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職業軍人的雛形!(求訂閱)

扶蘇對此並沒有感觸。

他對軍中的情況也一向知之甚少。

但據他說了解,朝廷並沒有對軍隊頒行什麼‘習文’的令書,爲何嵇恆會說這是體制的力量?

扶蘇問道:“嵇先生,軍中有這麼多人識字?”

嵇恆點了點頭,道:“大秦的體制跟過去其他諸侯的不一樣,過去朝堂上不少的朝臣多出身行伍,而且基本是軍政皆通,很多人都以爲這是少數例子,實則並不非如此。”

“軍功爵制下,被賞賜爵位後,身份地位都會提升一大截,但想要成爲二五百長及更上面的將領,大多都需要識字,他們中很多其實都是自學的,當然也少不了去學室進修,無論如何,大秦將士的識字率是很高的。”

“這也導致了軍中學習文字的氛圍很濃。”

“大秦的將領跟其他國家不同,將領基本都是從微末崛起的,這些人過去身份低微,是沒有機會學習文字的,但軍中需要掌握的知識是十分龐大的。”

“像什麼‘城郭官府’‘門戶關龠(鑰)’‘阡陌津橋,‘犀角象齒’‘皮革蠹突’‘倉庫禾粟’‘兵甲工用’‘金錢羽旄’等等,這都是大秦的將領需要掌握的。”

“不能掌握就不得晉升。”

“所以無論願意與否,大秦的士卒都得識字。”

“或許不會寫,但一定認得出。”

嵇恆並沒有說假。

大秦軍隊的識字率是遠超其餘六國的。

後世出土的黑夫家書中,黑夫只是名尋常士卒,卻能夠熟練的寫字。

如此可見一斑。

扶蘇心念一動,雙眼一亮道:“按先生的看法,大秦軍中其實很多人都有識字之能?也的確只有這樣,大秦過去獲爵的士卒才能直接出仕爲官爲吏。”

扶蘇自問自答。

他對嵇恆的說法已有了認可。

嵇恆淡淡道:“大秦自來官吏都是軍政一體,就算是大秦主要培養官吏的學室,同樣是在學習爲吏之道時,學習軍事,因而軍中未必不能反過來,在打仗之餘,掌握識字。”

“但過去打仗畢竟過於頻繁,軍中將士會識會寫的終是少數。”

“然現在不一樣了。”

“我在獄中曾說過一句話。”

“什麼?”胡亥這時終於能插上話了。

前面聽嵇恆跟扶蘇聊得火熱,他卻是什麼都說不上,心中也是頗爲鬱悶,但一旦涉及到獄中,他可遠比扶蘇知道的多。

胡亥將身子往前挪了挪。

“百代皆行秦政治。”嵇恆一貫是直來直往,直接了當的把這句話說了出來。

“百代皆行秦政治?”胡亥蹙眉,他疑惑道:“我記得你當時是說父皇創建的這個集權體制,註定會爲天下人效仿,只是這跟軍中的識字情況有何關係?”

扶蘇也好奇的看了過來。

嵇恆笑了笑,拂袖道:“秦制並非只有中央集權,始皇創建了一個龐大的體制,中央集權只是最爲矚目的,而在這個體制下,其實還有其他東西是可圈可點的。”

“譬如戍邊制!”

“戍邊。”扶蘇跟胡亥對視一眼,兩人的眼中都充滿茫然。

他們對此並不太瞭解。

也沒機會了解。

他們唯一知道的,便是當時退出戍邊,一來是防範匈奴繼續南下,二來則是駐軍威懾北疆南海,三來便是試圖將士卒從關中遷移出去。

至於其他的,他們幾乎不知。

兩人擡眼看向嵇恆。

嵇恆目光深邃,頗爲感慨道:“大秦現在的制度其實很是粗糙,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潦草,只建立了一個大的框架,內裡並沒有真正的完善好,但即便如此,大秦依舊給這個大的框架,設定了一些影響悠遠的制度。”

