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理學泰斗發話

翌日!

清晨!

秦淮河畔經過夜裡的露重,清晨之時,溼氣很大,帶着涼風。

然而此時,兩岸已經擠滿了人。

這些,都是各地的學子,他們生怕搶不到位置了,所以提前趕到。

一些閒雜人等,也想着過來湊湊熱鬧,導致這裡人頭攢動,人擠人。

國子監的監生們,也都來了。

由徐邈帶頭,走在最前面,也擠進了最前面。

他看向身後那兩百多位師弟,淡淡笑道:“諸位師弟,我們就靜待他道心崩潰,再上去拒絕他吧。”

“好。”師弟們紛紛激動。

他們在這裡,已經看到許多老熟人了,這一次,國子監可算要再次揚名天下了。

之前被鬥敗的那五位大儒,也帶着各自的學生,站在兩岸觀看,因爲其大儒的身份,所以學子們也都很尊敬,讓了很寬的位置。

翰林院中,餘學夔也帶着翰林院的大儒們來了,其中便有陳循。

小紅裙也來了,身後跟着兩個鐵憨憨,以及那個沈家掌櫃,正在給朱辰吶喊助威。

徐老也終於來了,他腳步蹣跚,走向了秦淮河畔的小亭子。

在小亭中坐定,徐旭微微閉上眼睛,等待朱辰。

耳畔,傳來的盡是學子們的恭拜之聲。

“拜見徐老。”

“拜見徐老。”

一時間,秦淮河畔兩岸,拜倒的學子就有一大半,吶喊之聲不絕於耳。

他們對徐老,充滿了恭敬。

這就是徐老的名聲啊。

而至於朱辰,則和老爺子一起走進人羣。

紀綱在前面賣力的擠着,爲爺倆騰出路來。

待紀綱擠得滿頭大汗,爺倆終於擠到了最前面。

看向河畔小亭中央的那個白髮老頭子,朱棣拍了拍朱辰的肩膀:“臭小子,好好辨,你要能辨贏他,那就真給我長臉了。”

朱棣覺得希望渺茫,但也是對孫子的一種鼓勵。

朱辰咧嘴一笑:“好,老爺子你等着吧。”

話罷,朱辰快步朝着那小亭走去。

今天,註定是應天府的盛宴。

朱辰朝着那小亭子快步走去。

兩岸,迅速傳來聲音。

“大家快看,是那位秀才出現了。”

“聽說他是這次院試的案首,可爲何非要想不開呢。”

“能被徐老教育一頓,那也是很好的了,我們還沒這機遇呢。”

伴隨着朱辰的出現,現場的氣氛,高漲到了極致。

兩岸的學子們,沸騰了起來,他們都在期待着徐老的辨法!

待朱辰走到小亭中,望着那位頭髮花白的老者,拱手道:“徐老,學生來了。”

在泰斗面前,朱辰不敢誇大。

徐老今天穿着一身素色儒袍,戴着儒帽,慈祥的笑:“來了就好,坐下吧。”

朱辰頷首,在他對面坐下。

徐老擡起頭來,望着朱辰,笑呵呵道:“小兄弟,今天的辯題就由你來出吧。”

朱辰想了想:“今天的辯題,就是沒有題。”

徐老微微詫異:“你想自由發揮麼?”

朱辰笑道:“可以嗎?”

徐老頷首:“自是可以的。”

自由發揮,比起有辯題更難,對朱辰來說,其實是不利的。

朱辰深吸了一口氣,望着兩岸上無數的人,鄭重道:“徐老,犯了錯要不要改?”

徐老頷首:“先賢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朱辰大笑,近乎吼出聲:“那大明朝爲什麼一錯再錯?”

一句話,激起千層浪。

兩岸無數士子,頓時面色劇變。

這裡是應天府,這裡是京師,可這位秀才,竟然在這種地方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這是找死麼?

國子監的監生們,紛紛臉色一沉。

徐邈鄭重道:“有血性!等他被鬥敗後,我們上前,應該拒絕得再狠點。”

他的話,獲得了師弟們的一致贊同。

老爺子面色一沉。

紀綱心頭一震,兩個鐵憨憨嚇傻了,餘學夔駭然不已。

小紅裙顯得有些着急。

那五位趕來的大儒,也露出一臉思索之色。

誰都知道這句話的嚴重性,唯有解縉滿臉欣賞:“說得好,大明朝爲何要一錯再錯!”

不愧是他解縉的學生,有血性!

不愧是大明朝的皇太孫!

解縉期待起太孫的表演了。

徐旭也被這話說愣了,不過他畢竟是理學泰斗,並未有多大動搖:“大明錯在哪了?”

朱辰斬釘截鐵,語氣堅定:“商稅爲何不改?”

徐旭不假思索:“太祖爺創立明朝,便設下稅法,如何更改?太祖之法豈能改?”

“那你們還口口聲聲爲天下百姓着想,理學泰斗,就是這般爲百姓着想的嗎?”朱辰沉聲道。

這羣腐儒,什麼都好,就是固步自封,一切按照規矩辦事,實在讓人討厭!

