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把路走到了死衚衕

清軍潰退,華夏軍在南陽府和汝寧府站穩腳跟,但軒轅龍飛並不急躁的進攻,而是等待兩個府的兵力逐漸恢復到穩定狀態,各營將領找到自己的兵,每營的兵數滿編,訓練一段時間再行進兵。

第四騎兵旅現在由軒轅龍飛兼任旅長,他一個人既要當好臨時的部隊師長,又要當好戰役總指揮,管理一些雜七雜八的兵力,比如守備部隊,民兵部隊,懲戒營的俘虜和苦役們,可以說日理萬機。

如今部隊既要同湖北州,江西州調換原先忠貞營的大順軍部隊,又好理順這裡的防守和進攻部隊的排序,整編,駐守,等一系列情況,忙的是腳不沾地,這也是考驗他的時候,如果這次考驗過關了,他就成爲第二個師的師長。

提督軍務,提督官職,雖然他早就當上了提督,後來一系列改編又把他免了,改成了總兵,之後又當上了提督,但一直以來都是率領騎兵旅或者野戰旅,從來沒有率領過更多的部隊,所以這一次,他只要渡過了這個難關,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提督了。

他在調整部署,清軍也在調整部署,馮銓一邊快馬加鞭催促洪承疇回來,一邊部署部隊,應對華夏軍的進攻。

在合肥府方向部署了兩個新軍鎮,兩萬八千兵馬,一個滿清牛錄的監軍部隊,大約五百餘人,調來明朝衛所改編的綠營兵三萬餘人,又送來了兩千漢軍旗兵力。

六安縣城有兩千綠營兵,三千漢軍旗兵,兩千喀爾喀蒙古騎兵,鄉下還有三千鄉勇,兵力可謂雄厚。

在埠陽縣城駐紮了兩千科爾沁蒙古兵,五百女真兵,一鎮新軍,三千綠營兵,他又調來了投降的察哈爾蒙古部落的騎兵兩千餘人,一個新軍鎮新擴編的新軍鎮。

淮南府重兵佈置了三個新軍鎮,一萬漢軍旗士兵,兵力達到了五萬。

周口縣城原有兵力三萬,可一戰之後被擊潰,逃散三千兵馬,被俘一千多兵馬,被殺一千多兵馬,一下少了六千多兵馬,他不得不再補充了一個新編的新軍鎮的兵馬,一萬三千多兵力。

許昌府,一下放了一萬綠營的兵力,兩個新軍鎮,兩千女真兵,兩千蒙古兵,一千漢軍旗,還有招募了三千鄉勇用於守城。

隨着一個個清軍的兵增加到防線上,軒轅龍飛越來越發愁,這清軍是在暴兵啊,這麼隨便統計一下,就有將近二十萬兵馬了。

自己手裡雖然有兩個百戰精兵組成的精銳甲等野戰旅,每個旅才九千多兵力,王能的野戰旅不過是一個乙等新編野戰旅,戰鬥力方面要略微差一些,兵力才八千多兵力,加上那些忠貞營幾個將領率領的守備營,以及到來的民兵部隊,以及一個騎兵旅六千兵馬,不過四萬多兵力。

兵力有些捉襟見肘啊。

金麒那邊的兵力經過調整以後也是一些戰鬥力稍微次一些的夾雜着甲等,乙等,丙等的野戰旅的戰鬥力層次不齊的部隊,防守一定能行,可進攻也肯定不行,洪承疇早就在長江沿岸的城市,縣府做好了完備的工事了,一旦進攻,就一定會損失慘重,這虧本買賣張強肯定不做,華夏軍肯定不做,這也是華夏軍爲什麼遲遲不肯動洪承疇的這部分清軍的原因。

他把這個情況彙報給還在長沙府的張強。

張強聽了軒轅龍飛派來的信使的彙報,託着腮幫子想了一會兒,對信使道:“守好就好,不要進攻了,咱們和他們耗着。”

第二近衛旅還在武漢府駐紮着,武昌府有新調去的地二十四野戰旅,本來是讓秦默出任湖廣州守備司令兼做第二十四野戰旅旅長的,可現在第二十四野戰旅被調到了武昌府,張強想了想,把第二十四野戰旅調到了信陽縣城,讓第四騎兵旅作爲軒轅龍飛手中的機動部隊存在,這樣可以隨時支援其他地方的部隊。

這樣想來,張強發覺自己的兵力還是不夠用啊,地盤越來越大,手中的部隊不僅要守衛地方,還要承擔進攻任務,一個州要不放一個野戰旅不放心啊,兩個邊境州要放一個騎兵旅,擔任機動部隊。

現在他有好幾條防線,東邊和南邊沿海需要佈置一到兩個野戰旅,防止敵人登陸,這是一條防線;西南防線要防止日益坐大的南明國,這一線要擺五個野戰旅,還得放一個機動野戰旅和一個機動的騎兵旅;長江沿岸防線同洪承疇清軍對峙,需要拜訪七八個野戰旅,兩個騎兵旅;中樞作爲防線的縱深,需要精兵駐守,仙居縣還得至少一個野戰旅或者一個近衛旅防守;湖廣州到湖北州面向四山和陝甘,雲貴方向需要擺放至少三個野戰旅,湖北州擺了一個師防備陝甘的大金國,這南陽府和汝寧府擺了一個師,後方還需要長沙和武漢兩地的後備兵力支撐防線,兵力越發不夠用了。

本來準備好要進攻的,到了要緊的時候,卻發現四面楚歌,地盤太大,兵力太少,無法進攻了。

這真是令人尷尬的事情。

爲什麼這路要走的這麼快,走的這麼急,還走進了死衚衕呢?

