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第140章 (大章)三種火藥武器

第140章 (大章)三種火藥武器

幾乎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只要霍海真心要投,那就代表有把握做成這個項目。

而運河項目普通人可能不瞭解,但是公卿王侯誰不知道運河誰不知道水利工程的厲害?

所有人都知道東來物料運輸到三門峽就得斷流一次,再往西走,走到渭河,就廢了,就沒法運輸了。

原因還並不是因爲渭河沒法行船,而是因爲,渭河邊沒法走人。

渭河可以說是泥沙俱下,兩岸都淤積了大量的泥沙。

按照河流的一般規律,只要有河灣,泥沙就容易淤積,反之對岸容易被侵蝕,但有河灣淤積,就意味着河灣之後的一段路就沒有太多淤積了。

但渭河怪就怪在經過長安這幾十公里,全是大直線!

一整個河道幾乎都是同一走向的。

按道理來說,河流一般都很容易轉向,變得扭曲,歪歪拐拐,歌裡面唱得好‘這裡的山路十八彎,這裡的水路九連環。’

河流偏移這種作用力一般有兩種來源:一是地球自轉偏向力,這是一種慣性力,它使北半球的河流向右偏移,南半球的河流向左偏移;二是地面因掀斜隆升,使河流從隆升一側向下降一側偏移。

但渭河它就是神奇,就是牛嗶。

看地圖就能發現,渭河是東西走向的河流,但是本身就是從偏西南東北的東西走向。

偏移程度,不多不少。

這意味着,它天然能消耗地轉偏向力。

而地面問題,對於渭河又是沒意義的,因爲渭河泥沙太多,它矮的那一側河道,會被泥沙填平。

所以渭河經過長安這一段路,就離譜的達到了某種奇怪的平衡。

導致河邊的泥沙淤積,非常平均!

你甚至能在渭河看到海邊看到入海口才有的大規模淤積。

這種情況下,就沒法讓縴夫走河邊來拉船。

這就導致,這一段路,一年中大部分時候,它不通航!

當然了這是說的渭河古河道的情況。

如今渭河去了北面,現在留下來的河道,人工做河岸硬化難嗎?這和修路有什麼區別?

既然可以人工做河岸硬化,修運河的成功率高嗎?

可太高了!

所有人都認準了,霍海是有計劃的!

有人在暗中嘀咕:“難怪陛下和霍海出高價把渭河北岸的土都買下來了,現在渭河往北改道……”

旁邊的人:“嘶~”

渭河往北去了,移動了好幾公里。

這寬三十公里,南北走向七公里的範圍內的土地,突然從渭河北岸,變成了長安近郊!

這地價,直接翻五倍!

這還只是基礎,難道陛下和霍海費這麼大的勁兒,就是爲了搞塊地來漲價賺一點點?

現在長安縣發展的很誇張,南北向幾乎已經沒有空間了,北方除了長安大道修建是新修的,別的地方已經沒有空地了,最多也就是屬於衛長公主的農莊,現在的紙廠區。

而現在,北面多了幾公里的土地,這些土地難道不能修房子?!

人羣中,剛剛在太子府入仕的石德目瞪口呆。

當初,霍海說要在渭河搞運河,並且至少持續好幾年。

就是因爲這句話,石德以爲霍海是口嗨,於是答應了把石家的田土賣給霍海。

結果沒想到……渭河搬家了?

怎麼渭河還能搬家?這是人力能幹到的事兒?!

石德知道,自己看似厲害的手段,徹底的輸了,自己雖然得到了一塊地,依舊可以賺錢,但是原來那塊地遠不如現在的地值錢!

原本的渭河河道,從長安正北面出去的馳道爲分界線。

以東,全是陛下上林苑的範圍。

以西,南岸是衛長公主農莊。

北岸,是石家的農莊,還有北岸百姓的農莊。

如今,全都屬於霍海了。

聽霍海的意思,以後這裡會成爲碼頭?

石德恍然大悟,如果當初自己不同意賣地,硬咬着不放,那這個計劃也不會停止,而自己那塊地,就能拿來做碼頭了!

這可是天大的財富啊!

這是拿個王位,拿個諸侯國來都不換的驚天利潤啊!

