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

高務實弄清楚百里峽的基本情況之後,便將劉綎叫了回來,向他做了個簡單的說明,然後道:“百里峽今後便沒有什麼響馬一說了,不過這件事並不是咱們幾個人在這裡比劃比劃就算完事,空口無憑,順天府也好,宛平縣也罷,都不是這般輕易就能交代過去的,所以咱們還要商量一下這件事究竟怎麼說。我看這樣,咱們先一起去與令尊商議一下。”

劉綎剛纔聽說百里峽投了高務實,心裡也是擔心到手的一樁功勞不翼而飛,聽高務實這麼一說,倒是略微放心了不少,表示同意。

三人於是一起來見劉綎,大概是高務實他們這一去時間有些久,這次小蘿莉倒是不在了,只有劉顯一人。

高務實說明了來意之後,劉顯也是稍稍有些詫異,看了曹淦一眼,沉吟片刻,才道:“百里峽既投了高公子,這武力攻取的事倒是可以作罷,不過高閣老和張侍郎那邊還未得到消息,我意高公子還是早些與他們二位取得聯繫,把事情通稟一下,免得他們二位急火攻心之下已經向順天巡撫施壓,屆時事情就不那麼好辦了。”

“此乃題中應有之義,待會我就再寫兩封信給他們,將事情說明。反正都要到明日,信件才能送出,時間上還是來得及的。”高務實稍稍蹙眉,道:“眼下的問題在於,百里峽忽然棄暗投明之事,需要我等找出一個理由來,一則是爲劉將軍你掙一份功勞,好讓我三伯和大舅在朝中方便說話,二則是百里峽衆人也要籍此洗白身份。”

劉顯想了想,卻道:“京中銓事,劉某實在不甚明白,不敢隨意胡說。不過京師不比地方,似百里峽這般規模,已可稱之爲巨寇,光是宛平縣只怕不敢隨意置喙,甚至順天府也未必能夠決斷,若依劉某之見,此事只怕還要落在順天巡撫身上……敢問高公子對這位順天巡撫可有了解?”

高務實道:“順天巡撫劉應節,字子和,山東濰縣人。此公乃張閣老之同年,清正勇果,今我三伯中玄公掌銓,深知其人,曾稱此公乃是一名不可多得的能臣。”

高拱帶高務實來京,平日有暇,常爲高務實品評當世人物,其中對劉應節的評價着實不低,尤其是特意給高務實說過劉應節早年在庚戍之變時的絕佳表現,讓高務實印象頗深。

當時俺答已經攻破薊州,到達昌平,接着流竄密雲、懷柔,在京師外圍搶掠,一路竟未遇到抵抗。

京師告急,朝堂震動,甚至有大臣提出請嘉靖帝棄都南巡。好在這時四方趕來的勤王兵馬雲集京師附近,嘉靖帝因此有了一戰的底氣,令兵部組織反攻。可盤踞城外的勤王兵馬因畏懼俺答威勢,遲遲不願出戰。

彼時,困守京師的劉應節對此困惑不已。後來他才得知,是兵部尚書丁汝夔受嚴嵩蠱惑,秉承“不求功求無過”,令諸將率軍緊隨敵軍尾後,不可輕舉妄動。俺答在城外擄掠八日,明軍就做了八天護衛隊,坐視百姓哀嚎無動於衷。劉應節將自己的憤懣和不滿,留在了文字裡。

皇宮裡的嘉靖帝,同樣憂心忡忡。勤王兵逡巡不前,和南樑侯景叛亂時的景象如出一轍。梁武帝蕭衍被圍臺城(南京),勤王兵馬也是四方雲集,卻遲遲不進,坐視他被活活餓死。嘉靖帝想到此事,數番羞惱,出離憤怒。

嘉靖帝思來想去,認爲當務之急還是安撫軍心,避免被動。於是便讓戶部派員,攜物資出城犒賞勤王兵。可城外胡虜縱橫,勤王官軍不知駐紮何地,今番貿然出城,無異羊入虎口,多半是要有去無回。所以在戶部開會之時,心知肚明的衆官只是各自相覷,沉默而不言語。

