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 命案發酵

“他們發現了什麼?”

這句話不光是馮保急着知道,兩宮和小皇帝同樣急着知道。唯一不同的是,陳皇后的表情要比李貴妃和小皇帝都淡定不少。

她不是不知道這件事肯定不簡單,也不是猜不到這件事背後肯定有高務實與馮保二人纏鬥的影子,但她現在對高務實的能耐非常看好,她比李貴妃和朱翊鈞更清楚高務實算計人的厲害之處。

因爲她自己就被高務實算得死死的。

陳皇后沒有多大的政治野心,也談不上格外精明,但並不代表她就是個純粹的花瓶。她的政治反應也許多少有些遲鈍,可是遲鈍一點,不代表始終反應不過來。

高務實用“大禮議”嚇住她,讓她不敢不同意“兩宮並尊”,最開始的時候,她的確沒有看出高務實的深意,只以爲高務實單純的是靠逼她退讓來取得李貴妃和小皇帝母子的信任。

但過了幾天之後,她逐漸發現事情並沒有她想象的那麼簡單。

高務實一邊壓制着她,讓她不得不以中宮身份接受與貴妃等同的地位,一邊又推動她不斷地和李貴妃同時出現在朝臣視野之中,以至於每次宮裡傳出的上諭,都是“奉皇后懿旨、皇貴妃令旨、皇帝聖旨”,這就讓李貴妃無法取得全部皇權,有什麼事情都不得不找她一同商議,實際上形成了“兩宮並尊、監國攝政”的局面。

陳皇后原本沒有什麼政治野心,只希望保住自己將來陪大行皇帝共入帝陵的基本尊榮,但卻因此被高務實暗中推着只能一直出現在臺前,成爲高務實限制李貴妃權力的一把鎖鑰,同時也是保障高務實自身安全的一道保險,這是當初她跳上高務實賊船時萬萬沒有料到的。

但更見手段的,則是即便高務實將她利用到了這樣的程度,她也沒法下船,更不可能撇清,因爲她的利益已經完全和高務實或者說高黨捆綁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爲什麼這麼說?

李貴妃在內廷的利益代表毫無疑問是馮保,而高務實當初指使她問出大行皇帝那句“凡有事不決,問高先生即可”的時候,她就得罪了馮保,而且無法回頭——怎麼回頭呢?拉攏馮保?馮保本就有李貴妃做靠山,可不需要她幫忙。

再說,萬一馮保真的蠢得又向她靠攏,恐怕李貴妃就要清理門戶了。馮保又不是傻子,怎麼會捨近求遠、捨本逐末?

況且,高務實還生怕她在內廷吃虧,十分貼心地給她也送來了一個“心腹大太監”黃孟宇。黃孟宇現在雖然因爲資歷限制,不是首席秉筆,但以次席秉筆掌握東廠,卻也不是能夠輕易忽視的角色,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同樣擁有和馮保分庭抗禮的實力。

而黃孟宇這個東廠提督的位置,正是她親自出面給爭取到的。那日,馮保升任掌印,李貴妃本來是想讓馮保繼續兼任東廠提督的,但陳皇后在議事之時堅持認爲先帝此前不久已經表示司禮監大太監們不能過於專權,首席秉筆兼任東廠提督之時甚至不允許兼任御馬監掌印就是明證。

於是,陳皇后便硬生生以大行皇帝遺志的大義名頭,逼得馮保主動辭去東廠提督之職,而李貴妃也無話可說。

至於爲什麼陳洪這個首席秉筆拿不到東廠,這個道理倒是簡單:陳皇后和李貴妃都和陳洪有隙——這廝掌握御用監多年,乃是教唆大行皇帝貪淫好玩的元兇之一,她們二人對陳洪都是一肚子不滿,要不是因爲新君剛剛繼位,還不好把司禮監調整太過,直接把陳洪一擼到底恐怕纔是她們的共同想法。這種情況下,她們怎麼可能還把東廠這種要害衙門交給他掌管?

再往下排就是黃孟宇和張誠了,但李貴妃對張誠也談不上了解,此人深得大行皇帝信任不假,可畢竟纔剛剛從南京鎮守太監位置上調回京師,還沒有得到兩宮的信任。而黃孟宇則不同,他是剛調回京師被就高務實“送”給了陳皇后的,自然能得到陳皇后的力挺。

於是,東廠易主,黃孟宇上位。到了這一步,陳皇后就算想獨善其身也不可得了。

至於高務實保證的通州陳氏五十年富貴無憂,那更是陳皇后不可能鬆手的重要理由。

她又沒有親生兒女,自己生前死後的尊榮得到保證之後,唯一的念想可不就只有孃家人了嗎?

所以高務實的這條賊船,簡直是準上不準下,陳皇后上來之後就再也下不去了。

面對眼下的局面,陳皇后的心思很明白:這小子這麼厲害,又有自己在背後不得不給他兜底,他怎麼可能鬥不過馮保?

更何況,陳皇后剛剛還發現了更有意思的一個情況:小皇帝的態度明顯偏向於高務實!

馮保剛纔只是剛剛露出要把禍水往高務實身上引的意思,朱翊鈞就急不可耐地主動跳了出來,甚至擡出“父皇”的名頭,直接把高務實摘了出來!現在就看馮保情急之下有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了。

很可惜,馮保沒有能夠注意到這一點,或者說他現在根本沒有精力注意這個,他的全副心思都放在了東廠和錦衣衛到底有沒有掌握他派徐爵殺人滅口的證據之上!

而黃孟宇也沒有辜負他的關注,在兩宮、小皇帝、馮保以及幾位大太監的目光關注下,司禮監秉筆太監、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黃孟宇面色嚴肅地朝兩宮和皇帝拱手一禮,一臉肅然,正色道:“皇后、皇貴妃、皇上,內臣有要事稟告,並請馮掌印按例迴避。”

此言一出,小夥伴們都……不是,在場諸人全都驚呆了!

一場針對馮保的刺殺案,竟然鬧得要馮保本人“按例迴避”?這是什麼道理?難道馮保自己涉案了?

李貴妃的臉色沉了下來,她雖然水平有限,但到底不傻,黃孟宇這麼明白無誤的話都說出來了,要是她還看不出來其中有問題,那她乾脆也別幫小皇帝攝政了,免得反而壞事。

朱翊鈞既驚又喜,面上卻不敢表露,幸好他跟高務實這貨在一起的時間久了,演技得到了不小的昇華,當下做出一副震驚之色,追問道:“大伴爲什麼要回避?黃孟宇,你把話說清楚!”

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五)第4更!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235章 臨別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112章 入城式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055章 霧裡觀花(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095章 破虜(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27章 倒潘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085章 議定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144章 內因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146章 朕來救你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075章 追擊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031章 永寧公主(3更破萬)第225章 三策(下)第101章 定調子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