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李世民的深度解析

纔在驛站裡休息了不到一刻鐘,李淵就感覺各種不舒服,因爲,驛站的客廳裡連個供暖的設備都沒有,想要暖活一些,還只能和以前一樣,圍着火爐烤火。

而且,這種木板釘制的房屋,到處都有冷風可以透進來,在這樣大風大雪,氣溫零下十多度的天氣裡,面對着火盆的手臉是可以烤火來暖活,但沒有面對火盆的後背卻涼的很快,讓他有種鼻塞的感覺。

“咱們得有像夏國生產各種生活物件那麼快的速度,才能讓朝廷各方面的建設都更好一些,百姓們的各種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烤着火,等着內侍們端食物上來的李淵吐着熱氣對李世民道。

這些詞,他在夏國的這大半年裡聽的多,也用的比較習慣了,想不到他這纔剛剛走出夏國一百多裡,就有些惆悵的感覺了。

果然,舒適的環境是能夠快速腐蝕人的,也虧得於秋給他派了車隊,要是像以往一樣,一天只能走幾十里路,一個月才能從夏國走到長安,他會更加難受。

李世民點頭接話道,“等到夏國各個集團的分廠在關中,在各個經濟特區都開設起來之後,就能快速的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了。”

“可是,他們產的那些東西都需要我們用錢買。”李淵有些鬱悶道。

“東西產的多了,價格也就降下來了,而且,咱們朝廷花錢其實是好事,只有朝廷不斷的花錢,百姓們纔能有錢賺,父皇您可能不知道,於秋其實每天在思考的,都是怎麼花錢。

而且他不僅是自己花錢,還讓銀行到處放貸,將利息定定的一年比一年低,就是爲了讓大家一起來花錢,有錢的人都花錢,沒錢的百姓們就賺錢,百姓們有錢了,就能把日子過好,自然的加強自己的生產力,產出更多的東西,讓整個國家都繁榮。”李世民幫助心態還沒有完全調整過來的李淵分析道。

“他每天想的是怎麼花錢?”李淵聽了李世民這段話,眉頭皺了皺,卻又突然想起了武安縣的一些變化。

他是端午節前到夏國的,到臘八節後回來,中間不過七個月左右,但是,武安縣在這短短七個月時間裡,整個卻已經大變樣了。

當初他們開會討論通過的那些項目,很多建設都已經過半了,甚至連老城區的改造這樣的大工程,都已經完成了近半,他可以想象到,自己明年,或者後年再來夏國的時候,會看到一個什麼樣的武安縣。

而且,還不僅僅是個武安縣,夏國的其它各個縣和洺京城的四十多個區,都是這樣在快速變化着,這都是於秋花錢換來的。

一個縣城,花千萬貫來建設,這是李淵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也正是因爲這些投入,讓這個縣城的百姓們的生產效率,比李唐治下哪怕是最好的關中百姓,都要高出幾倍。

看看人家每一戶家庭的配製,有牛,有馬,有車,還有豬羊和各種家禽,全套精鐵農具,抽水機灌溉,大棚蔬菜田等等等等。

他們每天只需要一兩個時辰的時間,就能完成關中百姓們一天也忙不完的勞作量,然後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去幹很多其它的事情。

比如,給自己做一頓更加可口的飯菜。

比如,帶着孩子們去街上游玩,或者學習很多技能知識,不斷的提升自己。

“是的,他在不斷的推動錢財流動,而夏國的建設,就是在這些錢財一輪一輪的流動中進行的,您看他每年年底的時候放出來的消息就知道了,全部是大工程大建設,夏國的財政收入賺一千萬貫,他就花三千萬貫,賺三千萬貫,他就花九千萬貫,去年,他們賺了九千多萬貫,所以,今年他們夏國的幾個項目,至少要花出去兩億多貫,至於明年,兒臣已經無法想象了。”李世民有些感嘆的道。

李淵的手指不斷的在動,他在計算兩億多貫,是朝廷多少年的稅收,算清楚之後,他的腦袋一年空白。

整個李唐朝廷一千幾百萬人口,二三十年的收入,於秋一年就花掉?

還就在夏國那麼屁大點的地方,他是要把夏國的每一寸土地,都建的比皇宮還漂亮麼?

