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

bookmark

幫岑凌保密這件事,最終高務實還是答應了下來,雖然對於莫朝是不是下蠱毒害張任的兇手一事,他心裡還有不小的疑惑,但眼下這情況,能有個懷疑目標總好過連疑犯都確定不了。

至於泗城內部的是否曲直,高務實大致還是相信岑凌所言的,至少一條,人家的確把岑雲漢送到了桂林,這麼大個重要質子都交了出來,背後如果沒點問題那就太說不過去了。

不過相信歸相信,要不要幫,或者說怎麼幫,這個暫時還不必着急。高務實這廝做事,大的良心只有一個基本點,就是對延續漢人王朝有沒有好處,其他的時候,他的良心遠不如理智起的作用大。

所謂理智,說穿了就是講利益。唯一與普通人不同的是,高務實講利益現在已經基本不是講錢了,至少在如今的廣西,他不覺得有誰配和他談錢。

別看“思播田楊,兩廣岑黃”名頭響亮,可人家這名頭靠的又不是有錢,要論有錢,南京的魏國公府一家說不定就能吊打他們這四大土司家族,那有頂個卵用?

撇開貴州那兩家先不去說,就說岑黃兩家,按照黃芷汀給他交的底來說,這兩大家族如果能團結起來並且不顧後果,最多兩個月就能拉出十萬狼兵來,還都是正兒八經能打仗的山地精銳,這他孃的是魏國公府能比的?

然而這麼牛逼岑黃兩家,如果論錢的話……朝廷對思明府一年的的貢賦要求才七百九十五兩銀子,對泗城州的要求是一千零四十兩(泗城州面積大,而且岑家名頭大,這方面吃了虧),即便這是不計算其他“土特產”的指標,可是也能看出他們兩家在銀錢上的窘迫。

就算把岑黃兩家的各自主家年賦加在一塊兒,放在高務實眼裡也根本談不上什麼事。甚至誇張一點,高務實懷疑廣西土司們全部加在一塊,一年上繳的貢賦可能也就一萬多兩——最多兩萬。

兩萬兩,呵呵……天津港不算船隊的收入,就光是坐在港區收租,兩個月就差不多能進賬三萬兩了,去掉各項開支,還算一點冗餘,一個月算一萬兩的純利那是一點問題沒有。

兩萬兩銀子,無非是天津港坐地收租兩個月的買賣罷了。

所以高務實根本不會去考慮在土司身上刮銀子來當做利益,土司手頭最值錢的資本其實就兩樣:土地和狼兵。

土地沒什麼鳥用,至少對於高務實而言沒什麼鳥用,別說高務實基本上不知道桂西、桂南有什麼優勢礦種,就算記得他也沒興趣去開採,因爲一來不能保證安全,二來交通也不是很方便。

相對來說黃家所在的桂南還好一點,真要有什麼優勢物產的話,可以走明江河往欽州運,然後通過海路運到廣州,那倒是能跟高務實的廣州私港聯繫起來。可是他不能確保黃家一定會老老實實跟他合作,所以這事兒暫時不必想。

至於岑家的桂西之地,雖然也可以通過左江-珠江水系連通欽州甚至直接到廣州,但那就跟高務實更沒有關係了,他又不是穿越成岑氏土司,犯不着幫他們想生財的門路。

這麼看來,岑氏對高務實可能有用的地方,就只剩下狼兵了。但狼兵的長處是打仗,高務實又不造反,狼兵能幫他什麼?

所以說巡按制度還是有其優越性的,像高務實這樣的涉足廣泛產業的人,都愣是找不到能跟廣西地方達成利益聯盟的立足點。

誒,等等,等等等等……利益聯盟?立足點?

剛剛送走岑凌的高務實忽然一拍額頭,自言自語道:“我怎麼能把我最擅長的手段都給忘了呢!土司雖然未見得多聽話,可那是因爲大明朝廷對土司來說只是個正統名義的來源,土司本身不僅不能從大明身上獲取利益,反而每年還要搭進去一筆錢,甚至還得隨時應付朝廷的徵調。從這個程度上來說,土司不僅是做了大明的小弟,要幫着大明出工出力,甚至還要拿錢上貢……所以他聽話只是因爲打不過‘大哥’,不聽話也只是因爲‘大哥’要得太多?”

高務實的心思一下子就活泛起來了,暗忖:那麼,我能不能靠利益拉攏,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對土司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呢?

拉攏倒是好辦,反正他們窮,我又不缺錢……但光給錢有個屁的控制力?除非能控制他們的經濟命脈才行。

但是以兩江土司目前的生產力而言,他們的經濟命脈無非是種田罷了,還大多都是山田,放開了讓我買我都沒興趣,這個思路肯定不行。

那麼,再給他們創造新的經濟命脈,使這條命脈的重要程度甚至超過種田,然後再控制這條命脈呢?

