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第917章 知縣老爺的鐵腿功

第917章 知縣老爺的鐵腿功

認出韓誠科後,朱慈烺沒有驚動他,繼續吃喝。

韓誠科也沒注意朱慈烺這邊,一味的在那喝茶吃花生米,似乎心中有事。

略顯尷尬般的安靜後,忽然門外傳來一陣鑼鼓開道之聲。

衆人擡頭望去,只見外邊的官道上行過密密麻麻的一大羣人,有官兵、有師爺、還有丫鬟、常隨等,他們衆星拱衛的圍着一乘官轎浩浩蕩蕩的走過。

“這誰呀,排場都快趕上欽差了!”

朱慈烺皺着眉頭,面露不悅。

只聽噔的一聲悶響,韓誠科將茶碗擲於桌上,黑着臉道:“哼,不過一個七品知縣,好大的派頭!”

喜歡的老闆娘聞言,連忙道:“哎呦客官,您可不能這麼說,當官的哪裡能沒點排場?”

她一張嘴話就停不下來了,開始在韓御史面前說個不停,什麼‘民不與官鬥’、‘客官小心惹禍上身’之類的話。

朱慈烺不由瞧了韓誠科一眼,作爲都察院御史,官員作風之類的事情,他還是有權管的,且不知他會如何行事。

韓誠科的耐心很好,不僅沒被話癆的老闆娘煩着,反而主動與之攀談,詢問道:“敢問大姐,你們汲縣這位縣官作風如何?”

老闆娘一愣,哪裡敢直接回答這種問題,只是模棱兩可的道:“我們汲縣這十年來,一共換過四位知縣,除了第二位在上任的第二年就被聖上砍了腦袋,其他的基本都一樣。”

接着,老闆娘一直左顧而又言它的轉移話題,極力避免評論縣官。

韓誠科不死心,繼續問道:“那這位縣官的火耗收了多少?”

所謂的火耗,就是地方官府向百姓徵稅,百姓交的散碎銀子會被官府統一重鑄爲銀錠時的折耗,始於萬曆年間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

然而在當地官府徵稅時,加徵的“火耗”往往大於實際的“火耗”,比如一兩稅銀經火消耗了一錢,賦稅十兩的話,百姓就得繳十一兩。

一兩銀子火耗二錢,十兩銀子的稅,就得交十二兩。

火耗是不固定的,到底損耗了多少,只有官府自己知道,因此各地官府收的也不一樣,差額就歸當官的了。

一句話,清官要的火耗少,貪官要的火耗多。

一個縣每年繳納的各方面稅金何止上萬兩,每兩要是多收一錢火耗,一萬兩就多了一千兩,十萬兩就多了一萬兩,若是多收二錢銀子,縣官可就發達了!

通過火耗,可以直觀的看出縣官的貪婪程度,剛纔韓誠科詢問老闆娘火耗的事情,就是爲的考察吏治,看汲縣的官是怎麼當的。

朱慈烺聽後,微笑着搖了搖頭,暗道這個韓誠科真是個榆木腦袋。

朕進行了新幣改革,頒發銀圓制,其中一項便是爲了從根本上取消火耗!

以前百姓繳稅要用碎銀子,現在使用銀圓和銅圓,面值固定,完全不需要交火耗了呀,你問火耗能問出什麼來?

在火耗革新這方面,朱慈烺頗爲自得。

歷史上的雍正進行了火耗歸功,看似仁政,被吹上了天,實則只是固定了火耗的額度,不得超過正稅的兩成,一般爲一成到一成五之間,百姓還是得交錢,只是少交了一些。

而朱慈烺頒佈的新幣制,火耗銀直接就取消了!百姓一個銅板都不用交!

正當朱皇帝沉浸在成就的喜悅之中,老闆娘說話了。

“自從我們皇帝陛下搞出銀圓和銅圓後,火耗銀就取消了,當官的也不敢明目張膽的一錢二錢的收,只是”

嗯?還有情況?

朱慈烺豎起了耳朵,表示很關注。

老闆娘嘆息道:“只是用銀圓繳稅的,大多是商人,還有我們這些做小本生意的,那些種地的百姓,他們繳的是糧食,沒有火耗,卻有踢斛的糧耗!”

“前段日子,我鄉下的妹妹還在抱怨,說官老爺那一腳踢的,就像踹進了她的心肝裡!”

因常年戰爭,以及天災糧食產量降低,崇禎朝乃至天武朝最初幾年,大明嚴重缺糧。

因此,朱慈烺制定了‘商人繳銀,農者繳糧’的基本稅制,保證軍隊的供養,國家倉庫的充盈,以及應對天災和戰爭。

現在看來,存在的問題還是很大,特別是這種針對稅糧的淋尖踢斛。

聽完老闆娘的訴說,韓誠科陰沉着面孔,付了茶水錢後頭也不回的走了。

朱慈烺的臉色同樣不好看,他也很想見識一下這地方官是怎麼收稅,怎麼的踢斛!