“那麼二郎覺得,咱們朝廷下一步該如何做呢?難道幫助他花錢?”李淵有些納悶的向李世民提問道。

“是的,今年咱們找他貸款五千萬貫,明年,可能會直接貸一億貫,咱們欠他的越多,他就越會想辦法幫咱們搞好發展,讓咱們能賺到更多錢,來還給他。

而且,咱們借的越多,夏國銀行能借給其它各國的錢就越少,這也算是咱們搶佔了發展先機。

等到這些錢全都花在朝廷治下之後,朝廷治下的百姓的生活也就好了,相比較其它國,我們大唐就會顯得更加強大。”李世民屏退了左右服侍的內侍之後,纔跟李淵講道。

這算是他在新加坡一年時間裡靜下心來,和杜如晦一起從頭到尾解析了於秋的行爲之後,得出來的一些結論。

“看來,你把於秋的手段看的很透徹啊!可是,想要改革不容易,咱們朝廷這邊掌權的人的見識,別說是比夏國那些新一代的官員,就是比夏國的很多百姓,都多有不如,你如何能讓他們接受這樣的新思想?”李淵有些欣慰的道。

“很簡單,順者得利,頑固不化者清除。父皇,您有沒有發現,於秋其實就是用的這種手段。”李世民笑着道。

“於秋何時用過這種手段了?別說他夏國的官員,就是他夏國的百姓,也一直是對他言聽計從的啊!”李淵有些納悶道。

李世民再度笑了笑道,“兒臣說的可不是他在夏國內部,說的是其它聯盟各國,甚至包括朝廷。

但凡跟他夏國合作的國家,甚至像東北草原上的那些小部落,都能獲利,這就是聯合執政聯盟的所有成員國爲什麼對他越來越恭順,越來越願意跟他合作,聽他指揮的原因。

因爲,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人不喜歡利益的,以利益驅動,遠比讓他們無條件的忠誠於一個人來的簡單。

咱們在朝廷,其實也可以採用這樣的模式,讓所有聽從政策,配合政策的人,或者家族,或者鄉紳,或者地方的百姓都獲利,並且讓大家都清楚明白的看到這一點,那麼,事情就好辦很多了。

比如,兒臣前年在夏國貸款買了很多雞鴨牲畜,父皇用了借貸法,將其分發給關中的百姓養殖。

現在,將近兩年過去了,他們的牛犢子都養大,可以耕地了,他們的豬羊,都生了幾窩崽,從幾隻,變成十幾只,甚至幾十只了。

至於雞鴨鵝,那就更加不用說了,現在,咱們關中的百姓家裡來客了,應該都會有雞鴨肉待客,至少,會打幾個雞子,加點糖煮湯來待客了。

因爲,改種了朝廷提供的高產糧種之後,他們家裡有餘糧來養活這些家禽牲畜,具備將這些家禽牲畜的養殖規模擴大的基礎了。

現在,當初他們借貸的那些家禽牲畜,已經能還上了,甚至很多已經還上了。

他們接受了朝廷的政策,生活變的更好了,咱們就可以把這件事情向外宣傳,讓更多州道的百姓知道,然他們知道,聽朝廷的沒錯,朝廷是想讓他們富裕,能夠讓他們富裕。

然後,咱們再將關中百姓還回來的牲畜家禽,再借貸給其它地方的百姓養殖。

如此往復,頂多三五年,咱們朝廷治下的百姓,就會家家都有牲畜,家家有家禽,有高產糧種,家中的餘財和產出,上一個新臺階了。

而在各個地方的項目投資上,亦是可以用這種手段,拉攏大族,鄉紳。

您有沒有發現,於秋的產業明明可以自己做,自己賺錢,可他爲什麼要對外發行股票融資,然後把這些產業賺到的錢,分潤將近一半給其它各國呢?

因爲,他這麼做了之後,大家都希望夏國的這些產業做大,賺錢,好讓自己能夠分潤更多的利益。

一個產業,一個國家,大家都希望它好,它想變壞也很難。

所以,兒臣覺得,咱們也可以借鑑夏國的模式,聚攏各家的錢財來做大產業,讓所有的世家也好,鄉紳也好,都能通過和朝廷合作,貢獻自己的財富和力量,而得到的更多。

讓那些頑固不化之徒,看着支持朝廷的人越發興旺,從而改變自己的想法,也加入到咱們的改革中來,和咱們一起搞建設,做產業。”

聽了李世民這些話,李淵是連連點頭,最後道,“二郎所言有理,那麼,回去之後,朕就讓你來主持這些事務。”

