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

張居正只考慮到隆慶帝信任高拱,所以對於隆慶會對高拱隱瞞自己病情這件事頗有些懷疑,但馮保這麼一解釋,他就明白過來了。

皇上對高拱的信任,的確已經超出了君臣這個範疇,或許在他的內心深處,對待高拱真有一絲對待父親的意思,畢竟他對於那個堅持“二龍不相見”的生父世宗皇帝,實在很難有多少感情。

張居正當然沒有學過什麼心理學,也不會知道什麼情感轉移、角色替代之類的東西,但名詞可以隨着時代發展而變化,人的七情六慾卻不會隨便變化。與隆慶半師半友的高拱,也正是在長期爲裕王遮風擋雨的過程中,慢慢感化着隆慶,甚至讓他在某種程度上感受到了父愛一般的關懷。

可是,父愛既有關懷,也有要求,或者說期盼。

高拱一心想要的,是做一箇中興大明的千古名臣,但他同時期盼着隆慶。他期盼隆慶也能因爲中興大明而成爲千古聖君。

但聖君也不是那麼好當的,按照儒家傳統對聖君的要求,皇帝雖然不至於要限制女色,卻至少不應該耽於女色,如果因爲好色甚至拖垮了身子,縱然如唐明皇那般開創了開元盛世,在儒家君子眼中,最終也逃不掉一個安史之亂,免不了一場馬嵬之變。

把責任推給楊貴妃那只是民間說法,真正的儒臣誰會這般幼稚?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耽於女色、沉迷逸樂,那相當於修身都沒做好,後面的還有什麼好說?

儒家之所以總說百善孝爲先,就是因爲孝心是一個人道德的最低標準,倘若你連孝順都做不到,那還指望你能有其他更高要求的道德水準嗎?

所以,隆慶不敢讓自己的情況被高拱得知,也就可以理解了。

張居正忽然發現,馮保這廝雖然貪財好權又附庸風雅,但他常年伺候人,對於人心的把握還真有幾把刷子。

也許,再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跟他結盟也是個還算不錯的選擇?

馮保一直在仔細觀察張居正的面色,此時已經看出張居正的心動,微微一笑,道:“太嶽先生這下可以安心不少了?”

張居正回過神來,卻沒有立刻答話,反而在略微思索之後忽然道:“皇上畢竟正當盛年,若是經此一病,認識到沉迷逸樂之害,從此清心寡慾、調理陰陽,未嘗不能再固根本、重煥精神……”

“哈哈哈哈!”馮保大笑起來。

張居正皺了皺眉,卻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看着他。

“太嶽先生這隻怕是以己度人。”馮保止住笑,目光炯炯地道:“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今上之好色縱慾,豈是自今日始?氣血早衰矣。”

張居正目光一閃。

馮保又繼續道:“後來成年,又陷儲嗣之爭,安能戒‘鬥’?再後來,先帝龍馭,遂登大寶,其‘得’之大,乃天下也,如此又何以戒‘得’?”

馮保說到此處,嘴角露出一絲嘲諷的笑容,搖了搖頭,用一種斷然的語氣道:“君子三戒,皇上一件都做不到,先生以爲……其能長久乎?”

到底是儒宦,這番話雖然有些牽強,但張居正也不好說他的話沒有一點道理,只好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馮保瞥了他一眼,又道:“當然,還有更關鍵,也更直接的——房中藥用量大增。”

房中藥也就是春yao,房中藥用量大增,意味着什麼,就不必解釋了。

張居正目中閃過一抹複雜的神色,似擔憂,似哀傷,又似心絃一鬆。

過了一會兒,張居正才緩緩開口,問道:“陛下負天下之重,如此……確有不妥。不知……嗯,不知陛下……”話說到此處,張居正似乎頗難啓齒。

馮保卻無所謂,眉角一挑,直截了當地問道:“太嶽先生可是想問,陛下還剩多久時日?”

“咳咳……咳咳!”張居正有些尷尬,也有些狼狽,只好假裝咳嗽起來,以爲掩飾。

馮保撇了撇嘴,擺手道:“太醫院那邊自我東廠的安排,別的他們倒也不敢,但我爲東廠提督,找他們問一下皇爺身子骨的實情,他們還是不敢瞞我的——按着太醫們的說法,如果皇上仍然如此一意孤行,絲毫不加節制,那麼……”

張居正雖然儘量做出泰然之色,但他的目光仍然立刻被馮保吸引過去,兩隻耳朵恨不得豎起來,生怕漏掉一個字。

“長則三載,短則十月。”馮保終於開口。

張居正悚然而驚:“短則十月?”

馮保點了點頭,再次肯定:“短則十月。”

張居正倒抽一口涼氣:“太子年幼,若是……”

“太嶽先生!現在該擔心的不是什麼太子年幼不年幼的問題。”馮保毫不客氣地打斷張居正的話,面色森然,冷冷地道:“現在應該擔心的是,高拱乃是帝師首輔,一旦皇上病危,必然以他爲顧命之首!此後若山陵崩,則主少國疑,而兩宮俱爲婦人,少不得以先帝老臣高拱爲靠,到那時候……你我二人,生死榮辱盡操其手!”

張居正臉色發白,但卻還算鎮定,只是目光閃爍,過了一會兒忽然問道:“兩宮……對高新鄭之觀感如何?”

馮保搖了搖頭:“皇后那邊,我亦不知。至於貴妃這邊……她對高拱倒看不出什麼態度來。”

張居正目光一亮,正要說話,不想馮保卻擺了擺手,搖頭道:“我知先生心中所想,不瞞先生說,我也曾反覆想過。這條路子原本是最好的一條出路——太子一旦年幼登基,則貴妃即是皇帝生母,其必與皇后並尊爲太后。而新君年幼,難以親自理政,勢必會形成外廷爲高拱所掌,內廷由兩宮攝政之局。我乃貴妃舊人、新君大伴,爲司禮監掌印乃是順理成章之事。”

“可惜。”馮保搖了搖頭:“高拱必不能容我輕易得掌司禮監,否則內廷一心,哪還有他上下其手的餘地?他必想方設法破壞。”

張居正點了點頭,道:“督公所言有理,然則……我料高拱必難得逞。”

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157章 圖們之軍師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139章 兩位侍郎第246章 前鋒之戰(中)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225章 三策(上)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027章 倒潘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204章 京華集團的定位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112章 入城式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179章 “刑天”行動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112章 東返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04章 京營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024章 政績量化(上)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140章 威勢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