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百年不聞軍令如山

滄州,古時渤海郡,意爲滄海之州。

如今滄州下轄三縣,清池、鹽山、南皮。滄州地界着實不小,西北有草地百萬畝,少人煙,再北就是大遼。東南大片耕地,三縣之地主要在滄州之南,人口比之中原其他州府算少,比之西北州府又多。

滄州府衙駐地就在清池,西邊南皮縣,東邊鹽山縣。

萬人隊伍已入滄州,滄州知府吳懂帶領三縣主官齊聚清河等候迎接。

滄州雖爲邊疆之地,卻是百年無戰事,多年不設經略府,由知府吳懂主政此地,這吳懂也是初到任不久,年齡也不大,只有三十多歲,二十出頭就中了進士,在東京爲官多年,才下放滄州知府不到兩年。

也是吳懂倒黴,幾十年沒有經略的滄州,到他一上任,就來了一個經略,心中自然也爽利不起來。

卻是也知道這新來的經略是東京蔡太師的人,更知姓經略是個殺伐果斷之人,吳懂心中自然也就起不了多少想法,蔡太師這座大山,實在有些嚇人。

要說滄州,北宋年間,還有一個名人在此地當過官,便是這包拯包龍圖,任河北轉運使的時候,曾經駐在滄州。

“下官滄州知府吳懂,帶滄州大小官員,見過經略相公!”吳懂便在這清河小城的城門迎接鄭智,左邊大小文官襆頭雙翅官帽,右邊甲冑在身武官。

“多謝諸位同僚,鄭某初來,還望諸位同心協力,不負皇恩。”鄭智早已下馬。說話間左右打量衆人,吳懂面目白淨間也顯得年輕,一身官服一塵不染,一看就是一個標準的文人。

其餘文官多周正整潔,面目也顯得保養得當。卻是這武官,鄭智看得連連搖頭,沒見幾人能穿戴一身整齊不缺的鐵甲。雖然這一身五六十斤的鐵甲實在不便宜,但是一個州府也沒有窮到這個地步。

衆星拱月把鄭智迎進清河,吳知府自然與鄭智並行,慢慢介紹城內左右街道事物。

鄭智家屬與手下主要幾人也隨着進了城池,剩餘人都被一個武官迎往城邊的軍營校場。

一路之上這武館急得抓耳撓腮,哪裡想到新來的經略相公隊伍如此龐大,軍營自然不夠用,便是這校場也廢棄多時,長滿了低矮的草木,哪裡有地方安置這麼多人馬。

好在鄭智麾下這些人,建個營寨,也能暫時安身。

城中經略府衙倒是備好了,雖然是買的民宅,改建了一個門頭,卻也不小,一應準備也妥當。

鄭智坐在堂前,右邊並排坐着知府。幾地主官大致熟悉一下,上得茶水,再客套一二,衆人也就不再言語,直把目光看向頭前鄭智。

鄭智也知該自己發言說話了,慢慢放下並沒有喝進去一口的茶杯,開口道:“承蒙官家聖恩擡舉,差我來北地滄州經略,此來有兩項事宜,一來整軍備武,二來仁政一方。如今党項已頹,武備重心往宋遼邊境轉移,邊境州府,武備稍有廢弛,當重新整合。近來河北山東盜賊四起,滄州重地,更當秣兵厲馬保一方平安。”

鄭智話語已然清楚,第一件事就是要整軍備武。堂下文官自然鬆了一口氣,新官上任三把火,看來是燒不到他們身上了。

再看在場武官,自然面色沉重,自己手下軍漢什麼情況是清楚的。再看這新來的鄭相公麾下軍漢精銳,由不得這些武官心中不急。

在場雖然有人歡喜有人愁,卻是也只能出言附和,表示對鄭相公的支持。這鄭相公的背景衆人皆有聽言,東京童樞密與蔡太師親信,可不是玩笑。

鄭智說完,吳知府自然也要發言:“鄭相公來滄州,實乃滄州幸事,諸位當竭心用力,不負相公,不負聖恩。”

經略府衙門與知府衙門本就是兩個系統,卻是又有許多職權的重合,宋朝官場便是如此,一地官員總是互相掣肘。

等到衆人散去,一切還得靠鄭智自己。

第二日大早,鄭智便往城外而去,城內也是貼出了佈告,經略府重金聘請木瓦匠以及幫工。

城外也開始大興土木,先建軍營校場,再建酒坊。

城內許多空下來的民宅也被高價收買,用來安置西軍士卒的家屬。

又過幾日,經略府發出第一道蓋有大印的公文。點檢滄州境內所有士卒,廂軍禁軍配軍,七日內全部到清河來匯聚,各縣一併送來名冊。

吃空餉是整個大宋軍隊中最常見的事情,包絡小種相公也吃了一萬多的空餉,雖然這空餉也是爲了養兵,卻也是違法的,無人追究自然無事,追究起來也是罪過。

鄭智這般,自然就是要把自己治下的軍隊進行一個整合。還要重新制作名冊發往東京報備,自己手下這些西軍自然就要入了滄州軍籍。

一道經略府文書命令,整個滄州都躁動起來,各地都頭管事叫苦連天,私下自然大罵鄭相公。滄州北面靠近遼境,堡寨七座,往南一些又有兩座堡寨。再往南進入三縣之地,也有縣城禁軍,還有各地將養的廂軍,堡寨牢城裡的配軍。在冊就有一萬多人。

七日時間,又要趕路往清河,又要湊人頂替名字去點檢,哪裡來得及,趕路時間都有些緊。

這些管事都頭正在焦頭爛額之間,經略府第二道文書又到,上書幾個大字:七日之後,鼓響未到者,軍令立斬!

