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緊急磋商

bookmark

吳兌和樑夢龍幾乎是同時抵達昭回靖恭坊的高務實狀元第,兩人雖然都是一頭霧水,但也知道高務實這麼大半夜派人把他們從牀上叫醒請來此處,絕不會是突發奇想要和他們閒聊,這一定是有大事要事發生,而且多半還是急事。

三人沒在花廳會面,而是直接被請進了高務實的書房,大家都很默契的沒有過多寒暄。

高務實只說了一句:“深夜叨擾,甚是抱歉。”然後便把手裡的密函一揚,嘆道:“剛剛收到的急報,西寧丟了。”

吳兌到底是老牌大司馬出身,一看高務實手裡的密函,便擰眉問道:“不是朝廷的軍報?這是京華自己的密報?”樑夢龍也立刻朝那密函望去。

高務實沒有解釋,只是點頭道:“事涉京華。”然後便把密函遞給吳兌,而樑夢龍也偏過頭去一同查看。

密函並不算長,兩人很快看完,都是倒抽一口涼氣,互相對視了一眼。

吳兌沉吟着道:“曹某所言若皆屬實,則此事當屬永昌衛之罪,應該不會波及京華。”

樑夢龍則道:“京華本事並無過錯,但此事引發的後果卻不堪設想。”

吳兌聞言也接口道:“不錯,這幾年朝廷重心不在西北三邊,三邊軍務以防禦爲主,如今西寧失陷,卻不知要如何措置奪回。”

樑夢龍思索着道:“郜文川手頭可用之人不知是否足夠……我總覺得陝西三邊固守有餘而克城不足,兵部說不定要出手幫他一把了。”

他提到的郜文川,文川是其號,此人本名郜光先,字子孝,乃是時任三邊總督,官職全稱是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換句話說,這位老兄在總督之中已經幾乎做到巔峰,掛兵部尚書和左副都御史銜。他本是嘉靖三十八進士,當時在金榜中排名中游,沒能留在京師,授上海縣知縣。後升任監察御史、大理寺少卿。擢右僉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後改左副都御史,巡撫薊州、遼州、保定,兼理邊務。前年晉兵部右侍郎,總督三邊軍務,去年晉今銜。

吳兌點頭道:“郜文川若有需要,兵部肯定是要幫他的……”

樑夢龍沒有多說,但心裡很明白。如果時任三邊總督是個與“大家”無關的人,兵部現在是不必着急的,畢竟人家也沒向朝廷報警求援,那這事就還是該督臣自己的差事,兵部犯不着這麼積極主動。

但郜光先不同,他是山西長治人,晉黨出身的督臣,屬於“自己人”裡的重要邊臣,該幫的忙就得早些準備一手。

再說,張四維丁憂已經這麼久了,萬一到時候他回朝發現自己的重要屬下因爲兵部辦事不力、支援不足而倒臺了,這氣不得撒到他樑夢龍頭上來?

其實連高務實都不知道他大舅還能不能回朝,因爲在原歷史中,張四維的父母是相繼去世的,張四維本人因爲受不了這重連續的打擊,悲傷過度而自己也辭世而去了。不過樑夢龍又不能未卜先知,當然不知道這點,所以他擔心張四維回朝會找他算賬,這是很正常的想法。

畢竟論起親疏的話,晉黨出身的郜光先反倒比他樑夢龍在張四維心裡更重要呢。

吳兌身爲閣老,考慮的層次更高一些,他這時搖頭道:“朝廷或者說兵部能給他的支援只怕也有限。”

樑夢龍一時沒能理解,反問道:“這是爲何?咱們眼下沒有其他大戰,調動一兩支精兵支援甘肅方面,這應該並不困難。”

這裡順便說一句,陝西三邊總督並不是只管陝西,這個職務有必要說一下(便於後文情節理解,而且我看了下,百度百科說得太簡略了)。

陝西三邊總制,又稱三邊總督,與兩廣、宣大、薊遼總督並稱爲明代常設四大總督。

元朝滅亡後,蒙古各部退居草原,長期與明朝南北對峙,幾乎與明朝統治相始終,兩者形成了密切的政治、軍事、經濟關係。三邊總制即是應對北邊軍事形勢而產生的,並與陝西三邊四鎮的形成與建設相輔相成。

明代所謂的“陝西”,其實在大多數時候,指的都是整個西北地區,包括了後世的甘肅、寧夏、陝西、青海及內蒙古的部分地區。

爲加強對該地區的軍事防禦,大明在此先後建立了四大軍事重鎮,即寧夏鎮、甘肅鎮、延綏鎮、固原鎮(陝西鎮)。三邊,即指其中寧夏、甘肅、延綏地區。最遲至明代中期,三邊軍鎮已經設立並逐漸完善。

