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原來都是坑

果然是坐完車車之後有好吃的,用一根稻草管子吸着豬筒骨裡的骨髓的李泰小胖子如是想着,此時他的臉上,早已吃的油乎乎的了,然而,他還是一副搖頭擺尾十分開心的樣子,關注着自己碗裡的食物。

面對一大桌子菜的李世民心情是複雜的,他本以爲,靠近集市的人家裡吃用的好一些,那是因爲他們可以做營生,有錢賺,到了鄉村裡來,會差很多。

可誰知道,人家鄉村裡隨便一家百姓的飯桌上,菜式也是如此的豐富,就自己面前的這一桌,李世民就算是到了長安哪位國公府裡作客,只怕也未必吃的到。

相比較而言,馮智戴和王猛就比較小氣了,居然只給大家碗裡倒小半碗酒,最多三四兩的樣子,他一口就可以喝乾了。

不過,這酒是真香,而且,是沒有一絲異色的白酒,倒完了之後,整個酒碗的面子上,都是一層泡泡狀的酒花。

“別用這樣的眼神看着我,你能把這小半碗酒喝完之後不醉,已經是酒量好,我們就這麼幾瓶,總得讓村裡想喝酒的人都嚐嚐纔好。”馮智戴朝李世民聳了聳肩,繼續給大家倒酒。

即便這種《洺州釀》是十六兩一斤裝的,比後世的瓶子要大些,但給村裡過來陪酒的六七個人每人倒了小半碗之後,四瓶酒也倒光了。

“這酒烈,其實只適合用小杯子一點點的嘗,這裡沒有酒店的那種小瓷杯,各位都用碗倒上了,可是下口的時候得慢些,於都督說了,這《洺州釀》是五十二度的烈酒,正常人頂多喝二兩就不行了,沒喝過酒的人一定要小心。”王猛率先喝了一小口,皺了皺鼻子將其嚥下去道。

酒在這個時代,可不是誰都能喝的到的,底層老百姓很多一輩子都只有聞聞氣味的份,因爲這是一個戰亂頻頻糧食緊缺的年代。

得了王猛的提醒,李世民也是將信將疑的只喝了一小口進去,頓時,只感覺一團火熱自口舌喉嚨進入了肺腑,剛纔脫了軍大衣,感覺還有些涼颼颼的身體,頓時就覺得整個都暖和了,不由得讓他眼睛都是一亮。

他也是個喝過不少酒的善飲之人了,又幾時喝過這麼神奇的烈酒,要是有幾壇這樣的酒在,恐怕一整個冬天,都會過的很舒坦。

“好酒。”等那股暖流在身體裡面沉浸下來了之後,李世民情不自禁的喊出了聲道。

“秋哥兒搞出來的,自然是好東西,你可能不知道,往年那些販賣三勒漿到我們中原來的西域胡商,嘗過了這《洺州釀》之後,直接到都督府長跪不起了,就是想求秋哥兒賣點這種酒讓他們帶回去售賣。”王猛有些得意的接話道。

“想要把這種酒的產量提升上來,還是得百姓們多種糧食才成,等明年秋糧豐收了,市面上或許有少量出售。不過,最多兩年時間,西域胡商高價向我們出售酒的行情,就會變成我們高價向他們出售酒了。”馮智戴也是喝了一小口酒之後,接話道。

他這句話裡,似乎又隱藏了一個信息,是關於貿易順差和貿易逆差的,可惜李世民並不能一下子完全理解透,他只知道,這可能會是個好事情。

隨着村裡一個個老漢舉碗嘗過了這洺州釀的滋味之後,整個桌子上的氣氛就更加熱烈了,李世民在長安的時候,並沒有和這麼多人圍在一個大桌子上吃東西的機會,那邊也不流行這麼吃,可在這邊第一次感受了之後,卻是覺得非常好,因爲,他能很直接的與同席的人交流。

而且,他是一個慣於在酒桌子上交朋友的交際能手,很快,在與百姓們的閒聊中他就知道了很多關於洺州鄉村的信息。

原來,完全不用繳稅的自耕農,是洺州最受保護的一個羣體,各級民政署,不僅會定期派人來免費教他們如何養殖家禽牲畜和種植技術,還會免費發放一些田地裡必須要使用的肥料,殺蟲藥等等。