“其中最爲重要的便是戍邊制。”

“我不知大秦爲何會推出戍邊制,或許只是爲解一時之急,亦或者是有其他理由,但這套體系,的確很有先見性跟獨到之處。”

“只是大秦建立的時間太短了。”

“短到他對自己創建的體制,具體會產生什麼影響都不清楚。”

“而這些並不重要。”

“你們只需要記住的只有一點。”

“大秦創建的這些體制,無論是匆忙上馬的,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基本都是服務大秦的集權體制的。”

“這便足夠了。”

扶蘇依舊滿眼困惑。

他沒有理解嵇恆這番話的意思。

嵇恆道:“在中央集權制度下,其餘體系都是圍繞中央集權的,都是爲解決集權下的問題的,戍邊制也好,大一統之政也罷,都是爲解決中央集權下的一些問題。”

“因而大秦的很多問題,都可在這些配套體系下,找到一定的解決之策。”

“只是大秦忽視掉了。”

“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意識到。”

“這些制度太新了,更沒有任何借鑑,大秦朝堂對這些制度的使用,也完全只侷限在這些制度本身,並沒有將其發揮到最大,更沒有想過通過這些制度來反哺集權制本身。”

“一味地投入,卻得不到回報,這注定會讓朝廷越發疲敝。”

“甚至會讓朝廷越發難以承受。”

“而這已經偏離了這些制度的初衷,這些制度是來解決問題的,並不是繼續給朝廷增加問題的。”

“這同樣是大秦這些年政令的問題所在。”

“破舊立新。”

“大秦的確做到了‘破舊’。”

“但‘立新’呢?”

“大秦沒有做到,大秦只是建立了一個空架子,裡面空空如也,沒有任何東西,大秦眼下是靠着剝削壓榨底層的無盡勞動,來支撐這個空架子,但這注定撐不了太久,因而大秦是需要一些能撐起架子的柱子。”

“大秦自己鍛造出了幾根柱子。”

“只是橫放了!”

嵇恆目光幽幽的看向天穹。

扶蘇跟胡亥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從對方臉上看到了一抹苦澀,嵇恆說的這些太過高深,他們實在領會不到,也理解不到。

更想象不到。

但他們也聽明白了。

大秦推出的很多政令,其實都很有見地,

只是沒真正利用上。

扶蘇拍了拍衣襟,讓自己看起來相對整潔,肅然的朝嵇恆行了一禮,道:“還請先生指教。”

嵇恆沒有急着開口。

他在腦海回想了一下戍邊制。

心中卻也感慨萬千。

秦朝創建的這個體制,一直爲歷朝歷代沿用,就算是兩千多年後,也同樣在使用,只是名稱從古時的戍邊,改爲了建設兵團,但實際內容,是大相徑庭的。

嵇恆緩緩道:“戍邊制下,大秦的將士,大體分爲了三類,分別是騎士、燧卒和田卒。”

“燧卒的工作最爲繁重,他們要守望烽燧,時刻監視敵情。”

“秦人口中的戍卒多是指的燧卒。”

“其次是田卒,也就相當於屯田軍,也是大秦朝廷一直在慫恿士卒拖家帶口去遷移的。”

“這些人在北疆南海,平時都是從事修建農舍、開渠打井,維修防禦工事的工作,到了戰時,則直接參與作戰。”

“騎士地位最高。”

“這些騎士都是從正卒中選出的精銳。”

“正卒是指那些健壯捷急,超絕倫等才能的人。”

“這些人甚至可以自帶私奴。”

“除了這三種兵種,細分下去還有各種勤務兵,工程兵和渠卒負責興建水利,河渠卒興建水利工程,守榖卒負責保衛糧倉,望城卒負責守望城牆,除道卒負責衛生,養卒負責炊事等。”

“戍邊制下已將士卒不斷細分了。”

“這其實”

