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死有餘辜

樑邦瑞死了,樑家也樹倒猢猻散,皇帝對此很是冷淡,雖然仍舊下令以駙馬之禮儀將樑邦瑞收葬,只是,除此之外就再無半點表示了,到了最後,樑父樑母的屍體還是家中親戚看不過去才幫忙收殮。

厚葬就不必指望了,他們也沒那個能力,樑家的產業要是放在平時,在樑父樑母和樑邦瑞都死了的情況下,他們勢必要爭得頭破血流,可現在卻成了一個燙手山芋,誰也不敢去接。

到最後,這羣人一商量,雖然推了個人出來繼承,然後轉手以一百兩銀子打包賣給了朱應楨。

朱應楨當然也就是頂了個名,具體勳貴們怎麼分,那是後話了,頂他的名義純屬爲了避免麻煩——成國公這樣的頭號靖難系勳貴,腦袋上是不怕多點髒東西的,畢竟他只要不造反,誰也弄不死他。

永寧長公主一身素裝地出席了樑邦瑞的葬禮,這位長公主殿下的面色一如既往地冷淡,這是她知道婚事不可避免後的常態。

長公主殿下全程禮儀到位,無可挑剔,但卻一言不發,事畢之後也未做任何停留,直接回了宮,連公主府都沒去。

不過,卻有細心之人發現,長公主殿下回宮之時,隊伍裡有兩名小太監悄然離隊,往城東的朝陽門而去了。

朝陽門那邊今天很熱鬧,與樑邦瑞這個駙馬的葬禮相比,簡直熱鬧了一百倍還不止。

那裡,是高務實今日離京要走的道路,京中前來送別的人多到幾乎把朝陽門都給堵了。

一開始最大的新聞,是元輔張四維親至朝陽門,來給自己這位外甥送行。

以大明朝的習俗,外甥送舅舅那沒什麼好說,理所應當。然而舅舅送外甥,這就比較少見了,尤其是這位舅舅還不是普通人,乃是當朝首輔!

張四維雖然不是張居正那樣喜歡擺架子的首輔,不至於需要三十二擡大轎,但卻也不是高拱、郭樸那種首輔,一輛牛車就能打發。他的綠尼大轎是按照規定的最高標準打造的,不違制但精雕細琢,盡顯這位首輔的深厚身家。

當然身家這種東西很難說,高務實這位大明首富還在這兒呢,他的出行就簡單多了,一匹烏珠穆沁白馬就是他的座駕。

只是這匹寶馬的價值,沒準還真不比張四維的綠尼大轎便宜,這是把漢那吉送他的那一批烏珠穆沁白馬中的馬王,別說大明國內了,就算放眼整個蒙古草原,能與之相提並論的怕也不多。

至於會不會有浪費之嫌,把漢那吉和高務實顯然都沒去考慮。

張四維這次來顯然是給高務實造勢,畢竟高務實的身份本來就擺在這裡,此次去遼東上任又有首輔親自送行,這樣一來,遼東官場上除非鐵了心跟實學派槓到底的那種人之外,得知這一陣勢都得偃旗息鼓。

但送別的高潮居然還不是張四維親至,而是皇帝的聖旨突然到了。

聖旨的原文不必贅述,但意思必須說一說。

皇帝在聖旨中,自高務實從隆慶年間成爲他的伴讀開始,一直到這次漠南之戰和“除陳洪”的功績全部回顧了一遍,其中尤其把高務實這位六首狀元的身份和漠南之戰的意義大肆吹噓,然後表示德懋懋官、功懋懋賞,此前高務實的升官與這次的賞賜並非同一碼事。

結果這道聖旨願意居然是給高務實的賞賜,只是看起來總讓人覺得有些“補賞”的意思。

皇帝這次的賞賜其實談不上多麼實際,不過在大明朝的習俗下,還是挺有誠意的了。

“賞大紅紵絲蟒衣一襲,金冊十張,玉帶十條,彩叚十表裡,宸翰‘安南定北’一幅。蔭一子中書舍人、一子錦衣衛指揮使。”

高務實聽到陳矩一臉笑容親自念出的聖旨時,腦子裡的第一反應是……

臥槽?!