這時候,侍從跑過來對張強耳語一番,張強笑着道:“這可真是一個好消息,杜歌竟然真的把張煌言吊住了,而且張煌言隨着他一路走來了,不日即將抵達長沙府。”

張強很想看看張煌言是如何的能耐,既能總攬朝政,又能指揮軍隊打戰,能文能武啊。

張強笑着對身邊的侍從道:“這個杜歌再寶中府沒有耐心呆下去,一心想要像軒轅龍飛那樣建功立業,升官發財,我就把他扔到了中樞,給他個高官,結果,他閒了幾個月,還是沒有磨練出心性,居然鬧着要攔下張煌言,這是在向我邀功,也是在告訴我,看,他能把!”

張強摸了摸自己下巴下面長出的鬍子,爲了切合這個時代人的審美觀,張強還留出了山羊鬍子樣子的鬍子,顯得已經發福的臉型有點細瘦好看了。

“既然這樣,就讓他跟着張亮處理外交事務吧,調他去外交部任個侍郎吧。讓他吃吃苦。”說完張強哈哈一笑。

他也想通了,既然沒有辦法打下去,就先對峙着吧,先解決另個一個方向的麻煩,張煌言來了,聽聽他對南明的看法,也許張煌言還能解決李定國的問題。

第七百三十八章 四國島的厄運1第八百三十七章 編制有些不合理第十三章 難以適應身份的朱大典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成功的底線第五百三十六章 鄭成功的無力第一百六十四章 鐵模築炮法5第八百九十九章 混亂中自救第七百四十六章 登陸戰打成壕塹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南明烽火25-逆轉9第七百四十七章 再添一把火第八百八十四章 挑撥和藉口2第七百零四章 無奈的魯國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勝滿達海第八百零四章 王國憂心事第二百章 追兇09——偶遇第一百六十章 鐵模築炮法1第二百七十一章 另謀出路(求訂閱,求收藏)第七百九十七章 新艦艦隊裝備水師第三百五十六章 彙報2第五百六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百零一章 全方位覆蓋第六百九十三章 礦第八百一十章 西班牙艦隊出現第六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射擊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明烽火24-逆轉8第一百五十二章 軍餉3第四十六章 圍殲藺養成部第八百五十九章 兩個大清漢臣的忠誠第六百八十章 反叛第三百七十章 推薦人才第八百四十五章 大兵壓境鳳凰鎮第三百六十六章 魏無忌的心思第六百八十七章 捉拿第六百九十五章 找事的都打死第五百零六章 戰後第七百二十一章 糧食產量和人口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地震第四百四十六章 他們兩個勾搭上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依然是那麼混亂第四十三章 強兵壓境第三百一十七章 互相算計第一百六十二章 鐵模築炮法3第五百八十七章 兩個人的不同處境第五百一十七章 把路走到了死衚衕第五百七十二章 辦公地點分家第八百五十四章 佈置進攻山西州腹地的戰役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彩壞事第三百一十章 另一個戰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下去和敵人打第六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射擊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有疑慮第一百一十八章 敵我雙方第一百七十三章 伏擊6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受阻2-學習第五百八十九章 大清內訌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的火器第二百零五章 五虎將之劉國軒第七百一十六章 魯國混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晉商細作第二百三十六章 讓世界亂起來,和蘇尼特談判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成棟的緬甸之戰第四百三十章 南明烽火11第八百章 當頭一炮鄭家船隊覆滅第二百零七章 讓我們試試第八十八章 選擇第五百三十八章 線膛燧發槍失竊事件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明烽火2第四百一十章 巨大的繳獲第二百二十一章 支出大於收入1第七百九十八章 挑戰華夏水師1第三百八十七章 真實的戰鬥情況1第九十三章 忙中添亂第九十六章 最後一刻第二百六十六章 官制改革2第十八章 暗算韃子第一百七十章 伏擊3第八百三十一章 新艦新氣象第四百九十五章 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第四百四十章 南明烽火21-逆轉5第八百二十章 猶如刀子切豆腐第八百八十四章 挑撥和藉口2四十二章 技能漏洞第七百四十七章 再添一把火第七百三十一章 三王子的請求第二百五十五章 鄭鴻逵的危局 晉升侯爵第五百九十七章 前鋒變斷後第八百六十四章 抓住姚啓聖1第二百六十六章 官制改革2第七百二十一章 糧食產量和人口第四百一十二章 發展和形勢改變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肉磨坊2第三十八章 生擒劉良佐第六百五十七章 裁撤軍隊3第六百六十九章 南明官員的問題第七百六十八章 新式戰艦第七百零九章 進步第三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二百二十章 金華義軍的財政收入第八百二十六章 華夏王國的命真悲催第六百七十七章 迴歸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