嵇恆話語一頓,那句‘職業軍人’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雖然大秦的體制的確很適合培養職業軍人,只是想培養職業軍人耗費的錢糧,遠非大秦現在能提供的,因而他考慮一下,並未準備道出。

他話鋒一轉,繼續道:“北疆跟南海的士卒尋常是很枯燥乏味的,因而也促生了很多的文娛跟休閒。”

“例如投壺、秋射等等。”

“這些其實都很稀疏平常,戍邊制下的士卒跟其他時候不一樣,主要是在於對士卒的要求很高,要求士卒必須具備基本的讀寫算術技能。”

“這自然不是朝廷有意培養,而是戍衛制下的特定產物。”

“軍中需要士卒牢記軍令跟長城烽火使用守則,戍衛的將士除了熟練操作這些傳令系統,還要背誦九九口訣和天干地支,鍛鍊基本的算術能力、記憶力和反應力。”

嵇恆侃侃而談。

說到這些,眼中也滿是慨然。

他爲漢末皇甫嵩時,就沒少定期檢查士卒,軍中那些小頭頭,若是沒有將《烽火品約》背熟,或者乾脆記不住的,會被當場責罰甚至是罷免,這一切,都是爲讓將士們主動去讀書識字,以更好的完成本職工作。

秦朝更甚。

漢朝的時候士卒多有區分。

秦朝時是沒有的,一個戍衛將士,可能今天還是燧卒,明天就被安排成了田卒,因而他們最終都會漸漸趨於全能,在這種軍國主義的高壓下,秦軍士卒的軍事素養可謂在被無限拔高。

而這僅僅是爲了完成本職工作。

秦律規定,一般成年男子一生服役兩年,第一年在本郡當正卒,第二年到邊郡作戍卒,或到京師作保衛宮殿,皇殿,宗廟的衛士。

只是這條秦律顯然只存於竹簡。

並沒有真正落實。

大秦南海北疆的將士,大多都已服役三四年,長者更是有七八年之久,正因爲此,原本只要求軍官掌握的讀寫算術,也漸漸要求到了士卒。

南海八年,北原三年。

大秦早已培養出一批十分可觀的識字人才。

只要給予他們機會,讓他們學習律令跟經文,提高文化修養,他們是完全能夠勝任地方官吏。

然大秦從始至終都沒有考慮過。

準確說朝廷根本就不知道有這樣一批人。

戍衛制太新了。

新到秦這創立者自己都不知道這些。

若是能將戍衛制真正利用好,大秦官吏短缺的問題是會得到一定解決的,而這同樣是他力主這些士卒走出關中的原因。

他們待在軍中,待在關中,根本就認識不到這些。

秦人太捲了!

他們值得擁有更好的。

甚至日後還能借此讓關東民衆參與戍邊,繼而一步步瓦解六國貴族對關東的影響,讓更多天下底層民衆參與到秦這個帝國的建設中來。

只是現在說這些還爲時尚早。

良久沉默。

扶蘇已明白了過來。

嵇恆之意,是在大秦戍衛制下,大秦的士卒跟過去不一樣了,這些士卒大多掌握了一定的讀寫算術,已初具成爲官吏的基礎。

大秦缺少基層官吏。

這個問題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

一直得不到解決。

正是因爲此,關東的官吏,纔敢三心二意。

若是大秦將這,不說幾十萬,至少幾萬的士卒安排到關東爲吏,朝廷對天下的控制力豈不要大大加強?

扶蘇面色一喜。

他壓下心中的欣喜,問道:“戍衛制下的士卒,當真有這般能力?”

“不知道。”嵇恆很是乾脆的回答。

扶蘇一愣。

嵇恆淡淡的掃了扶蘇一眼,沉聲道:“我沒有去過北疆跟南海,只是對軍中情況有一些瞭解,具體如何,還需有人去實地看。”

“這只是我的推斷。”

“至於真相如何,這我豈能知曉?”