且不說那些今年已經種上了高產麥種的軍屯田,就是這些種植普通麥種的百姓們,今年種植的小麥平均畝產也達到了兩石三左右,比關中的上田的產量,還高出一兩成。

王猛說了,洺州的軍屯田今年大豐收了,明年,高產小麥種植,將會分發到每一戶農戶手中。

明年開始,洺州所有的小麥田,都將高產高收田,只要按照種植指導員所教的方法種植和打理田地,每畝的產量可以比現在多一倍,達到四到五石左右的收成,因爲數百畝軍屯田,今年已經種出了五石的畝產。

李世民最初只是把這句話當閒話在聽,因爲,明年他們弄回長安去的高產小麥種子也會大面積鋪開種植,至少,幾萬畝皇莊田是可以全部種上了,未來兩三年面向全關中推廣,也是順理成章的了,不由的吹了一句,“自己一定會把高產糧食種滿所有的田地,讓天下百姓再無糧食之憂。”

可說完之後他看到馮智戴看自己時若有如無的笑容,卻是反應過來,這裡面可能有什麼不對。

“馮執政可是有什麼事情要教我?”李世民謙虛發問道。

“看來,秦王殿下還沒有醉,老王剛纔說了,洺州全境明年將會全部種上高產小麥,而且,還有另一種高產作物玉米,也將會鋪開種植,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馮智戴笑道。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想了想之後道,“這意味着,明年洺州的糧食將能夠做到自給自足,不需要向朝廷治下州縣大量採購糧食了,這是好事啊!”

馮智戴點了點頭道,“這確實是好事,但也可能不是好事,因爲洺州的糧食自給自足了之後,可能就不需要向朝廷治下的州縣大量採購糧食了,到時候百姓們的糧食賣給誰?產能過剩,可能會導致糧食價格大幅下跌的。”

“糧食價格大幅下跌是好事麼!只要糧食產量足,百姓不捱餓,這天下就會快速的安定下來。”李世民有些詫異的看向馮智戴道。

然而,馮智戴卻是笑道,“原來,秦王殿下只是需要天下安定而已。”

“什麼叫,只是需要天下安定而已?朝廷要管的人口比洺州多很多倍,地盤比洺州大很多倍,能夠讓百姓們安定下來,有飽飯吃,已經很不容易了。”李世民更加不解道。

聽他這麼說,不需要馮智戴就給他解釋,在場一個喝的雙頰微紅的漢子就擺着手道,“不對不對,於都督說了,咱們老百姓不僅僅是要吃飽肚子,還需要富起來,朝廷得想辦法讓百姓們富裕起來,如果糧食大幅度跌價,損害的,是所有農民百姓的利益,因爲,他們能夠產出的只有糧食,而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糧食。”

聞言,李世民整個表情僵硬了,在此之前,他可沒有聽說過‘穀賤傷農’這個詞,而這個村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而這個時候,馮智戴抖了抖自己的衣衫道,“秦王殿下,你說,我不吃這頓飯,大概多久會餓死,我不穿這件衣服,大概多久會凍死?”

李世民知道馮智戴話中有話,便老實答道,“正常人即便兩三天不吃飯,有水喝,也只是虛弱,不會致死,但是,在這大冬天裡,如果沒有這樣厚實的冬衣裹身的話,可能一個時辰不到就凍死了。”

馮智戴點頭道,“是這麼個理,沒有足夠厚實保暖的冬衣,一個百姓可能在一個時辰左右就凍死了,所以,衣食住行,衣還排在食前面。可是,這樣一件衣服,卻價值數十貫,即便是買便宜一些的足夠保暖的衣服,也需要兩三貫以上,當農民們手中產出的糧食,只能賣到幾文錢一斗的時候,你猜,他們穿不穿的起這樣的衣服,能不能買的起足夠保暖,讓他們熬過寒冬的鋪蓋,甚至是像我們洺州百姓的房間裡一樣,修上暖炕,裝上鐵製暖壺?”

馮智戴一連串的發文,把李世民徹底問明白了,自己不應該那麼短視的,吃飽肚子,只是百姓們生存的最低線,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很多需要滿足的地方。

於是,他急忙拱手抱拳向馮智戴和在坐諸位道,“馮執政和諸位,可有方法教我破解此局?”

