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第106章 新式教育(萬更23)

第106章 新式教育(萬更23)

劉徹其實並不是很喜歡吃甜的,劉徹是個徹頭徹尾的肉食動物。

但是今天這蛋糕吃的很開心,非常開心。

以至於看到的人都認爲劉徹非常喜歡吃蛋糕。

奶油蛋糕這種食物的名聲,不脛而走。

甚至很多人花錢跟太子的侍衛公主的侍女打聽奶油蛋糕是怎麼做的。

衛長公主早就讓步羌跟其他所有侍女吩咐過了,公主府所有侍女都知道蛋糕怎麼做,而有外人問起來,他們也直接把蛋糕怎麼做的講了出去。

很快,長安城所有貴族都知道奶油蛋糕怎麼做了。

但問題是,白砂糖、淡奶油、瓊脂粉怎麼做?

既然你們誠心誠意的問了,那牧場就大發慈悲的告訴你,花錢在牧場直營店去買。

萬年縣。

盧公意氣風發。

僅僅半年前,盧公還是個只會教書,別的什麼都不會的教書先生,只有三兩個學生,窮困潦倒,三年不見葷腥。

半年過去後,盧公是長安境內最大的私塾的院長,學生上百人!

這是何等誇張的規模?

雖然距離孔子的弟子三千還差得遠,但是在這個時代可了不得。

“昔年成都文翁,創辦文翁石室,風頭一時無兩,如今比之老夫,又如何?哈哈哈哈!”

大約二十多年前,蜀郡循吏文翁上表要建立官學。

所謂循吏,就是後世的青天大老爺的意思。

成都本來就是漢五都之一,天府平原沃野千里,又是南方糧食產量極大,又沒有南方其他地方多瘴氣的毛病,所以人口多,物產豐富,生活富足。

加上文翁的多年治理,擴建都江堰,還有緝拿盜匪等等舉措,讓蜀郡的人均富裕程度還超過京畿的長安和重商的洛陽。

這麼富裕,又沒有項目花錢,多出來的錢糧怎麼辦?爛在倉庫裡?

於是文翁就上表景帝,要建立官學,培養讀書人。

這也是全球歷史上第一座非國家級官學,或者說人話就是全球第一所中學。

依靠成都的繁榮,文翁石室的名聲非常響亮,歷史上就算到了東漢末三國時代,重新抓學問,都是選擇在文翁石室先復學的。

在這個時代,文翁石室的名聲,文翁的名聲也是很嚇人的。

要知道前幾年長安建立太學設立五經博士授課時,從全國海選讀書人。

一共選了五十個博士弟子。

結果怎麼着?五十個人裡面有十五個是文翁石室的學生。

文翁石室一家,或者說文翁的弟子,就佔據了整個太學百分之三十的名額!

所以就算在長安,大家提起教育二字,也是首推文翁。

而今天,盧公感覺,自己如果堅持下去,如此不出十年,必定超過文翁。

首先長安是京城,而成都只是五都,是次一級的大城市。

其次自己的學生人數,比石室人還多。

只要時間長了,人才必然超過文翁石室。

盧公滿意的捋着鬍鬚:“他文翁六十歲而聞名天下,我盧公,五十歲時未嘗不行。”

甚至於,如果長安縣給的壓力足夠大,背後金主再多給點錢,自己這個盧公學堂的規模繼續擴大,搞不好三五年就能超過文翁的成就!

越想越開心的盧公哈哈大笑了起來。

有人路過,看到盧公,疑惑:“怎麼笑的這麼開心?”

盧公嘴角上翹:“我想到了開心的事情。”

路人也是感嘆:“是啊,長安學風蔚然,讀書人後繼有人啊,的確值得開心。”

盧公哈哈大笑:“是嗎,你也覺得?”

路人:“是啊,長安縣學風可謂是繁榮啊。”

盧公沒聽見縣字,以爲說的是長安學風繁榮,於是又朗聲笑了起來:“老夫的貢獻不足掛齒不足掛齒,哈哈哈!”

路人皺眉,心想:跟你有什麼關係,你在謙虛個屁啊?輪得到你謙虛?

蛇精病。

事實上,盧公的狂妄不是沒有緣由的,按照邏輯講,路人說的學風旺盛,那可不就是萬年縣這些學堂如今的模樣麼。

按照十多年前的統計,當時全國人口差不多三千多萬。

到了現在,差不多四千萬的樣子。

而全國識字並且能無障礙讀《倉頡篇》之外的文章的人,差不多是四十萬。

也就是說,除了蒙學的學生,真正的讀書人差不多四十萬。

其中雖然大部分是儒家在教學蒙學,但走黃老之學的法家的佔據很大一部分。

後續走儒家路子的,差不多是十五萬人左右。

也就是說,每一百個人,有一個讀書人,每三百個人有一個儒家弟子。

而萬年縣現在是什麼情況?

