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暗藏殺機

“主公,您在幹什麼?”最近幾天軍中比較輕鬆,除了練練兵之外,大多數時候葉昭的軍隊是吊在皇甫嵩大軍的末尾,孫堅爲先鋒,曹操、袁紹、袁術分佈左右,葉昭被皇甫嵩扔在最後除了防備後方之外,更多的職責是統籌糧草輜重的活計,邱遲等人已經知道了葉昭的打算,所以也並www..lā

“看看南陽的形勢,這段時間,南陽可是很熱鬧的,何儀、劉闢、龔都,還有那吳霸,這些人爲了到南陽後能得重視,一路上裹挾了不少百姓以壯聲勢,加上彭脫潰敗下來後,也去了南陽,加上南陽張曼成麾下本就有的韓忠、孫仲、趙弘,聲勢之浩大,怕是冀州黃巾都未必比得上,這可是一場大仗。”葉昭看着地圖,見邱遲詢問,微笑着解釋了一下。

“主公不是已經不打算出手了麼?”邱遲幫葉昭送上茶湯,笑問道:“何必再關心這些?”

“我不要功勳,但可以要人情。”葉昭笑道:“如今這朝中大軍有袁紹,有曹操,功勳可不能只算他皇甫嵩一人的。”

“對了,那劉備三人最近如何?”葉昭想起了劉備三兄弟,笑問道。

“有些不知好歹。”提到這三人,邱遲面色顯然有些不好看。

“哦?”葉昭有些疑惑。

“那劉備整日裡唉聲嘆氣,常與丁力、方悅兩位將軍抱怨有心報國,卻無法爲國征戰除賊。”邱遲臉上閃過一抹慍怒:“還常與軍中將領坐論如今南陽局勢,卻大都是空談,主公好心收留於他,但遲觀此人,反而對主公收留頗有不滿,他也不想想,若非主公當日爲他說話,憑他兄弟三人一介白身,旁人誰肯在意他們?”

“那就告訴他,後勤也很重要,若後勤糧草被斷,我們這數萬大軍將無以爲繼。”葉昭搖了搖頭,果然,任何人都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當日在帳中葉昭倒是覺得劉備頗有城府,自己拋出橄欖枝後,卻並未立刻表態,而是等皇甫嵩的命令,這做法嚴格來說沒有錯,只是劉備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此時的劉備可不是日後被皇室正名的皇叔,這樣做,不但得不到皇甫嵩的好感,反而會折了葉昭的面子,而且入葉昭麾下這些時日,整日結交拉攏葉昭部下幾員良將的事情,也叫葉昭有些膩歪。

“明日大軍即將抵達淯水,張曼成這些時日堅壁清野,收縮防線,拉長我軍補給線,糧道安全不容忽視,劉備三兄弟頗有勇武,讓他們前去督運糧草,護衛糧道安全,找些事做,也就不會整日無所事事了。”葉昭將一枚令箭交給邱遲道。

雖說對方悅、丁力放心,但劉備這麼大張旗鼓的在自己麾下拉攏人心,還是讓葉昭有些不爽,葉昭原本只是想跟這位日後三國雄主之一結個善緣,順便也觀察一下劉備的能耐,只是如今看來,劉備顯然還不具備一個雄主該有的眼光和手腕,目前不足爲慮。

“喏!”邱遲恭敬的接過令箭,對葉昭道:“方纔虎賁校尉派人來傳話,邀主公稍後前去中軍議事。”

“嗯,知道了。”葉昭合上地圖,待邱遲離開後,徑直帶上管亥往皇甫嵩中軍大營而去。

葉昭作爲後軍,距離皇甫嵩的中軍可有一段距離,等他抵達之後,曹操、袁紹、袁術、孫堅等人已經抵達。

“葉校尉果然守時!”皇甫嵩看到葉昭就有些不爽,冷哼一聲道。

葉昭也不理他,雙方的關係此時已經降到了冰點,禮節性一禮之後,也不搭理,直接坐在了袁紹的下手處。

“無禮之徒!”袁術不滿的皺眉道。

“不知皇甫將軍將我等招來,可是商討破賊之事?”葉昭只當沒聽見,對着皇甫嵩拱手道。

“不錯。”朱雋見皇甫嵩不說話了,接過葉昭的話茬笑道:“賊首張曼成頗通兵勢,已在淯水對岸佈下重兵並佔據了各處要地,阻擊我軍渡河,若要繞道而行,大軍得繞過雉縣,怕是還要多走三五日,而且此舉無疑是向賊軍示弱,於士氣不利,是以我與皇甫將軍招諸位前來,商討一下渡河之策。”

