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

高務實的這個辦法,放在他前世的官場,算是十分盛行的正常套路,所以他完全可以信手拈來,但是這種辦法在明朝時卻實在算不得“正常”,也許是因爲歷代皇帝在理論上都是口含天憲、大權獨攬,有着言出法隨的無上權威,因此根本沒有想過使用這種以反腐爲手段來專門針對某人或者某一批人的“體制內辦法”。

但高務實就不同了,他的前世是體制內的人——某鎮黨`高官,雖然級別不高,但好歹也是一個鎮的一把手,一些常見的套路還是清楚的。當初他大學畢業本來留在市裡工作,因爲本身是農村出身,家境不說貧寒,也頂多算是剛剛過了溫飽線,所以工作還算努力,再加上運氣不錯,於是進了某市局。三年後,因爲一些他自己也不是特別瞭解的原因,被調任該市下轄的某縣,成了縣委辦公室的一員。沒兩個月,從別縣調來的新縣高官又挑中了他,於是成了書記的秘書。

幾年後,該書記因爲年齡關係到站下車。按照慣例,領導退休前會給秘書做出一些工作安排,於是該書記以響應中央號召和貫徹省、市委關於提高基層班子年輕幹部比例的指示爲由,安排他去了下面某鎮擔任鎮黨委副書記、副鎮長並代理鎮長,隨後自然是順理成章的當選鎮長。又過了兩年,原鎮黨高官上調縣府,他就被扶正成了鎮黨高官。

說起來,他那個時候倒也算得上年輕有爲,所以整個人也是一門心思想要做出政績好往上爬,基本上算是屁股很乾淨的那一類幹部。當然,這不代表他就是個二愣子,不懂體制內的那些套路——秘書出身的幹部要是連這都不懂,那還混個什麼?因此面對朱翊鈞的問題,他幾乎不假思索就給出瞭解決辦法。

你們科道言官不是喜歡嘰嘰歪歪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對麼?行,我先不跟你爭這個子醜寅卯,我就看看你自己做得怎麼樣:先查有無貪腐,再查工作業績,又查家庭情況,甚至還查你士林聲譽。我還就不信了,像大明朝這麼一個封建王朝的晚期,類似海瑞那樣的道德標兵還能成打的出!要是有那麼好的吏治,大明還能在幾十年後就直接玩兒出遍地狼煙最終在內憂外患下徹底覆滅?

不過這個辦法的厲害之處馮保能想明白,卻不代表年僅八歲的太子殿下也能想明白,朱翊鈞這時就遲疑了一下,道:“我聽說科道官號稱清流,選拔嚴格,所任之人皆是素有清譽之輩……”言下之意對調查的結果頗不看好。

高務實卻笑道:“總要查了才知道嘛。再說,東廠有馮廠督這樣親信得力之人抓總,陛下和太子想來是極爲放心的。我料廠督若是負責此事,想必既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況且,東廠和錦衣衛去查一查,其實對於那些科道官而言,也能起到一些督促作用,至於究竟能不能查出什麼……那也不重要,反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嘛。”

咦,你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

於是朱翊鈞就準備點頭,旁邊的馮保見勢不妙,連忙插了一句嘴:“小高先生此策甚妙,只是有一樁麻煩……咱家愚魯,還望小高先生一併指點。”

朱翊鈞略微有些詫異地看了馮保一眼,似乎是沒料到馮保會插嘴,又或者沒料到高務實說得這般清楚了,馮保還覺得有什麼“麻煩”。不過他畢竟年幼,脾氣似乎還不錯,倒也沒有生氣,就等着高務實回話。

高務實自己心裡清楚,馮保對他一個小屁孩如此客氣,甚至到了不惜自貶身份的地步,其實完全是因爲高拱的關係,可不是因爲什麼“小高先生將來也定是閣老之尊”之類的扯犢子原因——就算高務實將來真能做到大學士去,那是多少年後的事了?那會兒他馮大廠督說不定骨頭都能打鼓了。

“廠公過謙了,不知廠公有何疑慮?”既然人家堂堂東廠廠督願意給面子,自己一個狐假虎威的小屁孩,還是不要得了三分顏色就開染坊了。

馮保居然還陪着笑臉,客客氣氣地道:“依小高先生此策,乃是以錦衣衛及東廠調查外廷文臣,尤其是調查的還是科道言官……若是萬歲爺爺確欲如此,咱家自然不敢有分毫推辭、更不敢有半點懈怠,只是咱家擔心如此一來,那些個科道官兒紛紛上疏,就……就可能說些難聽的話,這個,這個就未免不美了。”

高務實心中冷哼一聲,暗想:你怕不是擔心科道言官說什麼難聽的話吧?那些人罵起閹宦來,難道還有什麼時候不難聽了?更別提是錦衣衛和東廠這兩個皇帝的走狗鷹犬聯手去“欺壓正直良臣”,罵得難聽那簡直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是你們難道就沒聽習慣?你擔心的恐怕是罵的人多了,咱們這位耳根子太軟的皇帝頂不住勁,最後會拿你這位廠督大人去頂包吧!

但高務實能猜出馮保的心思,朱翊鈞卻不能,他這時奇道:“說難聽的話?爲什麼,當年設立錦衣衛、設立東廠,目的不就是要監督天下麼?父皇要查他們做得好不好,他們也敢說不對了?這天下還姓不姓朱了?”說到後來,語氣裡已經帶上三分慍怒。

太子這話顯然說得很孩子氣,但再怎麼孩子氣,也是出自於大明儲君之口,馮保的臉色就有些尷尬了——主要是他覺得接來下的話似乎不是很適合在高務實面前說。

不過高務實卻並不在意,反而幫他把他覺得不太好說的話說了出來:“殿下,廠公的意思是,文臣們原就敵視東廠與錦衣衛,此時若讓東廠和錦衣衛負責調查科道言官,這些人恐怕是不服氣的,到時候送上來的‘請罷東廠錦衣衛無故調查清正言官事’之類的奏章以及對東廠廠督、錦衣衛指揮使等人的彈劾,怕是要堆滿整個通政司。”

朱翊鈞到底是太子,知道“羣臣激憤”的威力,聽了這句話不禁就有些慌神:“這……這麼嚴重?”

高務實卻面色平靜,說道:“嚴不嚴重,其實那要看聖上怎麼看了。”

朱翊鈞微微一怔,繼而奇道:“都……這樣了,難道父皇會覺得是小事嗎?”

“錦衣衛乃太祖高皇帝所設,成祖時立爲永制,而自憲宗時起,錦衣衛但奉皇命,即可調查任何人,且不經刑部、大理寺乃至都察院等過問——列祖列宗有規定科道言官就不能查了嗎?殿下,錦衣衛是聖上的錦衣衛,是‘天子親軍’,查誰不查誰,自然是聖上說了算,輪得到外廷議論嗎?”高務實微微一笑:“此祖制也,外廷何以喧譁紛擾?”

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170章 他們的船有妖術!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57章 支持(4更)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095章 破虜(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096章 馮保倒臺(五)第4更!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046章 冰底潛流(中)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154章 糾結第086章 麻桿打狼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090章 降服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96章 地雷陣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122章 覆滅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115章 封爵?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