戶,按平均每戶授田一百畝田來計算,每戶差不多要納十石糧食,每年收上來兩千六百多萬石糧食,按照現在的市價算,價值都在一千三百萬貫以上了,足夠養活朝廷的軍隊,和給朝廷的所有官員發更加優厚的俸祿,每年還能有幾百萬貫以上的結餘。

而按照糧食現在畝產一石多的產量來算,大多數擁有一百畝田的百姓,每年只需要用七八畝地,甚至五畝左右田地的產出來交稅,就足夠了。

這樣的話,他們只需要將朝廷分發給他們的田地中的兩成拿出來耕種,即種上二十畝左右的田,就可以保證交完稅以後,自家全年的食用了,而只要種到三四成,則不僅衣食吃用不愁,還能有不少的結餘,百姓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耕種能力,選擇種植多少,休耕多少。

第三條,就是關於徭役方面的改革了,只允許朝廷中樞因爲某些特事徵發徭役,比如修宮殿,陵墓,清理或者開挖河道等等大工程,地方官員因公徵發徭役百人以上的,須向朝廷報批,私徵徭役百人以上的,則視爲聚衆謀逆。

這一條,是從降低地方官員權力,和減輕百姓負擔兩個方面入手的,能大大的降低地方官員盤剝老百姓的可能性。

要知道,普通老百姓根據時節種地,一年之中,是有不少時間可以休息的。

然而,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地方官員會以徵調徭役的名義,讓他們去給自己幹活,修莊園,種私田,餵養牛羊牲畜等等,一干幾個月那是常有的事,老百姓根本反抗不了,朝廷也基本不會派人去查這種情況,反正是農閒時期,百姓們自家的生產沒有受到影響,一般也不會往上鬧騰。

當然,還有一條附加的關於官員俸祿方面的改革,爲了增加上面三條的通過率,他也一併加在了奏章裡,意思就是以後朝廷除了食邑和職田之外,只會按品級發放錢和糧兩種俸祿,但是其總額和比原先發放的柴碳,絲麻等等各種俸祿補貼的價值加起來要高三到五成。

其中高級官員漲薪三成,因爲他們本來的俸祿就高,從五品以下的低級官員則是漲五成,因爲他們原先的俸祿低一些,而且日常開銷越來越大了。

作爲朝廷的尚書令,李世民的奏摺交上去,就直接代表了政事堂的態度,只要李淵同意,就可以執行,可是,李建成並不會坐視他買好百姓和大臣。

然而,長安今年的絲麻根本沒有賣出去,李世民這個時候提出免徵絲麻方面的稅收,改徵糧食,屬於合情合理,太多那東西積壓在朝廷的庫房裡,也是壞。

反而,糧食的價格雖然一直在緩緩下跌,但是變現非常容易,洺州,以及其商業聯盟的各家,都在定期收購。

而且,在國家出現重大災難等問題的時候,有大量的糧食儲備在,就能確保安然渡過,多徵糧食更加划算。

至於反對李世民的第二條和第三條新的稅收法和新的徭役法,那就是反對中央集權,這一點,肯定是李淵和朝堂上諸位所不喜的,所以,他根本不會拿這個出來說事。

最終,他想到了一條不讓李世民買好百姓和官員的辦法,那就是,提議加大惠民政策的幅度和官員加俸的幅度,將這個買好的功勞給搶過來,反正李世民現在是尚書令,財政有困難的話,歸他着急,是他的失職。

“父皇,二郎的建議確實可行,不過,相比於洺州來說,力度太小了,百姓們會感覺不到多少實惠,官員們也解決不了日常開銷日益增大的困難,現下朝廷的商稅每年在以倍數上漲,國庫的結餘也是逐年遞增,是時候出臺一些較大力度的惠民和加俸政策了。

兒臣建議,將田地稅由二郎提出的每畝一斗,降低到每畝半鬥,將官員俸祿三到五成的漲幅,提升到五到八成,國庫收益若有不足的部分,自有商稅和藩屬國的供奉來補足。”李建成在衆多大臣們紛紛開口表示贊同李世民的提議之後,出班道。