一行人出了龍鳳客棧,快馬前往縣衙所在地。

途中,朱慈烺恰巧遇到前去縣衙繳納公糧的一戶百姓,他花了重金買下了這輛糧車,並讓錦衣衛假扮這家農戶前去交糧,進行現場直播。

縣衙的門前人影幢幢,各種平車、推車擺的到處都是,前來交公糧的人很多。

朱慈烺混在其中,耐心的等待那位官老爺現身收稅,可是遲遲沒有得來。

縣衙後院,傳來一陣呼喝之聲,以及腳踢沙袋的悶響聲。

只見那位招搖過市的知縣老爺,此時正穿着便衣,在一顆大樹前練起了“鐵腿功”。

大明的地方官,並非都是孱弱的文人,哪怕在天武朝實行的新式科舉前,也都是能文能武之輩,起碼在“腿功”的造詣上,大多都是意淫頗深。

他們自當上地方官開始,便開始在業餘時間苦練武功,每天對着大樹使勁的踹,直到練到“樹不動,落葉紛紛”的境界爲止,而且只是一腳的功力,多踹一腳都不行!

爲什麼要練鐵腿功?練鐵掌功行不行?

很遺憾,不行!地方官必須要苦練鐵腿功!

因爲這是吃飯的腳藝,如果沒這功夫,當官只能清貧一生。

“砰!砰!砰”

經過反覆練習後,汲縣知縣史泰貴長呼了一口氣,收工結束。

接下來,他就要去前衙收糧,去檢驗一下自己的“功力”。

饒是史知縣收過幾次公糧,流程異常熟練,可他每次都堅持在工作前反覆練習鐵腿功,爲的就是多掙一些糧食。

因爲百姓交糧用斛稱糧時,他一腳踹過去,踢灑下來的糧食,按照官場的規矩,都屬於自己的,不能不認真對待!

(本章完)

1036.第1030章 奔逃(補更)9.第9章 向皇后借錢503.第501章 硬憾424.第422章 進入南京城696.第693章 明軍出海56.第56章 誰敢問罪209.第208章 援軍到來845.第841章 新式武器91.第91章 落幕1318.第1312章 世界最後一個韃子953.第948章 里斯本海戰(補更)245.第244章 左軍反了!1000.章節感言,求訂閱!483.第481章 巡視浙江836.第832章 平壤決戰1103.第1097章 徵緬困境862.第858章 東方殖民者58.第58章 僞軍爲先鋒674.第671章 花朝踏青136.第136章 皇太極的小心思1181.第1175章 噶爾丹的小心思412.第410章 太子誕辰22.第22章 奉旨撫民268.第266章 闔家守城229.第228章 擴軍調整1323.第1317章 思變462.第460章 各方醞釀516.第514章 外夷來朝180.第180章 密謀927.第922章 使團的遭遇297.第295章 陣斬親王703.第700章 南洋情報網1073.第1067章 在下朱凡1227.第1221章 太子黨急了76.第76章 闖王被俘1234.第1228章 全家被抓1356.第1350章 決戰大西洋1159.第1153章 血戰315.第313章 努爾哈赤最窩囊的兒子517.第515章 震懾洋鬼子729.第726章 孫之獬713.第710章 自由航行958.第953章 歐洲大陸上的大明國歌1092.第1086章 我要當駙馬746.第743章 艱苦的道路(第四更)1366.新書《煌明》已發佈142.第142章 議南遷743.第740章 舉人遇到兵945.第940章 稅改弊政537.第535章 全民防疫609.第607章 化學戰106.第106章 聯合作戰38.第38章 不長眼的光時亨840.第836章 大明英雄朱有能433.第431章 玩不起?1104.第1098章 一切都好起來了303.第301章 血滴子1312.第1306章 八皇會戰(5)136.第136章 皇太極的小心思723.第720章 大明董事會236.第235章 大明第一清官482.第480章 太子南巡1361.第1355章 禪讓702.第699章 堅硬的王八殼子1262.第1256章 能抵五個師699.第696章 突襲赤坎樓496.第494章 出兵福建389.第387章 放肆三日813.第810章 大明第一個不平等條約1201.第1195章 帝王權謀178.第178章 衛所 土地75.第75章 貴妃蹴鞠234.第233章 招撫流寇521.第519章 崇禎十五年1351.第1345章 科技革命993.第988章 都是誤會841.第837章 重振旗鼓409.第407章 太廟祭祖送血食6.第6章 準備收個錦衣衛當小弟1126.第1120章 瘋狂炮轟671.第668章 在下朱一帥(加更)206.第205章 追擊革左五營402.第400章 金銀鋪路298.第296章 友軍來趕場子(爲盟主猩紅男爵729.第726章 孫之獬751.第748章 殺,全都殺了!885.第880章 最後通牒42.第42章 龍驤夜不收1364.第1358章 龍馭昇天(大結局)1280.第1274章 惹毛了1189.第1183章 國姓爺宴請912.第907章 新的祖制392.第390章 殺光 搶光(求訂閱)313.第311章 血滴子不行1116.第1110章 王上何故先降?226.第225章 水師 鑄炮1231.第1225章 另類審訊284.第282章 一個宏偉的計劃:洗腦八旗兵1303.第1297章 教科書般的烏合之衆955.第950章 無敵艦隊又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