通長安的碼頭,漕運能收多少費用,都不敢想,不敢算!

石德此時只想抽自己大嘴巴子。

石德旁邊,曹襄暗笑:“土鱉一羣,都不相信,現在信了吧。”

事實上之前,石德就派人把霍海要在渭河搞漕運的消息放了出去,很多人都覺得這事兒過於搞笑,當是假消息。

後來大家都這麼說,傳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都覺得霍海是被成功衝昏了頭腦,上頭了,開始分不清大小王了,搞不清楚人力的有限,和宇宙天地的無窮盡了。

而那時候曹襄聽說後,並沒有靠自己的腦子去想,而是去問,問了劉徹。

劉徹直接就把治水計劃告訴了曹襄。

曹襄才一門心思投入了平陽建材廠計劃,開始計劃在平陽修路。

甚至於,平陽今年種什麼,曹襄都已經想好了。

曹襄已經在平陽下令了,養狗減稅。

爲的就是把狗養出來,從水路送來長安賣錢。

這一切的一切,都已經在執行了,雖然還見不到一個泡兒,但曹襄已經投進去千萬大錢了。

要知道修建長安大道才花多少錢?那是多少家族一起做的?

曹襄直接把自己手裡能動用的現金,全砸進去了。

雖然動手之前,曹襄去請教了他親媽,也就是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得知是劉徹要做的計劃後,就讓曹襄梭哈。

現在,曹襄只想笑。

運河看樣子不需要多久就能成,起碼前期用的一期碼頭很快就能成。

自己馬上就可以從平陽開始運糧到長安來了。

三倍收益啊!

損耗百分之四十後,依舊還有一點八倍的收益!

曹襄看向太子:“太子殿下,霍海有點厲害啊,居然把自古就在這兒的渭河整不見了。”

太子卻非常不開心。

“渭河沒水了,紙廠的水車豈不是要停轉了?”

作爲輪子重度愛好者,太子可太喜歡紙廠的超級龐然大物了。

別人看到的都是驚訝,是利益,太子卻想到了水車停下了。

曹襄:“太子殿下,霍海是什麼腦子,他會想不到這點?很明顯,新的紙廠在新的渭河畔已經準備好了,而且研究院研究了這麼久,估計又有新技術,也許新的水車比現在的還厲害。”

“再說了,未來這裡還要通運河,水還會回來的,只是就不會造紙了。”

太子疑惑:“爲什麼?”

曹襄低聲:“我聽說造紙產生的廢渣容易淤積在河底,到時候運河的水流量太小,不適合建立紙廠了,運河的水是要留給兩岸的人飲用的。”

“得把紙廠建立在水量大的地方,才能沖走污染物。”

太子這才放心:“哎,你說如果海哥哥的紙廠要修新水車,那舊的……我是不是可以去要一架?”

曹襄捏着下巴:“殿下搞一臺水車幹嘛?太子宮也沒地方可以安裝啊。”

太子思索了一下:“也對,沒法安裝,還不如去找通用公司的師傅,做一點傳動裝置和銅風車。”

地暖團隊,已經確定叫做通用公司了。

這家公司由霍海和太子共佔股份。

目前整個長安的頂級貴族,就沒有誰家主樓不安裝地暖的,畢竟太子宮安裝了,公主府安裝了,未央宮都安裝了。

他們在未央宮去的次數不少,又不傻,當然知道跟着享受。

這個公司賺的利潤也挺不錯的,分過來的利潤都變成了劉據的錢。

雖然劉徹會以幫劉據管錢的理由把錢拿走,但好歹也給劉據留了點。

現在劉據也有錢可以搞實驗了。

其實實驗不實驗無所謂,主要是多做點各種各樣會轉的車。

這邊的朝臣一直在震驚中,而霍海一直在等消息。

許久,對岸有紅色的旗幟舉了起來,一騎高舉紅旗從岸邊跑過。

霍海知道,穩了!

