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

bookmark

李貴妃將來會是李太后,一般來講,這個身份就已經決定了這個人只可能去拉攏,倒是不大可能倒的,因爲倒不掉——將來她作爲皇帝生母必然要尊爲太后,除非她幹出秦始皇他老媽當年那樣的醜事出來,否則拿什麼理由去倒?而其他方面就算人家真幹出什麼錯事,萬曆皇帝爲了維持自己“純孝之君”的顏面,也絕不可能對自己親孃下手,到時候必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當然,李貴妃將來雖然會被尊爲慈聖皇太后,但排在她的前頭的其實還有一位,就是當今皇后、將來的仁聖皇太后陳太后。如果能堅決說動陳太后站在自己一邊作爲內援,外廷這邊高拱再安排好一些手段,雖然“倒”不掉李太后,但還是有機會逼得李太后無法過問政事的。譬如李太后那個後世名聲奇差的老爹、國丈爺李偉,就是一個定時炸彈,要利用利用也不能說完全沒戲。但這個辦法,成功機率未必多高,因爲陳太后和清時原本排名在慈禧之前的慈安皇太后性格似乎差不多,是那種仁厚溫婉之人,更不要說她對李太后和朱翊鈞都非常親切,要拉攏她反對李太后母子,理由也不好找。況且,就算拉攏住了陳太后,這事兒也不是沒有失敗的可能,這種事情一旦失敗,後果太過嚴重,非到萬不得已,高務實絕對不會選擇。

至於爲什麼高務實考慮的都是在隆慶帝駕崩之後的處置,原因說穿了一文不值:眼下皇帝的兩個兒子都是李貴妃所出,於國有大功,而她一個安居深宮的娘娘,又沒有幹出什麼明目張膽妒忌爭寵的事兒來,哪怕是高拱這樣的寵臣,也找不到理由扳倒她。

這麼看來,三人組裡頭,李貴妃基本上就是隻能拉攏、親近的一個,堅決不能反過來行事。

那麼,馮保呢?

高務實仔細想了想,如果按照原先的歷史來看,馮保當然可殺。歷史上他對高拱怨恨極深,正是誣陷高拱事件的一手經辦人,要動他,理由充分得很。而且動他並不算難,雖然此人在宦官裡頭算不上特別壞,但也實在算不上什麼好人。即便眼下他並不是最當權的宦官,可能還惡跡不彰,可這是大明朝,文官找宦官麻煩甚至不需要什麼道理。譬如高拱這樣的身份地位,哪怕就跟皇帝說一句“此等閹宦,竟敢對我不敬”,馮大伴的下場恐怕就頗爲不妙了,人頭落地雖然不至於,但發配出宮做個某地鎮守太監,卻是完全有機會的。

然而高務實卻知道,這個人能不殺最好還是不殺,能不動最好還是不動。

爲什麼?因爲他是李貴妃的人。

俗話說得好,不看僧面看佛面,打狗還得看主人。

雖說如今隆慶爺健在之時,高拱要對付一個區區馮保,簡直再簡單不過了,可殺一個馮保容易,李貴妃那邊的態度就很難把握了。

再說,今天動了馮保,明天李貴妃就不能再用一個張保、王保?所以馮保的腦袋不重要,重要的是馮保所處的位置。馮保對於高拱而言,其真正重要的位置,並不是他眼下真正在外頭拿得出手的內廷官職,而是太子“大伴”這個身份。

依照大明朝的慣例,太子的大伴在太子登基之後,基本上就是新君最信任的內宦。皇帝最信任的內宦是個什麼地位?前有劉瑾、後有魏忠賢。

雖然歷史上萬曆親政不久就自己動手處理了馮保,可在沒親政前,他也沒敢把自己老媽安排在他身邊的這位大伴怎麼着啊。萬一隆慶帝還是如歷史上一樣英年早逝,那麼李貴妃就仍是代表皇室的最終話事人!而且這一代表就是十年!

那麼,對於馮保也最好採取拉攏態度。

畢竟對於高拱而言,只要沒有張居正,馮保一個人並不能對他形成致命威脅,而且將來隆慶駕崩之後,他本就是頭號顧命大臣,他需要的並不是鬥倒這個、鬥倒那個,恰恰相反,他在那個時間段裡最需要的是穩定。

同樣,只要沒有張居正,或者說只要沒有一個類似張居正這樣隨時可以取代高拱的人物存在,李太后怎麼去動高拱?動完高拱朝廷怎麼運轉?如果當時沒有張居正這樣隱藏於高黨陰影之下的反對派,百官衆口一詞,李太后又不傻,怎麼可能去動高拱?

更何況歷史上李太后動高拱可不是像野史裡說的那樣,什麼她跟張居正有一腿——開什麼玩笑,隆慶駕崩之前張居正有什麼機會跟她見面啊?就算能有極個別見面的機會,難道還能是沒有外人在場的?在朱元璋定下的那無比森嚴的後宮制度下,一位貴妃和一位內閣大學士還能有機會單獨見面?

所以她純粹是因爲馮保的誣告,真正以爲高拱有二心——萬曆的皇爺爺嘉靖就是在正德帝死後被當時首輔楊廷和找出來繼承皇位的!雖說朱翊鈞毫無疑問是隆慶的血脈,名正言順由太子繼位的,按理說高拱並沒有任何法理可以廢帝改立新君,可是……萬一呢?隆慶帝在世時事事依靠高拱,簡直是萬事不決問高拱,李太后就算下意識裡也會認爲高拱此人厲害得緊。既然厲害,那萬一這麼厲害的人起了歹心,真要廢帝新立,還怕他找不出個理由來?

這纔是她作爲一位母親、一位太后所最不能容忍、也絕對不敢冒險的事!

歷史上高拱倒臺,說白了就是張居正出主意、馮保執行誣告,最後導致兩宮太后和小皇帝急切之間、驚怒之下什麼後果也顧不上,直接下旨徹底擼掉了高拱本兼各職,讓他速回原籍——也就是通常說的一杆子擼到底。

高拱這邊完全沒有料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他又不是真有二心,自然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除了領命回家,還能幹什麼?

說到底,是高拱自己大意了,同時張居正和馮保那一擊卻正中要害!

因此高務實認爲,只要拿掉張居正,穩住馮保,再勸高拱在隆、萬交接之際萬事以穩定局面爲先,接下來的局面自然海闊天空。

如果還能提前佈置佈置,讓李太后甚至小皇帝對高拱也有足夠的信任,那就更加穩如泰山了。

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054章 明修棧道(中)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257章 後續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108章 隱情(下)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052章 又面聖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095章 破虜(下)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143章 致謝?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129章 關係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263章 密議第112章 東返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