理論上來說應該是可行的,關鍵問題是什麼樣的“新命脈”可以取代種田,而且又能被我控制住……

所謂控制經濟,在這個時代而言,無非兩個思路:控制生產或者控制流通。

呃,控制生產恐怕有點不好辦,土司萬一不聽招呼,幾千甚至幾萬狼兵壓過來,控制個屁的生產?就算自己跟在北方“根據地”一樣搞護礦隊、護廠隊恐怕都不怎麼好使。

畢竟在北方這些護礦隊護廠隊要防範的對象主要是山賊、流寇、響馬之類,又不是官軍,就算一個大礦區、大廠區,有一兩千的護礦隊護廠隊也足夠了,可如果換成土司狼兵,人家發起狠來可都是數以萬計,恐怕不是護礦隊護廠隊扛得住的。

這麼看來,只能考慮從控制流通着手了。

桂西也好,桂南也好,特點是多山,流通如果靠人扛馬拉,豆腐都能整成肉價錢,除非自己把香皂廠開過來,否則哪能保障利潤?沒有利潤,還談什麼新命脈?可是香皂廠也不能開來廣西啊,以廣西的消費能力,能賣幾塊香皂?就算要開,也只能開到廣州去。

所以,以廣西的地理環境而言,所謂控制流通,前提必須是控制水上商路。因爲廣西的水系特點很明確,那就是除了桂林有向北流去湖廣(湖南)的幾條江河之外,其餘幾乎全部都是向東流。

向東則有兩個思路,一是不管從哪來,最後都走珠江去廣東。另一個思路則是先去欽州再轉海路。

走珠江的問題可以先放一放,那玩意兒只要有錢,弄一個大船隊去“與民爭利”就行了,他高務實又不是皇帝,可不怕別人說他與民爭利。再說會說這個話的人,身份跟他都是同一類別的。

這是通過控制運輸能力來控制流通,其實還有個法子,就是隻要控制住潯州府這個廣西左右兩江的匯聚點,那麼由水路通往廣東的河道就鎖死了。

只是這就需要官面上有人支持才行,高務實在廣西做巡按的時候固然不成問題,但巡按一般不會久任,他走了之後可就不好說,因此這個辦法雖然硬核,但優先級反倒在控制船隊之後。

真正的問題在於欽州。欽州屬廉州府治下,而整個廉州府在明時,行政上是歸廣東而不歸廣西的,這就代表高務實的廣西巡按身份管不着欽州。而同時也因爲這個原因,廣西現在是個正兒八經的內陸省份。

把廉州府直接改歸廣西是最好的處理辦法,高務實當然第一時間想到這一點。不過這事有些麻煩,即便是以高務實在朝廷高層的能量,能不能幹成都在兩可之間。

其實在元朝的時候,廉州是歸廣西的,大明剛開國的時候也延續了這個行政區劃,但是好景不長,倭寇(海盜)大興,在洪武朝就鬧得沿海不寧。

此時,由於廣西沿海的部分只有廉州、欽州兩地,於是朝廷把欽州降格並劃歸廉州,然後再把廉州整體打包劃給了廣東——原因是廣東水師強大,劃歸廣東之後可以統一指揮防備和清剿倭寇(海盜)的行動。

從此,廣西就和大海說再見了。

但是廉州府劃給廣東之後的情況並不好,因爲此地對於廣東而言乃是“粵之極西”,是單獨冒出來的一塊,不算飛地而堪稱飛地,一直不怎麼受重視。

這就造成了廉州不僅經濟發展落後,人口居然還越混越少,而且沿海防務也並不怎麼靠譜,該被倭寇侵襲的時候還是照樣被侵襲——人廣東水師雖然比較強,可難道他不顧廣州附近的“核心利益”,反而老往你廉州這旮旯裡來?

因此,朝廷之中也不是沒有聲音要求把廉州府重新劃給廣西。但有兩個原因,導致了這種聲音沒有成爲主流。

第一個原因就是廉州產鹽和珍珠,被稱爲“金山珠海,天子南庫”(該“珠海”不是彼珠海)。朝廷在廉州府設置了“廣東海北鹽課提舉司”和“分巡海道整飭雷廉提督珠池副使”,其中鹽課提舉司下轄十五處鹽場,其中屬於廉州府的有三處。

這就代表如果要把廉州劃回廣西,不僅相應的各項行政設置要跟着變動,而且還會侵佔廣東的利益——好吧,主要是廣東官員的利益。

倒是珠池的問題,高務實比較有把握解決。因爲採珠是個危險性相當高的職業,珠民採珠常有死傷,某些不適合採珠的時候,因爲朝廷需要而強行採珠,更是死傷枕籍。因此早已經多次引起地方官員關注,上疏朝廷要求整改——當然,地方官主要是要求朝廷撤銷“看守珠池內官”,建議由兵備道兼管,原因不言自明。現在既然有了“分巡海道整飭雷廉提督珠池副使”,可見還是文官比較厲害。

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117章 意外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94章 無間道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72章 姐弟相商(下)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284章 設計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235章 臨別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115章 封爵?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112章 入城式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238章 暗流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089章 與帝同席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58章 實者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