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

bookmark

在勳貴們看來,高務實因爲高拱的地位關係,實在沒有什麼需要他們幫忙去做的,更沒有什麼需要畏懼他們的,所以他們覺得高務實的條件提了跟沒提一樣,輕鬆到甚至讓人覺得其中有詐。

可是在高務實看來卻非如此,這羣勳貴雖然在打仗方面已經完全沒有指望了,但他們仍然是大明權力體系之中的重要一環。雖然自土木之變後,勳貴勢力幾乎算是退出權力中心舞臺了,但事實上他們作爲與國同休的一部分,無論其政治象徵意義也好,還是在衛所經濟中掌握的權力也罷,乃至於在將來高務實設想中的大改革裡頭需要扮演的角色,都需要高務實把他們籠絡起來,加以改造和引導。

在高務實看來,一個國家,在大明這樣的時代,一定是需要所謂精英階層的,但是高務實同時也要求,這些精英階層必須是真正意義上的精英,而不能是坐在祖先功勞簿上吃空餉的廢物。所以,改造和引導必不可少,而在改造和引導的過程中,好好配合的一部分人,將成爲改革後的新精英階層、新勳貴,不肯配合或者跟不上隊伍的,那就不好意思了,大改革就是淘沙的大浪……

高拱的改革,在高務實想來,只是他計劃中大改革的先聲,因爲高拱囿於時代侷限,不可能有太多對大明根子上的改動。譬如說,高拱對吏治的改革,無論是四侍郎制、強化官員考覈、加大對舉人的任用等等,在高務實看來都是治標,甚至治標都談不上,只能說是修修補補。而高務實自己將來要動的,卻是分步驟改動整個科舉體系!

這兩者之間的難度,根本不能以道理計,前者只要權力夠就行,反對的力量不會太大,畢竟再怎麼改,科舉本質沒變。後者就不同了,一個弄不好,就是身敗名裂。

因爲高務實絕不能容忍全國的精英只學“語文”一科——儒學當然不能說只是個“語文”,最起碼還得加上哲學什麼的,但從效果類比來說,也差不多就是這麼回事了。

全國官員都是哲學家?聽起來好厲害的樣子,可是那有什麼鳥用?

高務實作爲一個以紅朝基層小官員身份穿越的人,他在大學學的是法律,在黨校學的是經濟——說實話這也是當時最流行的“配置”之一,所以他怎麼可能認爲只學儒家就能改變中國的命運?

還不要說法律和經濟這些偏宏觀的學科了,更基礎、更具體的數學難道不要搞?物理難道不要搞?甚至化學難道不要搞?

別說這些都得要搞起來,甚至連財會,高務實覺得都必須得搞——你瞧瞧大明這渣一樣的稅收和財政體系,本身就渣到讓人無語了,而與之相關的核算體系、審計體系等等,全是簡陋到不能再簡陋,甚至根本就沒有!

要不然能出現徽州絲絹案這種錯了近兩百年的“冤假錯案”?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怎麼重新打造一個新的財稅體系?怎麼搞好將來的進階版市舶司——海關?甚至,怎麼通過各項經濟數據來確定某個地區應該交多少稅?

做這些事情,真不是區區一個高務實就能搞定的,他需要人才,大量的、專業的人才,能發掘的儘量發掘,沒有能夠發掘的,盡力培養!

改造一個國家,真的不是開發幾件兵器、練幾支強軍、乃至建幾個工廠就能完成的。

打個比方:要不是後世黨的組織力量足夠強大,能有在三四十年時間裡,從中央財政幾乎破產的超大號朝鮮,一躍成爲世界第二經濟體的偉業?

這裡頭靠的難道是西方整天鼓吹的皿煮籽油?

顯然不是,這裡頭靠的正確的發展方向、強大組織能力以及……聰明勤奮而又忍耐力爆表的中國人民。

沒有正確的方向,再怎麼加油幹都是走彎路;沒有強大的組織能力,一個決定下來十年還動不了工,啥事也辦不成;沒有聰明勤奮而又忍耐力爆表的中國人民……自己想去。

當然這都是後話,現在高務實只是走了籠絡勳貴集團的第一步:利益捆綁。

如果換句話說,那就是:高務實打算帶着他們飛。

等他們體會到飛的快樂之後,再一步步告訴他們:我們還能飛得更快樂,要不要來?

香皂廠可以,別的工廠也照樣可以,甚至將來的海外貿易,高務實也一樣要帶着他們飛……

一個人,救不了大明,但一個集團、兩個集團、三個集團……

能從改革中分潤到好處的人多了,改革自然就有希望了。這就好比,剛剛改開的中國,還有很多人頭腦轉不過來,糾結“姓資還是姓社”,改開三十年後、四十年後,還有幾個人糾結這個問題?

爲什麼不糾結呢?因爲成果擺在這裡,並且這個成果所有人都享受到了——最多就是有人多一點,有人少一點罷了。

這纔是真正成功的改革啊!縱然在改革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一些陣痛,可是誰敢說大方向不是一路向好?

但紅朝改開,有那位南巡老人坐鎮,沒有人能翻起什麼風浪來,直到看到階段性成果;高務實現在卻哪有那樣巨大的威望和實力?所以他只能一步步引導思維、捆綁利益。

從選擇救明開始,他就知道這是一條艱苦的道路——不一定是勞力,但一定勞心。

“告訴韋希旻,執行第一個錦囊中的計劃。”

高務實坐在書房之中,原本正在練字,聽了高陌的彙報,他只是這樣淡淡的回了一句,連眼皮都沒擡一下。

高陌早已經見識過自己的驚人能力,在他面前再裝小孩子的天真爛漫根本沒有什麼意義,倒不如把“神童”這個角色扮演好算了,反正大明出了那麼多神童,也不多自己這一個。

反倒是在高陌走後,高務實摸出一串鑰匙,選中其中一把,打開自己書桌下的一個小鐵箱子,拿出一疊書稿和畫稿,喃喃自語起來。

“離正式進宮伴讀還有半個月時間,我要不要抽空跑一趟薊州?畢竟這件事交給誰辦都不如我親自跑一趟……可是我去薊州見他,合適嗎?會不會引出什麼不好的事來?”

高務實的目光有些閃爍。

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001章 輕車簡從(下)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108章 隱情(下)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57章 財迷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211章 目標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135章 密奏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63章 處置【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三章】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57章 財迷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85章 議定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170章 他們的船有妖術!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