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光復南京(二)

bookmark

第064章 光復南京(二)

“消息可靠嗎?”面對深夜來找自己的夏完淳,秦浩很是鎮定的問道。

夏完淳點點頭道:“消息來自漕運的堂口,這些堂口都接到了總督府的鈞令,命令他們立刻將碼頭的糧草裝船,此外還要空出十幾條船,估計是要裝那五百萬銀子了。”

秦浩摸着下巴想了想道:“五百萬兩,一千萬擔!這麼多物資如果最後被送到了北京,那樂子就大了,我們絕不能讓滿清有機會壯大起來。”

“那大人,我們該怎麼做?”夏完淳小心的問道,這個上司的脾氣可不是很好。

秦浩喝了一口茶後道:“國公爺的大軍已經到了蕪湖,轉眼就能進南京了,你說如果這個時候發生罷工或者是沉船,結果會怎麼樣?建奴還有時間把沉船撈起來嗎?”

夏完淳猶豫了一下道:“大人,如果是銀子還好說,可如果是這糧食沉了豈不可惜?”

秦浩瞪了夏完淳一眼道:“婦人之見,重點是讓我們的敵人得不到這批物資的補充,如果不是條件不允許,我都不介意來個火龍燒倉。明白嗎?去吧,去告訴那些堂口,只要能把這批物資截下來,將來我們的軍隊進了南京,他們替建奴辦差的帳可以一筆勾銷,此外,沉銀撈上來後,他們可以拿走一成。如果他們不照做,那麼就會有很嚴重的後果,你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

事後證明,這些南方的漕運堂口是真的用心了,那裝運五百萬兩白銀的船在出發後第三日,一條不少的沉在了運河裡,由於明軍在江北行動的軍隊搶先突襲了浦口,所以負責押運的博洛沒有辦法進行打撈。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博洛是空手回北京的,北方漕運的堂口畢竟家小都在北方,所以拼着命他們都不肯答應沉船,最後至少有六百萬擔糧食去了北京,這在後來也成爲“北方滅漕事件”的***。數年之後,錦衣衛指揮使秦浩因爲曾因截斷漕運不得力受了威國公的申斥,結果在明軍進入北京不久,就下令處決當年拒絕沉船的北方漕運堂口的相干人等,引發了江湖上的血雨腥風。。。這些都是後話。

李成棟,歷史上的一個爭議人物,其人生軌跡和吳三桂有得一拼。最早人家跟着高傑幹革命工作,前途那是一片大好啊!結果不成想高傑居然不講江湖道義,勾引大嫂,結果這革命的勾當沒發繼續做了,李成棟只好跟着高傑一條道走到黑,去幹那反革命的勾當了,搖身一變,成了官軍。後來的故事就不詳述了,原本人家是一心要抗清的,結果老大高傑被人設計給殺了,李成棟一下子沒了主心骨自然也就成了漢奸。當了漢奸之後,李成棟打南明也是很賣力的,揚州就是他攻破的,所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位都有份。歷史上無論是監國的魯王,還是福州的隆武政權或者是廣州的紹武政權都是他消滅的,差不多南明五個名義上的老大,李成棟一個人就幹掉了四個,可以說是雙手沾滿了同胞的鮮血。而且李成棟還繼承了農民軍的光榮傳統,動不動就滅人滿門,連投降的也不放過,兩廣總督丁魁楚是帶着鉅款向李成棟投降,可李成棟除了給他留了個兒子外,男的全部殺死,女的則**。。。

從徐州到廣州,按照這個血量,怎麼樣也該把那頂子染紅了吧。可是不知道滿清統治者是怎麼想的,硬是沒讓李成棟成爲紅頂子,如此赫赫戰功,居然就是一個小小的廣東提督就給打發了。李成棟大怒,二話不說就造反了,不過結局比吳三桂還差,吳三桂造反,起碼還折騰了大半個中國,前前後後和滿清打了好幾年,如果他本人不死,歷史會如何還不好說。但是李成棟幾乎是一戰就玩完了,我們沒看到他和南明軍隊交手時的悍勇,我們只看到他兵敗身死的結局。流寇、名將、漢奸、英雄、笑話,沒什麼文化的李成棟在演戲方面是個實力派,他把一個人在這個時代能演的角色都演了。

不過歷史發生了偏差,李成棟現在要扮演的是大清王朝的忠臣孝子,這很可能是他這輩子要演的最後一個角色了。

李成棟的軍隊人數大約在十萬人左右,但是千萬別把這個當成他的實際戰力,古代戰爭的一大特點就是軍隊中會有一半的軍隊是由負責雜役、運輸的後勤兵組成,真正能夠用於作戰的軍隊能達到六成的軍隊都堪稱強軍了。在漢族軍隊中這一點就更加明顯了,因爲漢族軍隊是以步兵爲主,其有限的機動力註定了用於保障後勤供應的軍隊肯定是要超過作戰部隊的。比如永樂皇帝遠征蒙古,浩浩蕩蕩六十萬大軍中,真正的作戰主力估計也就二十萬,差不多是三成的樣子。