也正因爲這,才導致大明朝的毒瘤遲遲除不掉。

朱辰繼續道:“你們明知更改商稅,就能使農稅降低,天下大興,可你們卻不能爲百姓違抗祖宗之命,你們這叫什麼爲百姓着想?”

“因爲你們重視名節,你們怕違背之後,身敗名裂!所以無人敢開這道先河,只能讓百姓繼續承受這種痛苦。”

“你們算什麼狗屁大儒?百姓們尊敬讀書人,處處優待,可你們成爲大儒後,又爲他們做了什麼?”

“這就是你們所謂的理學嗎?”

話音落下,徐旭又一次愣住了。

他並未動怒,到了他這個年紀,再動怒已是極少了。

而是開始仔細思考朱辰的話。

徐旭的學問很深,他不會不明白,重農抑商給大明朝帶來了什麼。

甚至,這個弊病,他比朱辰更加清晰!

徐旭嘆息道:“我的確清楚,可祖宗之法能改嗎?”

朱辰笑道:“爲何不能改,理不外乎人心,萬事由心,知行合一,心學講,既然知道就要去做。”

“否則,你與那些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腐儒有何區別?”

徐旭的內心,並未被動搖。

他的臉上,仍舊祥和:“知行合一,這個觀點不錯,但朱子有訓曰:三綱五常,不可悖亂耶?”

“君君臣臣,臣豈能犯君?”

“父子父子,有父纔有子,子豈敢不聽從父耶?”

“師者,達也,師若錯,弟子能當衆駁斥嗎?”

“同理,祖宗之法不可變,變則生未知之亂。”

“三綱五常,存天理滅人慾,若萬事由心,豈不亂了規矩?”

徐旭喃喃的念着,一字一句,句句不停。

花白的老頭微微閉着眼睛,端坐在小亭中,脊背有些彎曲,若非他還振振有詞,光這幅模樣便像是睡着了。

兩岸,沿江,那些學子們頓時渾身一振,聽得如癡如醉。

有的,連忙拿出紙筆,手腳匆忙的記錄着,彷彿生怕錯過了一句。

大儒講課,何其難得?

而這位徐老,可是比大儒更強的理學泰斗,是應天巨擘!

若能理解其中隻言片語,對科舉何其有益也?

金口玉言,莫過於此了。

第342章 乖兒子,讓爹抱抱你第407章 太孫嬪妃第575章 見面第333章 老爺子舉起屠刀第126章 赴宴第110章 與太子妃見面第574章 殺人第546章 救下第601章 被射中。第380章 朱棣大怒第270章 永樂大帝萬歲第九章 朱辰前十一年生平第211章 殺個痛快第620章 打一通第108章 好聖孫第258章 嚇壞的胡善祥第198章 告御狀第183章 國士無雙第554章 漢王敗第129章 小紅裙又表白了第302章 長江暴動第431章 翰林院搞事第60章 朱棣的擔憂第573章 賣掉玉佩第408章 小紅裙心碎第640章 掌控李朝第513章 和太子爺的談話第506章 浙東黨搞事第470章 到場第151章 給藩國的下馬威第150章 開宰第414章 滅你滿門第165章 姑姑的傷勢有救了第101章 這天下不是任由你們胡來第276章 步入黃泉第242章 大明將士,榮耀加身第188章 位卑未敢忘憂國第250章 瓦剌萬歲第433章 進入雞鳴寺第622章 圍剿足利義持第634章 李芳遠赴死第419章 火銃圖紙第639 保寧登基爲帝第413章 朱棣妥協第457章 開海禁第78章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第373章 百官震驚第300章 朱瞻壑發瘋了第118章 將朱辰踢出宗廟第257章 徵北大將軍第160章 理學之毒第550章 大戰起第391章 兗州戰結束第495章 徐州,我要了第95章 一夜暴富第537章 絕路第207章 援兵第612章 戰勝第412章 頂撞老爺子第302章 長江暴動第138章 瓦剌偷襲第294章 永樂十二年初始第169章 家無餘財,這豈是盛世?第168章 理學泰斗發話第94章 抄了郭府的家第352章 漢王買糧造反第594章 佔便宜第465章 漢王的焦慮第158章 萬里煙雲照的後代第191章 太子妃失蹤第216章 一劍光寒十九州第128章 收小弟第522章 真相大白第565章 廷議第25章 強取豪奪的戶部第293章 三女會戰第436章 國子監遊街第540章 糧倉被燒掉第397章 瓦解漢王的辦法第378章 挖開徐皇后第604章 殺第308章 守護!第六章 我朱棣後繼有人了第637章 和保寧公主再相見第258章 嚇壞的胡善祥第207章 援兵第291章 奪嫡之爭第269章 朱棣上陣殺敵第534章 運糧第14章 牆角偷聽太子爺第592章 收兵第75章 瞻基,二嬸要害你了第260章 永樂大帝二徵蒙古第548章 較量第55章 天下第一的風華第47章 漢王的暗殺計劃第407章 太孫嬪妃第144章 爲國辦事,義不容辭第459章 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