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

bookmark

殿試排名固然是皇帝一言而決,但朱翊鈞的這個決定還是鬧得滿殿譁然,郭樸其實剛纔看過文章就知道那文章定是高務實所寫,雖然因爲呈給皇帝之前按例不能拆彌封,但這場殿試是沒有謄正官的,也就是說,交上來的文章都是考生的墨卷,只是單獨彌封姓名等資訊。

高務實是他的學生,他豈能認不出高務實的字來?而且他基本可以確信皇帝也認識高務實的字,要不然剛纔皇帝拿到那墨卷只看了第一眼,爲何就有“眉頭一挑”的神情?

但是即便這卷子就是高務實的,郭樸此時也必須站出來反對朱翊鈞直接取中他爲狀元。

此時丹陛之下大譁,郭樸趕緊出列奏道:“老臣有事啓奏。”

朱翊鈞這時已經把那“第一甲第一名”六個字都寫好了,見郭樸出列,還是點了點頭:“元輔有話請說。”

郭樸面色肅然,雙手一舉芴板,朗聲道:“老臣方纔是對此文表示讚賞的,但老臣反對皇上此時便決定此卷名次。”

朱翊鈞微微蹙眉,問道:“爲何?”

“皇上,今日前來殿試之貢生共有三百零三名,方纔第一批交卷者不過六十人,臣等已然審閱的不足三十,而皇上親自看卷的,甚至只此一篇。如此便決定本榜狀元,於其餘三百零二名考生殊爲不公,是以老臣請皇上收回成命,且看過其餘文章,詳加對比之後再做聖裁,庶幾愈見公正。”

一般來說,朱翊鈞對郭樸這位僅剩的顧命之臣還是很尊重的,至少在面子上從來沒有直接反對過他的意見,不過今日看來是要開洋葷了。

朱翊鈞稍稍沉吟,站起來道:“此卷之上,朕已有御筆硃批。”

皇帝此言一出,殿中再一次大譁!

因爲,這句話的殺傷力實在有些大——衆所周知,“君無戲言”,皇帝是言出法隨的,說過的話都必須兌現,何況已經落筆成文?

但是,殺傷力最大的還不是這卷子上的“第一甲第一名”不能更改,而是皇帝的這種態度。這絕非先帝穆宗的風格和脾氣,而是世宗嘉靖的風範!

朕就是要這麼做,你待怎的!

但凡在世宗朝就開始做官的人,沒有哪個聽了這句話不大驚失色的,畢竟誰都不想過那種每天膽戰心驚的日子——天天挖空心思琢磨皇上在想什麼,一個不好就是貶官、廷杖打死,那日子可不是人過的啊!

不過朱翊鈞到底沒有他爺爺那麼強硬,見場面有些失控,心中微微一緊,補充道:“殿試選才,惟君上之斷而用之。此文一字不易,皆合朕意,何以不能爲狀元?不過卿等仍可繼續讀卷,若果有佳文可勝此文,朕自會再行斟酌。”

郭樸心中暗道一聲糟糕:皇上若是一力堅持到底,根本不管羣臣議論,那也就罷了,畢竟用人之事,說到底的確是皇上一言而決的事。可是現在皇上偏偏又開了一道口子,這就顯得他的意志仍然不如其皇祖世宗皇帝那般堅決,如此羣臣恐怕不僅不領其情,反而會認爲應該趁此機會把這種“深肖世宗”的苗頭扼殺於萌芽,以免他親政之後真如世宗皇帝那般視滿朝文武如草芥,不聽勸諫,一意孤行。

但郭樸爲難的地方也在於此處,雖然“高黨”的一貫宗旨是挾聖意而理天下之政,可畢竟高黨之人,仍是文官!他郭樸固然是現在高黨執牛耳者,但他同樣也是文官,也必須考慮文官的利益。倘若皇上將來真如世宗一般,對高黨而言……只怕也很難稱得上是好事。

這麼一猶豫,他就沒能立刻站出來表示同意。

但他這個態度,無疑就讓其他人感到振奮了,認爲這是元輔在暗示,國朝制度不能輕易,必須對皇上這種無視百官的態度做出回擊!

