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瑣事煩神1

回到政務的諸多頭疼的事情又迎面而來。

杜歌的實力又增長了,佔領了暹羅五分之一的地區,兵力三萬,擁有前裝滑膛槍,前裝線膛槍,前裝火炮,架退炮,華夏軍的所有杜歌跑出去之前知道的東西他都弄出來了。

雖然他的兵力主力是暹羅人,軍官主力是漢人,可他的實力畢竟增強了。

這是一個令人頭疼的毒瘤,張強的手現在根本無法深入到那個地方,派去的田顯和李元胤根本不是杜歌的對手,在柬埔寨那個彈丸之地折騰的半天才弄出了五千人的正規兵力,還是帶有游擊隊性質的兵力,他們在同杜歌的交戰中成長,同時也等於是給杜歌喂招,鍛鍊了自己,同時也讓杜歌的部隊更加強大了。

馬漢三到底在東南亞幹什麼呢?

還有劉良佐,他在老撾幹甚呢?

馬漢呢?

李定國呢?

他們沒有自己的命令,難道就知道死守三個小國嗎?

不能派軍隊出擊幾次,打斷敵人的發展嗎?

算了等着吧,現在無暇顧及哪裡,就讓李元胤和田顯繼續折騰去吧,如果他們能把柬埔寨拿下來,也算是一個功勞,現在張強還是關注日本。

日本這邊,二王子還是沒有走成,沒有機會,日本人出兵五十萬,涌入德尼奧斯島,加強了二王子的兵力,在大清,荷蘭人,英國人的逼迫下,二王子簽署了條約,由日本人接過他對於英國人和荷蘭人的債務,他負責給日本人打工,最後趕走華夏軍二王子獲得德尼奧斯大名將軍的封號,成爲日本德尼奧斯島大名將軍,加入日本國。

而荷蘭人和英國人以回去裝運武器彈藥爲名,帶着從日本搜刮的金銀,生絲,礦石,鹽,布匹,木頭等商品登上四艘一百八十噸的武裝商船繞道太平洋海域,西去了。

留下了日本人和二王子傻乎乎的同華夏軍自治領地的新魯府和四國府兵力對峙。

而傻乎乎的日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拋棄了,還以爲他們實力強大,新魯府不敢打過北九州島,而四國島上,他們認爲再添一把火就能擊敗馮銓他們的兵力,然後順勢打上新魯府所在的九州島呢。

德尼奧斯島三面被圍攻,只有一面海灣能進出,日本人日夜調兵遣將,把多達五十萬的兵力運送到四國島上去,同時把多達二十萬的民夫也調集到島上,他們認爲兵力優勢在他們這邊,新魯府三十萬兵力根本不足爲懼,少了三王子一系的十幾萬兵力,他們用五十萬打三十萬,同時還有二王子剩餘的十五萬兵力,足能消滅四國府了。

馮銓已經回到了新魯府,嚴丞相這邊處理民政,二十四萬的經歷過戰火的部隊被趙暉接管,趙暉接替了馮銓指揮四國府的戰鬥。

撤回了六萬兵力是因爲馮銓知道新魯府空虛,新魯府總正規軍兵力原先不過七萬兵力,後來擴充到十一萬兵力,如今一下拿走死亡兵力,後面還有那麼多民兵被調集到四國島上,民兵兵力也不夠了。

於是六萬經過戰火的民兵從四國島撤退回來,繼續從新魯府百姓中徵兵,徵集的主要是民兵,六萬加七萬,這樣的正規軍兵力守衛島嶼還是夠的,一萬兵力駐紮鹿兒島縣城,十二萬分駐前線幾個鎮子,岸防工事裡面。

前線正在對前線被抽調剩餘的民兵進行集中整訓,同時不斷的徵召前線附近的幾個城鎮的青壯加入民兵隊伍裡面,一邊訓練,一邊讓他們巡邏和守衛,維護治安。

後方,馮銓也在做同樣的事情,不過他所做的就不只是爲了守衛和維護治安了,而是爲了支援四國島或者以後進攻日本本州島儲備民兵兵力。

新到來的華夏王國漢人移民和南洋土著移民,東南亞移民很多都是經歷過民兵時代的,稍微整編一下,一支兩萬人的民兵部隊就有了,軍官是漢人,士兵是土著人,也稱之爲初級歸化漢人,以及新魯府的剩餘的日本歸化漢人百姓民兵。

總得來說,雖然新魯府已經沒有多少戰事了,可這裡還是一個軍管的地區,沒有多少民生,農業,青壯人口都被抽調去當民兵了,農業基本上算是荒廢了,只有一些老人和婦女在田間地頭勞作。

雖然留下一些青壯,可也參與到了衙役捕快等維持治安的官府衙門裡面,使得農業更加受打擊,要不是前期俘虜的日本百姓和新魯府大名將軍的那些日本士兵突擊進行了一些基礎建設,房屋建設,海岸工事建設,現在的新魯府還是一片原始社會的模樣呢。