據《明會典》記載:“弘治十年議遣重臣,總制陝西、甘肅、延綏、寧夏軍務。十五年以後,或設或革。至嘉靖四年始定設。四鎮兵馬錢糧、一應軍務從宜處置。鎮巡以下悉聽節制,軍前不用命者,都指揮以下聽以軍法從事。”

而關於陝西三邊總制的初設時間,歷來有多種說法,比較主流的一種說法是認爲當早於弘治十年。具體而言,成化十年時,王越已有總制之名,統馭各路軍馬。

時孛羅忽、滿都魯、自加思蘭等常居河套地區,連年入寇陝西沿邊一帶:“成化初,毛裡孩乩加思蘭、孛羅忽、滿都魯繼至、初猶去住不常。六年以後始爲久居計,深入諸郡殺掠人畜,動輒數千百萬,歲常四三入。邊將擁兵坐視,或視其出而尾之,偶獲所遺老弱,輒虛張以爲斬獲之數。甚者,殺吾民爲虜級,皆冒爲功,被升賞無笄,有敗衄者,罪止降謫且多宥之。”

正是由於此時邊將多不用命,虜患由是日熾。而王越幾次攻之,稍有所獲。成化九年九月十二日,王越襲破“虜營”於紅鹽池。成化九年十月十一日,王越等獲韋州之捷,奪還男女一千九百三十四口。

憲宗欲從長計議,迫使“虜賊”不敢犯邊,遂授予王越節制大權,以促其大成。然而在成化十年七月,王越因病勢漸增而回京。

弘治十年,蒙古人寇肅州之沙窩堡,巡撫甘肅都御史吳珉不能抵禦,兵部乃議設總制官,遂令王越總制甘涼各路邊務兼巡撫地方。不久即命甘肅、寧夏、延綏三邊軍馬俱聽王越總制調用,巡撫甘肅都御史另選他人。

王越任總制期間主要應對賀蘭山後蒙古一部,孝宗特告之:“賀蘭山後乃虜賊巢穴,累次寇邊,皆自彼而入,使其住居年久,熟知地方或誘引北虜大衆,或招來野乜克力等夷,爲患不小,爾須運謀追剿,母令滋蔓。”

正德元年二月,時在陝西一帶督理馬政的巡撫楊一清因寧夏花馬池屢被侵襲,所調延綏遊兵久不至,故請設總制居中調度。經兵部會同廷臣推舉,武宗簡命楊一清總制陝西、延綏、寧夏、甘肅等處邊務兼督理各該地方馬政。

由此可見,三邊總制最初具有臨時設置的性質,多是爲應對嚴峻之軍事形勢,且在任時間較短,或因疾病召回,或因戰事稍息召回。隨着派設次數的增多,總制在任時間的延長,該官職的派設漸趨穩定化。

楊一清於嘉靖四年五月上任,十一月離任,王憲即於是年十二月接任,一直到嘉靖七年二月方被召回,徐瓊於王憲離任的當月即被任命,至十年九月方離任,後任的總制基本連續上任,很少出現間斷的情況。

由此可見,自嘉靖四年以後,朝廷中樞派遣三邊總制已成爲定製,不論是否遇到軍事危機皆遵循定例,連續任命,成爲比較固定的中央派遣官。

而到了嘉靖十五年,因爲避“制”字(聖旨中有一類,曰制),於是朝廷將陝西三邊總制更名爲陝西三邊總督。自後,一直採用“總督”之名。

三邊總督的權責說清楚了,郜光先這個陝西三邊總督的責任也就很明確了。

由於他“總制陝西、延綏、寧夏、甘肅等處邊務兼督理各該地方馬政”,而且“四鎮兵馬錢糧、一應軍務從宜處置。鎮巡以下悉聽節制,軍前不用命者,都指揮以下聽以軍法從事”,所以按照“權責對等”的原則,這四鎮出了事,首先就是他的首尾。

樑夢龍因爲擔心他由於西寧失陷而被劾罷,導致將來張四維對自己不滿,所以一聽吳兌這話裡彷彿有不想管的意思,當時就有些着急了。

吳兌可以不擔心這個,因爲他是根正苗紅的高黨,而且與高務實關係極佳,樑夢龍自問與高務實關係倒也不錯,可惜沒有吳兌這麼好的出身,自然就不能不緊張。

但吳兌聽了這話,卻沒有直接回答,反而朝高務實望去。

樑夢龍有些納悶,也隨即向高務實投去探尋的目光。

高務實稍稍皺起眉頭,然後苦笑道:“鳴泉公,朝廷倒不是沒兵可調,難處是沒錢。”

樑夢龍當局者迷,居然忘了這茬,被高務實一提醒,這才恍然大悟,用力一拍大腿,有些惱火地道:“又是沒錢,我大明煌煌天朝,怎麼總是因爲沒錢而許多事都辦不得?”

