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日本人太多的沒法處理

張強看着陸續回來的殘破的戰船,耳畔聽着新魯府知州的報告,“有一百艘六十噸交通船隻沉沒,二百艘被擊傷,人員傷亡一千五百人,目前只找到傷員和不適合戰鬥的人員七百人,隨着這次運送俘虜的船隻回來了。

一百二十艘一百八十噸的戰船被擊沉,一百六十艘被擊傷,被擊傷的船隻也回來了,人員傷亡三千五百人,其中一千一百人失蹤,其他找到的人員也回來了。

三百噸的戰船三十艘被擊沉,九十艘被擊傷,擊傷的船隻總共損失人員七百九十九人,傷員一千三百人。

六百噸的船隻沉沒二十八艘,被擊傷三十七艘,人員傷亡三千五百人,這部分人員輕傷的已經分流到了其他完好的船隻上了,重傷的都帶回來了,還有一些不適於作戰的人員也回來了。

八百噸的沉沒二十二艘,被擊傷七十七艘,其中重傷的一十三艘,人員傷亡四千兩百人,輕傷的船隻和人員仍然在戰場,重傷和不適於戰鬥的船隻和人員也送回來了。

千噸戰艦傷亡七艘,輕傷的二十三艘,都留在戰場上了,受傷的人員回來了。

俘虜敵人大小戰艦百艘,還有路過的商船,漁船百艘,現在已經陸續押送回來了。”

從心底張強是不看好這次遠征的,因爲新魯府還很脆弱,他們的百姓百分之八十都是日本百姓,是日本人,新魯府其實也是外來政權,是魯國漢人團隊,他們登陸日本島等於是像女真大金入侵大明那樣的事件,他們現在類似於大清,用百分之一的人口和民族來控制其餘百分之九十九的敵方本體民族。

日本這個民族融合的很好,上千年的歷史中,日本的那些部族民族早就消亡殆盡,日本人早就是一個日本族了,它可以看成是一箇中華民族的縮影,自卑,小農民式的狡猾,自大,自負,有點成績就得意的不知道信什麼了,一時飄起來然後被更爲強大的民族打的狼狽不堪,痛定思過之後。

由於他們體量狹小,所以埋頭髮展,想要超越,敵人也不會因爲他們這點體量就把他們滅絕,因此他們有無數次崛起的機會,可華夏民族不行,體量太大,一旦被打趴下,一時間很難扭轉,必須三四百年才行。

四國島上也是如此,甚至不如新魯府,其實張強是想要保持二王子他們這股漢人勢力的,可惜二王子不是想要和日本人抗爭,而是像他老爹那樣向更爲強大的日本投降,投靠,或者他心裡還保持着一種想要利用日本抗衡華夏軍的打算,可大清和荷蘭人的插手,直接讓他們同華夏軍打上了。

這就是弱小者的悲哀,你不能不聽,一個日本,二王子或許還能抗住,畢竟有地利優勢,可有了荷蘭人,他們不會重視那點地利優勢的,他們的力量來自海上,有荷蘭人和日本人的水陸夾攻,二王子只能低頭,有大清的統籌安排,出謀劃策,四國這一支漢人力量就變成了漢人眼中的敵人的僞軍力量了。

這次新魯府暴怒之下進攻四國島,這真是一個非常出格的舉動,能把新魯府這大半年來的成果全部葬送,以張強的性格,即便被打壓,也要忍耐一段時間,等實力超過敵人太多,等把這裡的日本百姓換一遍,等新魯府主體民族分爲三等。

漢人第一等,人數必須達到百分之四十的時候再出招,以現在的漢人結構,很可能一次失敗就造成動亂,導致這個結構不穩,因爲漢人裡面爲了自己的利益出賣主體民族的利益的事情可是層出不窮,就是說漢奸勢力永遠大於有骨氣的,爲了維護自己國家和民族不惜犧牲的這些人的勢力。

現在的新魯府漢人勢力主要有三個主要的成分構成,日本人和漢人前幾個朝代過度過來的混血漢人,已經在日本呆了幾代但沒有混血早已快融入日本民族的漢人,從魯國帶來的純正的北方漢人以及少部分南方漢人,以官員和官員家屬,士兵家屬爲主的漢人。

