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

bookmark

憶昔永樂十八年的歲末,正值成祖遷都北京的前夕,京城的營建工程已近尾聲,隨着那些堂而皇之的宮殿官署相繼落成,皇城的東安門迤北,建起了一座院牆格外高大,黑牆黑瓦詭異的衙署。

此處,便是後來令人談之色變的特務機構東廠宦官衙門。

說來也怪,那個濫殺功臣、專制獨裁的明太祖朱元璋,並沒有重用宦官,甚至還規定:“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他的繼承人建文帝朱允墳遵循了不用內臣的祖制,結果宦官們都去投附了起兵靖難的朱棣。

明初這一政治變遷,使宦官命運得到轉機。可以想見,當一羣執役宮中的皇帝家奴,突然步人政治舞臺,並以一種複雜心態和特殊身份充當起皇權專制鷹犬時,那種忠誠、熱情和能量,實在是足以使天下瞠目了。

永樂遷都後建立的東廠,經歷過懷疑,經歷過責難,經歷過與文官集團的鬥智鬥勇,但一直與皇帝相始終。

隆慶駕崩前夕,曾經教導太子朱翊鈞,掌握大權並不難,只要緊緊抓住兩點就行了:京營和廠衛。

這座陰森的衙署,在外界的眼中正如一座活地獄,但它卻是大明皇權至今不受任何挑戰的兩大保障之一。

東廠大門朝南,但這一扇大門是終年緊閉的,在西南另有一門出人,這樣的形制,更增加了一種詭秘恐怖氣氛。

大門內爲正廳,廳左另有一小廳,裡面供有岳飛的畫像。大廳後有一磚影壁,壁上雕有狻猊等獸,以及狄仁傑斷虎的故事。

廳西有一祠堂,裡面供奉着歷代掌東廠宦官的職名牌位。祠前有石坊,坊額上刻有“萬古流芳”四字。

稍南是座刑獄,專門用來收系重犯。

按制,東廠設提督太監一人,通常由司禮監第一秉筆太監擔任,本任東廠提督黃孟宇便是以司禮監第一秉筆太監兼任此要職。提督以下設掌貼、領班、司房四十餘人,十二夥管事,按子醜寅卯排列,各領擋頭辦事,共計百餘名,其下有番役千餘人,

東廠提督的關防上刻着“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關防”,比之其他官署多了“欽差”的頭街。既然有皇帝欽差的身份,一切所爲均代表着皇帝,自是不會有任何人膽敢相違忤了。此外又刻制密封牙章一枚,上刻“東廠密封”四字,專門用來密封上奏的情報。

這兩件東西,現在正擺在正廳主座的桌案上。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主桌今日設了兩個席位,正印提督黃孟宇坐在右邊——以明人的習慣而言,這是次席。

左邊的主位坐着一名年輕人,身穿大紅紵絲飛魚曳撒,面色平靜,甚至微微有些眯着眼的意思,但在場二十餘名大璫在他面前無不凜然警醒,屏息凝神,生怕錯過他口中說出的哪怕一個字。

所有大璫都清楚,此子既非勳貴,更非宦官,乃是徹徹底底的文臣。

在過去許多年中,大明最常見的一種畸形政治生態鏈,便是皇帝怕文臣,文臣怕宦官,宦官又怕皇帝。

但衆所周知,眼前之人不在這個循環之中。

他是高務實,一個不怕宦官的文臣。

因爲,他比任何宦官更受皇帝的信任。

這種信任有多驚人?驚人到皇帝剛纔下達的口諭中就明確說了:“賜高卿天子劍,領東廠、錦衣衛徹查陳洪一案,凡有其黨羽鷹犬,盡數捉拿歸案,如遇隱瞞、抵抗等,準便宜行事。欽此。”

“便宜行事”之權,皇帝給得不算少,不少要地疆臣都有此權,然則東廠、錦衣衛本就權勢滔天,還有幾個能拿到“便宜行事”之權的?更遑論,還賜了天子劍。

陳洪雖是司禮監掌印,但由於黃孟宇跟他不是同一個“老闆”,他這個掌印大太監的權勢,相對來說是比較有限的,對付這樣一個人,怎麼看也似乎用不着如此陣仗纔對。

可是,正因爲異常,這些大璫們的態度纔會如此恭謹,生怕做錯一丁點兒,給自己招來無妄之災。

身在東廠這個特殊的衙門,大璫們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準則,譬如說越是想不明白的事,就越不能多問,且越要嚴格執行,因爲這裡頭所涉及的問題,肯定不是他們這小胳膊細腿扛得住的。

然而高務實的態度並非作僞,他半眯着眼,也不是故作神秘、佯裝深沉。

他只是困了,而且又深知這一切的內幕。

忙了一天的生日宴,又連夜回城,安排幾條線“合圍慈寧宮”,哪怕他這具身體正是最具活力的年歲,到了現在這個下半夜,也實在累得眼皮子打架。

年輕人精神頭雖好,可是也貪睡啊,六首狀元又不是真的天上星君。

但如果眼下的事情還真的很重要,他也不至於如此。能犯困,說明在他看來,後續已經不會出什麼意外了。

朱翊鈞搞出這麼大的陣仗,說到底還是年輕人沉不住氣,有一點“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做派。

他是想立威,想讓天下人都知道,他萬曆天子已經完全可以君臨天下,不需要兩宮太后再繼續對他指指點點,他自己能比太后做得更好!

高務實唯一稍稍費了點心思琢磨的,只是朱翊鈞爲何不拘常理,讓自己一個文臣來暫時領導廠衛。

事有反常必有妖,高務實不能不琢磨朱翊鈞這個舉動的潛臺詞。

朱翊鈞的政治頭腦並不差,雖然偶爾還會表現出年輕人的氣盛,但氣盛不代表瞎搞,他再怎麼激動,作爲六歲就封了太子的人,也不可能不明白文官來統領廠衛意味着什麼——哪怕只有這一夜呢。

爲了表明他與自己君臣一心?不會,這一點還要表明嗎?京師百官,甚至天下官員,但凡還沒瞎的都看得出來了,何必多此一舉!

那麼,就只能看做是他在向文官集團示好。

可是他爲什麼要示好呢?爲什麼又偏偏是在這個時候示好呢?

是因爲他怕逼太后放權一事引起朝野非議,還是因爲……王恭妃的肚子?

----------

感謝書友“sugarsugar”、“書友20190619190037312”的月票支持,謝謝~!

王恭妃的肚子有什麼事,大家能猜到吧?

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257章 後續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090章 降服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289章 封賞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206章 弒嶽(下)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005章 升官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225章 三策(中)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154章 糾結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87章 回京嘍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102章 皇上,機會難得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五)第4更!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116章 陽謀!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283章 皇上,切蛋糕了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049章 誰種的蠱?(四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146章 朕來救你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102章 皇上,機會難得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