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長安的九月

山東崔,王,陳,劉等等世家,合謀倭國入侵大唐本土,請誅。

當然,他也不就是這麼一句話,在兩軍交戰中現場俘獲各家武士門客八千餘人,涉及大小二十六個家族,這些都是鐵證。

同時,他還向朝廷報備,年底之前,洺州將會發動五百大軍,征討假意上表朝廷稱臣,實則狼子野心的倭國。

沒錯,就是五百大軍,洺州兩百人不到就擊敗了五萬叛逆聯軍,打個倭國,五百人足以。

朝堂嘛!一個世家子很多的地方,在這封奏章被內侍唸完了之後,立即就有人跳出來喊冤了。

“陛下,我崔家世代居於中原,又怎麼可能勾結海外蠻夷來禍害中土呢!是那些倭國人發起了三萬大軍,連夜登陸山東,抓住了各家的家主,逼他們交出族兵的控制權,然後這些族兵被倭國人驅趕着襲擊在沙門島駐守的洺州水軍……”

“陛下,我陳氏一心讀書做學問,可沒有做出任何謀逆之事,於都督所抓,究竟是否真的是我陳家的門客武士,可不能聽他一面之詞啊!……”

……

一些不要臉的理由,僅僅一盞茶的功夫,就被那些世家子在朝堂上的口舌編了十幾個出來,然而,究竟是怎麼回事,李淵心裡卻跟明鏡似的。

山東世家敗了,集合衆家之力,耗費千萬貫巨資打造的水軍艦隊,沒有打贏人家一艘船,敗的很徹底,現在要甩鍋開脫了。

然而,即便是李淵允許他們甩鍋又能怎麼樣呢?

於秋給朝廷一封奏章,只是通知朝廷一聲而已,山東現在根本就沒有朝廷任命的都督管理軍政,也沒有屬於朝廷編制的軍隊,於秋想去山東,朝廷也不會攔着他,至於征討倭國的事,人家同樣只是通知朝廷一聲而已,又不是請求朝廷批准,與朝廷唯一有關係的,與倭國的朝貢,恐怕要斷了。

一幫嚷嚷的小兵,只是負責開路,這事情真正怎麼辦,還得大佬說話,一個自然是山東利益集團擁護的太子李建成,另外一個,則是關隴集團擁護的秦王李世民。

現在是山東世家要遭殃了,李世民在李淵沒有表態之前,自然不會發表意見。

見到屬下的一干人等好說歹說李淵也不表態,李建成就有些急了,上奏道,“父皇,士族乃朝廷治理天下的根本,怎麼能僅憑於秋一面之詞,說誅就誅呢!兒臣以爲,如今天下初定,當以安穩爲先,朝廷可派欽差前往山東,查明案情之後,再做決斷,不可牽連太多,致使國朝政治運轉不開,難以治理。”

“父皇,兒臣有不同意見。士族乃朝廷治理天下的根本不假,但是,幫助朝廷治理天下的,乃是站在朝堂上的諸公,那些出身士族,不出仕爲官,反而收攏門客武士,橫行鄉里的士族,可並不能維護朝廷的安穩,反而會給朝廷製造很多的民亂,當除之。

而且,國有國法,倘若山東那些士族真的是犯了法,朝廷就應該依法處置,若是姑息養奸,那麼今後其它對方的士族犯法,朝廷是不是也都不管了?

最後還有一點,兒臣可以保證朝廷不會因爲懲治些許犯法的士族,而運轉不開,因爲最近兒臣用了一套新的辦法,爲朝廷選官做事,目前看來,效果並不比那些士族舉薦上來的人做的差。”李世民在李建成開口了之後,立即正面剛道。

他的話一講完,朝廷上秦王府關隴集團的成員立即表示李世民說的對,朝廷應該講究規章制度,這樣才能管的住人,山東士族就算全部都懲治了,還有關隴士族,江南士族,朝廷多的是人用。

而明知道這事最終怎麼處理需要看於秋的態度的李淵,在李建成還沒有開口反駁李世民之前,就直接向李世民詢問道,“二郎所說的新的選官辦法,是爲何法?”