之所以帶羣臣來看渭河第一個口子改道,是因爲這裡把握最高,只需要破壞就行了。

這只是水利工程的第一環。

後面還有第二第三河道之間的通路,究竟是不是挖通了,高度夠不夠,都沒人知道。

如果第三河道出問題,那麼水就會倒灌,然後擡高水位,從第二河道方向流走。

還有灃河入口。

灃河是流入渭河直接就消失了的。

現在渭河北去,把灃河留下了。

歷史上的灃河需要自己尋找出路,最終再次接入渭河。

而霍海不可能允許它自己去尋找出路,因爲那樣沿河的百姓就遭殃了。

所以一開始,霍海就找到了它大概可能的河道,把其他段都挖通了。

唯一有一點不可控的。

那就是渭河斷流後,灃河要北去的那個河道口,也會炸開。

炸開後,灃河究竟是走新河道北去,還是走老河道繼續東去,不好說。

如果是東去,那等於渭河沒有消失,只是渭河把河道讓給了灃河。

所以,霍海和莊熊羆商量了一下後,制定了一個方案。

很明顯,渭河斷流後,灃河還是要進入渭河河道的。

這個時候,奔流的灃河河水肯定會直線衝擊北岸。

爆破隊就需要和河水一起合作,把北去的路打通,用爆破炸開天然河岸,給灃河的沖刷加一把勁兒。

同時,假如灃河的水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往東流入原來的渭河。

就意味着運河工程還得等。

等原來的渭河河道已經露出來的淤積部分曬乾,能夠通行,再用投石斷流。

如果灃河水只有很少部分走了渭河原河道,那就是好事兒。

因爲這樣就可以幫運河隊伍定位天然的最低水位運河河道應該是在什麼位置,更容易做加固。

等把河道做好了,灃河樞紐的位置也已經復刻了灌江口水利工程,到時候再一分水,運河就成了。

別看只是眼前一聲爆炸,其實今天在渭河,灃河,新渭河,二號預備河道上工作觀察的人,高達上萬人!

一項項工作彙總過來,全都沒有問題,都按照最好的方向發展,對岸纔會舉紅旗。

霍海看到紅旗就知道,水利這一仗,打贏了!

倒不是自己厲害,而是這個地形天然如此,就算自己不出力,未來渭河也會如此發展,自己只是加快了這個過程,並且利用了古河道,和短時間被自然使用過的二號河道,來幹其他工程。

霍海看到紅旗,立刻轉頭看向劉徹:“陛下!水流逐漸幹了,我們可以去原來的碼頭,看看現在古河道的樣貌了。”

“上萬工人等在那裡,只等陛下一聲令下,就要在河道上填出一條供暫時使用的臨時道路來。”

劉徹聽完點頭:“那就擺駕。”

這個運河,可不是一天能建成的。

接下來要在新運河上修幾座橋,連通新城老城,如果沒有交通,人流不到老城,那新城再怎麼修,都是廢的。

架橋,硬化河道兩岸,修建貨物轉運集散地,修建灃河水利樞紐。

這些工作都是同步進行的。

計劃一啓動,就要上萬工人工作超過一個月。

一個月光是人力成本,就是三千萬大錢。

雖然現在煤礦的股份隨便賣萬分之二就能賣這麼多錢,但這畢竟是劉徹目前爲止投入最大的單個工程,當然要親自去看一眼才放心。

至於帶百官去,純純是爲了爲新城做宣傳。

劉徹上了馬車:“霍海,你過來。” ▲ttka n▲¢ ○

霍海上了馬車,劉徹才問:“都辦妥了?”

霍海點頭。

劉徹鬆了一口氣。

光是人力就招募了上萬,每個工人發三千大錢的工資,這可是三千萬大錢。

還有原來的北岸,現在的南岸這麼大一片土地,花了三億多大錢。

還有,建材廠馬上就要在新城建立起來了,搭配修建。

這裡人力成本又是很大。

然後,還要招募兩萬工人挖河沙。

挖這些河沙一方面是爲了清理出新的運河河道,另外也是爲了把河沙拿去修建新城的房子。

這個過程不只是要持續一個月,而是好幾個月。

這裡的投入又是上億大錢。

這還不算完,馬上,馳道還要修建成水泥路。

其中,最主要的馳道部分,要不計成本的修建成瀝青路!