那什麼金冊十張,玉帶十條,彩叚十表裡,這都是無所謂的玩意,高務實哪裡會缺這種東西?

不過,剩下幾條就不同了。

首先這“大紅紵絲蟒衣一襲”就很震撼。即便嘉靖以後,幾種超品的袍服賜予漸漸氾濫,但再怎麼氾濫,這蟒衣,也就是後人常說的蟒袍,那也不是尋常人能獲得的。

勳貴獲賜蟒衣是最容易的,比如朱應楨和張元功兩個,啥事沒幹,但都穿着蟒衣,不過這是投胎投得好,沒法比。

武將方面得到蟒衣以前算是比較容易的了,但現在反而開始變得困難,大明獲此殊榮的將領也不多,眼下在職的重將之中,似乎就戚繼光和李成樑各有一襲,其他人高務實就彷彿沒有什麼印象了。

文臣獲賜蟒衣以前很難,現在反倒比武將容易,但是通常來說,一般都是閣臣纔有這個機會,而且是在得到大功的情況下獲得。獲賜蟒衣的文臣,似乎最不濟也得是個九卿之一,特別是六部尚書和左都御史在立下大功之後。

可他高務實獲賜蟒衣,這就有點聳人聽聞了。

他現在級別倒是上來了:遼東苑馬寺正卿是從三品,山東按察使甚至是正三品,可是這外官的三品官曆來不頂用——當初他在廣西做巡按的時候,什麼布政使、按察使在他面前可都是恭恭敬敬的。

不過朱翊鈞似乎就是鑽了這個空子,因爲九卿之中如太僕寺卿、太常寺卿也只是正三品,但卻是有機會獲賜蟒衣的。

只是……這玩意你就不看看年齡和資歷嗎?高務實才二十歲!

弱冠服蟒,這他孃的是國公爺的待遇啊!

難怪陳矩唸到這裡時,直接就是全場肅靜,誰都震撼住了不是?

而後續的賞賜也不是開玩笑,宸翰“安南定北”的御書一幅,這掛在家裡不得是個祖傳之寶?

聽起來都牛得不行啊,要是位閣老獲得這樣的宸翰也就罷了,可他高務實實際上還只是個兵備道呢!

而兩個恩蔭名額也有意思,一般而言,這恩蔭都是一功一賞,可高務實偏偏一次得了兩個,而且還是一文一武。

皇帝這是在表達什麼意思?文武雙全,還是功蓋文武?

況且這恩蔭的規格是不是也太高了點?中書舍人雖說是文職恩蔭的第二個檔次,略低於去尚寶司的那一批,但誰不知道中書舍人的發展前途可比去尚寶司好啊!

尚寶司幹到底也就是個尚寶司卿,級別雖然倒也有個三品,可是沒權啊,一個專業蓋章的而已,而中書舍人本身就是乾的秘書活,消息格外靈通不說,幹得好了還可以“轉正”去其他衙門當官,這倆能比?

而錦衣衛指揮使,這就更是破格了,昔年高拱、張居正這些人的武職恩蔭,也大多就是個錦衣衛千戶,這指揮使好像還是過去正德和嘉靖時期纔有過的恩蔭。

衆人朝高務實望去的眼中更添了幾分複雜。

唯有朱應楨和張元功兩個沒心沒肺的傢伙笑嘻嘻地上前,一左一右拉着高務實的手道:“妙哉,妙哉!求真啊,看起來皇上對你那真是……嗨!我都不知道怎麼說了,總之一句話,做哥哥的等着你將來文官稱公!”

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56章 棘手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147章 不與聞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162章 二段擊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259章 妖書案?第273章 倒臺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057章 財迷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225章 三策(下)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039章 恰臺吉的底線第246章 前鋒之戰(中)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246章 前鋒之戰(中)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132章 遇刺!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141章 沒轍了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097章 奪城殺兄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053章 善後安排(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102章 利用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096章 地雷陣第289章 封賞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117章 意外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