要說李世民的改革三條最有利的是誰,當然是這些在朝廷中樞做官的人了,給百姓們定的稅收是多少,他們且不管,錢糧不過地方官的手了,自然是要他們這些京官下去督收的,過手就會留一成,這是官場的潛規則,在運輸損耗上面做做賬,誰也查不出來,他們自然不會反對。

而聽到李建成的建議,他們就更加高興了,由於洺州的布料霸佔了市場,現在絲麻一類的東西不好出手,錢糧纔是比較實在的東西,而且,一下子漲五到八成,一年算下來,就非常的可觀了,二三品的頂級官員,都有千貫以上的差距,五品左右,甚至只要帶品級的官員,都有過百到幾百貫不等的差距。

於是,一大幫子朝臣紛紛出班表示支持李建成的建議,直到李世民也拱手彎腰,表示支持李建成的這個建議的時候,李建成才反應過來,這裡面恐怕有坑。

然而,話一句說出去了,反悔肯定是不成的了,他只希望李淵不要那麼快同意,讓自己搞清楚情況,有轉圜的餘地。

哪知,李淵看兩個兒子和滿朝大臣都贊同,而且,這些政策,也是能夠爲中央集權,惠及百姓的好政策,當場就大手一揮道,“制可,中書門下即刻擬旨,昭告天下,本月起開始施行。”

於是,李唐建國以來,最大幅度的降稅加俸政策就這麼落地了,百姓們在看到了朝廷的告示之後,紛紛敲鑼打鼓慶祝,一時之間,倒是給長安的中秋節添了很多色彩。

而正好這個時候,王門在沙門島送了好幾大船梭子蟹到了長安,感覺自己受到了百姓和官員們真心愛戴的李淵,大手一揮,賞賜臣子。

於是,中秋節吃螃蟹的風氣,又在長安盛行了起來,要知道,今年的端午和七夕兩個節日,大家也都是吃海鮮,現在這些長安的權貴大戶們都感覺,過節不吃點螃蟹海貨啥的,都沒有過節的氣氛了。

長安洛陽的螃蟹有賣脫銷的趨勢,沙門島和河口縣大量的出貨,將今年養殖的成蟹幾乎清空,盈利超過兩百萬貫,算是給即將開始融資配股的海產集團,交出了一張完美的業績表。

當然,他們清空了養殖海產的箱籠,還有另一個原因,渤海灣的一場大海戰即將展開了,漁船短期之內不會出海。

八月十八,中秋節剛過去了三天,登州碼頭大小戰船過千艘戰船一齊起航,向沙門島殺來,這些戰船打的是倭國人的旗幟,總兵力接近五萬,而沙門島的實際守軍,卻還不到三千。

大家本以爲這場實力懸殊的戰爭,會摧枯拉朽般的結束,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沙門島上的三萬多居民完全沒有感受到戰爭的氣氛,負責管理他們的那些洺州軍,只是讓他們將起了螃蟹的竹製箱籠進行修補,捆紮結實,然後再度投放入海中,準備養殖戰後漁船打撈上來的蝦蟹。

做完這些事情之後,該開荒的繼續開荒,該建房的繼續建房,按照於秋此前對於沙門島的規劃,有條不紊的推進。

只是,那艘每隔幾日就會回來休整一兩個晚上的拓海號,卻不見了蹤影。

“憨子哥,秋哥兒說,這一戰是咱們的宿命之戰,必須要由咱們幾個代表村裡的孩子親手取得勝利,這是什麼意思?”在瞭望臺上,有些無聊的狗兒翹着腿坐在瞭望鏡專用的高腳凳上,向正用撬杆打開裝了炮彈的箱子的憨子問道。

“這些墨家子之所以盯上咱們洺州,是因爲咱們都姓公輸,秋哥兒從頭到尾不跟他們解釋,是因爲他要保護咱們,而且他知道,咱們公輸家和墨家的仇怨,不打過一場,是解除不了的。

所以,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咱們洺州與山東世家之間的戰爭,還是咱們公輸家和墨家子之間的戰爭,秋哥兒出了船和炮,我們自然要出人了。”憨子將一枚炮彈從裝滿乾草的箱子裡取出來,用抹布擦拭乾淨了之後,裝進炮膛道。