十萬人口,因爲是京城,北門外近郊,幾乎家家良家子,所以認字率比全國平均高出許多,每一百個人有一點六個認字的。

但是這兩個月,因爲金主在背後出錢開學堂的緣故,大量的萬年縣小孩被招收進了學堂。

差不多平均每十個孩子就有一個在學堂裡。

上千個孩子在學堂中學習。萬年縣經常能看到讀書的小孩。

這可比以前的比例高出太多了!

幾乎是五到十倍!

可不就是學習之風氣蔚然成風麼?

但盧公哪裡知道,這些孩子爲什麼要讀書。

只是因爲有人贊助了學堂,所以學費比較低,就來入學的嗎?

盧公不知道,石慶知道。

石慶每每做事,事無鉅細,必然先點數或者先詢問。

所以石慶問了孩子:“你爲什麼要讀書認字啊?”

孩子:“我爸說,只有認字,才能看懂長安縣的公告,才能賺到錢。”

孩子還說:“認字的在長安縣打工更賺錢!”

孩子還說:“我爸說煤礦碼頭統計寫字的人,比十個車伕都賺得多。”

孩子還說:“去長安縣讀書太遠了,我爸沒空送我去上學,所以在這裡學。”

石慶一直都知道是怎麼回事,知道這些孩子來上學是受了長安縣的影響。

但是作爲一個成熟的大儒和成熟的官員,石慶對此避而不談,從不跟支持者以及所有在萬年縣開辦學堂的人提起。

不管他們上學的動力是哪兒來的,只要是萬年縣培養了他們,又能證明萬年縣未來能從他們身上收稅,那不就好了嗎?

要知道張湯最近已經在萬年縣收過一次稅了,根本沒有人逃稅,所有人都老實的交稅了。

目前整個萬年縣有兩種稅,一種是商稅,一種是車船稅,商稅比較低,三十分之一,這是石慶和張湯商量過的,石慶還是想萬年縣孕育出自己的商業。

而車船稅,就是十分之一。

一趟賺多少錢,十分之一交給縣裡面。

也沒有任何人抵抗,也沒有人不交,也沒有影響萬年縣的車伕數量。

所以,石慶覺得,自己這一套下來,必然能起作用。

你長安縣土壤肥沃有什麼用,地下紮根的全是我萬年縣的根,到時候結果時,你才知道萬年縣碩果累累。

但無論是石慶,還是盧公,都沒注意到長安縣這邊教育產業的飛速發展!

……

時間回到兩個月前。

霍去病選了三千最核心的兵,這也是他手底下最聰明最有靈性的一羣人。

把他們分成很多個班之後,教導他們學習《兒童六課合訂版》。

因爲歌謠的易懂易記,幾乎所有人在三天時間就背下了除去最後兩篇課文之外的所有課文。

而其中那種最聰明的,最有語言天賦的,最有悟性的一百來人。

僅僅花了一週,就能找着紙張讀出來標準普通讀音,也幾乎記下了前面課文中所有的簡體字。

這些人是優中選優,自然厲害,顯現不出《兒童六課合訂版》的厲害。

但是又過了一週,三千核心兵中,有一千人記下了所有字,貫通了音標讀法。

而剩下的人,雖然沒有完全學會拼讀,但是因爲身邊的人都逐漸掌握了普通發音,所以他們也跟着學會了普通話發音。

而這個時候,爲期兩個月的統一口音活動開始了。

霍海把教育的方法一些技巧教給了霍去病,然後然後讓這一千人一百人去教其他人!

其中一百個最先學會的,是高級教師,一千個後學會的是普通教師。

他們負責教授七萬駐紮在長安附近的所有各類將士。

包括南北軍,還有本地良家子,以及所有衛、戍的職業軍人。

因爲領軍最關鍵的就是令行禁止這件事情,所以統一口音對治軍也有巨大的好處,霍去病上報這個活動後,劉徹直接就同意了。

但很難以想象所有人學的那麼快。

短短兩個月過去後,長安城,七萬人中,除了一小部分不到百分之一的人無論如何教也很難學會之外,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兩個月就掌握了全套拼音,其中認字最少的也認識了二百一十個字,認字最多的,已經掌握八百多個字了。

也就是說,記憶最差的,平均每天都記下了三個以上的字。

認字最快的,早就把一整本《兒童六課合訂版》全融匯貫通了。

這些畢竟不是兒童,而是思維活躍大腦成熟的成年人。

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成年後再去看小學書本內容,不用教就能輕而易舉完全學會,並且六個年級的課程,合起來都花不了一個月時間。