馮智戴按下他的手讓他不要客氣道,“物價下跌,是大趨勢,今年河南道雖然發了旱災,但是關中,山南道,淮南道,和江南道等地都實現了豐收,若不是於都督大量向這幾州百姓們採購糧食,天下的糧食價格,可能會再下跌一半左右,在秋收以後去到二十幾文一斗,是很正常的。

可明年如果還是這麼種,我洺州卻不需要那麼多的糧食了,這個價格,可能會跌到十文一斗,甚至幾文一斗。

到時候,老百姓賣一石糧食,才幾十文錢,需要賣好幾十石糧食才能買的起一件足夠保暖的冬衣,百姓的日子過的可能會比今年還慘。

這就需要朝廷在政策層面,及時進行調整,比如,加大家禽牲畜的養殖,消耗掉手中不值錢的糧食,轉換成一些更值錢的東西。

比如,改種一些其它經濟作物,像可以保暖,製作鋪蓋,襖子的棉花。可以治病的藥材等等等等。”

李世民越聽,眼睛越亮,直感覺馮智戴是給自己指了一條光明大道。

然而,最後他卻是將眉頭皺了起來,老百姓們能接受他們這個論調麼?朝廷有雞苗,有牲畜幼崽,提供給老百姓養麼?老百姓有錢買這些家禽種苗去養麼?

好多好多問題,最終指向了一個問題:錢。

看來,真的要如馮智戴說的一樣,找洺州銀行貸鉅款了,而且,這些款項,還要直接向洺州購買家禽,牲畜種苗。

眼看着李世民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明悟之色,馮智戴在心裡笑道,看來,自己的這趟任務算是妥了。

作爲洺州的執政官,把所有老百姓的產出銷出去,讓老百姓們富裕起來,可是他的職責,李世民現在需要的東西,不就是洺州這些百姓們手中有的東西麼,他專門跑來迎接李世民,給他做了那麼多鋪墊,可不就是爲了達到這個目的麼。

第一百二十三章 山莊的小妖孽們第兩百四十九章 顛覆收到的奇效第一百三十五章 先震驚一撥第十四章 洺州城第六十六章 給闞棱的建議第五十一章 完美達成目標第兩百九十七章 大忽悠第九十六章 塵埃落定前夕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征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莊的日常第三十六章 醋火第四百六十九章 李淵的返程路第四百五十一章 成長中的下一代第九十八章 於秋出品的鉅額商品第一百九十章 裁軍和選兵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政法體系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穫第三百四十一章 亮艦第一百一十三章 全是套路第五十三章 大黑牛第四百五十五章 樹立形象和破滅信仰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判的意向第九十二章 芙蓉香皂第一百九十章 裁軍和選兵第四百八十六章 論道第九十三章 製冰第一百九十七章 四方會盟第二十一章 於秋的商業謀劃第十八章 採購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銅錢買魔都第三百七十八章 泉州和琉球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判的意向第四百八十七章 軍演章程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生烏龍第兩百四十五章 洺州銀行融資計劃第三百二十五章 建立封國前的準備第四百零二章 奇葩迎親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承乾的選修課目第四百零八章 天災人禍第四百零三章 埋下一顆種子第四百四十八章 貨比三家的真正效果第三百零二章 封王建國的首輪談判第兩百七十四章 洺州新政第七十章 準備第一百四十二章 越慘越好的建議第六章 哭成一團第三百四十章 讓人一頭汗的推測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意裝逼第四百零三章 埋下一顆種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吐蕃的問題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活環境改造工程第兩百八十二章 精確無誤的戰鬥第四百八十八章 夏軍進場第一百一十章 忽悠第三百八十七章 種植事業第兩百六十一章 形勢分析第七章 蒸饅頭第三百九十章 採珠女第二百零七章 長安大戶的日常開支第三百二十五章 建立封國前的準備第一百七十一章 投資回水第三百六十五章 留聲機第四十三章 於秋的思考第五百零三章 滅教運動第三百五十六章 對持勸降第一百七十一章 投資回水第一百五十八章 把事做絕第七十六章 一出大戲第五百三十章 越來越像後世的世界第一百一十四章 工匠的現狀第九十章 大變樣的寡婦村第四百四十一章 夏國的教育第四十六章 肉羊第一百八十一章 於秋的選擇第九十八章 於秋出品的鉅額商品第五百一十九章 人皇宏願第四百九十九章 完美奪冠第一百四十五章 曲線規第四十五章 活下去第兩百四十三章 墨家田襄子第四百一十五章 系統全面升級第一百零八章 李世民又上門第四百五十七章 又出行第四十四章 帶話第一百五十六章 洺州規劃第五十七章 約法三章第四章 撒網打魚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未來鋪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孫思邈第三百四十三章 搶佔商機的時代到來第四百八十五章 品嚐提子第四章 撒網打魚第三百三十二章 驚人的礦產量第四百六十四章 新州情況第四百五十一章 成長中的下一代第四百九十章 於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百九十章 裁軍和選兵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斷進步中的夏國管理體系第一百零一章 商場居然如戰場第四百一十三章 高原和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