幾個字後,滄州經略制置使鄭智,加蓋鮮紅大印!

一應事情,自有裴宣操持得妥妥當當。

從古至今,軍法從不容情,衆人皆知。卻是這百年不戰,歷任知府文官,從來沒有把軍令當回事,自然也就沒有了軍令這回事。有甚者,更不把這軍務當一回事,便是這樞密院來的糧餉都要過一道手再發下去。

卻是又有人把軍令拿來說話,軍令當令行,那便是軍令如山不容情。軍令不當令行,那就是沒有管制閒散度日。

這新來的鄭相公,軍令已下。當不當回事,自然由衆人去看待,聰明不聰明也由衆人去思慮。

鄭智只管吩咐手下軍漢與羌人,把這城外點將臺再壘起來,把這校場重新平整出來。

滄州其餘官員也等着看戲,反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且看這鄭相公的手段。

若是鄭相公下令疏通河道,或是重新丈量治下田畝數量,重新整治戶籍資料之類,那便是這些文官的事情了。卻是這些命令,也要經過知府衙門走一道。

當然知府衙門也有責任配合,經略制置使可不是玩笑,宋朝設立出來,就是主管邊境州府軍政大權的,由不得衆人怠慢。公告:本站推薦一款免費小說app,告別一切廣告。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六百一十五章 可喜可賀,普天同慶第二百五十章 期待中的豪俠郭靖第六百章 燕王的巨大工程第三百一十二章 完顏阿骨打與大金女真第三百九十一章 臣死罪!第六百八十三章 有道不同,思想有別第三百五十三章 明日就走第三百五十五章 斂財有道第四百一十四章找聖公評理去第四百六十一章 必解此圍第六百五十章 情義是非 西北不平第四百零三章 徐寧,金槍班教師徐寧第五百八十二章 敢跟你嶽爺爺動手 四千八第六百五十二章 誅殺,誅賊,誅心第四百二十六章 沐浴之事,也就不再多敘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仁不義不信第一百五十五章 韓韜,你可知罪第三百四十五章 米真務,快給灑家讓到一旁去 大章第二百三十九章 這般潑辣奇女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再不走就來不及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殿下不必掛懷第四百八十九章 好生伺候第三百八十章 軍令一出,唯有百死第五百一十章斬!斬!斬!第四百一十八章 加官進爵在此一搏第二百五十三章 官人可小心些第四百二十二章這一手差得遠,一般一般第二百四十二章 殺豬的武林盟主郭靖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仁不義不信第四百三十七章 史文恭的後悔第六百二十五章悲哀、悲傷、悲涼、悲慼.第六百三十五章 反賊...反賊...第六百一十一章 且問你以爲此事如何?第一百七十一章 可願隨我去滄州第六百八十七章 互謀人心,殺機暗露第四百三十五章甲兵上萬,容之不得第三百七十二章 哥哥,容我與這廝再打過關於上一章前面冗長之文做一個較爲深度的談論,也回覆一下噴老祝的書友.第一百八十二章 魯達戰索超第六百四十一章 劉氏父子,冠絕天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再見又是戰陣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識好歹青面獸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你是活膩了要找死第四百一十五章 他失了餘杭,便是該死祝大家新春佳節大吉大利!第六百四十八章先等等,容某再想想第四百六十五章 今日便是他的死期第六百三十五章 反賊...反賊...第四百七十九章 已埋第六百七十六章 投筆從戎,軍令爲狀第二十六章 花甲王進悲傷講武第六百七十七章 心有反覆,想留青山第六百八十一章 學拜天子,學堂戒尺第四百八十二章鄭智必然無計可施第一百八十二章 魯達戰索超第六百九十四章 淝水,一擊第一百九十八章 相公說錯了吧第八章 東西之道,女真之悲第一百五十六章 這是西軍吧?第四百二十七章 當了官便不成人樣第四百六十五章 今日便是他的死期第五百七十八章 巡查司與戒尺第六百零五章 天可汗第四十六章看看小種經略有何奇招第六百二十章 流民之軍,焦急之君第三百六十六章 有些事情你沒有想透徹第九十三章 鄭將軍實乃當世第一猛將第五百五十九章 血手人屠魯達第五百二十九章 軍令只出經略府第三百七十二章 哥哥,容我與這廝再打過對於本書土地之事與老祝這麼寫的想法.第六百八十一章 學拜天子,學堂戒尺第二百六十七章 許給你慕容彥達這條命第三百四十三章 上岸便讓宋江開開眼界第一百零六章 妻有孕,夫出征第二百五十五章 宋公明要打祝家莊第二百八十八章 武二薄禮,不成敬意.第四百二十七章 當了官便不成人樣第五百八十六章 燕王開府封賞第三十章 妙計沒有,武藝倒是有一身第六百九十一章 身死止戈,折家有後第六百九十章 殺,殺鄭智,快殺!第一百零二章 李忠好戲賺寨門,鄧龍張狂再訛詐第七章 明日來衙門裡見某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五百七十章 那鄭智要什麼交代?第五百八十章 巧言令色,鮮矣仁第一百三十章 快取地圖來第五十九章 搏命王進襲陸謙第三百三十一章 奈何爲賊第三百九十七章 再不走就來不及了關於上一章前面冗長之文做一個較爲深度的談論,也回覆一下噴老祝的書友.第四百五十三章 婦道長舌,瞎說甚麼第五百七十章 那鄭智要什麼交代?第一百八十九章 鄭智敲打小旋風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檜的悲催第四百一十六章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四百六十九章 止兒夜啼第九十七章 鄧龍擒周通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到大殿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