李世民抱拳“回稟父皇,兒身爲陝東道大行臺兼尚書令,對於治下五品以下官員,有直接任命的權利,此前擊敗吐谷渾和党項諸部聯軍之後,兒臣給您上過奏摺,在吐谷渾和党項諸部舊地設州縣,派官員前去治理,您批准了。

而新設的這七州四十二縣的主要官員,則都是兒臣從關中,宛洛各州縣衙門中提拔的低級官員和吏員,如今他們已經上任月餘,基本已經將各州縣的戶籍名冊,官衙建設等差事完成了,不出意外的話,朝廷從明年開始,將會多出十三萬餘戶納稅的牧民百姓,每年可得牛羊馬各四十萬頭以上,商稅和其它收入另計。”

“牛羊馬各得四十萬頭,那豈不是一百二十多萬頭?吐谷渾和党項諸部的牧民,能支撐的起這麼高的稅賦?”李淵有些意外的道。

李世民笑了笑道,“不高不高,一點也不高,原先他們的頭人每年至少從他們每戶手中收走十頭牛羊和五匹馬,在得知咱們朝廷每年只收牛羊馬各三頭以後,許多百姓開心的合不攏嘴,非常的擁護朝廷在當地設官衙治理他們。

而且,兒臣還與洺州達成了協議,明年他們就會出資在寧州建設越冬場,還與洺州紡織集團達成協議,每年他們都會出資大量收購牧民百姓產出的羊毛皮貨,爲當地的牧民百姓增收的同時,也爲朝廷創稅。”

三頭羊,三頭牛和三匹馬,對於一戶牧民來說,真不算什麼,因爲,作爲一戶想要在牧區生存下去的牧民,牛羊至少會養殖百頭以上纔會夠吃,馬匹略少,但也會有十幾二十匹用來放牧。

李世民不說,李淵都差點不記得,李唐現在的版圖,都已經西抵龜茲,于闐,高昌等國了,這邊,可是幾千裡地域,適合做牧場的地方多的很。

在得到李世民的這番確認之後,李淵的心情頓時好了許多,讚道,“二郎此政,解朝廷燃眉之急也。”

“父皇,適才討論的是於秋請誅山東士族的事情。”被岔開了話題,李建成很是不悅的提醒李淵道。

“於秋有請誅山東士族嗎?沒有吧!他請誅的,是那些勾結倭國,意圖不軌之人。

不過,此事牽連甚大,不能任由於秋在山東瞎鬧騰,朕意,許於秋抓捕緝拿之權,議罪定罪,則是需要將人犯押到長安,交由朕親自判決。

此外,大家再議一議山東諸州的都督人選吧!此乃人口衆多的文教盛地,不可不慎。”李淵直接給此事定了調子道。

他知道朝廷現在阻止不了於秋,他自己也並不想與於秋起衝突,因爲,他這裡有王門的親筆奏報,以朝廷現在的武力,根本拿不下洺州,而洺州上下,對於朝廷,也並沒有什麼不好的想法。

所以,他將希望寄託在了女兒李秀寧身上,只希望回頭於秋跟李秀寧完婚了之後,自己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洺州的權力,如果他們能有下一代,那麼,即便是給於秋封了國,那麼這個封國將來也是自己外孫的,同樣也是他們李家的。

他這種世家天下的思想很狹隘,但是,現如今這個時代的人,大多都是這樣的思想,只有於秋這個來自後世的人,跳出了這個思維,所以,他能快速的利用草根百姓的力量,做大做強。

當然,李淵也不能讓於秋真的在山東揮起屠刀,抄家滅族,殺的血流成河,這會讓朝廷的威信一敗塗地,抓捕緝拿,這個策略他感覺就很靠譜,即滿足了於秋帶兵去山東干他想幹的事情的要求,又不至於讓山東的士族被屠戮一空,整個糜爛掉。

“父皇,此事不可……”

李建成還待再爭取,卻發現,己方陣營中,有人正偷偷的給他打眼色,正是東宮的主要謀主之一魏徵。

自從他去過了一趟洺州之後,就感覺崔家很不靠譜,尤其是在於秋故意對他施展了離間計之後,他覺得,交好洺州,在政治上做些建樹,獲取一些民心口碑,李建成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何必被崔家牽着鼻子走,硬是在武力上與別人硬碰呢!

之前要不是聽崔家的,上百萬貫的錢糧,就不會白白的給了吐蕃,吐谷渾和党項諸部。

這次要不是聽崔家的,山東各大世家的價值上千萬貫的木料,精鐵,錢糧和培育多年,超過萬數的門客武士,就不會損失了。

李建成能否登上大位,與山東世家和於秋之間的爭鬥是否勝利,是沒有絕對關係的,因爲於秋並不關心李家是誰當皇帝,說不定李世民當了皇帝,於秋過的還更加難受。

而他們魏家,還有孔家,孟家,顏家等等,近乎一小半的山東世家,這次就找了很多理由,沒有參與到崔氏發起的軍事行動中去,事實上,已經分裂了山東士族集團。

眼見着李淵沒有再理自己的意思,李建成也只好帶着幾分疑惑的看了一眼魏徵,選擇了閉嘴,至於那些在於秋請誅的名單中的各家安插在朝堂上的口舌,也在這時返回了朝班,能夠阻止於秋獲得山東的生殺大權,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至於調查緝拿方面,他們自然有辦法應對的。

