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你這老貨今年多少歲了?

宴飲接近尾聲,鄭智忽然開口道:“趙兄,聽聞趙兄最近往東京多有走動?”

鄭智其實並不知道趙明誠是不是在東京多有走動,但是卻知道趙明誠過得兩年會到萊州任知州,顯然不可能是平空來的。爲此事,李清照與趙明誠還兩地分居了許久。

趙明誠聞言忽然尷尬一笑,只道:“有些許走動,蔡京如今失了勢,想來朝中也無人再打壓在下了,也就有了些許心思。”

趙明誠話語倒是直白,卻是這些年隱居生活,離開東京久了,似乎對於朝堂一些事情還真不是很清楚。如今人人都知道鄭智是童貫的人,也多靠蔡京幫忙才得了如今權職,卻是這趙明誠並不知曉此事,若是趙明誠也知道,定然不會在鄭智這個蔡京“黨羽”面前說出這番話語。

卻是趙明誠話語一出,左右許多明白其中事情的人面色立馬一變,更有甚者直接擠眉弄眼去提醒趙明誠。

官場向來如此,如今鄭智身上早已打上了蔡京童貫的印記。

鄭智卻是假裝沒有看見這些,開口笑問:“趙兄,聽聞易安居士乃齊州人士?”

趙明誠看得有人擠眉弄眼,大概也知道自己可能說錯話了,卻是不知到底錯在了哪裡,答道:“內子正是齊州人士。”

“甚好,如今齊州正在經略府治下,不若趙兄到齊州當個知府如何?以趙兄之才,當個知府綽綽有餘了。”鄭智說道。如今正是加強轄地掌控的時候,此時許趙明誠一個官職,這趙明誠正值人生低谷的時候,必然心懷感激。趙明誠雖然治學有成,終究也逃不脫文人骨子裡的追求。

趙明誠任萊州,淄州之後,靖康大難,趙明誠正在南京奔喪,李清照一人帶着十五車金石藏品歷經千辛萬苦南下,最終這些金石書冊國寶之物還是毀於一旦。趙明誠不久也病死了。

幾年以後,四五十歲的李清照在杭州又嫁給了一個卑鄙之人張汝舟,張汝舟取一個年老色衰的寡婦,就是想要李清照還保有的一些金石與書冊。李清照不給,便是拳打腳踢,最終李清照上告張汝舟貪贓枉法之事,以宋律例,妻告夫也要坐牢兩年,兩人雙雙入獄,分道揚鑣,李家多有官員奔走,李清照坐牢九天出獄,以後鬱鬱而終。便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此時的趙李夫婦,也是李清照最是幸福的時候,趙死之時,李清照還活了二十六年。從靖康開始,李清照的後半生全部都在悲苦之中。遇見無數小人,便是租住的房東都做了賊人,把李清照最後一點存下來的金石之物也偷盜殆盡。便是李清照對於亡夫的最後一點念想了,於是懸重賞追回,這房東竟然還拿出一小部分來領賞。

一個年老寡婦,悲憤交加,難以言表。

趙明誠聽得鄭智言語,雙眼一亮,連忙答道:“相公,此事可是當真?”

“自然當真,趙兄多才,任職齊州不在話下,至於升遷調動之事,直有某來操辦,便是問趙兄願不願了。”鄭智答道,趙明誠乃太學出身,也是當過官的,此事鄭智操作起來倒是不難,蔡京“黨羽”這個身份此時自然還是好用的。

便是鄭智話語一出,滿座都是驚訝,閒賦十年之人,不過是到滄州來拜會一個素不相識之人,便得了啓用,還是齊州知府,如此好事,衆人心中只想,爲何這麼好的事情爲何不落到自己頭上來。

便是李清照也聞言大喜,李清照本就是齊州人士,家族之地也在齊州,能到齊州爲官,自然有衣錦還鄉的感覺,連忙回頭去看自己的夫君趙明誠。

趙明誠卻是已經起身大拜道:“多謝相公厚恩,在下無以爲報,定當竭盡全力爲相公分憂,把齊州治理好。”

“好,趙兄且回青州收拾家當,待得月餘時間,便到齊州赴任。”鄭智笑道。

如此似乎也改變了兩人命運,特別是改變了這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命運。兵禍之事,鄭智最基本的自信便是可保轄地無憂。

東京汴梁城,趙佶從王黼家中而回,思前想後許久,許多事情已然清晰可見,王黼家隔壁住着樑師成,一個當朝權相,一個內侍大太監,兩人毗鄰而居倒是無妨,卻是家宅都相通。

WWW ●ttkan ●C 〇

再往深處去想,那樑師成最近爲何屢屢攻訐蔡京,爲何朝童貫所說之語,第二天王黼就一模一樣又說了一遍。其中事情,已然一目瞭然。

趙佶落座案几之後,竟然自己提筆在錦帛之上寫起了聖旨,以前從來都是趙佶口述即可,聖諭之事皆有門下省官員來操弄。

寫得一半,樑師成興沖沖走了進來,稟道:“陛下,王黼差人送來了一株玉芝,說是剛剛採摘下來的,要不要吩咐御膳房今夜把玉芝料理了?”