於是立刻有人站出來道:“皇上,國家選才固然是人君之責,卻也是天下之責。何況國朝自有祖宗典制,聖祖神宗垂於當世,其時定製如此,豈能沒有深意?今皇上見一葉而不覺障雙目,窺一斑而以爲見全豹,臣竊以爲不可,請皇上三思。”

朱翊鈞暗中着惱,但又怕自己一意孤行,到時候被人在母后那裡告狀,說是擅改祖制。母后雖然很少過問政事,可是對於祖制卻越加維護,若出現這種情況,少不得要被母后罰跪……

那官員說完,衆人見皇帝沒有立刻反駁,立刻精神大振,又有人站出來道:“皇上,國朝規制豈能擅改?臣請皇上三思。”

“不僅不該輕易定下狀元誰屬,而且此文方纔便引起爭議,皇上豈不聞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道理?臣請皇上收回成命,將此一心求財、與民爭利之文破例黜落!”

“胡說八道,此殿試策論,凡參與者皆我大明棟樑,所呈之策無論可不可行,均是爲國獻策,況且你方纔也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何以一旦與人政見有別,便動不動要黜落?”

“不錯,自北宋張元之後,何曾有過殿試黜落,你提此議,有何居心?”

這下倒好,變成吵架了,而且吵到了北宋時免除殿試黜落的一樁舊案。

宋初,有一個考生叫做張元,此人頗爲倒黴,屢次被殿試淘汰(宋朝舉人不能無限參加會試,要求每次都一路考上來)。於是憤怒的張元和他的一位姓胡的朋友(吳昊)趕往邊關,他們僱了幾個人拖着一塊大石板在前面走,石板上刻着他人兩個人嗟歎懷才不遇的詩句,他們兩個人跟在後面,吟詩大哭,希望以此引起邊關統帥的重視。

那位邊關統帥還真接見了他們,引他們入大帳聊了一陣兒,可能大概是覺得話不投機,又把這兩人送了回去。回到家鄉後,不知爲什麼事,張元被當地的縣令打過一頓板子。這次侮辱讓他下決心投靠西夏。

臨行前,路過項羽廟,“乃竭囊沽酒,對羽極飲,酹酒泥像,又歌‘秦皇草昧,劉項起吞併’之詞,悲歌累日,大慟而遁。”於是張元從此叛宋投夏。

然而實際上,張元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他的叛逃給宋朝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導致宋朝在對西夏的戰爭之中屢屢失利。

發生了這一事件之後,宋朝的大臣們在一起探討殿試淘汰的得失,大臣將事情歸咎在於殿試的淘汰制度。史書記載:“於是羣臣建議,歸咎於殿試。詔進士與殿試者皆不黜落。是一畔逆之士子,爲天下後世士子無窮之利也”。

朱翊鈞也沒想到這事兒爭來爭去還跑偏題了,心中惱火之極,面色越來越差。

郭樸看了申時行一眼,申時行輕歎一聲,出列道:“黜落之說,確實過了,不過皇上未觀他卷,便單點狀元,也確實有些不當。只是……”

他歎了口氣:“既然御筆硃批已下,再行更改未免有損君威,臣以爲狀元可點,但皇上當有所自省,以免再有今日這無謂之爭。”

朱翊鈞鬆了口氣,忙道:“申閣老此乃老成謀國之言,朕甚嘉之。卿等可再行審閱讀卷,朕會仔細審閱,以示公平。”

郭樸一言未發,心中卻難免一歎。

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146章 朕來救你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179章 “刑天”行動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070章 萬事俱備(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101章 定調子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083章 避蟲湯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116章 推辭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199章 傳教士?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70章 西北望第252章 兄妹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212章 誤解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84章 變色龍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135章 蟻穴第257章 後續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085章 成交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