“兒臣定當竭盡全力,爲父皇分憂。”李世民內心一喜,表面卻是十分認真的道。

只要攬下了這個差事,他就能主導大唐的利益走向,而李建成之前做的那些事情,就會變的無用功。

因爲,利益往往比其它任何東西都吸引人。

倒是沒有得到召見,遠遠的看着他們兩人不斷嘀咕的李元吉,心中很是惱火,此時,他又更加明白,李世民纔是大位最大的競爭者。

他們說話間,內侍已經準備好了食物,只可惜,這邊驛站做出來的東西,與夏國那邊各個酒樓餐廳,甚至是蔡老七家做出來的農家飯的味道都有非常大的差距,李淵隨吃了兩口,就放了筷子,最終還是讓內侍給自己泡了一碗夏國產的方便麪,吸溜吸溜的吃了起來。

飯後只是在驛站裡坐了一小會兒,李淵就讓隊伍再度啓程了,他們父子都給自己換上了夏國產的那種可以防水的暖靴,如果遇到道路兩邊有村莊,他們會直接讓司機將車子開到那些村子裡面去,看看村子裡的情景。

第一百零八章 李世民又上門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服來戰第二十一章 於秋的商業謀劃第八章 說詞第三百三十八章 掌控商業的步伐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賞菊的重陽節第兩百三十八章 二次談判第一百二十五章 城破第一百三十九章 獒犬阻路第三百一十五章 穿衣革命第兩百五十二章 經營原則第四百一十二章 夏國的軍人第二十章 北地的未來第三百七十章 偷雞竊取第四百六十章 不夠強的陸地之王第四百八十九章 開始閱兵第二十五章 寡婦村的秘密第兩百六十四章 孩子們的成長環境第三百四十五章 名義上的女主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范陽城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改變開始第五十四章 精緻農莊第四百三十章 強大的農耕效率第三百六十四章 難以抑制的好奇心第兩百四十七章 洺州七子第兩百三十四章 組建商業同盟第三百六十五章 留聲機第一百二十八章 揭露崔氏第三章 借糧種第二十章 北地的未來第一百八十四章 輕鬆獲勝第一百六十五章 秋哥的好算計第一百四十三章 當列爲貢品第兩百五十二章 經營原則第一百八十七章 掐準心思第一百三十一章 系統初步升級第三百五十一章 閱兵儀式第四百二十章 新年新事務第三百九十二章 各有打算第四百四十一章 夏國的教育第兩百六十九章 爭取立於不敗之地第兩百六十章 打破固有社會模式第九十三章 製冰第一百二十八章 揭露崔氏第四百一十七章 無法阻擋第兩百三十九章 洺州圖書館的建設第四百九十四章 收網抓魚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然發展的思潮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訪慰問第一百二十六章 討債第十二章 收穫不小第兩百九十六章 坑倭進行時第一百九十九章 嚇尿頡利第三百九十三章 沒有選擇的商量第四百七十一章 都有好算計第三百四十六章 忽死人不償命第四十二章 理智的思維第五百零一章 日新月異的科技第四百七十一章 都有好算計第四百六十九章 李淵的返程路第一百一十四章 工匠的現狀第五百二十四章 交給你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難第三百九十四章 組建維和部隊第一百八十八章 四大越冬場第一百四十二章 越慘越好的建議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車帶來的改變第兩百六十六章 人口政策第五十章 北地困頓的根子第八十八章 洺州別府的產業第三百二十九章 關市集鎮第一百七十八章 世界之主第五百一十六章 最大的改變第四百八十六章 論道第五百一十七章 堅硬的後盾第一百四十九章 魏洗馬第四百八十三章 給世界制定新秩序第一百三十九章 獒犬阻路第兩百三十五章 寧我負人,勿人負我第四百九十一章 步兵軍演競技開始第兩百二十九章 長安事發第十八章 採購第三百七十九章 孺子可教第六十八章 招攬羅士信第四十六章 肉羊第五百一十六章 最大的改變第兩百一十五章 挖坑小能手李二第二百零三章 又來一撥送錢的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莊的日常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銅錢買魔都第四百一十九章 以民爲重的夏國第四百六十九章 李淵的返程路第七章 蒸饅頭第一百五十章 晚宴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政法體系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心思第兩百七十六章 全球目光第一百零一章 商場居然如戰場第四百七十二章 長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