雖然霍海知道,從煤焦油提取瀝青剩下的東西還有用處,存下來以後都是寶貝。

但是對於劉徹來說,他可不知道這一點,他只知道煤炭提取瀝青,然後剩下的除了鋼廠能用,剩的都是廢品,而且不能隨便倒掉,還要用鐵罐封存。

這投入有多大?

但爲了這幾條貫通南北的路,劉徹認了!

因爲現在已經多次證明了那句話。

交通就是發展。

只要交通通了,新城和現在的長安、萬年縣才能連通,纔會變的值錢。

劉徹拿着紙筆計算:“這裡加上開始修建房屋的工人,建材廠的工人,運輸工人,一共六萬工人對不對?”

“六萬人,全部是最高工資,二十一億六千萬!”

“這可真是一場驚世豪賭啊!”

劉徹不是沒賭過更大的,那就是這幾年打匈奴,花的錢更多!

但是,賭成功後,劉徹把幾乎所有權利都抓到了手裡。

而現在二十一億隻是工錢,加上其他成本,算起來直逼四十億的大投入。

這四十億,要創造多少收益才能行?

霍海算了一下:“陛下,這六萬工人代表着六萬個家庭,他們成爲了新的中產,他們會推動消費,整個長安的繁華又將提升一個層次。”

“目前長安三輔之地所有的壯年勞動力合起來也就不到二十萬,除了之前我們的人之外,還有各大貴族他們養的人,而我們這個工程,有六萬人在裡面參與建設。”

“他們要提供的是,二十萬個家庭的居住區。”

“二十萬……”劉徹深思了起來。

二十萬個家庭,其實就是代表一百萬人口。

這個區域真的能居住一百萬人口的話,商業將會有多繁榮,劉徹已經想得到了。

但是,真的會有這麼多人買房麼?

不過,二十萬個家庭買房,一人一套,就算一套房賣兩萬大錢,四十億也就回本了。

但這房子怎麼可能賣兩萬大錢?

目前最爛的草棚泥巴牆房子,都是五千大錢。

這可說的不是夯土房子,而是搭了個框架,用混草的稀泥直接敷牆上。

這種房子是五千大錢,而且不含地。

但問題是,新城這些地,和以前完全不同。

以前的院子,至少一畝地,公卿王侯不說,普通人家也是至少需要一畝地。

因爲總是要養一些什麼的,所以一家人家裡佔地長寬至少二十米。

而現在算下來,一家人家裡佔地,最多十五米。

這減少了好多。

真的能讓所有人都心甘情願接受嗎?

霍海:“陛下,房子最重要的是什麼?”

劉徹:“遮風擋雨,保護主人的安全。”

霍海:“那是鄉下的房子,是偏遠地區的房子,長安的房子最重要的是什麼?”

劉徹:“商業?”

霍海擺頭:“是入場券,是配套設施。”

“只有在長安有了一套房,才能是長安人,不成爲長安人,憑什麼享受長安稅收建立的配套設施?”

“沒有這個身份?怎麼讀書?怎麼經商?怎麼……”

劉徹猛擡頭:“你是說……”

原來,政策是這麼用的?

霍海擺頭。

這政策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爲了限制。

目前長安的發展以百年爲單位,一年堪比一百年。

距離長安近的城市,比如咸陽……咸陽有多少人跑來長安了?

這些人都傻了,以前咸陽做工收入五百大錢,長安八百。

咸陽人無動於衷。

因爲去長安要過河,過渭河。

現在,咸陽做工五百,長安三千。

什麼過河?過刀山火海都要去!

咸陽已經這樣了,附近的城市,都這樣。

接下來,更容易到長安的洛陽等地的人,也會來。

再然後,天涯海角的人都要拼了命到長安。

就一句話,到了長安,就能找到幾千大錢一個月的工作。

有的人在邊荒城市,都快餓死了,你讓他知道這個,他會怎麼選?