扶蘇尷尬的笑了笑。

嵇恆雖前言不搭後語,但也的確說的沒錯。

嵇恆只是對當下戍衛制的情況做出推斷,真正是什麼樣子,他的確說不準,他畢竟沒有到過邊荒,更沒有實地瞭解過情況,又豈敢誇下海口?

扶蘇一臉訕訕道:“是扶蘇心急了。”

扶蘇對此早已習慣,臉不紅心不跳道:“如果先生的推衍爲真,戍衛制當真能解大秦的燃眉之急,關東正是因爲官吏缺乏,才繼續任用原六國官吏,而這些人大多首鼠兩端,很多都跟六國貴族私下有聯繫。”

“若按先生之法。”

“將這些戍衛士卒任用爲吏,不僅能給士卒一個妥善的交代,還能解決朝廷一直懸在心上的功賞問題,當是一舉多得。”

“先生大才。”

扶蘇眼下也懶得動腦了。

他早就有自知之明,自己的腦子就是比不過,嵇恆恐早就在心中將這些算計明白了,也早就料好了一切,他光聽一陣,又豈能聽出問題?

他沒那個能力。

他默默將嵇恆的主意記下。

準備回去就將這些上書,讓父皇去拿主意,他相信以父皇的魄力,定然是會同意的。

若真落實下去,過去困擾朝廷的很多棘手問題,一下就都迎刃而解了。

他心中大快。

胡亥耷拉着身子,已有些沒精打采。

他完全沒聽懂。

不過他也懶得多問了。

他對什麼戍衛啊、屯邊這些是一竅不通,就算嵇恆詳細的講了,多半也聽不明白,就不去自找折磨了。

嵇恆面色淡然。

他沉思了一下,繼續道:“我前面提出的解決之法,大多是圍繞着爵位爲簪嫋、不更的士卒,至於最底層的公士跟上造,數量是最多的,甚至可能高達數十萬,因而朝廷若真的動了心思去解決。”

“必須要準備很多錢糧。”

“田宅的情況,若是情況好,簪嫋、不更的士卒,願意送子弟上學,或者願意自己去關東爲吏,朝廷可藉此收上來不少,或者少分發一些,但這些數量,相較於數十萬的公士跟不更,還是相對偏少。”

“誠然賜氏能讓這些人心中好受一點,但最終還是要落到實利上。”

“所以若是軍中反應不強烈,可將賜氏的條件,相對拔高一點,簪嫋以上可免費賜氏,上造爵位有機會被賜氏,但要求是跟簪嫋子弟入學一樣,不再額外分發田宅,且需在南海或者北疆服役滿多少年。”

“至於最底層的公士,則都與之無緣。”

“如此算下來,大秦最終需給出的田宅數量會大幅減少,若是數量不高,到時或只能用錢糧去解決了。”

“大秦這一年囤積下來的錢糧恐還不夠。”

扶蘇目光一黯。

嵇恆的主意已經很盡心了。

通過各種虛賞、實賞,勾起士卒的慾望攀比,繼而讓士卒主動放棄功賞,爲朝廷減少壓力,但這隻能解決上造及以上爵位士卒的情況,至於最普遍,也是數量最高的公士,這依舊很難去擺平。

數量實在太多了。

數十萬計。

按秦律,就是數十萬頃田地跟數十萬‘宅’。

大秦眼下恐還是拿不出。

除非關中其他的高爵主動將田地獻出來,但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他最終也只能無奈的發現,恐到最後還真就只能靠錢糧去解決了。

扶蘇作揖道:“先生所言極是,只是商賈經這一番折騰,就算家中有存餘,恐也所剩不多,若是再逼迫商賈,只怕收穫也很少。”

“除非.”

“朝廷對關東商賈行一番劫掠。”

嵇恆面色古怪的看了扶蘇一眼,卻是沒想到,扶蘇還能生出這個想法,他倒是也清楚,扶蘇這只是被逼急了,加上路徑依賴,下意識就想動商賈。

畢竟從商賈身上,朝廷的確獲利頗豐。

嵇恆搖搖頭,道:“關東跟關中不一樣,朝廷對關東的控制力還沒那麼強,而且關東的官員跟朝廷未必齊心,若是爲六國貴族抓住機會,反倒會讓關東亂起來。”

“這豈非得不償失?”

