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

鳴鏑,即響箭也。因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冒頓單于“鳴鏑弒父”的故事而著名。

說是秦末漢初之時,冒頓做了匈奴太子後,其父頭曼單于又和新的閼氏給冒頓生了一個弟弟,於是冒頓失寵。

失寵還不算完,頭曼還想廢掉他,只是匈奴立太子也有“立長”的習俗,於是頭曼單于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便把冒頓送到月氏國做人質。冒頓剛到月氏國,頭曼單于立刻就向月氏國發動了戰爭。

這顯然是父親這是要置他於死地。不過冒頓也不是蓋的,他偷了匹月氏國王的千里馬僥倖逃回。回來後頭曼無奈,又不便攤牌,只好讓給了他“萬騎”。

於是冒頓乃作鳴鏑,鳴爲響聲,鏑爲箭頭,鳴鏑也就是響箭,它射出時箭頭能發出尖銳的響聲。冒頓給自己的騎兵下令,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

於是冒頓先射自己愛駒,有人不敢射,斬之;又射自己愛妻,有人不敢射,再斬之;從此左右皆聞鳴鏑而射,不敢稍有延誤。

最後,冒頓配父親頭曼打獵,乃突然毫無徵兆的朝頭曼射出鳴鏑,左右隨從毫不思索地隨鳴鏑出箭,於是頭曼單于被當場射成篩子。冒頓毫不遲疑“遂盡誅其後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自立爲單于。

不過,鳴鏑雖是冒頓首制,因司馬遷而著名,但後來的人們也並未因爲其與“弒父”有關便將鳴鏑束之高閣,而是將其作爲一種特殊用途的箭矢被傳承了下來,尤其是草原遊牧民族,從來都是將它當做一種簡單有效的“信號彈”來使用。

眼下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又處在戰場之上,混亂嘈雜不堪,而恰臺吉帶了九百騎,倘若只是大喊一聲便射出普普通通的一箭,恐怕只有他身邊的十幾騎最多數十騎能看清他射擊的方向,如此便達不到恰臺吉所需的效果。

恰臺吉要的,是一輪齊射,是對着明軍騎兵前鋒部分發起一輪齊射。

這是極其高明的一手:弓箭既可以直射,也可以拋射,只要恰臺吉身後這九百騎都知道要射擊的方向和位置,他們便會根據自己眼前是否有障礙來決定自己是直射還是拋射,總之一定能把自己手上的箭矢射擊到“鳴鏑所向”。

而明軍的三眼銃則不同,它只能直射。這就意味着只有正當面的一列可以射擊,而在其後的明軍則會因爲身前有自家戰友而難以射擊。

其結果如果用後世的術語來說,就是“單輪有效彈丸投射量”遠低於宿衛親軍!

恰臺吉的豐富戰陣經驗,在這一刻發揮得淋漓盡致。

但麻貴也不是白混這七八年,雖然鳴鏑本身因爲要在箭頭上挖孔來通過氣動佈局產生聲音而導致威力大減,即便恰臺吉是右翼蒙古第一高手,麻貴也不必害怕被一箭追魂,但鳴鏑之後的千矢齊發卻絕不能等閒視之。

於是就在恰臺吉大喝過後,麻貴也高喊一聲:“全部伏馬!”同時自己做得更絕,直接一個鐙裡藏身,整個身體全傾於馬身的另一側。

“砰砰砰——”這是明軍當面一排打出的三眼銃。

“咻咻咻咻咻——”這是宿衛親軍在恰臺吉指揮下立刻還以顏色的大波羽箭。

繼而,慘叫落馬聲、戰馬嘶鳴聲便即響成一片。

雖然在這種漆黑的戰場之上,只靠周圍點燃的個別氈帳、草料堆的火光,在影影綽綽之中雙方都不能輕易斷定戰果,也無從判斷己方損失,但僥倖無恙的麻貴仍然心頭一凜,暗道不妙。

對面領兵蒙將經驗之豐富、處置之果斷、箭術之精湛都有些超乎想象,尤其是他那一記鳴鏑,射出的速度竟然比尋常箭矢也沒慢上幾分!自己明明也反應極快的使出了鐙裡藏身這種近乎雜耍難度的動作來規避,可那支鳴鏑依然幾乎擦着左臉面皮而過,若是自己剛纔的速度再慢上哪怕一絲一毫,現在就要被射個對穿了。

麻貴雖然年輕,但卻是戰陣“老將”,他早已經發現對面來敵全是頭盔上攢着潔白旄旌的騎兵,這支騎兵在右翼蒙古沒有第二支,只有俺答的宿衛親軍纔有資格做此裝扮,而既然宿衛親軍出現在此,領兵之人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右翼蒙古第一高手、俺答麾下頭號名將恰臺吉!

麻貴的腦子裡一瞬間冒出兩個大相徑庭的想法:一是直接陣斬恰臺吉,二是掉頭就走。

陣斬恰臺吉的吸引力當然巨大無比,麻貴戰陣經驗雖然豐富,平時爲人也足稱穩重,但畢竟是個二十來歲的熱血青年,如果能夠陣斬蒙古第一高手、頭號名將,這個功勞,就算今日殺敵一千也萬萬及不上!

但麻貴的理智卻告訴他,完成這個目標的難度可能大於登天!倘若自己帶的這一千餘騎全是經驗豐富殺人如麻的“達兵”,倘若恰臺吉帶來的不是宿衛親軍而是普通蒙古騎兵,倘若自己這邊方纔沒有因爲要擴大偷營效果造成蒙古軍恐慌而陣型有些分散……

總之,現在的局面對己方明顯更不利一些,至於恰臺吉本人的戰鬥力,從剛纔那一箭的威力就已經可見一斑,但那都反而是小麻煩了。

至於掉頭就走……麻貴微微有些皺眉。他雖然不是顧頭不顧腚的莽撞初哥,也知道該撤的時候不能猶豫。可是,眼下自己偷營還只剛剛殺入俺答營中不久,只在連營東北角點了幾把火,殺退了此處的蒙古軍,連給敵人造成的實際傷亡都不大,而俺答的反應又極其鎮定,沒有派大軍一舉擁上,使自己一方也就失去了渾水摸魚的機會。

這……怕是不夠啊!如果只有這點戰果,回去之後算不了多少功勞都是小事,關鍵是俺答並沒有遭到太多損失,誰敢斷定他就會一怒之下發令攻打德勝堡呢?如果他沒有怒而興兵,那自己這一趟不是就白來了?

不行,就算陣斬恰臺吉難度再大,可事到如今,也必須要試上一試了!

第236章 收服陳黨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022章 天壽山第212章 誤解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102章 利用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184章 變色龍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109章 喜與憂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096章 地雷陣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199章 傳教士?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212章 誤解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095章 破虜(中)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075章 追擊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085章 議定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046章 冰底潛流(中)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252章 兄妹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第098章 回柳州!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025章 要不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