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大燈泡

bookmark

張任心中叫苦:老夫還真不該來……

他倒不擔心這兩人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大明禮教雖嚴,但是說穿了,是一種並不公平的嚴。

就好比歷史上著名的文君夜奔,卓文君在明代受到不少指責,但卻沒有什麼人說司馬相如的不是,畢竟是兩情相悅,司馬相如又不是用強把卓文君擄走的,大明的文士們說不定也希望有這麼一出呢,怎會指責?

放在高務實和黃芷汀身上,也差不多,只要高務實不是強迫,在張任看來就不叫事,即便是個事,也是風流雅事,沒什麼大不了。

至於黃芷汀會不會名譽受損,說實話張任倒不在意,他甚至認爲黃芷汀本人也未必很在意——僮人土司嘛,又不是漢家女子,風俗迥異,規矩管不太到。

這自然是典型的偏見,不過此時持有這類偏見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張任一個。

張任糾結的是,這麼下去老夫什麼時候能談到正題啊!

好在高務實見黃芷汀羞紅了臉,有心幫她引開話題,轉頭對張任道:“撫臺,我家門風,也不善詩,獻醜了,獻醜了……對了,如今侍教生卸任在即,不知撫臺對廣西今後有何打算?”

見話題被高務實自己扭了回來,張任也是鬆了口氣,先說了一句:“不敢當。”——這是迴應高務實自稱“侍教生”的。

然後道:“其實老夫這次請直指來天池別院,也是想要就此請教一番。”

兩人又互相客氣了幾句,開始進入正題。

張任提出的問題本身很正常,就是想問一下廣西的發展究竟該怎麼搞,特別是“經濟”方面,他一個學了大半輩子心學的人,實在不是很清楚。

這個問題高務實之前早就仔細想過了,廣西沒有大煤礦、大鐵礦,沒法走他最經常走的路子,要想發展,無非就是那套“靠山吃山”的法子。

也就是之前他定好的:主攻各類船用木材、桐油,再加上製糖這三大產業。這三大產業形成規模之後,廣西在經濟上完全可以自給自足,至於糧食產量的不足,到時候就近找安南買也很方便。

而由於這些物產一旦豐富起來,廣西內部肯定消化不掉,只能往外輸送,這就又盤活了整個廣西的水運和海運,運輸一旦盤活,說不定還有很多高務實沒想到的小產業也跟着被盤活了。

當然,對於廣西的糧食問題,高務實之前沒有辦法,現在倒是有個好消息給張任,就是高琦(高思棠)給他弄來了番薯和玉米的事。

玉米、番薯最大的優勢是適應力強,對土地要求不高,可以種植在貧瘠的山區丘陵坡地,不與傳統稻麥爭地。

不過根據高務實的印象,似乎從後世的情況來看,這些東西雖然中國南北都可以種,但似乎是北方玉米更多,而南方番薯更多,至於土豆,那倒沒個一定,似乎南北都多。

其實這是高務實沒有深究,番薯相對於來講是喜溫畏寒的,到了15度以下就停止生長了,所以在北方雖然也能種,但相對而言不如在南方長勢喜人;而玉米則不同,其耐寒性要更好一些,而且還有一個關鍵點,是北方喜歡種植玉米的重要考量,就是玉米桔稈的作用。

玉米桔稈不僅可以粉碎還田(大致上來說,北方除東北外,地力相對而言不如南方平原肥沃),而且可以製成飼料——這一點尤其重要!

北方的畜牧業歷來就遠超南方,甚至大明還要求民間養馬(當然這會兒其實基本流於形式了,就算有,良馬率也不高),因此玉米桔稈這種極其優秀的飼料,在北方的作用會遠遠高於南方。

高務實雖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他相信後世的農業專家總不能都是吃乾飯的,既然北方多玉米,而南方多番薯,那肯定是有其原因,其中的道理絕不可能僅僅是北方人愛吃玉米,而南方人愛吃番薯這麼淺顯。

因此,在找到土豆之前,他定下的計劃就是北方大力推廣玉米,南方大力推廣番薯。

爲什麼不同時推廣?

因爲集中精力纔好辦大事啊!他手底下的人雖然很多了,但往整個大明一丟,還不是滄海一粟?推廣一種新的農業作物,自然要專心一點。

所以他二話不說就向張任推薦了番薯。

可惜高琦搞到的番薯雖然不少,但被高務實這裡分點、那裡分點,他現在隨行帶着的卻不多,思想鬥爭了好久,才帶着張任回到天池別院,萬般不捨地拿出兩個來,讓手下人烤一個、煮一個。

不一會兒,張任用力嗅了嗅,詫異道:“這番薯怎的如此……異香撲鼻?”

高務實心裡好笑,烤紅薯嘛,的確是“異香撲鼻”,想當年街邊小攤烤個紅薯,隔着一條街都聞得到。

結果不必說,這兩個番薯——也就是紅薯——直接征服了張任。

當然,他並不僅僅是覺得好吃,那個其實倒是次要的,關鍵是高務實介紹這玩意可以隨隨便便種在山上,甚至都不怎麼需要管,產量還特別大,比種田還高得多。

那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就算它沒有成爲大明百姓的主食,至少也是備荒的神物!

尤其是對於廣西而言,這就更不得了了!

廣西沒幾畝田,全是山啊,這東西能種在山上,產量還那般巨大,可不是神物?

“此天賜之寶也!”張老頭激動萬分的樣子,讓高務實再次感受到了大明“土著”對糧食的關切,甚至遠超他這個知道小冰河期厲害的後來人。

張任緊緊抓住高務實的手,道:“此物尚有多少種子,能不能先留一些在我這裡,我要親自種幾畝……哦,在山上種幾畝看看,倘若真如求真所言,老夫代廣西……不,代天下百姓向你磕頭致謝!”

高務實嚇了一大跳,連說不敢——開玩笑,這老夫子資歷比他老多了,讓他磕頭致謝,以後自己還要不要混了?

當下拿出演技,來了一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戲碼,又說了一番感天動地的話,彷彿他高龍文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終於搞到此物的樣子,把個張任感動得不行,一再強調只要試種成功,定要上疏給高按臺請功。

妙啊!

高務實心道:請功這種事,我自己幹可不如張任代勞,如果他老夫子肯豁出老臉,在請功的奏疏上說得誇張些——其實倒也不用誇張,紅薯真有那麼厲害——到時候我豈不是又要來一次名揚四海?

當然,名揚四海是小事,高某人現在也不怎麼缺名望了,關鍵是這東西在廣西推廣開來之後,就可以向各地輻射,到時候可以解決多少饑荒問題?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番薯推廣一旦搞成了,我的浮屠怕不是能修成通天塔!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要是將來有人把番薯叫成什麼“高公薯”之類的,我高務實光憑這一件事,就不算枉來大明走一遭了!

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091章 遼東苑馬寺卿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054章 明修棧道(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204章 京華集團的定位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111章 交接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08章 隱情(中)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096章 興趣培養(下)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149章 不急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102章 皇上,機會難得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064章 聯名信第273章 倒臺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109章 喜與憂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199章 傳教士?第099章 高拱秉國(上)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55章 霧裡觀花(上)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