“因而商賈短時是不能再動了。”

“商賈沒錢。”

“但有一個羣體有錢。”

“誰?”扶蘇猛的擡起頭,眼中滿是希冀。

“有錢人。”嵇恆道。

“有錢人?”扶蘇眉頭一皺。

嵇恆淡淡道:“現在的底層民衆,早就被榨乾了,就算朝廷想從底層身上搜刮,也休想弄出多少油水,但貴族、豪強、官員卻未必,他們這些年可是沒少搜刮民脂民膏,因而想搞錢,得從這些人身上下手。”

“這要如何弄?”扶蘇滿眼好奇。

嵇恆似笑非笑道:“依舊是用鹽來做文章,貴族豪強富得流油,他們對生活的平質同樣有要求,甚至私下還會互相攀比,這種情況下,想掙他們的錢,再容易不過,將精鹽進一步提純,做成奢侈品。”

“不走量。”

“只賺有錢人的超額利潤。”

“他們家境富沃,又豈能去吃帶苦味的精鹽?自當是吃更爲精純的奢侈鹽,這些人吃的不是鹽,是生活是品質。”

“賣的就是高價!”

“若是有條件,可以在裡面放一些海帶碎末,直接說能治療大脖子病,對外聲稱是御鹽,到時定會有很多豪強貴族趨之若鶩的。”

“不過大秦要想辦法將鹽進一步純化。”

“而且只能官方去賣。”

扶蘇眼睛一亮。

這倒的確是一個辦法。

而且朝廷的確有售賣的途徑。

畢竟之前嵇恆就建議官府也要參與賣鹽,只是販賣加沙泥的粗鹽,眼下去包裝一下,販售御鹽,也未必不成。

這可是上好的來錢途徑。

扶蘇笑道:“這個辦法不錯,宮中的御鹽的確品質比外界好不少,將其販售出去,也很容易能賣出高價,只是在裡面加海帶碎末,這是什麼原因?”

“海帶真能治療大脖子病?”

只是剛問出口,扶蘇就後悔了。

他都險些忘了,嵇恆的醫術同樣驚人,甚至爲整個太醫府欽佩。

他留下的那副殘缺藥方,這幾個月可是將太醫府的醫師折磨的不輕,一羣五六十歲的老太醫整天圍着研究。

那執拗勁可謂驚人。

始皇甚至還特意下令,讓這羣老太醫悠着點。

嵇恆既然敢這麼說,定是有胸有成竹,不然又豈會輕易開口?

扶蘇這時,也自己笑道:“既然海帶能治大脖子病,那就更好辦了,只需讓人將海帶碾磨的碎一些,再攪拌到精鹽中,到時找人驗證一番,這‘御鹽’又豈能賣不出高價?”

“如此方能以資國用。”

嵇恆跟着笑了笑。

院中洋溢着歡快的氣息。

他其實還想說一下‘大一統之政’的,大秦對‘大一統’之政,利用的同樣很粗糙,只是最後想了想,沒有選擇開口,眼下大秦已動作不少,若接二連三的搞大動作,難免會引起各方情緒。