還有一部分人是蒙古人和漢軍旗漢人,大清思想根深蒂固的漢人包衣奴才,奴隸漢人,這算是最小的漢人分支勢力,目前他們是依附於漢人這個團體,也算漢人勢力中的一部分,這部分人思想並不穩固,有可能成爲帶路黨或者挖牆腳希望漢人勢力倒塌的那部分人。

這四部分漢人總共佔新魯府人口構成的百分之十七八左右,另外還有一部分漢人是東南亞土著裡面的純漢人和混血漢人,這部分漢人加上新魯府前四部分漢人構成了目前的百分之二十的漢人羣體。

東南亞土著又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五,這是陸續被華夏軍調配來來的移民加上俘虜。

就算這些人在華夏軍的壓力之下,在新魯府帶來的官員的壓制之下湊成一個整體,也不過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多一點,其他的還是日本百姓佔主體。

這點勢力稍微動盪一下,損失就很大了,出擊的艦隊裡面上萬水手和士兵都是漢人,這些人犧牲的多了,就進一步減少漢人在新魯府佔據的人口數量,這不利於統治。

張強有些煩惱了,這人總不能都殺絕吧,現在華夏王國已經沒有那麼多需要人手的地方了,很多苦役營都裁撤了,大幾百往的苦役不是死了,就是轉爲了俘虜,去幹活了,俘虜也轉成了百姓了,畢竟很多俘虜其實是大清和大明抓的壯丁,那是漢人百姓的存在,要大清哪有那麼多的兵力啊,把他們全賣了都沒有幾百萬級別的兵力。

所以那些俘虜經過二十年的陸續勞作,到暮年的時候該死的也死了,該活下來的也沒有那個能力去搗亂了,轉爲百姓以後丟到東南亞,雲貴州那些個苦寒的地段去當平民百姓了,一番思想教育,一番恩威並施,他們就從壯丁變成了普通百姓,現在想要安穩的活下來,哪有那個能力和意氣去造反,於是俘虜越來越少,現在百分之九十都丟到了寶島州和瓊州府進行勞動改造了。

Wшw◆тt kan◆CΟ

也許他們的後半生就是在瓊州府和寶島州渡過,成爲哪裡的百姓了,那些新抓來的俘虜漢人則寬容以待,只要你思想轉變過來,那麼就變成民兵,服役個兩年,表現良好轉爲當地百姓,或者移民回來填補核心區的人口缺失。

不是漢人的都丟進了礦山裡面當勞力去了,現在很多人都進行了思想轉變,爲了自己孩子的將來,他們也承認自己以後將成爲漢人,於是東南亞的俘虜也變得少了,很多都是新抓進來的,如今俘虜的主體變成了日本人,張強不能把這麼多的日本人口轉變爲漢人,因爲日本人的血統和基因比較牢固,就像黑叔叔到達後世的廣州,把中國人都染色成了黑不黑,白不白,灰不灰的廣州印度人了。

大幾千萬日本人口要想轉變爲漢人實在太難了。

只能少量轉變,四山州丟三十萬日本人已經算是很難的事情了,以後不好消化啊,沒有地方丟那麼多日本人進去了,到時候如果讓日本血統污染漢人血統,那纔是華夏民族的失敗,看看後世的東北,後世的寶島,人家日本人把東北血性漢子變成一般只會耍寶的喜劇人生,把寶島變成了他們的語系,變成了他們攻擊大陸的橋頭堡陣地。

“陛下,鄭成功的兒子鄭克爽來了,他要見陛下。”親衛隊長報告。

鄭克爽這算哪門子的事情,自己和他有交情嗎?

和他老子鄭成功那個日本混血漢人倒是有一些不打不相識的交情,可這交情能讓自己成爲見他的理由嗎?

雖然自己在有些方面總是給這個鄭成功一些照顧,那也是要他帶着他的人遠離華夏,不要和自己搗亂,如果說正面交戰也許華夏軍水師還能碾壓他,可如果是海上偷襲和搗亂,那自己就不如鄭成功了,大海那麼大,就算把現在華夏軍水師全派出去,也不能說遏制住鄭成功對於華夏王國的搗亂。

如今華夏王國同泰西人可是仇敵,泰西人的商業勢力伸手不到華夏王國來,華夏王國的各種貨物都不能讓泰西人取得利益,因爲他們有錢也買不到啊,華夏王國不賣給他們,至於一些良心狗吃了,隨時鑽空子走私的華夏王國商人張強也不去管,杜絕不了的,如果把精力全取杜絕那些事情,反而顯得牛刀宰雞,大才小用了。

