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 皇帝暈倒

眼見得皇帝看起來還算正常,除了氣色略有些晦暗,精神狀況卻比之前大朝時好得多,高拱等外廷臣工不好多言,只得依令退下。陳皇后和李貴妃對視了一眼,兩人眼中都有濃得化不開的擔憂,但此時此刻又無法宣之於口,因爲那是抗旨,只好斂裾而退。

高務實略有些尷尬,因爲他沒有得到皇帝明旨,不知道是應該告退而去,還是繼續跟着太子——畢竟現在還沒到“下班”的時候。

皇帝已經一馬當先走在了前頭,太子緊隨其後。

朱翊鈞經過高務實身邊的時候,恰好看見他進退兩難,當下也愣了一愣,然後鬼使神差朝高務實招了招手,示意他跟上。

高務實其實並沒有什麼興趣跟着朱翊鈞去陪皇帝,因爲他預計皇帝可能會有什麼話要單獨對太子說,自己一個外人,跟着去也不會有機會旁聽,還不如去內閣找三伯和老師商議對策。

按理說高務實是沒有資格隨時出入內閣的,即便高拱是他三伯、郭樸是他老師也不行,但架不住之前他建議太子觀政,後來這條建議不僅實行,而且看起來有可能成爲常例。

這樣一來,因爲要與內閣討論和選取每日呈遞給太子觀政的票擬,他作爲太子伴讀,就有和內閣聯繫的責任了——其實這件事,按照宮裡辦事的習慣,馮保作爲司禮監秉筆兼太子的大伴,倒比高務實更適合一些。

可是內閣畢竟是高拱掌權,他是很反感宦官涉政過多的,因此直接和皇帝說明,以太子伴讀乃翰林官,而高務實假詹事府左諭德更是東宮官,太子觀政一事更是出自他的建議,所以這件事應該交給高務實,而不是馮保。

皇帝知道高拱的性格,他愛管事,也能管事,但他通常是對事不對人,所以他既然認爲高務實比馮保合適,那就主要應該是從辦事的角度來說,高務實比馮保合適。

於是皇帝二話不說就批准了。這樣,高務實就有了隨時出入內閣的權力——以“佐太子觀政”的名義。

但他現在被朱翊鈞鬼使神差的一招呼,去內閣商議應對之策的計劃就落空了,只能不情不願地跟在朱翊鈞身後。

此前說過,皇帝和太子在宮中有儀仗可以乘轎,其他人臣、宦官、宮女等,都只能步行。此刻皇帝走到御輦前,正要上轎,卻見朱翊鈞搶先一步上前,幫他把轎簾掀開,轉身道:“父皇請。”

皇帝愣了一愣,心裡暖暖的,甚至覺得鼻子一酸,但心中念頭百轉千回,一句話出口之時卻變成了:“鈞兒,你是太子,這種事不要來做。”

誰知道一貫聽話的太子這次竟然搖了搖頭,正色道:“父親,太子首先是您的兒子。”

隆慶只覺得一股暖意從腳心直衝腦門,兩隻眼睛一下子就霧濛濛的了。

望着越來越懂事的長子,隆慶心裡又是感動,又是暢意,一時間恨不得跑到天壽山的永陵之前,衝着自己那位連見自己一面都不肯的父親大喊一聲:父皇,看看我的好皇兒,這纔是孝道!

父親,你連父子親情都能拋卻,自以爲太上忘情,殊不知你拋卻的不只是父子之情,更是垂範天下的孝道啊。

父親,你孤零零的修道,自以爲能逆天改命,我卻只信命由天定,萬事不去相爭。

結果呢?你修道修了個臨死幾乎沒人送終,修了個倭亂四起,修了個庚戍之變,修了個“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

而我,既非長子,也非賢子,卻坐在家中也能坐成皇帝!我不爭,結果府庫日益充盈;我不爭,結果倭亂平息;我不爭,結果俺答稱臣!我不爭,結果海內翕然!

是的,所有人都知道您有手段、有權謀,您以藩王進京而爲少年天子,一出手便能逼退元輔老臣,再出手便能以大禮議攪動天下風雲,神州大權,盡操你手!

可是那又如何呢?你權謀無雙,卻任嚴嵩逼死並取代了夏言,終於把一個好好的國家弄得官庸士墮、兵無戰心,弄得南倭北虜、天下動盪!

最可笑的,卻是你明知道嚴嵩政纔不及夏言多矣,卻因爲嚴嵩不會有一言逆你,你便任他專權擅政,終成天下禍首!

我卻不然,我自知無治政之能,唯有選賢任能,以國士待之,則天下自當大治。

不過,我還是要感謝父皇你啊,你雖有千錯萬錯,卻有一件事做得極好,那就是給我選了一位好老師,一位天下最好的老師!

高先生就是我的夏言!

父親,你以己度人,以爲天下所有人眼裡都只有權力,而我雖然不精於權謀,卻知道人心有千萬種,有些人想要的根本不是權力,而是奇才得展,是名垂千古!

父親,你擔心夏言愚弄你、欺騙你,結果中了嚴嵩的詭計;我卻不擔心高先生欺騙我,因爲我知道,他根本不屑於做那樣的事!

父親,天賜你夏言,你卻用嚴嵩取代了他;天賜我高先生,我卻決不允許有第二個嚴嵩出現!

父親,你知道嗎,你以權謀駕馭羣臣,羣臣只會以權謀欺騙於你,而我以誠心對待高先生,所以高先生才能以誠心待我。

剛纔我昏倒於大朝,羣臣粥粥,惟高先生能砥柱,不惜擔欺君之罪名;我醒之後,衆人唯唯,不敢追問何故,獨高先生能直言相詢,甚至無懼君上天威。

若是父親你當政時,似高先生這等臣子,你可容得下他?不,你不能,只有我可以,因爲我知道,他不是弄權,而是赤心守正。

他的品行,他的操守,連我這個皇帝都不敢直面啊!可是,我既然能忍得了那些沽名賣直的言官們譏諷怒斥,又如何忍不下高先生這等真正一心爲我的忠直幹臣?

可惜,我的時間可能不多了,不知道還有多久好活,要是再給我十年……不,哪怕只有五年,我也一定能還祖宗一箇中興的昭昭皇明!

也不知道你到底修的什麼道,讓我兄弟幾個,身體一個比一個差,連太醫們都說是天生體弱,腎精不足。

罷了,罷了,這也許都是天意吧。趁還有一口氣在,是該我的好兒子好好謀劃一番了,斷不能讓他也學你這個做爺爺的,自以爲一切盡在掌握,其實卻被人玩弄於鼓掌,留下一個昏君的名頭,被天下人腹誹。

隆慶的腦海裡想着心事,目光中的愛溺之色卻逐漸濃厚,好半晌之後,他才嘆了口氣,從思緒中回過神來,伸手揉了揉太子的腦袋。

此刻的他,毫無皇帝的威嚴,只有父親的慈祥。

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39章 恰臺吉的底線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208章 剿殺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109章 喜與憂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133章 毒毒毒毒毒第015章 切蛋糕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091章 遼東苑馬寺卿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094章 目的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238章 暗流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095章 破虜(上)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162章 二段擊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094章 無間道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128章 好消息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119章 下馬威(4更破萬)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090章 降服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