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章 財迷

這個猜測實在不可言說,哪怕是高務實,也不敢暗示朱翊鈞或者拐彎抹角地詢問什麼。

畢竟誰也不敢去問皇帝,說您是不是那方面技術不到位。

這不是找死?

見高務實深鎖眉頭好半晌卻依舊沒有開口,反而臉色越來越慎重,朱翊鈞才意識到自己剛纔這話站在高務實的立場確實沒法接。

總不能指望一名文官大臣來教皇帝怎麼哄皇后開心吧?這事從來只有宦官會做。

“呃……求真。”朱翊鈞趕緊岔開話題:“各鎮總兵的自陳現在應該已經到兵部了吧?”

高務實也暗暗鬆了口氣,點頭道:“到了。”

朱翊鈞沒話找話地問道:“都有哪些人,有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嗯?

高務實心道:這事不歸我管啊。

兵部現在是四侍郎制,戎政侍郎地位倒是不低,但各地總兵、副總兵等每年的按例自陳卻並非高務實這個戎政侍郎管理,而是兵部尚書樑夢龍親自審閱,朱翊鈞這一問按理說是問錯了對象。

不過幸好,這事在兵部是開過會的,高務實倒也不是不知道,因此便答道:“迄今爲止,計有遼東總兵李成樑,薊鎮總兵楊四畏,昌鎮總兵張臣,保定總兵董一元,宣府總兵王國勳,大同總兵麻貴,山西總兵李如鬆,延綏總兵賈國忠,寧夏總兵張維忠,固原總兵李真,甘肅總兵劉承嗣,四川總兵李應祥,浙江總兵王化熙,福建總兵於嵩,廣東總兵劉鳳翔,廣西總兵呼良朋,貴州總兵張澡及副總兵張玠等,各遵例自陳不職。”

“兵部有何見解?”朱翊鈞問道。

高務實道:“此事大司馬已召集幾位同僚商議,大抵只有宣府總兵王國勳年老當退,另外有幾位副總兵該當輪調。”

朱翊鈞便問道:“宣府乃京師門戶之一,王國勳既退,誰可繼任?”

高務實道:“麻承恩可以繼任。”

朱翊鈞一愣,問道:“麻承恩不是在開原嗎?前幾天剛剛讓他去巡視遼北,若現在把他調回宣府,開原參將換誰?”

高務實答道:“換麻承勳,他二人是堂兄弟,所統主力都是麻家達兵,麻承恩既然鎮得住開原,麻承勳也不會差。甚至據臣所知,他二人手中的達兵人數相差彷彿,調任之時沒準只需要換將而無須換兵,還能省些開拔銀子。”

朱翊鈞想了想,問道:“麻承勳前次漠南之戰也是有功的對嗎?”

“是。”高務實點頭應道。

“那好,就這麼辦。”朱翊鈞頷首道:“麻家久鎮宣大,麻承恩去了宣府,將來我大明去攻圖們之時,也免得側翼不穩。”

“皇上聖明。”高務實說到此處,稍稍一頓,道:“對了皇上,有件事須得注意。”

“什麼事?”

“青海土默特首領著力兔、火落赤二酋,因嫉妒順義王把漢那吉得我大明厚賞,如今已不再聽從土默特本部號令。順義王把漢那吉欲出兵征伐,但恰巧河套鄂爾多斯萬戶切盡黃臺吉忽患急症,鄂爾多斯部內暗流涌動,順義王恐大軍西征之後河套有變,因此只能暫且按兵不動,同時行文兵部,提醒朝廷留意。”

朱翊鈞皺眉道:“竟然出了這種事?這其中可有什麼內幕嗎?”

他當然知道高務實的京華在蒙古滲入多深,因此直接了當問起了內情。

高務實也不藏着掖着,答道:“事情基本屬實。著力兔、火落赤二酋原是兄弟,此二人當年是被俺答趕去青海的,對土默特本部並無多少忠誠。當日順義王勢大,加上鄂爾多斯的切盡黃臺吉力主奉把漢那吉爲徹辰汗,因此他二人只好暫時表示臣服。

今年秋天之時,切盡黃臺吉染疾,不到兩月便已形銷骨立,難以掌控局面,著力兔、火落赤二酋便隱隱有些不聽豐州灘的王令。而此時,據說有圖們的使者繞道漠北而至青海,不知許以著力兔、火落赤二酋什麼好處,總之此後二酋便不再聽命豐州灘,開始完全自行其是起來。”

朱翊鈞頓時皺起眉頭:“這裡頭還有圖們的黑手?看來辛愛的那個兒子還真有些能耐,有點謀主的模樣。”

高務實正色道:“布日哈圖雖是臣手下敗將,但此人的確有些本事,不能等閒視之。以臣之見,他既然出手,便不會僅僅只布這一局。”

朱翊鈞果然重視起來,沉吟道:“你以爲他還會做什麼?”

