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

bookmark

高務實爲大明陸軍改革做出的計劃,是和其他改革計劃一樣“分步走”的,其主要思路在於首先確保輕型武器火力優勢,然後才考慮重型火力。

這個思路當然不是拍腦袋做出的決定,而是按照原先歷史上出現的問題來做的針對。

紅夷大炮這樣的重型火炮,其威力在這個時代固然堪稱巨大,但在歷史上的明金戰爭中,它們對明方的作用其實十分有限。

紅夷大炮如果用於野戰,則笨重不堪,運輸不便,而且殺傷集中在一個小區域,面對靈活機動的騎兵無法起到太大的作用;如果用於守城,它的真正效果其實不在於殺傷效率,而在於振奮士氣,如果明軍的士氣不像歷史上那樣崩潰,早已被人打得不敢冒頭的話,那麼即便沒有這個炮,實際上同樣能守住。

而如果後金採取長期圍困的策略,那麼即便有紅夷大炮也沒用,雖然這樣的話,實際上就退回到冷兵器時代攻城的超低效率上去了,但只要能拿下,依然可以證明紅夷大炮本身對守城並無太大意義。

歷史上祖大壽守大淩河、守錦州,兩次圍城,最後投降,只不過是把大批製作精良的紅夷大炮白白送給了後金而已。

中國火器史中對此有過記載:“被圍困在大淩河近百天的重兵祖大壽部明軍,因城內糧盡援絕,於崇禎四年(1631年)十月開城投降,祖大壽敗走錦州。據當年閏十一月十九日明軍兵部的報告中稱,城中紅夷炮、滅虜炮、將軍炮等各型火炮3500門,以及各種軍用槍、雜型火器、大量火藥與彈丸,盡爲後金軍所有”。

是的,你沒有看錯,那是3500門各型火炮!

就是對現代戰爭來說,這都是一個相當不小的數目,結果因爲袁崇煥、孫承宗等人推行的困守孤城作戰思路,也就是所謂“憑堅城,用大炮”的愚蠢自殺戰略,這樣規模巨大的火炮集羣,就這麼白白送給了後金!

這些炮對守城來說,沒有太大意義,而一旦落到了後金手裡,就成了攻破堅城最有力的幫手,大明相當於是用大把的錢,給後金製造並贈送了攻破自己城池最鋒利的武器。

嗯,不愧是後有凱申物流,前有袁大督師。

崇禎時期的鬆錦之戰,錦州被圍困,明朝不得不讓洪承疇帶着全部家當:高達十三萬的大軍去援助錦州,結果被後金圍城打援,錦州的圍沒有解不說,這十多萬最後的機動兵力、野戰集羣,居然自己就被圍困在了松山。

在鬆錦之戰的最後階段進攻塔山時,清和碩鄭親王濟爾哈郎、多羅貝勒多鐸,下令清軍在塔山城西列紅夷炮。四月初八日,用紅夷炮猛轟城垣,次日城牆被轟開20餘丈,清軍步騎兵一擁而入,全殲城內三營明軍7000餘人。四月二十一日黎明,清軍又以紅夷炮轟擊杏山城,毀城牆25丈,明軍開城投降。

所以你看,事實證明,重型火炮幹這些事,就是這麼不靠譜,所謂大炮打蚊子,不外如此。

因此高務實一貫堅持認爲,明朝和北方的騎兵作戰,最需要的武器不是笨重不堪、運輸困難的紅夷大炮,而是地雷、手榴彈、射速快殺傷面積大的各種類型的步兵用火槍、還有極具大明特色的單級多發火箭以及各種靈活機動的輕型火炮。

這些火器本來一直是明朝火器的長項,有一些甚至遙遙領先於同期的西方。如果明朝在財力有限的情況,最大限度利用好這些本土火器的威力,不斷改進革新,那對於後金來說,纔是最大的威脅。

就算先不提高務實孜孜以求的先進火槍,光是把地雷、擊賊神機石榴炮(手榴彈)、各種火焰噴筒進一步改良,加大威力和使用的方便程度,大規模裝備部隊,加強邊境防禦,加強單兵作戰能力,就足夠讓後金騎兵吃不了兜着走,可比重型火炮要實用得多了。

毛文龍在條件艱苦、器械簡陋的情況下,光是一條善於利用地雷,就已經給後金造成重大殺傷,讓其叫苦連天了。如果這一類型武器全面強化、廣泛使用,可想而知後金根本沒有什麼機會蹦躂。

歷史上戚繼光裝備給戚家軍最多的火炮是什麼?虎蹲炮,那就是一種輕型火炮,可不是紅夷大炮那樣的重型火炮。

所以說,只有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貪大求猛,那是海軍火炮的指導思想,陸軍怎能照抄這份作業?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高務實的發展火炮的第二階段了:陸軍重炮和海軍重炮。

重炮這種東西,高務實當然不是說就不發展了,而是要在輕型火炮足以在至少大東亞範圍(也可以叫大中華勢力圈)內形成碾壓式優勢之後,才作爲主要發展方向。

而且即便如此,高務實的重炮發展計劃也沒有給陸軍重炮分配太重的份額,因爲沒有多少這方面的需求——他想不出在大中華勢力圈範圍內有什麼堅城要塞是紅夷大炮拿不下的,何況還是大明改進後的紅夷大炮。

重炮在他的規劃中,主要配屬只有兩個方向:

一是海軍艦載重炮,這是海軍發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再過些年,西方殖民者就會掀起東方殖民狂潮,那時候雙方海軍一旦接戰,比的不僅僅是船隻、海員、指揮官,更是比重炮威力和效能,因此海軍艦載重炮的發展必須跟上,萬萬不能落後,否則要吃大虧。

二是海防要塞重炮,這是海防發展的關鍵武器之一。歷史上旅順軍港爲什麼被一些軍迷譽爲天然的海軍“神港”?原因就是旅順口老虎尾那個地形優勢實在太大了,在老虎尾和黃金山構築起要塞炮之後,東西兩側的要塞炮火力能夠完全封鎖旅順軍港的進出,即便自家艦隊處於劣勢不能出港作戰,但只要封鎖老虎尾兩側,外海的敵艦就只能傻眼,望港興嘆而已。

歷史上日軍的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尤其是日俄戰爭時期,在俄軍自己倒黴加抽風的前提下,日軍圍繞一個外援斷絕的旅順軍港,竟然打了將近一整年。

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塞炮陣地。

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99章 借刀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128章 青黃接否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055章 缺朝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123章 大危機第095章 破虜(下)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277章 逆轉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268章 揭謎(上)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162章 二段擊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052章 又面聖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094章 目的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101章 定調子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二)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102章 皇上,機會難得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086章 凱旋而歸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116章 陽謀!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