“那不知兩位將軍有何妙策?”葉昭笑道,這種事情,無需他來顯擺,淯水又不是長江黃河,最寬處也不過兩百來米,唯一的困難便是敵軍在淯水沿岸佈下重兵,爲渡河添了困難,更重要的是,這是入南陽以來第一仗,輸贏關乎雙方士氣。

曹操笑道:“之前我等尚在商議,修明且看。”

說着,曹操走到一幅巨大的南陽地圖面前,指着地圖道:“如今我軍駐紮於博望,前軍已至淯水之畔,而黃巾賊衆,多不止於西鄂一帶,此二處水流平緩,最是易於渡河,淯水雖長,但多是水流湍急,適合我軍登岸之處,便只有這西鄂一段,然西鄂屯駐大批黃巾軍,若我軍強行渡河,損失必重,是以我等此刻正在探究如何渡河,強渡雖有一戰之力,然損失必重。”

葉昭點了點頭,見衆人都看向自己,不由一臉茫然道:“諸位看我作甚?”

袁紹笑道:“修明何必明知故問,你以弱勢兵力橫掃汝南,十幾萬黃巾被你打的東奔西走,潰不成軍,我等正想聽聽修明意見。”

袁紹也有渡河之法,劉闢、龔都都是袁家埋在黃巾軍中的釘子,一旦發動,區區渡河自然難不倒他,只是沒理由這麼快就把底牌給亮出來,這只是第一仗,功勞雖然不小,但怎比得上之後破獲張曼成的功勞大,所以袁紹之前一言不發。

“因緣際會爾。”葉昭搖頭笑道:“那汝南黃巾,一盤散沙,雖然人數衆多,卻心思不齊,何儀身爲渠帥,卻無渠帥之威,麾下也盡是些無知匹夫,威不足以服衆,才讓在下有可趁之機,這張曼成可非何儀之流可比,莫說他在這南陽一地聲望之隆,其麾下也不乏能人,更有昔日追隨他倒戈的官軍,要破他可不容易。”

我是來搞事情的,可不是來幫你們破敵的。

“本將軍確有一策,可使我軍儘快登岸。”一直不說話了的皇甫嵩沉聲道。

“請將軍示下!”衆將聞言,連忙躬身道。

皇甫嵩看了葉昭一眼,來到地圖前,指着西鄂道:“說來簡單,張曼成或許厲害,但守備此處的,卻並非其本人,據我軍細作來報,屯駐西鄂的,乃是張曼成麾下大將趙弘,我軍可以遣一部人馬自此處強攻,吸引那趙弘來攻,我軍主力則走上游,趁敵軍兵馬被吸引之際,自上游渡河而過,再以輕騎繞道雉縣,襲擊敵後,自可一戰而勝!”

很簡單的聲東擊西,不過計謀這種東西,只看用的是否高明,不說是否簡單,很多時候,簡單的計謀也最是有效。

葉昭看了看地圖,這段水流平緩之地,全長大概在十里到十五里左右,按照皇甫嵩的計策,成功渡河的機率很大,不過卻是要苦了那佯攻之人。

一旁的曹操拱手道:“將軍可在沿岸設立烽火臺,以便觀察敵軍動向。”

皇甫嵩點頭道:“善!”