高務實道:“具體會做什麼,臣還沒來得及細思,不過臣以爲他之所爲總逃不了兩大主旨:一是儘量孤立土默特,二是儘量爭取拖延我大明的戰爭準備。”

朱翊鈞不大的雙眼中精芒一閃,冷然道:“朕亦以爲然也。”

他稍稍一頓,又問:“察哈爾部在遼南之戰失敗後損失不小,現在恢復得如何,你那邊可有什麼消息麼?”

“略有一些。”高務實皺眉道:“圖們對布日哈圖依舊十分信任,而從目前能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布日哈圖至少給圖們獻上了兩策,用以加快察哈爾部的恢復。”

“哪兩策?”朱翊鈞立刻問道。

“一是發展農業。現在察哈爾部也與土默特一樣,在一些可供種植之地開闢農田,種植糧食,甚至還不知道從哪裡弄了些棉花種子,開始種植棉田,只是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弄到織布機。”

朱翊鈞微微蹙眉,沉吟着問道:“可知道他們開闢了多少農田?”

高務實搖頭:“京華的馬隊也去不了察哈爾境內多遠,具體情況暫時不知。”

朱翊鈞想了想,又道:“我看他們應該搞到了織布機——否則的話,他們種棉花有什麼用?總不能光彈幾牀棉被吧?”

關於棉花,後世似乎不少人都有誤解,以爲中國古代沒有棉花,這其實是不對的。

中國在秦漢及之前就已經有棉花種植的記錄,種植區域主要分佈在南方的海南島、兩廣、雲南、福建、四川等地;北方也有,但是大抵在西域(新疆)、河西走廊等地區。只不過在當時,棉的種植面積很小,也很少用來做成衣服穿着。

到了宋朝,棉花開始傳入中原地區,但此時的棉花,主要作爲花卉觀賞,並沒有人想起來把棉花織成布,做成衣服。也是從宋朝開始,正式出現了“棉”字,之前都是“綿”。

到了宋末元初,種植棉花的南方地區出現了一位偉大的人物,她就是“布業始祖”黃道婆。黃道婆改進了棉花織布的整套設備,並將織布技術推廣到了大江南北,人們開始穿棉布衣衫。元朝軍隊也開始裝備用棉花填充的棉甲。

大明建國之後,太祖朱元璋用強制的方法推廣棉花種植,才讓棉布、棉衣開始普及起來。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有載,“棉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此時的棉花已經在明朝非常普及了。如萬曆年間的江南地區就是兩大紡織業中心:絲綢和棉布。

不過江南的棉花並不算高產,因此大明的棉花主要產地其實反而在北方。

比如明代的山東,無論是絲綿還是棉花,都屬重要產區。《農政全書》卷35《木棉》中就有記載,說“齊魯人種棉者”,“畝収二、三百斤以爲常”,屬棉花畝產量高的地區。

當然,這個產量和現代產量沒法比,但在古代沒有化肥農藥的情況下,這個產量還是很高的。

不止山東,河南、山西和陝西三省都有棉花生產。高務實的家鄉河南,植棉業也相當興盛。《太祖實錄》中有載,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辛未載,“彰德、衛輝、廣平、大名、東昌、開封、懷慶七府”,“今年所收”的“綿花千一百八十萬三千餘斤”——那還是在明初,七府之地就有一千多萬斤的棉花產量了。

除了產量高,種棉花的收入也很高,如山東六府皆種棉花,史載“五穀之利,不及其半”。因此,很多地方就放棄種糧,特別是南方棉紡織業發達的地區,連高產的水稻都不種了,十分之八九用來種棉花或者養蠶,原因就是種棉花或者養蠶的收入更高,當然這也是爲什麼江南富庶之地反而需要湖廣供糧的原因。