到時反得不償失。

何況現在也還不到時候。

能將軍功爵制的問題解決就已不錯了。

何必操之過急。

第131章 禍起秦廷!(求訂閱)第440章 洗塵宴!(求訂閱)第501章 這不是改制,這是變法!(求訂閱)第111章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求訂閱)第94章 只是些許風浪!(求訂閱)第312章 這就是大秦的官吏?!(求訂閱)第465章 第四百六十五 地方小諸侯!(求訂閱第434章 殺子!(求訂閱)第332章 爲的不是賢,是維穩!(明天開始三第506章 重百家而輕諸子!第190章 我,嵇恆,惡龍也!(求訂閱)第406章 背黑鍋還是讓張耳來!(求訂閱)第212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求訂閱)第471章 該讓他出來了!(求訂閱)第6章 交代後事!!!(求收藏)第395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求訂閱)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332章 爲的不是賢,是維穩!(明天開始三第327章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14)第237章 天下水太深,你握不住的!(第一更第451章 秦廷不滅,天下不寧!(求訂閱)第75章 入仕經緯非我意!(求收藏)第245章 周禮?那是什麼?(求訂閱)第295章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求訂閱)第374章 塵埃落定!(求訂閱)第378章 蒙恬教弟!(求訂閱)第90章 權貴?!(求訂閱)第309章 遙望會稽山!(明天恢復更新)第319章 彌合東西?(33)第365章 請辭?!(求訂閱)第139章 流水無情關中動!(求訂閱)第66章 安國之法!(求收藏)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392章 世上只有一個扁鵲,也只有一個魯班第6章 交代後事!!!(求收藏)第321章 幹大事豈能惜身?(24)第374章 塵埃落定!(求訂閱)第469章 分權,控財!(求訂閱)第145章 沒有信息差,就製造信息差!(求訂第40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求訂閱)第86章 官山海!(求收藏)第189章 努力的真相!!!(求訂閱)第370章 少府之位?(求訂閱)第47章 兒臣感覺大秦要亡了!(求收藏)第498章 設立‘吹風’報!(求訂閱)第495章 這就是大秦的體制!(求訂閱)第455章 韓信!一個很純粹的人!(求訂閱)第468章 咸陽移不動,那就移朝廷!(求訂閱第50章 自託於無爲,非士之情也!(求收藏)喝酒了,emo一下第285章 吳廣之怒!(求訂閱)第418章 搶錢也是有方法的!(求訂閱)第359章 遇事不決先搞錢!(求訂閱)第112章 斷姓絕祀!(求訂閱)第231章 帝王心術!(求訂閱)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16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求訂閱)第2章 天之變局,尚未始定!(求收藏)第396章 計成,伏殺!(求訂閱)第491章 變數已至,未來已來!(求訂閱)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197章 將士的釋懷!(求訂閱)第20章 智者!(求收藏)第418章 搶錢也是有方法的!(求訂閱)第406章 背黑鍋還是讓張耳來!(求訂閱)第382章 一切只是開始?!(求訂閱)第57章 帝國的傲慢!(求收藏)第378章 蒙恬教弟!(求訂閱)第71章 蝴蝶不見莊周醒!(求月票)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188章 宮中的兄友弟恭!(求訂閱)第44章 儒家一定會捲土重來!(求收藏)第424章 不爲官,終爲嘍囉!(求訂閱)第389章 離間匈奴,恩賜商賈!(求訂閱)第111章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求訂閱)第35章 法!勢!術!(求收藏)第205章 兩份送往咸陽的奏疏!(求訂閱)第382章 一切只是開始?!(求訂閱)第312章 這就是大秦的官吏?!(求訂閱)第100章 爭鋒!(一)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43章 法即是儒!(求收藏)第399章 大秦的兩根稻草!(求訂閱)第173章 史祿!(求訂閱)第114章 陸海秦川!(求訂閱)第189章 努力的真相!!!(求訂閱)第103章 恩威並施!(求訂閱)第380章 年少不知愁滋味,待到成人萬事催!第482章第152章 落英飄搖!(求訂閱)第112章 斷姓絕祀!(求訂閱)第281章 扶蘇的醒悟!(求訂閱)第378章 蒙恬教弟!(求訂閱)第293章 望祀虞舜於九嶷山!(求訂閱)第442章 最後的輓歌!(求訂閱)第53章 我還想多活幾年!(求收藏)第367章 想知道原因?我扶蘇親自講給你們聽第442章 最後的輓歌!(求訂閱)第483章 改制府人選!(求訂閱)第459章 兵出無終!(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