這種沉默,讓劉應節感到羞憤,他決意打破這死灰般的寂靜。他主動請纓,並憤然道:“主憂臣辱,臣身奈何懼死?此臣子授命之秋也。”

當劉應節毅然請行時,一位正處前線的旗牌官,趁着間隙完成自己的《備俺答策》。他渴望這本小冊子,能多少起點抗敵的作用。但直到戰爭結束,這本小書才引起朝廷的重視。

而多年之後,劉應節要和這個叫作戚繼光的年輕人,一道扛起帝國北疆的防衛重擔。

戶部主事要出城勞軍的消息傳出,許多官員都來送行。有人讚歎他的勇氣,有人揶揄他的莽撞,劉應節皆付之一笑。國家危難,這只是臣子該盡的本分而已。

臨行之際,劉應節自知前路不可測,私下向親友交待後事。他吩咐:“若過七日仍不還,便遣人送母歸鄉。自己的手足和頭髮,都用檾麻作了標記,可以作尋屍時的憑藉,勿以血汗爲怪異。”

交待完畢,劉應節開始籌劃這次“死亡之旅”。白天城外胡虜出沒,他就趁夜色掩護出城。劉應節戎服單騎,護車而行,儘量悄無聲息。夜幕低垂,曠野陰森,車馬奔走亂屍中,屢躓屢起,艱難而行。每見百姓暴屍荒野,劉應節都要嘆息良久。

長途跋涉後,車馬疲渴,劉應節在道邊尋水井。可他找到的水井,都被屍體填埋,散發出陣陣臭氣。飢渴難耐之際,他只能取路畔積水池的污水飲下。這水進入喉管,立即爲一股腥臭包圍。待天明之後,他見自己雙手盡赤,才知昨夜所飲乃是血水。

到達京城東順義地界後,劉應節遇到了一位姓邢的紀功御史。邢御史正在避難,看到劉應節單車而來,難免驚異。他問:“城外正兵荒馬亂,你前往勞軍,如何知曉大軍所在?”劉應節便將自己“晝觀煙,夜觀火”來辨方向的辦法相告。邢御史忙勸:“虜騎劫掠焚燒,也有煙火燃起。只有煙火衆多處,纔是官軍所在。”劉應節遵其法,走到密雲,找到官軍。官兵見朝廷派員來犒賞,欣欣然有喜色。

劉應節此行,千難萬險,前後共計十三日。當時京城盛傳他已罹難,家人也斷了念想,準備出城尋屍。其妻王氏懷抱兒子,哭泣於井沿邊:“傷哉孺子,果若人言爾父死忠,吾亦當死節孝耳。”

等到劉應節平安歸來,家人無不歡欣鼓舞。他訴說一路的遭遇,親人又驚又喜,且哭且退。劉應節默然良久道:“己身所受兇險,何足道哉?只是數萬勤王兵,不能發一矢卻敵,僅尾隨其後,送胡虜出境,致百姓橫受災禍,才應痛哭流涕。”

高務實被劉顯這一說,忽然想起好像就是今年秋天,薊遼總督譚綸就要上調回京,後來甚至以兵部尚書總理戎政,而取代譚綸繼任薊遼總督的,正是劉應節。

要不要以此事爲由頭,順便跟劉應節拉拉關係?他雖然是張居正同年,但歷史上因爲在萬曆二年得罪了馮保,就被張居正“發配”去做南京工部尚書,可見他和張居正的關係其實也並不見得多麼親密,但此人一來確實頗有能耐,二來跟戚繼光關係甚佳,兩人文武合作,修建空心敵臺,對於加強薊遼防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反正戚繼光也是高務實必須拉攏的人物,如果有可能,把劉應節一道拉攏過來,豈不是更好?

只是,要怎麼把這檔子事跟劉應節說起呢?

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115章 封爵?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057章 財迷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33章 癱倒當場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33章 癱倒當場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146章 朕來救你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85章 議定第001章 輕車簡從(下)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087章 回京嘍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