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借勢用勢

嗯,態度不錯,本按很欣賞。

不過也難怪,搞軍事的莫玉麟都跪了,搞政治的莫敦讓更懂得見風使舵,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政治嘛,妥協的藝術。

所以莫敦讓現在就來妥協了。

在裝逼擺架子這個方面,高務實在京師時並不常幹,到了廣西之後就明顯見多,而到了安南,那就更上了一個臺階。

如莫敦讓這樣的安南輔政王,現在親自上門來負荊請罪,高務實也沒有出門接他,而是直接讓高珗出面,將他請了進來。

幸好,他還是用了個請字,雖然看起來實在沒什麼誠意就是了。

莫敦讓自然又羞又怒,覺得自己已經做到這個模樣了,居然還被如此對待,這位高按臺實在太過無禮。

但當他被領進謙王府前院花廳時,這種不滿就煙消雲散了,因爲那位年輕的廣西巡按正與一名白髮白眉的老者談笑風生。

這位老者,即便莫敦讓是輔政王,也不敢對他有絲毫不敬,因爲他是阮秉謙。

阮秉謙今年已經八十歲了,此公學識淵博,曾師從於榜眼樑得朋學習儒學,早年長期無意仕途,四十五歲時才參加莫朝的科舉考試,連中三元,考中狀元。在莫朝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升吏部尚書,爵程國公。由於他是三元及第的狀元公,因此民間稱他爲程狀元。

這下子好,花廳中兩位狀元,都是連中三元的傳奇人物,莫敦讓不是莫敬典,他一個從政的王爺,見了這副場景,自然多少有些自慚形穢。

這位阮老爺子本來要去見高務實,結果沒走多遠,高務實就抵達升龍了,阮老爺子只好又轉道回來見他。他是安南的三元及第,面對大明的三元及第甚至六首狀元,倒是比對莫朝“皇帝”還要客氣得多,連續三日上門討教——不是砸場子踢館的那種討教,而是真的來和高務實談論學問。

其實他的政治思想偏老莊,經常說“安閒”,與高家的實學經世致用並不一致,但這不妨礙他對高務實儒學功力的激賞,通過這三日的談話,他已經把高務實看做“當世第一大儒”了。

至於這個“當世”是不是僅指安南,那就不得而知了。總之通過他每日回去之後面對莫朝名流大儒、朝廷高官時,就是這麼誇讚的,言語之中對高務實極爲推崇,搞得現在許多莫朝大儒名流都想去拜見高務實,萬一要是能把自家子弟推薦給高務實指點一二,那就更好了,簡直是祖墳冒青煙。

這裡要插幾句話,在越南歷史上的南北朝動盪的年代,阮秉謙一直是各路勢力的拉攏目標。後來隨着莫朝在內戰中的垮臺,阮主和鄭主分別控制了越南的南北部,鄭檢(鄭鬆之父)和阮潢在爭權奪利中都曾徵求過他的意見。

對於鄭主,阮秉謙建議他重建後黎朝並挾持黎皇號令天下;而對於阮主,他則建議在未開發的越南南部地區建立一個根據地。

鄭檢和阮潢都聽從了他的意見,使得雙方的政治和軍事實力達到了互相抗衡,並持續了200年之久。

在那個歷史中,大明萬曆十三年,也就是莫朝延成八年時,阮秉謙曾對莫茂洽說:“他日國有事故,高平雖小,可延數世福。”

果然,又過了七年之後,鄭鬆攻陷升龍,莫朝果然偏安於高平。如此高明的建議,使得阮秉謙在越南歷史中擁有了能夠預知未來的智者的名聲,被後世的越南人稱作“越南的諾查丹馬斯”。越南著名《程狀讖》就是其所作,他在這篇著作裡暗示了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十分神秘,單從歷史地位上來說,有些像中國的《推背圖》。

對於這樣一位大儒中的大儒,名士中的名士,莫敦讓自然不敢說什麼多話,也不敢說高務實失禮了——怎麼着,我這邊難道扔下阮老去接你?你是哪根蔥?

好在高務實在見了他之後,倒是沒有再怠慢他,微笑着上前給他取下背後的荊棘,又讓人找來衣服給他換上,然後請他落座。

莫敦讓惴惴不安地坐了下來,心裡卻舒坦多了,剛要再說幾句請罪的話,冷不丁高務實卻主動發問了,而且直接進入正題,一點都不含糊:“當前國事如此,同知有何看法?”

同知,是指莫敦讓在大明的官銜——安南都統使同知。

莫敦讓嘆息一聲,道:“自家兄離世,安南動盪,下官本打算借南征立一微功,以震懾宵小,誰知卻又技不如人,反倒葬送了大好局面,下官之罪,怎麼說都不爲過了。”

高務實微微笑道:“功與罪且不談了,先說說你對當前局勢的看法吧。”

莫敦讓搖頭道:“下官如今只是滿心愧疚,哪裡還有什麼看法……好在按臺親率大軍至此,想必鄭逆也當畏懼天威,不戰自退吧。”

高務實心道:鄭鬆若是會退兵,那他就不是鄭鬆了。

他笑容依舊,語氣卻不容置疑:“即便鄭逆退兵,本按也仍要討平黎逆鄭逆二賊。”

莫敦讓眼前一亮,擡頭看了看高務實,似乎想從他的神態中判斷這話是真是假。

看起來垂垂老矣的阮秉謙忽然插了句話:“高龍文欲盡全功,希望我莫氏上下能夠鼎力支持,同知以爲如何?”

莫敦讓吃了一驚,但面上不敢顯露,只是問道:“還請阮老指點。”

阮秉謙搖頭道:“老朽能指點什麼?不過,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這一點,還請同知三思。”

莫敦讓聽得背後發涼,連阮老都覺得事不可爲了麼?我安南……真的只能匍匐於大明腳下了嗎?

第206章 弒嶽(上)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132章 遇刺!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229章 指點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235章 臨別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206章 弒嶽(下)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095章 破虜(中)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135章 蟻穴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170章 他們的船有妖術!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94章 目的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047章 有詔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42章 纖幫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070章 西北望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049章 誰種的蠱?(四更破萬)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154章 將至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02章 誰說服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