長安的人口,膨脹定了。

目前長安三輔之地一共有六十萬到九十萬人口,具體是多少不知道,因爲不知道各大豪族還有貴族藏了多少人。

雖然在陛下眼皮子底下,但是他們真的敢。

而長安的人口,預計能到達四百萬。

就好像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倫敦一年加入人口差不多八千到一萬,和目前長安每年增加的外來人口數量類似。

但工業革命一來,倫敦的人口迅速上探到極限的二百五十萬。

而長安在電氣化到來之前,差不多上限應該是四百萬。

1980年,長安人口是一百二十萬,1990是六百萬。

當然了,這裡面有電氣化的功勞,所以,理論上長安這個地方未來的人口是四百萬左右。

霍海之所以給北城定了一百萬人口,是因爲這裡需要一百萬人口。

這裡將會是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之後再發展,就是灞河西岸那一片,再然後是灃河東岸這一片。

而先發展起來的北部新城到那時候人口肯定還會繼續膨脹。

連帶長安現在的核心區本來就有二十五萬人口,到時候應該會突破到兩百萬左右。

這麼多人,如果不用政策限制,長安的物價將會高到什麼程度?

到時候,就算長安三千大錢的工資,又有什麼用?

如果糧價暴漲三十倍,三千大錢又有什麼用?還不是等於以前七八百大錢時代,甚至還不如。

那樣的話,商業繁榮度將會直接跌到底。

唯一的辦法就是,政策限制。

不久之後,長安人才能在長安讀書,讀書才能考試,考試才能當官,這一套必須要推行。

而且,可以規定長安戶籍最低工資必須超過多少,而一家大型工廠必須有多少比例的長安人,否則不允許開業。

這些舉措是必須的。

這是在用防範於未然的方式,來壓制即將產生的排外地情緒。

否則,未來的長安人肯定不服氣。

老子扛石頭打水泥砂漿,一輩子,修建起來的長安城,上繳那麼多稅收,全都修成了路,我兒子都還沒享受,你一臭外地的,來就用?

而有了政策的壓制,本地人至少不會有這方面的情緒。

這政策已經夠苛刻了,你還好意思說這話?

別人爲了成爲新長安人,也是打破了腦子投入了一切的,你又有什麼可說的?

這個道理霍海簡短的說了一下。

以劉徹的智慧,只需要稍微一點,劉徹就明白其中的關鍵了,劉徹知道,用政策導向是必然的,如果不導,得炸。

車外的人,看着霍海和劉徹一直在說話,都認爲兩人在商量賺錢大計。

當然了霍海和劉徹的確在說賺錢的事兒,但是又不止於此。

聊完這個事兒,霍海纔開口:“陛下,臣還要還說火藥的事情。”

劉徹不會主動提這個事兒,劉徹要等霍海主動提。

霍海還以爲劉徹會一開始就問這個,結果聊了半天,提都沒提。

忍不住了,還是自己得提。

神器,能捏在自己手裡嗎?不可以!

霍海:“張立,葛楠,兩個都是方士,是黃老道人,他們研究院帶着其他人一直在研究火藥,終於搞出了穩定的配方。”

“今天爆炸之所以巨大,其實主要是因爲爆炸形式的原因,而不是火藥本身,這火藥威力其實還不夠。”

劉徹:“哦?這種火……藥,威力驚天動地,絕不是肉體凡胎阻擋的,居然威力還不夠?”

霍海描述了一下爆炸的一些因素,然後再總結:“所以,爆炸威力,一般來說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是爆炸物本身的烈度,數量。一個是爆炸物是否充分燃燒。還有一個是爆炸環境。”

“臣有一種假設,陛下您想,爆炸雖然厲害,但是小量的爆炸,還不能炸動鋼,那如果有一個鋼管,一頭堵死,另一頭開放,爆炸時。”

劉徹:“這就跟你說的爆破原理是相反的了,如果是在鋼管裡……那應該從管口噴出來吧?”

霍海:“這種小規模的爆炸,火光應該只能讓一米內的人受傷。”

“但如果,鋼管裡放了一顆活動的鋼片,火藥爆炸,推動鋼片從這個鋼管裡噴出來……”

劉徹頓時沉聲:“箭頭?火藥箭頭?”