一旁的朱雋皺眉道:“只是這強攻之人,該選何人?雖說只是佯攻,然若不能給黃巾軍帶來壓力,未必能夠引起那趙弘重視。”

皇甫嵩聞言,將似笑非笑的目光看向葉昭。

葉昭眉頭一皺,不等皇甫嵩說話,搶先道:“久聞孫文臺將軍有猛虎之稱,追隨兩位將軍以來,每戰必先,兵鋒所致,攻無不克,此等大事,非文臺將軍這等猛將不可。”

孫堅有些疑惑的看了葉昭一眼,不明白葉昭爲何突然幫他搶功勞,不過這話說的倒是沒錯,孫堅正要起身答應,卻被朱雋以眼神制止。

皇甫嵩搖頭道:“孫將軍勇略,我等自然清楚,只是前翻大戰波才,孫將軍屢次用命,已耗了不少元氣,如今尚未恢復,若強行出戰,恐有不測,修明汝南一戰,以少勝多,如今已是天下皆知的名將,是以,本將軍希望修明可以接下此任。”

末了,皇甫嵩還對葉昭露出一抹和藹可親的笑容。

通常如果敵人突然對你露出善意的微笑,那絕對不會有好事發生!

葉昭看了看左右,無論袁紹、曹操還是袁術皆不以勇猛著稱,而且基本上沒有獨自領兵的經驗,皇甫嵩將孫堅撇開,很顯然,擺明了是要葉昭來接這個粗活兒。

“只是末將麾下,只有本部兩千人馬,便是虛張聲勢,怕也難以瞞過黃巾賊。”葉昭有些無奈,他還真不好把皮球往袁紹、曹操身上踢,至於袁術……看袁術那一臉我很拽但你別找我的樣子,葉昭就知道沒戲,皇甫嵩也不會答應,只能開口要好處了。

“這個不難,越騎營此前修明也曾統率過,可暫調入修明麾下聽用!”皇甫嵩笑道。

“末將領命!”葉昭拱手一禮,一臉無奈的領命道:“不知何日動兵?”

“兵貴神速,公路,你速速督辦將士搭建烽火臺,修明前去調兵,明日一早便動手!”皇甫嵩笑道。

“喏!”

第六十四章 刑訊第一百一十四章 涅凡第五十一章 驅民第五十九章 赤壁第九十一章 內訌第五十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五章 盧植的請求第五十三章 人有傷虎意,虎亦有吃人心第一百零三章 混亂之夜第二十九章 羣雄匯聚虎牢關 下第五十一章 勸降第七十一章 破綻第六十章 決戰之初第三十一章 密謀廢立第二十六章 降服第二十四章 問案第七十一章 殺戮第二章 洛陽令第一百二十一章 說服第十七章 標題君被抓啦第七十一章 殺戮第一百二十章 誘騙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長第六十二章 大結局第十六章 滿城風雨第一章 CD新貌第六十五章 前夕第一百零六章 再議廢立第六十五章 新目標第九十一章 內訌第二十章 意外第五十一章 進兵中原第七章 中庸第三十二章 底牌第五十四章 投降也要殺第三章 使臣第六十二章 無信第二十二章 一日破城第二十六章 結案第一百零一章 降書第三十八章 馬城之殤第一百一十三章 窩裡鬥第二十七章 董卓思退第四十章 關羽的請求第九十六章 關羽效忠第一章 王匡的恐懼第一百一十三章 慘勝第八十四章 ‘妙計’第四十六章 勢成第七十一章 廖淳第六十五章 前夕第五十四章 朝堂之辯第五章 衝突第七章 中庸第一章 王匡的恐懼第六十六章 意外第六十八章 皆破第十六章 再見第一章 重生第七十九章 曲線操作第二十一章 摧枯拉朽第十三章 富貴險中求第九十章 暗間第四十五章 被困第十九章 漢帝劉宏第四十二章 有人想搞事第二十章 衛家入局第四十五章 幽冥路寒,望君珍重第四十六章 勢成第八十六章 鮮卑族——滅第二章 葉昭講學第六十六章 將死之人第二十六章 降服第二十六章 分兵第六十五章 新目標第六十六章 請君入甕第四十九章 軍都山之戰第六十九章 不講情面第八十九章 初會董卓第十五章 膽大的遇上膽大的第三十二章 命案第五十一章 勸降第八十六章 怒令智昏第七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章 豐年第六十三章 應驗第二十二章 暗雲第十一章 遇虎第六十一章 慈不掌兵第三十九章 回頭無路第八章 辯王子第七十六章 韓遂之死第十九章 漢帝劉宏第六十一章 籌謀第一百一十七章 第一勇士第四十四章 和連的恐慌第一百二十二章 黃巾落幕第九十三章 紛至第一百一十六章 定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事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