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指點太孫

看着朱允炆愣在那,呂氏還有些不滿,繼續說道。

“殿下身爲一國儲君,絕對不能徇私枉法,若是以後再遇到這樣的事,也不用來找你祖父,直接讓刑部官員秉公處理就是了。”

朱允炆聽的瞠目結舌,只能諾諾稱是,一邊的黃子澄也深感驚訝,到底是呂氏的親戚,就這麼狠絕的。

不過呂氏既然已經做了決定,他也不好再插手,待到呂氏走遠之後,試探的問道。

“殿下,可還需要去面見陛下?”

朱允炆臉色不太好看,有些鬱悶的說道。

“我看就不必了,既然母妃已經把這事處理了,我們就還是先走吧。”

黃子澄微微躬身,就先行告辭了。

朱允炆也想轉身就走,不過一邊的內侍攔住了,賠笑道。

“陛下有旨意,既然殿下已經來了,那就進去陪一會陛下,說說閒話。”

朱允炆也很好奇,朱元璋要和他說什麼,點點頭就跟着進去了。

“參見皇祖父。”

朱元璋聽到是朱允炆來了,就暫時放下手中的奏章,招呼着他坐過去。

朱允炆小心的坐在朱元璋身邊,等着朱元璋問話。

朱元璋心裡也挺複雜的,嘆了口氣問道。

“你說朕的改革究竟是好是壞呢?”

朱允炆愣住了,朱元璋居然會問他這個問題,猶豫再三,朱允炆說道。

“孫兒以爲,皇祖父英明神武,既然想要改革,自然是有道理的。”

朱元璋皺皺眉不說話,爲了推行改革,太子死了,現在太孫的舅舅也牽扯進來了,這加起來纔多久?

可見改革的阻力之大,但是朱元璋就是這麼個犟脾氣,你越是想要攔着不讓他做的事,他越是想要把它做成。

現在朱元璋算是和改革槓上了,他不相信憑自己未來的這些力量,還推行不了這些改革措施!

朱元璋的思緒有些跳脫,忽然又問道。

“允炆,我聽說你之前問了何秋改革利弊的事?”

朱允炆趕緊點了點頭。

“確實如此,本來我以爲何先生希望改革,會有什麼驚世之語,可沒想到他竟然有些喪氣。”

說到最後,朱允炆的眉頭就不自覺地皺了起來。很顯然,他對於之前何秋給他的那些回覆是不怎麼滿意的。

朱元璋卻看着朱允炆笑了起來,告訴他。

“這纔是真正謀國的人啊!若是有人告訴你有件事推行天下,沒有任何壞處,作用還極大,你就可以警惕了,天上從來不會掉餡餅,更何況牽扯到萬民之事,哪會有那麼簡單!”

“這樣說的人不是心中有鬼,就是真的不通俗務,只是個擅長清談的腐儒。”

朱元璋的言語中充滿了不屑,他白手起家打下天下,又治國多年,對這些東西還有什麼看不透的?

當初何秋和他說這些改革措施的時候,可能何秋都沒想好該怎麼做,朱元璋已經有了底。

甚至當初他就對這些改革之策推行天下的難度有所預料了,說到底是要打破士紳的特權,這簡直是在要他們的命,必然會大力反抗。

不過當初朱元璋沒有想到,這些士紳的反抗會這麼激烈,甚至敢於謀害太子。

想到這,朱元璋又想到了山東傳來的密報,孔家家主陰謀對抗改革,拒不進行清田,可是孔家一家就佔了曲阜八成以上的土地。

甚至他們還口出狂言

朱元璋心中的怒火也是暴漲,當初就不太願意封他們爲衍聖公,不過是爲了安撫天下讀書人,做個樣子。

可是現在,這羣人竟然蹬鼻子上臉,簡直就是逼着朱元璋動手殺人。

朱允炆不知道朱元璋心裡的這些彎彎繞繞,只是恭謹的答應道。

“好的,皇祖父。”

不過隨即朱允炆又有些好奇的問道。

“皇祖父,您既然要推行改革,那有沒有想過,改革後的大明會是什麼樣子?”