霍海:“陛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就算是再厲害的大力士,都只能拉開幾百斤的弓,能夠拉開百斤的弓五次以上已經是最壯碩的弓兵了,這種人需要訓練至少三年。”

“而火藥……點火,就算是十歲的小孩也能點。”

劉徹頓時明白了。

現在的弓兵全都是精兵,需要優中選優,然後嚴格訓練,肉食糧食管夠,然後才能訓練出來。

而這火藥鋼管,訓練!?隨便誰都能放。

難怪說是一萬人就能攻打大漠。

霍海拱手:“陛下,有關類似的幾種武器可能的設計方法,我都已經給張立和葛楠說了,陛下可以把他們帶走了,專門成立新的部門,管轄起來。”

“這東西和我們現在那些技術不同,這種技術……”

劉徹擡了擡手:“這兩位,嘉獎,如果這鋼管設計出來,封侯。”

霍海擺頭:“他們都是方士,他們有別的追求。”

“葛楠倒是想要封侯,而張立想要建立黃老道的教派。”

劉徹:“都允了。”

霍海一甩頭,這關我啥事兒,陛下你想幹嘛幹嘛,人帶走就對了。

劉徹:“人我就不帶走了,你全權負責,但是有一點,既然是鋼管,那製造鋼材的鋼廠的人,還有製造火藥的原材料的廠子的人,不允許和研究新武器的人有私下接觸。”

霍海歪頭:“我管?我不管!”

劉徹:“你不管,朕還是要安排人來管,到時候安排的人,不是衛家的人就是霍家的人。還要在裡面找懂這個的人來管,衛家霍家除了你還有誰懂?”

霍海:“這新式武器,臣一點都不想碰!”

劉徹:“朕不會懷疑你的。”

霍海:“懷疑不懷疑不重要,我怕被炸死……”

劉徹一腳踹了出去。

霍海直接躲開了。

下面跟着的隊伍暗中討論:“打起來了打起來了,分賬不均打起來了,我靠,霍大人果然是我輩楷模,居然敢躲!”

劉徹:“你放心管,又不是讓你親自帶隊去研究,有成果了你再檢驗出意見就行了。”

“安全方面的問題,朕派遣羽林衛負責。”

霍海一想,這也行,羽林衛來管,那就沒我的事兒了,我就掛個名。

劉徹:“曹襄和路博德都要準備以後的戰爭,羽林衛的校尉不多,剩下的人中……還是你啊。”

霍海縮頭:“嗯?”

之前劉徹說要封霍海爲羽林衛校尉,封了,但沒宣佈。

不過,自己要是真管,那豈不是研究員自己管着,材料自己管着,設計方案自己管着,連安保保密都是自己管,那豈不是變成自己全權管理了?

這不要了命嗎!

霍海堅決不從:“陛下,你還是另外安排人吧!至少不是一言堂!”

劉徹神色淡然:“就這樣決定了。”

劉徹的淡然讓霍海反應了過來,劉徹這麼淡定,說明就算自己全權負責,劉徹也有把握掌控武器研究的所有事情。

也就是說,每一個環節他都有絕對的掌控。

也就是說,其實葛楠張立早就是他的人了?

霍海的極力推辭,反而給了劉徹表現自己掌控力的機會。

不過,霍海不在乎這個,霍海覺得更安全了,劉徹自己盯着,那我還盯什麼?我睡大覺不好嗎??

行駕一路往東,越是往東走,渭河水位越低。

水退的比人走的快多了。

只有一些小水坑還有水存着。

很多地方已經見底了。

有人指着河裡:“前年冬天,又起東風,可以航運,我的一艘船在渭河上過來,翻了船,就是這個位置,難道那黑黢黢的是我的箱子?!”

旁邊人:“看清楚了,等土幹了我就去挖走,哈哈哈!”

渭河干了,裡面要出多少寶貝啊,甚至先秦時代的東西都不會少!

劉徹看着河道:“這種新武器叫什麼啊?”

霍海:“槍乃百兵之王,那還是叫槍吧。”

“畢竟按照設想來,還是一槍一個窟窿。”

劉徹捏着下巴:“那鋼片大一點的,豈不是叫做砲?”

霍海:“感謝陛下賜名!”

劉徹:“既然是火藥點燃,那研究出來就用火字旁算了,還讀炮。”

霍海:“陛下發明的新字!就是好,形象!”

劉徹:“那要是不需要拋石機那種結構,反而跟弓箭一樣,直接推出去,豈不是叫火箭?”

霍海拍大腿:“陛下厲害,好名字!”