於秋當然是不知道朝堂上現在發生的這一幕的,他只是安排了人手,對拓海號進行改造升級,並且,給託海號和即將下水的另外兩艘新戰船,制定攻略倭國的軍事計劃。

廄戶不聽話麼,那就先打到他聽話。

既然倭國不滿足做李唐的一個海外的屬國,那麼,就做洺州海外的一個產出基地,或者說殖民地好了。

反正在倭國的礦產沒有被開採完之前,持股了洺州礦業集團的所有人,都是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的,洺州只出五百人,卻可以讓他們出五千人,甚至五萬人幫助去倭島做監工。

不過,在長安這邊正商議着如何處理山東的後續問題呢!北平郡那邊就先傳來了好消息。

在三門裝了輪子的炮車被於秋安排人運送到蘇州沿海登陸了之後,這邊就再沒有能夠抵擋的了洺州軍一個時辰的城池了。

高開道都沒等蘇定方將火炮推倒北平城下,就直接派使者出城請降了,這傢伙的處置權,於秋自然會交給朝廷的,蘇定方只是順走了北平郡和蘇州境內幾大城池的府庫和兩萬多青壯俘虜而已。

堆着三門大炮的他想要帶着這些錢財和人口回洺州參加於秋的封王建國儀式,可沒有誰敢攔着他。

第一百四十三章 當列爲貢品第四百二十九章 推動對外僱工第三十六章 醋火第三十九章 打開研究創新的大門第四百八十七章 軍演章程第兩百九十三章 桂花樹種植第兩百四十七章 洺州七子第兩百六十章 打破固有社會模式第三百三十四章 閹豬第三百八十八章 返程第三百三十三章 邯鄲縣第兩百一十四章 羨慕的眼光第一百六十一章 使團到長安第兩百七十二章 洺州的守護神第兩百五十七章 洺州的招工計劃第兩百七十八章 立規矩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知後覺第一百六十一章 使團到長安第四百七十二章 長安事第兩百四十九章 顛覆收到的奇效第二十八章 利益陷阱第兩百六十一章 形勢分析第一百三十四章 靈鷲宮的學問第兩百七十一章 炮擊之刑第兩百一十六章 徹底籠絡住民心第三百六十八章 嚇尿第兩百四十三章 墨家田襄子第兩百六十九章 爭取立於不敗之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越慘越好的建議第九十三章 製冰第四百九十二章 首戰第七十九章 經驗獎勵任務線第一百九十三章 殺敵本領第五百三十四章 環球遊第一百零三章 瘟疫阻路第四十七章 小樹林會談第四十四章 帶話第四百六十章 不夠強的陸地之王第二百零八章 唐朝版上學難第四百二十九章 推動對外僱工第兩百五十六章 樂業安居第八十六章 最好的自救第五百零四章 回到夏國第兩百八十三章 呆立當場第四十七章 小樹林會談第二十五章 寡婦村的秘密第三百六十三章 準備出行第二百零四章 套中有套第三百六十七章 慾望使人進步第八十一章 一切盡在謀算中第四百九十八章 夏國特種兵第二百零四章 套中有套第四百三四五章 夏國的農夫第四百四十七章 貨比三家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錢的學問第兩百七十一章 炮擊之刑第三百七十五章 要的是理由而已第四百零八章 天災人禍第三百二十三章 拿下田襄子第四百零九章 飛艇鎮場第三百三十八章 掌控商業的步伐第一百零八章 李世民又上門第一百九十七章 四方會盟第十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五章 河上漂屍第一百七十六章 給屬下將領開蒙第三百一十七章 於秋的施政方略第五百二十四章 交給你了第兩百零五章 回山莊過年第三百六十二章 於秋最厲害的本事第兩百二十五章 去沙門島第五百二十七章 曾經的他第一百二十三章 山莊的小妖孽們第五百章 驚神第四百三四五章 夏國的農夫第一百六十三章 誰在隔岸觀虎鬥?第五百零八章 真正的人才第三百二十八章 於秋準備的東西第二十九章 偷食的客人第一百三十章 傳說到長安第兩百六十六章 人口政策第二十二章 十顆頭,一囊酒第七十四章 物品獎勵任務線開啓第三百九十六章 爲八月做的準備工作第七十二章 董放第一百三十四章 靈鷲宮的學問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穫第四百三十一章 李淵北巡第兩百七十三章 吸納天下錢財第兩百三十八章 二次談判第一百六十六章 送錢的來了第三十五章 李三娘拉犁第兩百三十九章 洺州圖書館的建設第四百四十一章 夏國的教育第一百零二章 坑姑父第三百九十七章 通電第兩百三十九章 洺州圖書館的建設第五十五章 返村第三百九十三章 沒有選擇的商量第一百一十一章 牛神大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