現有人口三百萬,漢人人口和土著人口正在增多,而日本人口正在逐步減少,不是投入到了戰爭中去了,就是被移民出去了,一些打過新魯府的日本百姓家庭都被移民到了瓊島,四山州,一些參與過動亂的日本百姓也被丟到了四山州俘虜營或者瓊島礦山裡面去了,更有甚至大約五十萬人口被抓到了設在杭州府的俘虜營裡面,等待鄭克爽的船隊把他們運走。

九百一十艘船隻,哪能一下就都開走,鄭克爽他們只是招募了一些漁民和水手,開走了大約二十艘護航戰艦,以及五十艘先期到達的華夏軍裁撤戰船,五十艘商船,這次一共要運走小漁船八十六艘,都放在近百艘的戰船和商船甲板上,剩餘的空位空出來裝一些人口,船艙裡面裝他們採購的糧食和武器,以及其他的貨物。

大約這次要撞在州的不過五萬人口,二十艘護航的戰艦上每艘裝一百人,是漢人人口,不過兩千人。

一百艘商船和戰船,每艘除了炮手和水手,不設跳幫作戰的士兵,由於空間有限,每艘只能裝載兩百人,極力的擠壓之後,每艘裝載了四百多十人,等於四萬一千人。

剩下的幾千人就用鄭克爽這一次帶來的幾艘三百噸戰船裝載,差不多能擠下。

這樣整個隊伍就比較臃腫了,差不多還要四個月時間才能回去。

最後鄭克爽不得不央求阮進再給二十艘護航的戰船,六百噸的,分了兩千人過去,還能擁有一些戰鬥力。

近一百五十艘的船隻半個月以後全部裝完,晃晃悠悠的開走了。

二十艘六百噸戰船是華夏軍的第三艦隊的這些船隻上的水手和士兵。

第三百八十五章 瞭解情況第七百四十一章 四國島的厄運4第一百五十章 軍餉1第八百零五章 怒吼的大海第一百四十一章 鄭彩末日7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百騎兵顯威第二百章 追兇09——偶遇第八百五十六章 豌豆鳥的初戰1第七百一十四章 分崩離析的魯國兵馬第六百四十八章 渡江戰役第三百四十章 咱們也學習華夏軍2第2377章 更迭的臣子第一百二十章 消耗第八百四十四章 聲東擊西之計2第三章 我有一個任務交給你做第六百九十二章 瓊州戰略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擊1第二百九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官制改革3第三百四十七章 魯國立國第七百一十八章 再扶持一個勢力出來第四百七十九章 戰鷹技能升級第八百二十三章 優秀的華夏號第五百五十二章 鄭成功服軟第六百九十四章 開採問題第四百六十九章 會鰲拜21第三百七十二章 你給我當什麼官?第四百三十九章 南明烽火20-逆轉4第三百五十九章 滿洲風起第六百三十二章 第五野戰旅的戰鬥第四十一章 殺俘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維合一的軍隊控制體系第三百九十章 明軍最終還是敗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分區負責第一百四十四章 鄭彩末日10第二百三十五章 讓世界亂起來,盡屠綠營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伏擊1第一百六十九章 伏擊2第五百二十四章 南明國挑釁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意失荊州第三百九十七章 考驗第五百一十七章 把路走到了死衚衕第七百六十七章 執政委員會出爐第十五章 準備第四百八十三章 敵人來了第九章 朱大小姐來了第七百二十一章 糧食產量和人口第三百八十九章 真實的戰鬥情況3第三百四十九章 剿匪當派鰲拜第二百二十章 金華義軍的財政收入第一百八十五章 四方動亂洋鬼子終究氣短2第二十二章 防線崩潰第八百七十六章 算計洪天炮第七百四十七章 再添一把火第四十九章 火槍手的表演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維合一的軍隊控制體系第一百一十八章 敵我雙方第八百八十五章 古人太聰明第三百一十八章 圍殲1第五百二十六章 水師拆分第二百六十九章 請求和回報第三百七十六章 原來也是風中敗絮啊第五十四章 大敗敵人援軍第六百三十三章 噩號連連第七百九十五章 行,賣給你們第三百五十九章 滿洲風起第二百九十章 要命的華夏軍第一百九十五章 追兇4第七百七十七章 新船試航成功第四百五十章 會鰲拜2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工廠2第一百六十三章 鐵模築炮法4第八百四十章 打過黃河,反擊第一百四十四章 鄭彩末日10第四百零三章 排槍對決3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量的守備旅兵力第七十一章 授官布政使第五百一十七章 把路走到了死衚衕第三百三十九章 咱們也學習華夏軍1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明烽火10第五百零四章 動手第七百九十六章 處理舊艦第一百六十三章 鐵模築炮法4第四百四十九章 會鰲拜1第八百二十七章 關於鄭克爽的安排第二十五章 出走第二百八十三章 支援第三百二十三章 防線被突破第八百六十章 混蛋邏輯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明烽火17-逆轉1第七百七十章 外交部的春天第七百二十五章 穩贏第四百四十二章 南明烽火23-逆轉7第八百七十章 擴張的腳步不能停第七百七十章 外交部的春天第三十五章 流寇小隊第七十章 金聲來投奔第二百三十五章 讓世界亂起來,盡屠綠營兵第三百零一章 風沙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