高務實差點沒忍住要翻白眼,暗道:那可不是麼,我大明怕是歷史上最窮的“天朝”了,只不過這個窮僅限於朝廷,民間可特麼一點都不窮。

但高務實也不能一聲不吭不搭理樑夢龍,只好苦笑道:“鳴泉公,再忍個兩三年吧,等藩禁開解成功,朝廷少了三成負擔,許多事也就好辦了。”

“唉,我倒不是不能等,也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可眼下怎麼辦吶?”樑夢龍滿臉寫着煩惱,一言三嘆般地道:“西寧丟不得啊,這地方有多重要,二位難道不清楚?”

“二位”當然是清楚的,吳兌也是從兵部尚書任上進的內閣,怎會不清楚?高務實就更不必說了,他編纂過《大明會典》,又是穿越者,對於這個時代而言簡直稱得上古今貫通,他怎麼可能不清楚?

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表述,那就是:西寧在,甘肅安;西寧失,甘肅危!

從地形上來說,甘肅的“絲綢之路”一線,都是在祁連山以北,而西寧衛則在祁連山以南。如果西寧衛丟失,從戰略形勢上來說,就是青海土默特佔據了整個祁連山以南地區,處於易守難攻的狀態不說,還可以隨時北出祁連,威脅整個絲綢之路。

別以爲只有漢唐的絲綢之路是通暢的,明代同樣通暢,因爲大明同樣需要這條路來與西域貿易,獲得一些西域特產乃至個別資源,而西域更需要這條道來獲得大明的各種拳頭產品。

但如果僅僅只是這樣,那還只是經濟上的威脅,實際上西寧衛的丟失更嚴重的是會處在戰略上的嚴重劣勢。從態勢上來,彼時的青海土默特就有些像安史之亂後的吐蕃,是一種“我想打你就打你,你想打我不可能”的狀態——除非你翻越祁連山之後還能去死磕要塞。

當然,大明與唐朝還是有不同的,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大明有火器。

唐朝沒有火炮,翻過祁連山之後望着那些險要位置的要塞只能拿人命硬堆,而大明有火炮,理論上還是可以靠着火炮攻克這些要塞的。另外還有一點,吐蕃人雖然也遊牧,也有不錯的騎兵,但他們是比較擅長要塞守衛的,而蒙古人在這點上似乎就不太在行。

吳兌此時道:“我自然知道西寧要緊,可朝廷沒銀子了,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我這閣老也變不出錢來……唉,這事只能看郜文川自己的能耐了。”

樑夢龍大失所望,又朝高務實望去,滿懷希冀地道:“求真,你是點金聖手……”

“收復西寧和打緬甸不同,這可沒法爲閒錢沒地方花的勳親貴戚們帶來什麼真金白銀的收益,我看,要爲這事籌錢可不容易。”高務實回答道。

他倒不是真沒辦法搞點錢,但現在皇帝藩禁一事盯得緊,就算能搞錢,估計也會被拿去先頂上開藩禁的缺口,所以高務實不太想在這件事上使力。

樑夢龍果然泄氣了,往後一靠,喃喃道:“那怎麼辦?陝西三邊這些年換裝也換得不勤,現在又沒有援兵……”

高務實有些看不下去,輕咳一聲,道:“曹淦帶了三千商社的騎丁過去……如果郜文川有需要的話,我可以把這三千騎丁借他一用。”

此時的高務實不知道,因爲這句話,居然導致了後續連環變數,變得他這個穿越者都把握不了西北局勢了。

----------

感謝書友“江湖一滴淚”、“胖得飛不動”、“神秘的菠蘿”、“曹炳鐸”、“年久失修nn”、“好事終”、“曹面子”、“ouus2009”、“豆兒852”、“willwolf”、“老山國”、“丕平獻土”的月票支持,謝謝!

PS:祝最可愛的人們節日快樂。順便月初求個保底月票。

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295章 成婚嘍!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148章 娛樂活動第252章 兄妹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225章 三策(中)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055章 缺朝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117章 意外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75章 臣要要官了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43章 致謝?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051章 夜會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098章 高務實的決斷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143章 致謝?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148章 謗君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