所以張強儘量提供好處給鄭成功,同時忽悠他去澳大利亞去開拓領土,反正到後世哪裡也是一個反華夏的急先鋒地盤,被漢人佔據因爲太遠,也不可能變成新加坡那樣的白眼狼。

至於以後謀劃一下,給他們找點麻煩,那到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忙不過來,四山州要統一,瓊州要發展,寶島州要繼續開發,東南亞要進行同化,最重要的是要加快滅亡大清的步伐,華夏軍準備動手滅亡大清,總之沒有時間同遠在萬里之遙的澳大利亞鄭成功勢力玩。

“讓他進來,你們退出去吧。”張強對親衛隊侍衛們說道。

第二百四十五章 讓世界亂起來,新的軍隊調整第二百五十章 鄭鴻逵的危局 亮點第六百零九章 戰爭還在繼續第一百七十九章 伏擊12(遂發槍+線膛槍+連發槍)第一百零一章 婢女引起的感想第七十二章 改革軍制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聲迴歸第八百零七章 愚蠢的艦隊總兵第七百九十章 新的人員培養第八百五十九章 兩個大清漢臣的忠誠第一百七十三章 伏擊6第一百四十五章 鄭彩末日11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臣奏對第五百零九章 潛入第二百二十一章 支出大於收入1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市民們的反應第三百四十七章 魯國立國第三十六章 野戰1第七十二章 改革軍制第八十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軍餉3第二百三十九章 讓世界亂起來,張名振第六百一十三章 慘象第五百五十九章 接收鄭成功的遺產2第五百四十九章 軍人的天職就是戰爭第三百一四十章 李定國東攻第二百二十八章 收田斌第十八章 暗算韃子第七百二十五章 穩贏第五百二十八章 李過在華夏軍第八百七十一章 將日本變成咱們的東瀛州1第三百零七章 固若金湯第六十三章 偷襲得手第八百一十五章 專業和業餘?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工廠2第一百七十四章 伏擊7第二百章 追兇09——偶遇第六百六十三章 魯國是我們的藩屬國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二王子起義1第二百四十七章 鄭鴻逵的危局第三百一十三章 追擊華夏軍第六十五章 抓住阮大鋮第五百九十章 洪承疇反叛第七百七十一章 琉球王國出兵第六百五十章 逐漸消亡的冷兵器士兵們第三百五十一章 燧發槍問世第二百九十二章 廝殺正酣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賺特賺第七百一十一章 洪承疇死了第七百六十九章 大王子屈服第五十八章 制衡第二百四十四章 讓世界亂起來,對朱大典的安排第七百六十八章 新式戰艦第二百一十三章 震撼的炮擊第六百九十五章 找事的都打死第三百八十六章 來到前線第五百章 李過困局第四百六十章 會鰲拜12第八十二章 氣勢第八百八十四章 挑撥和藉口2第五百四十七章 卡住之後第七百四十六章 登陸戰打成壕塹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辯第六百九十六章 給你個機會第三百九十六章 炮灰之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兩軍實力對比第五百八十三章 八個名人了第十八章 暗算韃子第六百八十一章 暗殺第二百八十二章 思緒第八百六十章 混蛋邏輯第五百八十四章 軍事總參謀部成立第七十一章 授官布政使第七百一十二章 後魯國時代第五百六十三章 楊陽陽的尷尬第四百五十三章 會鰲拜5第一百五十七章 說法第六百九十四章 開採問題第五百一十八章 提高士兵的素質第七百七十七章 新船試航成功第六百二十七章 正面決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工廠2第五十章 狡猾的賀錦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工廠1第八百七十七章 就留下北海道了第七百九十一章 憂心忡忡下的局勢明朗第五百零三章 接戰第七百零一章 全方位覆蓋第四百六十四章 會鰲拜16第二百九十章 要命的華夏軍第七百七十四章 虧了還是賺了第七百七十七章 新船試航成功第五百八十九章 大清內訌第六十一章 敵人不上當第七十六章 出兵兵力三百六十七章 晉商細作2第八百五十章 快逃吧,還打什麼呀第三百零八章 先鋒遭遇戰第八百零三章 鄭家有些過分第七十三章 出擊方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