遊牧民族相對好點,但是即使是八旗這樣的精銳,所謂的六萬八旗中其實真實的人數在十八萬作用,因爲幾乎每一個旗丁下面都會帶有兩個漢人包衣奴才跟隨。

這個漢人包衣跟漢人是不同的,因爲他們是奴才,換句話說在滿人那裡,他們的地位要高於新徵服地區的漢人,算半個滿人了,畢竟這個奴才也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歷史就曾有漢官對乾隆皇帝自稱奴才,卻說不出自己屬於那一旗,結果乾隆皇帝就大聲質問他,你算哪門子的奴才?你又是誰的奴才?該員頓時啞口無言。

所以李成棟實際可以作戰的軍隊也就是當初高傑留給他的六萬軍隊,這已經是很不錯了,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在當初的江北四鎮中原本就是佼佼者,能與之抗衡的也就是黃得功的軍隊。而在隨後的征伐南明的戰爭中,該軍幾乎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唯一不好的是,打高傑帶兵起,這支軍隊的軍紀就十分不好。

沒辦法,無論是高傑還是李成棟,都是軍法嚴苛的代表,他們帶兵強調的是令行禁止,絕對不會允許士兵有半分忤逆。

這種高壓管理下的軍隊戰鬥力還是不錯的,但是要長期維持就只有一個辦法,人家付出了就要有回報的,不然日子久了誰也不肯幹。所以這軍紀,自然是要多壞就能有多壞了。

第009章 定計昆明(三)第045章 三年之約(二)第051章 出兵討賊(一)第012章 大叛亂(一)第011章 後崇禎時代(一)第032章 草原搶婚(二)第001章 英雄救美(一)第026章 牛刀小試(二)第001章 北京的末日(一)第064章 寧遠大戰(十四)第073章 買賣招標(六)第014章 東山再起(三)第059章 寧遠大戰(九)第013章 發家致富(四)第047章 遼東歲月(三)第013章 磨牙向北(三)第022章 臺灣大海戰(七)第035章 火併江湖(三)第070章 一統南洋(二)第047章 退路(三)第046章 退路(二)第046章 動盪時代(五)第052章 出兵討賊(二)第054章 寧遠大戰(四)第033章 大開眼界(一)第021章 進軍遼東(二)第026章 西南新政(一)第038章 背井離鄉第006章 天日昭昭(三)第063章 剿滅張獻忠(五)第041章 活捉四王子(六)第035章 火併江湖(三)第004章 再立新君(四)第033章 蘇州民變(五)第051章 出兵討賊(一)第015章 躊躇滿志(五)第020章 和記南陽(一)第007章 唐家兄妹(一)第033章 風雲變幻(二)第021章 滔天惡浪(一)第006章 天日昭昭(三)第082章 大爆炸(五)第016章 出兵歐洲(一)第036章 報仇雪恨(五)第048章 退路(四)第058章 王師北伐(二)第025章 東海窩集部(三)第045章 退路(一)第039章 大混戰(二)第037章 大開眼界(五)第015章 磨牙向北(五)第015章 初戰告捷(一)第017章 初戰告捷(三)第034章 遊江南(一)第031章 得罪江家(二)第034章 報仇雪恨(三)第059章 寧遠大戰(九)第051章 擁立新君(三)第033章 草原搶婚(三)第008章 定計昆明(二)第008章 遷都南京(二)第024章 鬥智鬥狠(一)第063章 光復南京(一)第050章 擁立新君(二)第037章 活捉四王子(二)第005章 北京的末日(五)第020章 總督江南(五)第057章 張家大少(二)第025章 東海窩集部(三)第055章 出兵討賊(五)第024章 滔天惡浪(四)第021章 臺灣大海戰(六)第040章 東林禍國論(八)第051章 擁立新君(三)第052章 擁立新君(四)第028章 西南新政(三)第043章 痛擊大順軍(五)第056章 張家大少(一)第044章 招賢納士(六)第014章 天日昭昭(十一)第038章 東林禍國論(六)第056章 張家大少(一)第041章 痛擊大順軍(三)第046章 動盪時代(五)第022章 和記南陽(三)第037章 大開眼界(五)第056章 寧遠大戰(六)第020章 進軍遼東(一)第037章 活捉四王子(二)第010章 遷都南京(四)第050章 擁立新君(二)第007章 北京的末日(七)第038章 活捉四王子(三)第008章 唐家兄妹(二)第024章 狼城練兵(二)第050章 遼東歲月(六)第026章 鬥智鬥狠(三)第006章 再立新君(六)第060章 寧遠大戰(十)第049章 退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