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

bookmark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萬曆六年,七月五日,高務實護送高拱棺槨回鄉埋葬。朱翊鈞力排衆議,親自護靈送出城外,倒是意外地得到了許多人的暗中稱讚——衆議不可,只是因爲這不是祖制;暗中稱讚,則是爲皇帝尊重顧命輔臣而感激。

高拱的改革力度不小,其實是得罪了不少人的,但皇帝仍然堅持給予如此禮遇,自然會讓傾向改革一派的大臣感到安慰和振奮。

當然,世事總有兩面,有人高興,就有人慍怒,但那已經不是高務實現在需要考慮的了。

因爲他已經辭去了觀政和假翰林院侍讀學士、假詹事府左春坊左諭德等職。

對於高務實的請辭,一開始朱翊鈞本來是不同意的,因爲他現在還沒有親政,而根據穆宗隆慶帝的遺命,高務實應該陪讀到他親政爲止。

高拱雖然去世,但兩宮太后——尤其是李太后認爲朱翊鈞仍然不足以親掌國政,所以她已經和陳太后聯名下達了懿旨,郭樸升任中極殿大學士接任首輔,繼續以顧命身份輔政。

但本就權如內相的高務實,通過這幾年的“繼續奮鬥”,對“天家三人組”的影響力早已更上一層樓。他聲情並茂的在兩宮和皇帝面前表演了一番,說高拱現在沒有其他子侄輩的親人在京,自己身爲高拱從子(侄兒),護送他的靈柩回鄉既是親情所感,也是孝道要求。

同時,因爲自己此前曾表示三伯致仕之前不會參加貢舉,所以取得生員身份之後就沒有再考試。而如今已經過去七年,三伯也已離世,自己也該好好準備一下,去參加考試了。只要自己考中,不是一樣能回來繼續爲皇上效力麼?

這番表示,既合情,也合理,兩宮商議之後認爲值得考慮。朱翊鈞無法,只好又單獨召見高務實,兩個人在乾清宮西暖閣密議了許久,也不知道究竟說了什麼,反正朱翊鈞最終是同意了高務實的請辭。

離開京師之前,高務實又去前張大學士府、現如今的郭大學士府拜會了老師郭樸。

補充說明一下,這所房子很有意思,一開始皇帝查封之後準備送給高拱,高拱沒要,於是又想送給郭樸,但郭樸也不肯收。皇帝只好保留了“產權”,特許郭樸居住——理由是郭樸在京沒有房子,老住在高務實的見心齋別院既容易遭到言官非議,而且距離也遠,對於一個上了年紀的顧命輔臣而言,實在不怎麼方便。

郭樸是個比高拱還窮的官,高家好歹還是官宦世家,而他出身貧寒,又是個連投獻都不肯接受的那種官,自然發不了財。他當了一輩子的官,全靠學生們的那點冰敬、炭敬才攢了幾個小錢,在家鄉買了兩百多畝地,算是當做養老之用——他起復之前當到閣老都在租房,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爲什麼他當初在內閣只和高拱合得來,秉性相投唄。

所以郭樸現在也一樣買不起京師的房子,見皇帝都這麼說了,他也就答應了下來。如今這個郭大學士府裡的東西,可能只有門口的牌匾算是他的,連府裡的下人,都是朱翊鈞自掏腰包出內帑讓御用監幫忙僱的人。

高務實來和郭樸商議,主要是兩個方面的事。其中一個方面當然是朝政,別看高務實今年也才十六歲,但郭樸作爲他的恩師,哪裡會不知道高務實這個前觀政的影響力?他這個妖孽學生早幾年就被人私底下叫做“小閣老”啦!

朝政方面,他們師生二人商議出來的主要原則有兩個,一是繼續推進高拱未盡的改革事業,二是時刻注意有沒有人趁着高拱去世搞事情。

高務實還尤其關照郭樸,請他千萬要和內廷的黃孟宇、陳矩二人保持聯繫,並告訴他聯繫方式,至於司禮監掌印陳洪,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但也不要隨意敵對。郭樸知道他在內廷布置尤多,便一一答應了下來。

除了朝政,便是高務實的私事了。私事最要緊的,按理說當然是高拱的葬禮,但其實這個最好辦——禮儀規格是固定了的,其他只要花錢就行,而高務實嘛……實在是不缺錢。

所以真正要緊的其實是高務實接下來的考試。

萬曆六年是沒有高務實需要參加的考試的,本來他只是個生員,按例是要參加河南學政每年舉行的道試,但因爲穆宗遺命,他要陪皇帝讀書,因此這個例行考試被兩宮下懿旨給破例免掉了。

所以他首先要面對的考試其實是明年——也就是萬里七年的河南鄉試。只有先考過了河南鄉試,取得舉人身份,才能參加萬曆八年的會試。

其實對於考試本身,高務實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他雖然在旁人眼裡經常“旁騖”,但其實生意上的那些事情他只是掌個總,自己很少插手具體事務,而掌總……無非給個戰略規劃罷了。那些個“規劃”大半是他多年前就寫好了的,只是由於有些事情具體操辦的時候情況與規劃中多少會有些出入,他才需要拿出來稍加修改,然後便交待下去讓人去辦。

總之那都耽誤不了太多的事。

而他平時讀書,還是很用功的。不僅用功,他還有尋常學子根本不可能企及的優勢——他是翰林官啊!雖然是個掛名的,但是翰林院裡面的官員,名義上可都是他的同僚!

更別提他還有一大堆進士出身的師兄,跟這兩類人隨便交流交流,也能學到很多讀書和考試的經驗的!

當然,考試這種事嘛,能力是一方面,信心是一方面,運氣也是一方面。

不過高務實可以把“運氣”這種成分的佔比儘可能的降低,尤其是在鄉試階段。因爲他可以查到河南提督學政的各種資料,包括他喜歡什麼風格的文章這種。

雖然明朝科舉考試寫文章,總體來說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吹”。但吹也是有各種不同的風格的:有的人喜歡吹得大氣,有的人喜歡吹得秀氣,有的人喜歡吹得霸氣,有的人喜歡吹得神氣……大部分的秀才們哪裡知道本省的大宗師喜歡看哪種“吹”?

但是高務實就可以知道!

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085章 議定第235章 臨別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087章 回京嘍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251章 取勃固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66章 艦隊大勝!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099章 借刀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156章 馬氏昆仲能救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088章 安南人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三)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268章 揭謎(上)第190章 去遼陽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102章 利用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