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

bookmark

要說朱翊鈞怕了蒙古,那是真冤枉他了,他根本不怕蒙古人。

眼下蒙古本就是個分裂的局面,土默特這邊,哪怕自己只是鎮之以靜,估計也應該能延續現有的局面。而察哈爾一邊,光憑去年圖們那場不成功的“合擊寧前”就知道對方不能給大明造成多大威脅。

然而,這一切都是指大明不主動出擊的情況下,守在長城以內,靠着戚繼光、李成樑的威名,完全可以震懾住察哈爾及周邊蒙古部落;靠着高拱當年的餘蔭,也完全可以用利益籠絡住土默特及周邊的蒙古部落。

但也就僅止於此了,讓他現在派兵出塞,在大草原上跟蒙古人打一場,他是缺乏信心的。

土木之變雖然過去這麼多年的,但那次事變造成的危害至今還影響着大明。而現在的大明,論軍力、論國力,真的比得上英宗早期麼?怕是有點難說。

不說別的,當年的京營一下子就能拉出二十多萬精銳之師出征塞北,現在的京營……猶記得嘉靖時下令京營準備出征,整個燕京城都哭成一片了。

當然,現在估計很難“哭成一片”,因爲京營能派出去打仗的就沒幾個兵,這隻要看去年的大閱就知道,京營選來選去,最後參閱的軍隊才一萬多人。

雖說在朱翊鈞的印象中,這一萬多人的表現還是不錯的,但他也不傻,他很明顯就能看得出來,高務實看着這羣京營精銳的眼神,就彷彿在打量一羣羊,根本就是面無表情的。

倘若真是精銳,務實肯定不會是這個態度。

朱翊鈞知道自己不懂軍務,但高務實的戰績讓他覺得高務實是懂軍務的——安南之戰打得跟張輔當年一樣,完全就是橫掃千軍如卷席啊!這自然是懂軍務的,毫無疑問。

所以高務實既然不看好京營,朱翊鈞自然也就不怎麼有信心了。這一點,他受他父皇隆慶的影響不小——我自己不懂沒關係,相信身邊的輔臣就好。

高務實當然不是輔臣,但在朱翊鈞心目中,這就是輔臣啊,從父皇那時候起,就是做輔臣培養的嘛。

當然,也許京營根本不需要出動,說不定邊軍就能扛住。現在京師北邊從東往西,一路鋪開是遼東李成樑、薊鎮戚繼光、宣府麻錦(麻貴的哥哥)、山西郭琥,都不是好惹的人物。哪怕最年輕的麻錦,也從軍二十多年了(世代將門,從軍早),不說身經百戰,幾十戰估計少不了。

而大明的武將能夠做到“在任”的,論戰績肯定都是勝多敗少的,因爲敗績多的早就被文官弄下去了——你們是將門,又不是勳貴,也就打仗這麼點用,如果還打不了仗,養着你們吃乾飯嗎?

可是,如果插手土默特的事,那就不光是守了,搞不好還非得出兵塞外不可。

這就不好辦了,雖說大明自從和俺答做起生意來,買馬的數量比以前大得多了,可是俺答也不蠢,他主要是賣騸馬,又不會傻兮兮地賣給大明良種種馬,良種種馬全靠京華偷買回來。

再說大明買回來也養不了太多,一是牧場不夠,二是養不起。這兩件事是相輔相成的,因爲牧場不夠所以養不起——牧場不夠就代表要買草料、買精料,一萬騎兵的養兵費用差不多要超過五萬步兵。

所以大明現在的騎兵,全國上下加在一塊兒也沒超過六萬,其中真正能戰的估摸頂破天四萬騎。

更糟糕的是,這四萬騎兵,李成樑那邊就佔去一半還多。實際上早年馬芳還沒有致仕的時候,宣大山西三鎮的騎兵不比遼東少,但後來宣大無戰事,十年下來騎兵反而還減少了一些。

那麼,拿步兵出塞?別做夢了,別的不說,光一個糧道問題就能急死人。

這也是朱翊鈞爲什麼覺得高務實的計劃更好,因爲按照高務實的計劃,相當於大明暗中控制了土默特高層,到時候大明就算派步兵去蒙古,至少糧草問題好解決一些——土默特這些年因爲漢化的關係,也開始種糧食,雖然還不夠養活他們自己,但他們畢竟不是以吃大米麥子爲生的,一旦到了必要之時,這些米麥都可以暫時讓大明的士兵先吃,應急總行吧。

朱翊鈞思來想去,覺得這件事不確定的因素太大了,遲疑着道:“蕭大亨此前頗有孝名,但卻未經大事,此事讓他來辦,朕實在有些不放心。”

蕭大亨是現任宣府巡撫,乃是離土默特最近的封疆大吏。他是嘉靖四十一年的進士,初授榆次知縣,累遷戶部郎中,因念母上書請求歸養。未到家,聞母病歿。守喪結束復官,歷任布政使、按察使。萬曆八年,任寧夏巡撫,萬曆九年改任宣府巡撫。

正如朱翊鈞所說,此人有孝順的美名,但沒有經歷過什麼大事,辦事能力如何,不是很好斷定。

高務實便問道:“宣大總督鄭洛如何?”

朱翊鈞嘆息一聲,道:“他和蕭大亨有什麼區別?”

鄭洛,字禹秀,號範溪。保定府安肅縣遂城人,高務實當年回新鄭考試,經過安肅縣時,曾經住在他的別院,那次還遇刺了……

鄭洛爲嘉靖三十五年進士,除授登州推官,複審聚衆盜礦案,改原判之誤,百餘無辜人獲釋;查糾已判孫華搶劫案,使冤屈昭雪,真兇獲捕,深得民心,遂被嘉靖下詔任命爲御史,專主糾察。

嘉靖四十一年,鄭洛奉旨查辦鄢懋卿等貪污鹽課案,查得嚴嵩是禍首,可嘉靖詔斬鄢懋卿,鄭洛唯恐朝廷避重就輕,違旨改鄢懋卿的死罪爲革職戍邊,震驚全朝,文武皆服。

嘉靖四十三年,以巡按四川、監察御史的身份擔任四川鄉試的監臨官。萬曆二年,轉任右僉都御史、兵部右侍郎。萬曆七年,改任宣大總督。

這位其實比蕭大亨要強一點,至少當年還是有牛逼事蹟的,雖然跟軍務無關,但跟政務好歹是有關係的,至少可以看出此人比較有擔當。

當然,更關鍵的一點是,他是王崇古用出來的人,跟高務實同屬一派。

可是現在皇帝覺得他也未必能主持這麼大的事,那就難辦了。

高務實想了一會兒,也沒有什麼好主意,關鍵是這件事必須得有一個善於臨機決斷的人主事,而且還要有全權才行。

朱翊鈞忽然道:“要不你去?”

----------

緊趕慢趕,這一章還是遲了兩分鐘……

第100章 胡鬧!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08章 在宮中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056章 棘手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235章 臨別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131章 急,不急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122章 覆滅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109章 喜與憂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42章 纖幫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132章 遇刺!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242章 神兵天降鐵壁關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五)第4更!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251章 取勃固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75章 臣要要官了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148章 娛樂活動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073章 厚道人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025章 要不你去?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