也沒意識到二十五歲的年齡認真回頭去學高中知識,遠沒有高中年紀時覺得那麼難。

二十五歲之前的優勢在於記憶力好,但二十五歲之後的優勢是學的又好又快……

如果按照以前的統計標準,這七萬人,全都算蒙學兒童。

距離蒙學畢業的水平,其實已經不差什麼了,只是學的內容不一樣罷了。

更關鍵是這段時間裡,一千一百個老師,纔是真正的完成了超進化。

他們一邊教學,一邊學習寫普通文章。

他們學習的正是《兒童六課合訂版》後面的最後兩篇文章。

兩篇都是霍海自己寫的。

一篇叫做《日記》。

一篇叫做《論》

《日記》分成了三個部分,《日常寫作》、《日常記錄》、《日常規劃》。

日常寫作,就是純粹的日記。

“元狩二年十月三十一,晴。”

日常記錄,就是表格統計,今天做了哪些事情,每件事情的內容是什麼,每個項目的具體數字是多少。

日常規劃,就是計劃明天要幹什麼。

很快,一百個學的最厲害的人,就根據這三種東西,研究出了比較靠譜比較標準的《日記》《統計》《教案》寫法格式。

因爲大家都在做老師,所以相對於普通小孩學習這個總結是不一樣的,所以先制定了標準化的三項。

而《論》就比較特殊了。

第66章 霍家夫子第254章 (大章)超級大擴張第258章 (大章)你再猜195.12月中獎名單第231章 (大章)霍氏三傑第102章 悠閒日子175.【12月抽獎活動】第69章 岳父看女婿(求首訂)第261章 (大章)太初九年春193.第191章 (大章)人盡其才136.第136章 (大章)物極必反第63章 人人都是生意精131.第131章 (大章)玩弄人心第210章 (大章)強勢組合第239章 (大章)貨幣改革原因第206章 (大章)史上第一輛汽車第253章 (大章)萬王之王第262章 (大章)誰的朝堂!第224章 (大章)問鼎天下第57章 條件反射性反咬130.第130章 (大章)火藥問世第63章 人人都是生意精第18章 鹽鐵之事125.第125章 (合併大章)你匈奴王懂個屁匈奴第72章 放飛自我的魷魚絲盟主加更第251章 (大章)內燃機!第95章 教育產業142.第142章 (大章)壕無人性156.第156章 (大章) 蒸汽機問世172.第172章 (大章)從東殺到西第8章 萬人圍觀第226章 (大章)大議會133.第133章 (大章)開河道時第39章 全面啓動第200章 (大章)大漢第一臺開腹手術157.第157章 (大章)紡織工業化!第70章 第一把交椅(求首訂)第19章 世間萬物的道理第231章 (大章)霍氏三傑第105章 我還沒上車啊!165.第165章 (大章)計劃通192.第190章 (大章)巫蠱元兇!第241章 謀國還是爲國謀151.第151章 (大章)你這賤嘴123.第123章 石家大孝子第246章 有軌電車第41章 白話運動155.第155章 (大章)請建匈奴公司!第244章 有限空間(新年快樂!)第3章 委以重任?第24章 跟我比狡辯是吧?第3章 委以重任?第77章 抓偷車賊啊第238章 (大章)我勒個2024戰術第53章 各有打算187.第186章 (大章)以彼之道(本書月票活動開始啦)第64章 太子奶第243章 爲世界改變自己第31章 澳洲放牛188.12月月票抽獎活動開始!175.【12月抽獎活動】第246章 有軌電車第251章 (大章)內燃機!第8章 萬人圍觀第202章 (大章)爲國做鴨148.第148章 (大章)大漢也炒股第259章 (大章)最後一條動脈182.第181章 (大章)穿越者?第196章 (大章)大哥和二哥吵架,老三沒了?第11章 還是入仕了165.第165章 (大章)計劃通第99章 各種各樣的紙第7章 霍海真猛男!169.第169章 (大章)股市暴漲!第65章 美鍋隊長第79章 熊貓來了!第95章 教育產業第19章 世間萬物的道理第259章 (大章)最後一條動脈第27章 李廣難封第54章 李牛日記第257章 (大章)封禪立碑第32章 公主贈衣154.第154章 (大章)帥得呀匹!106.第106章 新式教育(萬更23)138.第138章 (大章)瓷器與十年平均壽命第251章 (大章)內燃機!第237章 禁止圈地的手段第20章 大道之爭第256章 (大章)昏與明第99章 各種各樣的紙第202章 (大章)爲國做鴨144.第144章 (大章)天竺外事 西遊記169.第169章 (大章)股市暴漲!第66章 霍家夫子第117章 科學報報紙141.第141章 (大章)宣佈新城計劃187.第186章 (大章)以彼之道(本書月票活動開始啦)第9章 萬人空巷!149.第149章 (大章)左輪和燧發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