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

本來朱翊鈞聽馮保說母妃讓高務實過去時還挺樂呵,再一聽自己也要去,一張小臉頓時就垮了下來。

小朱翊鈞面對自己這位母親時可比面對父親時拘束得多,甚至下意識裡並不樂意同她多待。

要說箇中原因,其實倒也簡單。他的父親雖然貴爲皇帝,但由於自己當年的遭遇,所以極爲重視親情,對朱翊鈞這個實際上的長子,看得尤其金貴,含在口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如若不然,也不至於爲了太子伴讀這件事這般大費周章——高拱的勸說當然重要,可也得符合這位爺自己的心意,他才能心甘情願地配合到這般地步呀。

而李貴妃就不同了,她所處的位置和境況決定了她對朱翊鈞的態度必然是嚴格甚至堪稱嚴厲的。

她處在什麼位置、什麼境況呢?

論位置,她是貴妃,而上頭有一個皇后。

論境況,她因爲生了皇長子,從而一舉超過尋常妃嬪而位居僅次於皇后的後宮二號人物。然而皇后的年紀並不大,此前也並未有被皇帝冷落的情況。如今,皇后雖然因爲進諫,所受聖眷看似比以前差了點,但皇帝絲毫沒有流露出要廢后的意思,甚至明知道皇后換宮居住會被外廷非議,仍然按照皇后的意願給她換了更安靜的宮殿。

這說明什麼?說明皇后聖眷未衰,甚至皇帝心裡知道皇后說得沒錯,只是面子上有些過不去罷了。那也就是說,皇后那邊隨時有可能繼續受寵——如此,萬一她將來誕下麟兒,又是什麼局面呢?

即便眼下皇帝已經冊封了太子,可是大明的官員對於嫡庶之分是非常非常敏感、非常非常固執的,只要皇后生下兒子,外廷肯定堅持“有嫡立嫡”,畢竟這句話可是擺在“無嫡立長”之前的。

李貴妃深知自己的地位來自於“母憑子貴”,那麼對於這個“子”的各方面要求,就必然是相當之高。而對於一位皇子、皇長子,最大的要求是什麼?

賢德。

沒錯,就是賢德。有才無才,對於外廷臣子來說當然很重要,但對於皇帝、太子而言,就不是那麼要緊了。這個時代的任何人,對於皇帝或者儲君的首要要求,只有賢德。

什麼是賢德?這個題目要是丟給翰林院,一天之內起碼能遞上來上百篇錦繡文章,但那沒有必要,因爲李貴妃讀書有限,她只能按照自己心目中的“賢德”去要求自己的長子。

在她這樣一個尋常家庭出身的女子看來,所謂明君賢帝,標準雖然不算複雜,但起碼也得有以下三點:首先就是懂禮儀,要足堪爲天下楷模的那種;其次是選賢任能,遠的不說,起碼得像自己丈夫這樣;最後還要尊師重道,儘量多讀書,免得被外廷欺負、內廷糊弄。

應該說,對於一個尋常出身、讀書不多的女人而言,這些觀點很樸素,但也很正常。

只是這樣一來,朱翊鈞就遭了罪了,原本皇室禮儀就已經足夠的嚴苛繁多,還要在母親的督促下讀書,李貴妃因爲有時候挺惋惜自己讀書少,所以拼命讓朱翊鈞多讀書,不僅是“讀”,還得背——後世小學生背課文那種強度對於這個時代的讀書人而言本來就是小兒科,而尋常人家的蒙童,其實還遠不如李貴妃對朱翊鈞的要求高。

可想而知,朱翊鈞看見自己母親就是老鼠見了貓的那種感覺——完了,又要背書!

高務實雖然看見朱翊鈞有些不樂意,磨磨蹭蹭不肯走,但他對此沒有發言權,只是心裡想:得搞清楚朱翊鈞爲何這麼不想見他自己老媽,如果能搞定這件事,想必一定能給這小傢伙留下一個大大的好印象。

不過,你現在不去見她肯定是不行的,我今天可是帶了“禮物”進宮的!難得有這樣的好機會,不乘機進獻更待何時?

於是他主動站出來,道:“太子,既是貴妃相召,咱們還是趕緊過去拜見吧。”

“那……”朱翊鈞其實也知道避無可避,只好肩膀一垮:“好吧。”

馮保見了,微微皺眉,在一邊提點道:“小爺,奴婢覺得您還是打起精神來好一點。”

朱翊鈞瞥了他一眼,“嗯”了一聲,沒多說話,反倒對高務實道:“你待會兒……”

高務實微微一笑:“殿下不必多言,微臣明白。”

“啊?”朱翊鈞目光一滯,下意識問:“我什麼都沒說,你就明白了?”

高務實面色平靜,露出一抹胸有成竹的微笑,輕輕點頭,心裡卻暗想:你是真小孩子,我又不是,我兩世爲人加起來都四十了,你這小朋友心裡怎麼想的我能不知道?不就是儘量在你娘面前給你說好話、擋刀子麼?

笑話,我當年給領導公子幹這個活的經驗……你根本不知道有多豐富!

當下再無多話,馮保領着朱翊鈞和高務實前往李貴妃所居的承乾宮。

承乾宮的“承乾”二字,簡單的說就是順承天意,此宮在明代絕大多數時候均爲貴妃所居,離朱翊鈞目前所居的鐘粹宮完全就是一牆之隔——它就在鍾粹宮的南邊“隔壁”。而這其實也是朱翊鈞被隆慶帝安排住在鍾粹宮的主要原因。畢竟隆慶很忙,外廷倒還可以交給高拱他們去操心勞力,而後宮這麼多大大小小的美人兒,可就都得他親自操心勞力了……如此,兒子的教導就只好丟給當孃的多費心啦!

馮保乃是內廷二當家,哪怕只是在“隔壁”,也是一大羣人先呼後擁,愣是把太子儀仗擺足了才動身,看得高務實直皺眉,但因爲朱翊鈞也老老實實等着,就不好做聲,只是細細觀察。

卻不料這一觀察居然還有意外之喜:馮保雖然在招呼中官宮女們擺出太子儀仗的架勢,可他自己卻始終站在最中間的位置,一直到了最後,太子上了明黃軟轎,馮保也大大咧咧地走在太子的小轎前。而關鍵是,此時太子的小轎明顯有些靠後,真正儀仗的中心位置,居然是馮保所在!

高務實心中冷笑:馮廠公,你這個位置站得很微妙呀。要是有人管,那你可以說這是給太子殿下開路;要是沒人管的話,這豈不就是代太子受了這些禮儀了?

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063章 處置【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三章】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273章 倒臺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131章 急,不急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245章 世界不足我欲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096章 興趣培養(下)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235章 臨別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87章 回京嘍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62章 二段擊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08章 在宮中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025章 要不你去?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83章 避蟲湯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148章 娛樂活動第198章 二位“貝勒”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251章 取勃固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