“可是,咱們這次要是殺了墨家的許多人,那仇怨不是越結越大?”狗兒不解的問道。

“不管是大仇怨還是小仇怨,解決不了的纔是仇怨,解決了的,它就不是仇怨了。而想要他們坐下來和咱們談如何解決仇怨,首先要他們老老實實坐下來不是。”憨子很是通透的道。

聽他這麼說,心中明瞭的狗兒點了點頭道,“那你就把炮口調到東南方向三十度的位置,把炮口向上調到四十七度,打一炮試試看。”

“怎麼,那幫傢伙已經已經過來了麼?”憨子有些意外的站起身子,向東南方向看去,僅憑他的肉眼,還只能看到海平面上的一條很細的黑線。

當然,他不知道的是,在對面五公里左右距離的海面上,許多舉着竹筒望遠鏡的人,正興奮的盯着他們,加速向他們靠近呢!

對於墨家那些人來說,在海上遭遇到一艘落單的洺州戰船,而且鋼甲戰船,那可是喜事一樁啊!

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之大第四百零八章 天災人禍第兩百章 確定細則(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銅錢買魔都第兩百五十九章 什麼是厲害的本事第一百三十章 傳說到長安第四百七十章 李世民的深度解析第兩百四十九章 顛覆收到的奇效第三百三十章 洺州有多富第五百零三章 滅教運動第二百零四章 套中有套第三百五十七章 搶救第三章 借糧種第四百三十七章 小錢而已?第五章 河上漂屍第四百四十三章 夏國的工業第兩百章 確定細則(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三百七十五章 要的是理由而已第五百零二章 傳播正能量第三百七十二章 倭島消息第五百章 驚神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活環境改造工程第七十九章 經驗獎勵任務線第三百六十二章 於秋最厲害的本事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生烏龍第四百八十八章 夏軍進場第四百八十章 資源豐富的西域第兩百四十六章 飲料產業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個師弟第三十一章 給劉黑闥的建議第兩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試驗成功第三百七十三章 揚州士族的禮物第一百四十六章 論錢第四百八十四章 成爲世界的債主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銅錢買魔都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結局第兩百二十一章 河口縣第一百八十八章 四大越冬場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莊的門道(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一百九十三章 殺敵本領第三百五十二章 夏國天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伸過來的黑手第八十二章 碰到狠人就忽悠第八十六章 最好的自救第一百五十六章 洺州規劃第一百六十三章 誰在隔岸觀虎鬥?第八十八章 洺州別府的產業第三百九十五章 進一步擴展第兩百七十五 長孫無忌的構想第六十八章 招攬羅士信第三百六十一章 公開的國務會議第兩百九十八章 洺山書院(皓炫哥萬賞加更)第四百九十八章 夏國特種兵第三百零六章 洺山書院的教學方向第兩百九十八章 洺山書院(皓炫哥萬賞加更)第四百八十章 資源豐富的西域第四百五十二章 病房裡的比較第兩百四十二章 崔氏之謀第一百二十二章 早有妙計第兩百零一章 返程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個師弟第一百六十一章 使團到長安第七十章 準備第四百一十九章 以民爲重的夏國第三百四十章 讓人一頭汗的推測第五十六章 會面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編闞棱第一百六十九章 教學狂魔第兩百四十六章 飲料產業第三百八十二章 到嶺南第兩百六十七章 馮氏兄弟第一百七十七章 提請自治第三百六十八章 嚇尿第一百四十二章 越慘越好的建議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二坑姐第八十六章 最好的自救第五百零六章 預防針第九十五章 善用陽謀的於秋第三百九十七章 通電第三百二十章 一對一千第一百二十四章 范陽城下第九十三章 製冰第兩百三十八章 二次談判第四百五十五章 樹立形象和破滅信仰第一百三十八章 廁所裡的學習討論第四十一章 蓄水養魚第六十八章 招攬羅士信第三百二十六章 洺州的十月第兩百八十三章 呆立當場第一百二十七章 以牙還牙第四十七章 小樹林會談第五百零九章 至尊人皇第兩百六十六章 人口政策第八十四章 孩子們的變化第五百三十六章 網來了第一百七十章 提煉第三百二十四章 長安的九月第九十三章 製冰第一百九十一章 複雜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