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己卯鄉試(下)

高務實所選本經爲《易》。本經的意思就是四書之外,從五經之中“選修”一科,考的時候就不考五經其他幾本,單考這門本經。

今年這一科河南鄉試,其他幾房且不論,單是高務實本經《易》這一房,一共出了四題,分別是《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說而巽孚乃化邦也》、《廣大配天地》、《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爲非曰義》,這是第一天所考七篇文章中的。

到了第二場,乃有論一題:《聖王所以致治》。又有詔誥表內科一道:《擬漢賜天下今年田租之半詔文帝二年》、《擬唐加房玄齡太子少師誥貞觀十三年》、《擬輔臣奉詔恭撰肅箴成進呈表》,乃是選做一題。判斷題五條:《官員赴任過任限》、《起解金銀足色》、《私役夫擡轎》、《子孫違犯教令》、《修理橋樑道路》。

然後第三場則是策問五道。第一問:易系尊卑書、明良、羣臣相遇,蓋千載一時也……

第二問:古之天者多矣,其最才者有三……

第三問:經術治道相爲表裡……

第四問:河之爲患久矣……

第五問:疢之來聖世不免……

河南考試不比江南嚴苛,這策問也是選做,高務實直接選了黃河之患那一題。這題是高務實覺得與河南關係最爲密切的,正巧他近年來一直擔憂河南災害之事,便選來做了。

本來,考試三場的本意,是先用經書使闡發聖賢之微言,以觀其心術;次用策問觀其通達古今之事,以考察其才能;再試之以表、判等,察其辦事之才幹。三者本是相輔相成的,本應一視同仁。

然而發展到如今,其實只重第一場的七篇八股時文,時文又只重首藝(四書),再加上一些潛規則,如只重第二三篇,所以逐漸偏頗。但這也不是高務實現在能改變的事,他只是默默考完了事。

接下來幾天,高務實過得倒也愜意,他既不去拜會開封的各路官員,也沒有參加什麼名流聚會,只是安安靜靜等到了放榜之日。

放榜之日並不需要久等,因爲發榜多在寅、辰日支,辰即是龍,寅即是虎,這是取龍虎榜之意,加上此時正是桂花盛開之際,故又俗稱鄉榜爲桂榜。

河南鄉試的張榜很有意思,先把前五名按下不表,而將後頭所取中的舉子按照正常名次公佈。高務實這次學了個乖,身邊帶了八名家丁,把他圍在中間,站了個好位置。

但是一直到上面唱名的唸完,高務實也沒聽見自己的名字。

他身邊的家丁都有些着急,依然親自出馬陪他來考試的高珗見高務實額頭見汗,安慰他道:“大少爺勿急,以大少爺的本事,必是進了五經魁。”

鄉試四書都考,所以這裡沒什麼好分的,但考生都有本經,於是按《五經》分房閱卷,每一經要取一名爲首,由這五名組成前五名,是以這五人便是所謂的五經魁,這也是宋代“辛苦遭逢起一經”的遺意。

而主考官會在這五經魁之中挑選一人再取,便是本省第一名,也就是解元了;而副考官也會取中一人,則是本省第二名,也就是亞元了。

此時秋老虎還有些餘威,高務實站着不動聽唱名聽了老久,精神都有些恍惚了,那五經魁是從第五名開始倒着念,一直到念道第二名亞元時,高務實才有些清醒過來。

或許是到了亞元,那唱名的書吏也是精神一振,提高了聲音,幾乎是吼出來的:“己卯河南鄉試第二名,亞元——汝陽縣張自立!”

圍觀的衆考生與閒漢連忙四下張望,高務實也不禁四下望去,不料就在他和高珗等人不遠處一人把手高高舉起,叫道:“是我是我,我就是汝陽縣廩生張自立!”

高務實循聲望去,卻見一名四旬出頭的中年文士滿臉喜色,硬是用瘦弱的身軀擠開衆人往前去看榜。

衆人瞧他年紀不小,身上的衣衫卻顯得頗爲寒酸,都不禁笑了起來,不過調侃的少,羨慕的多,有閒漢叫道:“這秀才中了亞元老爺,明天就該換錦衣啦!”

有人搭腔叫道:“甚的錦衣?那可不得是湖絲!也不用等到明日,待會兒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排着隊送錢送地與他呢!”

高務實深吸了一口氣,他也有些緊張起來,其餘幾房的經魁都已經出來了,就差《易》這一房,萬一自己不是這房經魁,那可就落榜了!

高珗看起來倒比高務實還緊張,一隻手緊緊抓着腰帶,一隻手往外推開朝高務實擠來的人,口中道:“大少爺……別急,一定是解元,一定是解元,一定……”

高務實沒好氣地道:“我本來不緊張,被你念叨得都要緊張起來了!”

但是高珗還沒來得及答話,上頭唱名的書吏已經刷地一下揭開了榜單,口中大吼一聲:“己卯河南鄉試第一名,解元——新鄭縣高務實!”

高務實猛地鬆了口氣,感覺自己竟然有些腳軟,差點站立不穩,這可真是當年被還是“禿天王”的曹淦抓了俘虜時都沒有的情形!

高珗見高務實的身形晃了一晃,還以爲他有些中暑,連忙一把扶住,同時舉起高務實的右臂,幫他大聲答應了一聲:“新鄭縣高務實在此!”然後又趕忙轉頭低聲對高務實道:“大少爺莫怪小的唐突,這一聲按例要答應得大聲一些。”

高務實當然知道高珗請罪的原因並不是幫他答話有問題,而是直呼了他的名字,不過高務實對這些不是很計較,微微搖了搖頭,道:“既然看完了榜,早些回去吧,按例明日會有鹿鳴宴,我等新科舉人要拜謁座師和房師,這事兒可馬虎不得。”

周圍的圍觀士子和閒漢早就開始起鬨了,高務實這會兒已經恢復過來,頻頻向周圍作四方揖表示感謝。

不過,高中解元雖然是好事,但中了今年的河南解元卻有個麻煩,讓他感到有些棘手。

因爲今年河南鄉試的主考官是隆慶二年進士、張居正取中並頗爲器重的弟子于慎行。

第073章 厚道人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088章 安南人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031章 永寧公主(3更破萬)第129章 複雜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64章 聯名信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91章 遼東苑馬寺卿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005章 禁衛軍!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242章 神兵天降鐵壁關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060章 張馮靠攏(上)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170章 他們的船有妖術!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19章 下馬威(4更破萬)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039章 恰臺吉的底線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