面對朱翊鈞的問題,高務實搖頭道:“臣倒覺得這也是有可能的。”

“你是說他們就只彈棉被?”朱翊鈞詫異道:“這是爲何?這樣的話,他們還是需要想方設法搞到我大明的布帛纔有用啊。”

高務實道:“遼南之戰那年的冬天,察哈爾恐怕是凍死了不少人,對於他們來說,穿得好不好倒在其次,關鍵要解決的是凍死人的問題。棉布的外流其實大明是禁不住的,察哈爾只要願意多花些本錢,總能搞到,而有了棉布,那些棉花用棉布包裹一下,無論是做棉被還是棉衣,其實都是可以的。至於做出來的衣服是不是難看,這顯然不是他們現在會在乎的事。”

朱翊鈞眉頭大皺:“爲何棉布外流禁止不住?現在還有人敢和察哈爾私市?”

有沒有人還敢和察哈爾私市高務實也不知道,甚至從他的角度來看,他其實並不反對和察哈爾互市,畢竟他一貫能利用這種互市達到自己的目的。

不過他也知道大明對察哈爾的態度和對土默特完全不同,所以也懶得在這件事上去勸朱翊鈞什麼,只是說道:“察哈爾未必需要直接和我大明互市或者私市才能得到布帛,他們大可以去和女真各部做買賣,甚至可以和部分土默特人做買賣——徹辰汗麾下也未必沒有人敢對大汗陽奉陰違,這和大明也有罪犯一個道理。”

朱翊鈞聽了這話,就有些惱火,恨恨地道:“真恨不得把他們的市賞都停了纔好。”

市賞,是大明這邊的說法,大意就是和你們互市乃是我大明的恩賞。

當然朱翊鈞這只是句氣話,他當然知道把互市全停掉會導致什麼後果——當年俺答汗時期的土默特之所以跟大明打生打死幾十年,不就是要求個互市嗎?眼下土默特如此老老實實,總不可能只是高務實的面子,大明給了他們穩定的互市,這纔是最基礎、最根本的。

高務實果然搖頭:“互市斷然不能停了,不僅不能停,在拿下察哈爾之前甚至還要酌情增加一些總量,用以穩定諸邊。”

朱翊鈞嘆了口氣,無奈道:“除了轉而重農,察哈爾還有什麼舉動?”

高務實道:“另一項其實剛纔已經說到了,就是重商。”

朱翊鈞略微有些詫異:“重商?”

對於他這個大明皇帝而言,重農聽得多了,但重商好像還是頭一回。

高務實點頭道:“不錯,重商。按照臣手頭得知的消息來看,布日哈圖應該大大加強了和女真人的貿易往來。”

“什麼樣的消息?”

“女真各部這一年多來,所食用的牛羊肉遠比過去要多,而且各部所保存的馬匹也比過去增加了一些。臣以爲,這一定是從察哈爾流向女真的物資。換句話說,女真人把其他貨物賣給了蒙古人,交換到了這些牛羊馬匹。”

朱翊鈞皺眉道:“女真人能賣給蒙古人什麼東西?人蔘、鹿茸和各種毛皮嗎?可蒙古人對這些東西也沒多少需求吧?”

高務實果斷搖頭,道:“女真人當然不是賣這些給蒙古人,他們可以把這些東西拿來和大明交換,然後換了大明的貨物再去和蒙古人交換,兩頭吃,兩頭賺。”

朱翊鈞一聽,頓時瞪大眼睛:“那咱麼豈不是吃虧了?”

啊這……你才反應過來?女真各部現在擺明了就是仗着“中立國”身份兩頭賺啊,就和珍珠港之前的米帝沒差。

“正是如此,咱們和殘元決一勝負之前,女真各部就始終有這樣的機會。”

朱翊鈞聽得心頭冒火,在大樹下轉了幾步,恨恨道:“好,好,好,就先讓他們再賺三年,等到三年後我大明徹底覆滅殘元,這筆賬朕遲早要和他們再好好算一算!”

高務實臉上的肌肉稍稍一抽,暗道:史書上說你是個財迷皇帝,想不到你還真是啊……幸會幸會。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184章 變色龍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102章 利用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059章 惟利不破(上)第132章 皇帝主導的閣議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129章 複雜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99章 借刀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263章 密議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129章 關係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147章 不與聞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225章 三策(中)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208章 剿殺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