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二月二龍擡頭這天,王翦帶着集結好的六十萬大軍開始南下。

秦王嬴政帶着尉繚和李斯等一干重臣,車馬轔轔的趕來爲王翦送行。踐行宴上,王翦當着衆臣的面對嬴政說道:“承蒙大王厚愛,將長公主下嫁給次子王賁。不過美原千頃不足行獵,咸陽府池不足行舟,頻陽良田亦不足子孫耕耘,還望君上能再多多賜臣田澤園池。”

嬴政看了王翦一眼很痛快點說道:“賞。”

去王翦祖宅遊歷過的嬴政知道王翦的爲人,能在過去幾十年裡安貧樂道的王翦不會一夜之間的成貪得無厭。此次南下滅楚秦國可謂是將國內所有能徵召的士卒都招來了,而手握秦國舉國之兵的王翦臨行前索要錢貨田地無非是爲了安自己的心,安朝中衆臣之心。

“王老將軍還有什麼要求,一併說出來吧!”想明白這一切的嬴政豪邁道。

“楚國地廣縱深,所以滅楚絕非一日之事!此次伐楚大軍無論進退,大王都不得干涉!”王翦鄭重聲明。

嬴政聞言笑道:“老將軍放心,趙國是如何敗的寡人心知肚明,寡人可不是趙王不會對你指手畫腳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儘管放開手腳去做,寡人在後方爲你做鎮!”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向來都是遠征的將軍違抗王命的藉口,而如今秦王嬴政當着衆臣的面用這句話來安撫王翦的心,王翦怎能不感動!

王翦聞言端起身前的酒杯承諾道:“如此,老臣當攻滅荊楚,爲大王擒來楚王負芻!”

“老將軍豪爽,當飲一杯!”說這嬴政也拿起自己身前的酒杯,與王翦相視一笑後,一飲而盡。

酒宴過後,王翦帶着大軍開始南下。

大軍行至函谷關夜宿紮營,王翦與蒙武會商罷軍務,又吩咐戴罪立功重任中軍司馬的李信爲其擬一上書,向秦王再請賞賜足夠五輩分耕的田產。李信聽罷皺着眉頭說道:“將軍臨行之前已經像秦王要過賞賜,如今復請,不覺的太過了嗎?”一旁的老將蒙武聞言也勸道:“是啊,老將軍。待攻成歸來,大王還能少了賞賜!這上書不送也罷。”王翦聞言卻搖搖手道:“不,要送。不僅現在要送,今後到了戰場還要送。”蒙武李信同聲道:“這是爲何?難道老將軍不信大王?”

王翦搖頭道:“無關信與不信也。老夫手握舉國之兵南下遠征,朝野議論必有,天下議論必有,此事非秦王一人所能左右。老夫屢屢上書,索要田產賞賜,乃是爲了提醒秦王,萬不能因些許議論而掣肘大軍。”

如是上書送達咸陽,幾日後軍使歸來稟報說:“秦王已經下令朝野:滅楚期間膽敢有擅議滅楚諸將軍者,視同亂國治罪!”

旬日之後各路人馬俱抵達南陽大營,王翦第一次升帳聚將。各路大軍已經匯聚南陽一月有餘,兵將統屬等諸般軍務已經全部就緒,除了糧草輜重大型器械與候補兵器正在源源不斷運來囤積,六十萬大軍已經大體整肅了。

大將們稟報完各軍情形,王翦從帥案前站起,第一次對大將們正面部署滅楚方略。王翦的劍鞘指點着楚國地圖,中氣十足的渾厚嗓音在幕府大廳嗡嗡迴盪:“楚爲天下大國,滅楚之根本,在於戒驕戒躁,用以面對趙國強敵那般冷靜之心對楚決戰。滅楚方略:不出輕兵,不求奇兵,全軍正面推進,一城一地的下之,直至完全佔據楚國都城、全殲楚國主力、俘獲楚國王室!楚軍若與我一城一地爭奪,則我軍求之不得。楚軍若再度放棄陳地諸城,而南撤平輿地帶固守,則我軍兵分兩部:主力進逼平輿與楚軍主力相持,既不立即開戰,亦不能使其脫離;另分一軍在後,一城一城接手整肅城防,鞏固我軍後方,一俟陳地諸城穩固,立即南下合軍,尋機與楚軍決戰!明白否?”

“明白!”

“可有異議?”

“沒有異議!”大將們整齊一聲,無一人有猶豫之相。

三月初,諸般後援到位,大軍亦休整就緒。在一個晴朗無雲的日子裡,王翦下令命大軍開出了南陽大營,從安陵直入鴻溝大道,隆隆進逼陳城。王翦在發兵前申明,除了不分兵不奔襲,南下進軍依舊走李信上次的老路,王翦此舉就是要教天下人知道:秦軍首攻敗北並非李信進兵之錯!