朱元璋啞然失笑,眼神中帶着些許憧憬的說道。

“這我哪知道,我只是直覺這事對大明江山有利,想要留一個更好的江山給子孫後代。”

“至於改革後的大明,我只希望能真的做到百姓都有活路,有希望,那樣的話,就不枉我改革一場了。”

朱允炆聽到朱元璋的這個理想,震驚的話都說不出來,他雖然不太懂民間疾苦,可也知道讓百姓有活路,是多少明君賢臣都沒做到的事。

更別說還要賦予他們希望了,希望這個東西太過渺茫,想讓百姓理解,實在是太難了。

若是能做到朱元璋說的這一步,他們祖孫兩人恐怕會成爲史上最賢明的天子了吧?

朱允炆臉上帶着崇拜,看着朱元璋,他此前一直不知道朱元璋心中竟然有這麼大的野心。

朱允炆毫不掩飾的說道。

“皇祖父的想法實在太過壯麗,可是落實到實際,難度應該很高吧?甚至不一定能落實?”

朱元璋輕笑道。

“所以需要你繼承我的遺志啊,而且當皇帝的不就是要用鞭子抽着下屬的官吏,牢牢的盯着他們的一舉一動,不然他們又怎麼會老實做事呢?”

朱允炆忙稱不敢,奉承道:“皇祖父精神健爍,還未到老的時候呢。”

朱允炆心裡是不怎麼贊同朱元璋的做法的,他只要想到朱元璋每天處理的那麼多奏章,就有些頭皮發麻。

反正自他成爲太孫以來,就沒見到朱元璋有好好休息過,就以他的這個小身板,恐怕是堅持不下來的。

朱元璋聽了朱允炆的奉承話,只是笑了笑,他的身體他自己知道,自從朱標去世後,身體就越發虛弱了。

大概是朱標之死奪走了自己最後的那點精氣神,恐怕撐不了多久。

若非如此,自己倒還真的想要認真的培養朱允炆,可惜時不我待啊!

現在的朱允炆還是太過青澀了,換成朱標壓根就不會問他,改革的利弊,他自己的心中就有一杆秤,這就是歷事多少的不同。

朱元璋的談興很濃,這次算是被朱允炆勾起了談論政事的念頭,拍了拍朱允炆,讓他站起來,跟着自己到御花園裡走走。

朱允炆像個小跟班一樣,更在朱元璋身後,兩人漫步到御花園,看着眼前的奼紫千紅,朱元璋的心情都變得明媚了。

第194章 吾家有兒初長成第252章 改組錦衣衛第298章 鳳陽府第348章 怒斥衆將第167章 大軍北伐第351章 紀綱暴露第257章 未來可期第131章 籌備書院(上)第183章 有心機的藍玉第27章 吃紅薯的壞處第16章:朱棣背後的謀士第207章 藍玉到訪第191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下)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98章 背水一戰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246章 燙手山芋第313章 鈍刀子割肉第15章:朱高煦也難逃真香定律第73章 逛青樓第13章:八歲孩童朱高熾第247章 南方孔族崛起第170章 惠民藥局(下)第218章 絕望的吳華第251章 朱允炆的眼界第276章 朱棣進京第265章 定遠侯之死第303章 議洛陽第27章 吃紅薯的壞處第176章 後勤事(下)第197章 風雨將至第18章:泡麪啤酒賣瘋了第354章 刺殺第115章 肉雞長蛇陣第359章 線索第128章 改革之策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270章 又是呂平第83章 瞭解農事第187章 方孝孺前途盡毀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66章 肯打雞豪華午餐自動製造機第302章 朱元璋的信重第266章 反響第42章 門下走狗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80章 明教中人第257章 未來可期第28章 一株千金第234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343章 狩獵第64章 圖窮匕見第220章 血腥的朝堂第130章 父子談心第101章 香皂推廣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28章 一株千金第61章 藍玉的請帖第33章 阿拉伯數字第311章 蒙漢矛盾第288章 爭搶美差第69章 大炮第353章 辯解第303章 議洛陽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57章 最堅硬的鋼第173章 宴請何秋第301章 治淮難題第270章 又是呂平第194章 吾家有兒初長成第168章 回到書院第257章 未來可期第350章 引導第33章 阿拉伯數字第259章 着急的朱允炆第210章 斥責第133章 編寫教材第251章 朱允炆的眼界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274章 易儲(上)第120章 來個小電扇第186章 事情鬧大了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87章 炮彈的威力第112章 我說有就有第183章 有心機的藍玉第192章 血脈延續第193章 北平城大建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158章 該來的總是會來的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37章 一香五兩第256章 變法的好處第52章 土豆飯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87章 方孝孺前途盡毀第122章 酷刑第292章 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