劉徹笑眯眯的捋鬍鬚:“火槍,火炮,火箭。發明出來後,給你封侯。”

“你哥的侯名是勇冠三軍,叫做冠軍侯。”

“既然如此,你設計三種火器,就叫三炮侯好了。”

“咳咳咳~”霍海:“臣哪兒能那麼貪婪,用這麼好的名字?這三種火器畢竟還要葛楠去研究,三炮侯的封號還是留給他好了!”

“給臣,隨便封個什麼風流侯帥氣侯就行了!”

劉徹盯着霍海:你還想封風流侯?朕給你封個大內總管!

第83章 高手盡出!(日更七千求訂閱)第42章 這世界又多了個受傷的人4.第4章 和賦聖中門對槍第11章 還是入仕了第31章 澳洲放牛第42章 這世界又多了個受傷的人第74章 天造地設第68章第2章 條條大路通長安第238章 (大章)我勒個2024戰術第86章 要想富多修路第11章 還是入仕了175.【12月抽獎活動】第236章 解決精力旺盛的問題51.第51章 白嫖之魂第253章 (大章)萬王之王194.第192章 世界版圖的擴張第218章 (大章)粵地粵人粵菜142.第142章 (大章)壕無人性第209章 (大章)三百年大計第212章 (大章)春闈 出征第10章 誰還沒個家學淵源?!193.第191章 (大章)人盡其才174.第174章 (大章)霍海至舊金城第241章 謀國還是爲國謀129.第129章 (大章合一)畝產翻數倍!第107章 新式學堂(萬字更新)第92章 波斯舞164.第164章 (大章)兩大帝國的崩潰第59章 熙熙攘攘120.第120章 大化工時代第233章 (大章)對弈191.第189章 (大章)概率學BUG第14章 霍海回霍府162.第162章 (大章)戰爭就是打後勤!第55章 老劉家的發明家們第38章 文氣激盪(加更)第104章 浮法玻璃(萬更求訂閱)第219章 (大章)殊死搏鬥182.第181章 (大章)穿越者?第82章 一塊臘肉引發的戰爭第69章 岳父看女婿(求首訂)第10章 誰還沒個家學淵源?!第229章 (大章)重油蒸汽機皮卡第102章 悠閒日子第112章 鉅富製造機124.第124章 (超大章合併)沒道德怎麼綁架?第113章 轟動長安!161.第161章 (大章)戰匈奴!第73章 公主假日(求首訂)160.第160章 (大章)萬億經濟脈絡第220章 (大章)買下南越國!第228章 (大章)羅馬來人173.第173章 (大章)蒸汽輪船試航第248章 (大章)皈依者狂熱第199章 (大章)丟雷老X177.第176章 (大章)打壓一波,拉攏一波第227章 (大章)目光短淺眼界窄看不清第262章 (大章)誰的朝堂!第214章 (大章)孔孟之鄉第62章 人血饅頭170.第170章 (大章)功成身退第195章 (大章)科舉來了第236章 解決精力旺盛的問題145.第145章 (大章)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如來第233章 (大章)對弈第245章 權 利分離第71章 虧麻了都第64章 太子奶第39章 全面啓動191.第189章 (大章)概率學BUG第46章 農學實驗第24章 跟我比狡辯是吧?第26章 圖窮匕見第241章 謀國還是爲國謀139.第139章 (大章)橋樑學的起點171.第171章 (大章)封狼居胥第80章 經略天竺第107章 新式學堂(萬字更新)第227章 (大章)目光短淺眼界窄看不清178.第177章 (大章)不破樓蘭終不還160.第160章 (大章)萬億經濟脈絡第223章 (大章)劃新時代第203章 (大章)大漢的少男少女們第195章 (大章)科舉來了第222章 (大章)烏托邦崩塌第105章 我還沒上車啊!第81章 劉徹悟道第26章 圖窮匕見51.第51章 白嫖之魂第265章 (大章)青黴素169.第169章 (大章)股市暴漲!第208章 (大章)大漢最大的問題!157.第157章 (大章)紡織工業化!第112章 鉅富製造機第68章第264章 (大章)嘬嘬嘬第254章 (大章)超級大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