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殺意已決

這話,也就是高務實說出來,朱翊鈞纔沒有立刻跳起來,要是換個人來說,搞不好朱翊鈞就會想都不想直接丟出一句“亂臣賊子!安敢離間太后與朕母子之情,居心何在?”

但高務實這話,還是讓朱翊鈞一陣頭皮發麻,母后多年的威嚴讓年輕的皇帝心裡一陣發虛,囁嚅着,猶豫難決。

高務實拿自己老媽沒什麼辦法,但勸起朱翊鈞來卻是頭頭是道,這並非他寬以律己、嚴已律人,而是他和朱翊鈞的身份不同。

高務實就算成就再大,他的身份也沒有多少特殊性,在老媽面前,唯一的身份就是“兒子”罷了,以大明的規矩和習俗,母親責罰兒子甚至不需要什麼理由,兒子也沒有理由能違逆母親。

朱翊鈞卻不同,他的身份擁有獨一無二的特殊性。

他是皇帝。

是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的那個“主”,是身披日月星辰、肩挑社稷山河的那一國之君。

他是兒子,但更是皇帝。

天地君親師,君在親之前,所以高務實剛纔說“國朝制度卻非兒戲,後宮干政之大忌,不論輩分,不計親疏”,就是點醒朱翊鈞這一點。

但對於朱翊鈞而言,此時的感想大概就是“道理我都懂,但還是……怕啊!”

他的這點心思當然瞞不過高務實,因此這位敢於離間天家母子的亂臣賊子繼續獻上餿主意道:“皇上不必擔心太后,臣有三計,管叫太后默認皇上的處置,並且今後自然放手,不再插手朝廷事務。”——公主大婚固然是天家之事,但天家無私事,高務實這麼說也沒什麼問題。

一聽高務實能確保太后不至於發飆,朱翊鈞頓時坐不住了,忙問:“竟有三計?快快道來!”

小樣,還以爲你真不想拿回大權呢……

高務實一臉肅然,道:“一計,恭請仁聖太后與皇上一道去慈寧宮,並將陳洪叫去,當場對質,興師問罪。”

“這個……”朱翊鈞乾咳一聲:“所謂打狗還得看主人,萬一母后……”

高務實恍如未聞,自顧自地說道:“二計,請永寧長公主同往,什麼話都不要說,只要做好一件事。”

“啊?做什麼?告狀嗎?”朱翊鈞愕然一愣。

“不,長公主只需要哭。”高務實面色陰沉,但語氣卻淡淡地:“哭得越狠越好,若是能哭得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的那般模樣,那就再好不過了。”

這下子朱翊鈞品出一些味兒來了,試探着問道:“你的意思是,讓堯媖用哭聲堵住母后的嘴,讓她心中內疚,從而無法開口?”

高務實微微點頭:“大致是這個意思。”

“哦……”朱翊鈞拖長了語調,最後忽然道:“是個好主意,不過你這一計,我倒是還可以再完善一下。”

高務實略有意外,問道:“皇上有何補充?”

“讓堯娥和翊鏐幾個一塊兒去,不管是幫着堯媖去哭,還是在一邊勸解堯媖,我看都很好,都有同樣的效果。”

高務實眼前一亮,撫掌笑道:“皇上聖明,此策妙極。”

能被高務實心悅誠服地誇讚可不容易,朱翊鈞聽得露出心滿意足的笑容,但還是下意識謙虛道:“誒,這都是你的計策好,我也就是補充一二,當不得什麼……你繼續說第三計。”

一對奸臣昏君商議起對付太后的計劃來,真個是臭味相投,居然有些惺惺相惜,差點忘了眼下的局面實在不適合這般開懷一笑。

高務實醒悟得比較快,馬上收斂了笑容,繼續道:“三計,從頭到尾只罵陳洪,千萬不要有半句牽連到慈聖太后,一定要把陳洪的所作所爲定義成‘辜負太后隆恩’,切不能讓太后有何誤會。”

這個道理很簡單,陳洪現在就是隻雞,殺雞儆猴所用的那隻必死無疑的雞,所有的罪名都必須由他一個人扛下,尤其不能把李太后拖進去,以防李太后爲了保護自己的令名而胡攪蠻纏、強詞奪理。

雖然李太后真這麼做的話,外廷只要不眼瞎都能看得出來,但太后本身也是特殊人物,有時候外廷臣子就算看出來了也不方便說,那就尷尬了,搞不好會出現僵局,這可不是高務實想看到的。

但把罪名通通丟給陳洪,這事兒可能遇到的阻力就小了無數倍。

首先李太后有可能態度軟化,只想着趕緊把“害了親女兒一輩子”的鍋給甩出去,以免將來每次面對朱堯媖都滿肚子內疚——人就是這樣,會下意識給自己找藉口。

就好比一個猥瑣的人不會覺得自己猥瑣,反而會覺得說自己猥瑣的人都是故作清高;一個刻薄的人不會覺得自己刻薄,反而會覺得說自己刻薄的人都是故作大度。

其次朱翊鈞和陳太后處置起來可以放開手腳,畢竟陳洪這個司禮監掌印大太監在外人看來固然威風八面,但在皇帝和仁聖太后面前,也無非就是區區一家奴,殺之如殺一狗。

大明可不是大唐,唐朝的權宦作爲神策軍的實際掌控者,有禁軍兵權在手,廢立天子如同喝涼茶一般輕鬆愜意;大明的權宦卻只能倚仗皇帝的寵信狐假虎威、狗仗人勢,強如八千女鬼,崇禎稍稍穩定局面之後也是說辦就辦,“九千歲”一點抵抗力都沒有。

辦太后,大明朝查無先例;辦閹豎……呵呵,那可是天下稱頌啊。

更何況,這個陳洪是李太后的親信,又不是他朱翊鈞的親信、陳太后的親信。

朱翊鈞一下子就想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聽得連連點頭,不過到了最後,他卻有些遲疑地左右張望了一眼,壓低聲音問道:“仁聖太后那邊,該不會……”

他沒有把話說完,但高務實自然聞絃歌而知雅意,朱翊鈞的意思無非是陳太后該不會看出他想借機收回大權,全面親政,從而不肯配合吧?

這一點高務實顯然早有準備,平靜地道:“皇上放心,仁聖太后深明大義,絕不會有所遲疑的。”

“哦?你肯定?”朱翊鈞似乎不太確信。

但高務實很確信,重重點頭:“臣肯定。”

朱翊鈞深深看了他一眼,也重重點頭,道:“好,朕信你。”

----------

感謝書友“卡窿八萬”的萬點打賞,謝謝!

感謝書友“卡窿八萬”、“書山老書蟲”、“黃金髮123”的月票支持,謝謝!

這個月因小姨來看病的事耽誤了不少更新,昨天甚至搞出個一更,沒臉求票了……溜了溜了

第147章 不與聞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046章 冰底潛流(中)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130章 立威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129章 關係第085章 議定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104章 高務實依賴症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139章 兩位侍郎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144章 內因第112章 入城式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205章 政策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285章 兩個女人的戰爭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031章 務實被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