而得知這一將令的李信痛哭流涕,雖然當初兵敗回到咸陽後嬴政並沒有責罰與他,但是他心中還是內疚無比的,李信曾一次次的懷疑自己當初滅楚的方略。一個名將不僅要有武功謀略,更需要一顆自信的內心。而之前的兵敗讓李信徹底的失去了自信,若沒有王翦這次的幫助,李信此生恐怕也再無成爲名將的可能。

相較起秦國君臣的上下一心,楚將項燕現在是頭疼不已。

自去歲大敗秦軍後,楚國朝野大爲振奮。楚國各世族紛紛派出了自己的私兵去前線搶佔土地,爭奪功勳。後來這些私兵在王翦的強制要求下進入耗費了兩三個月纔將這羣各自爲戰的士卒收攏到楚軍大營中,項燕命手下去統計人數。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些世族的私軍在數量上居然不比他統領的正規楚軍少,兩者加起來,居然達到了六十萬之巨。

項燕見狀,便想因勢利導整肅出一支真正具有抗秦戰力的大軍,不需說六十萬,只要手中能有精兵四十萬,項燕便有再敗秦軍的雄心。項燕料想的很美,然而不久之後殘酷的現實就將他從美夢中扇醒。

沒等項燕開始整兵,軍營中各大世族的在軍大將時不時被族命召回,一來爲了賀功,一來則是密商擴展壯大各世族領地的對策,派私軍前來的世族都是延續了幾百年的老世族,縱是項燕也惹不起,項燕不能不放。

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光是私軍難以統御,項燕自己也是疲於奔命。楚王一連幾次召他回郢壽,漫無邊際地會商種種合縱攻秦與重振楚國昔日霸權的計策,一次朝會至少要耗費旬日時光。就是回到前線的軍營,項燕也不得安生,營地中各方勢力的軍隊大小糾紛不斷,背後都牽涉世家大族的利害,每一樁都得項燕親自拍案決斷。若是這兩者只是讓項燕疲於奔命,那麼第三者就讓項燕有點心寒了。自從項燕大敗秦軍後,項氏一族的名望一時間如日中天。俗話說得好,不遭人妒是庸才。而庸才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楚國不少世家都對項氏一族的壯大議論紛紜,這個時候楚國分治的影響便出來了,每有世家對項氏一族提出異議,楚王負芻就要召回項燕澄清一回,項燕便得放下軍務奔波都城一回。如此多方斡旋奔波,數月之間項燕大部分時間都耗在往返奔波上了,哪裡還有時間整治軍隊。

直到秦軍再度整軍南下的消息傳來,項燕才能藉助敵人的威名喘息片刻。對於一代名將項燕來說,這無疑是莫大的諷刺。

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外仙山,尋仙求道第三百九十九章 此戰,木劍足矣第五百零二章 剛出虎穴,又進狼窩第二十九章 入獄第三十一章 陽錯第一百二十七章 顧笑舞陽第二百零五章 左前方,跟我來!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明的下落第四百五十章 以貌取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亂世楚歌第四百二十章 狸貓換太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楚雖三戶第二百零八章 成事不足第八十二章 先秦儒家弟子的風骨第五十七章 偶遇第三百一十五章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陰謀算計都是紙老虎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步錯第二百四十三章 鼎鼎大名的蓋聶第五百零五章 漁翁得利第六十七章 爲山九仞第二百三十九章 後會有期第二百九十五章 有情劍第八十九章 解釋就是掩飾第二百三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四十四章 秦子戈的野望第四百四十二章 若想取之,必先予之第二百三十九章 後會有期第二十六章 問政第一百三十一章 急流勇退第四十五章 萬全之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十七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百七十三章 跌宕起伏的心路歷程第四百一十七章 千機第五百零六章 蟻多咬死巨象第三百七十六章 每一個吃貨都是一支潛力股第六十一章 偷偷的進村,打槍的不要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誰給你的勇氣第三百四十八章 開門紅第一百一十六章 義結金蘭第四百六十章 不曾贏但也不曾輸第三百四十章 秦國路政(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顧笑舞陽第三百八十一章 現學現賣第四百七十六章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第三百三十六章 民生之氣口,邦國之血脈!第二十七章 隔閡第二百零六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第四百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三百八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二百三十六章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第二百三十七章 你想用百步飛劍來救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相生相剋第八十三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生沒有白受的苦第三百五十五章 我荊天明說丟就丟第三百七十九張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第四十四章 秦子戈的野望第四百四十四章 神同祀第四百零五章 越怕什麼就越來什麼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撐只能撐一時,撐不了一世第四百四十七章 能者多勞第三百四十三章 我知道你不在乎,但是我在乎第七十六章 絕望纔是世間最好的良藥第一百八十六章 該配合你演出的我視而不見第三十一章 陽錯第五十九章 噩耗第二百三十六章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第十一章 三年第二百五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六十八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二百八十二章 舔狗舔狗,舔到最後應有盡有第三百八十二章民貴君輕第二百七十五章 一神帶兩坑第一百四十四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十二章 俠以武犯禁第一百零三章 終嬴政之世,絕不妄殺一人!第二百零三章 窮途末路的趙王嘉第二百一十九章 半路殺出的王綰第二百零一章 悶聲發大財第二百零六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第三百二十八章 青龍會的第一個大本營第四百五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四百五十章 以貌取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牆頭草第一百三十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一十八章 無知纔是最可怕的第一百八十一章 以身殉國第三百四十一章 劣幣驅逐良幣第四十四章 秦子戈的野望第二百六十九章 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祭日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字密事,失者滅族!第二百零三章 窮途末路的趙王嘉第一百二十七章 顧笑舞陽第四百一十五章 各爲其主,各謀其政第二百一十一章 食物中毒第四百八十一章 香餑餑第二百九十三章 東西歸你,人我帶走第二百八十章 百分百閃避技能:驢打滾第四十三章 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