趙佶筆下不停,口中卻道:“你這老貨今年多少歲了?”

樑師成聞言一愣,忙答道:“回稟陛下,奴今年六十有五。”

趙佶此時才放下筆,開口說道:“既然六十有五了,便回家中養老去吧,你有這檢校太傅的俸祿,城中也有大宅,養老已然足夠。今夜便收拾東西回去吧。”

樑師成大驚失色,連忙拜倒說道:“陛下,老奴惶恐,自小入宮,兢兢業業,還請陛下恕罪啊!”

趙佶提筆又寫,口中只道:“你不需謝罪,在宮中一輩子伺候人,如今年長了,回家享受幾日被人伺候的日子吧。”

樑師成已然涕淚俱下,又道:“陛下,老奴腿腳還算靈便,還能伺候陛下一些時日,還請陛下。。。。”

便是樑師成話語還未說完,趙佶拿起手中黃色錦帛已經站起身來,口中說道:“那這聖旨拿去加蓋了大印之後一起帶回去,你與王黼家宅相通,也是方便,便把這聖旨帶給王黼吧,也算你爲朕做的最後一件事情。聖旨就不要示於旁人了。”

樑師成聞言,連忙起身去接聖旨,口中千言萬語卻是說不不出來。

待得接過聖旨,瞟得一眼其中文字,瘦金體書:

尚書檯右僕射王黼,爲國爲民,鞠躬盡瘁,治國有功,於民有益,正值壯年,奈何身患重疾,不能事公,請辭國事。國家多事之秋,時值用人之際,朕欲以社稷之重奪個人之情,又有於心不忍,臣工效死於國,亦是朕之悲哀。三思五想,忍痛允之,願卿早日康泰,以再用朝堂。。。。

樑師成還未看完,趙佶已然又道:“走吧,回去享福去吧。”

樑師成心中大駭,今日不僅自己忽然被趕出了宮門,連帶王黼也要丟失了權職,這一切實在來得太快,快帶王黼都沒有一點心理準備。

聖旨之意,便是暗示王黼主動來請辭,暗示也許並不貼切,已經是明示了。聖旨之文,趙佶倒是念及了一些舊情,給王黼留了面子,也是帝王之道,臣工請辭,皇帝按慣例也是要挽留一番的。

趙佶語畢,轉身而走,便是樑師成還有話要說,趙佶已然不想再聽。

樑師成心如亂麻,拿着聖旨卻是並不去加蓋大印,而是狂奔出宮去尋王黼,便是要與王黼商量對策。

卻是這聖旨已下,哪裡還容得兩人還有多少應對之策。

便是此事連童貫蔡京等待都還不知曉。趙佶顯然也是最近對王黼頗爲厭煩,直到見到王黼與樑師成兩人家宅忽然開了一個小門相通,如同一家,此事才徹底爆發。上位之人,最最不能忍受的便是手下之人把自己當傻子忽悠,更何況一個皇帝哪裡能容忍內侍宦官與外官權相如此勾連。

待得王黼大殿之上請辭之時,鄭智已然起身往河間府而去,河間府還聚有幾萬兵馬。种師道已經帶着親兵往西北而去,到得黃河之濱,還有三百萬貫錢糧等候种師道一併帶去秦鳳。

西軍又起,只是如今西軍,再也不復當年雄風。即便种師道帶着巨資而回,打開府庫,收攏馬匹,舉帥旗再招舊部。飢腸轆轆幾年的這些廝殺漢,又哪裡能再回到原來。

西北貧瘠,並非只是說詞,漫天黃土黃沙,又能刨出多少活命的糧食。相對富庶的關中之地,又豈能到得了軍漢手中。

河間府城便是河間城,河間名字的由來便是字面上的意思,河間者,兩河之間也,有水之地必然產糧,也就是相對富庶之地。

河間府往北就是雄州(雄縣),雄州乃遼宋榷場之所在,商榷商榷,商與榷意思相同。榷場也就是商場,雄州也就是遼宋兩國官方認定的貿易之地。

雄州更是遼宋戰爭時候,宋朝主要的軍事大本營之一。河間府自然就是雁門關以東最重要的軍事後勤基地。

北地除了雄州,沿線便是各個邊境小軍州,從西到東,廣信軍、安肅軍、保定軍,信安軍。一個小軍州便代表了一支軍隊,百年前,這些有名號的軍隊皆是百戰精兵,如今早已成了老弱病殘。

再往東就是滄州北地的大小堡寨,直到出海。

第三百三十章 血光之災第二百三十五章 灑家給你打頭陣第五百七十六章 某便無所畏懼第六百七十七章 心有反覆,想留青山第二十一章 哪裡賊人敢在渭洲行兇?第三百八十六章 把這廝拉到路邊砍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聖公第六百三十二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風流浪子燕小乙第二百零四章 狗東西,好大的狗膽第四百三十六章 殺啊!!殺狗官 大章第六百七十四章 女真之困,猛虎爲刀第二百八十七章 那便沒有誤會第五百一十八章 高麗攻略之始第五百三十三章捉拿鄭智家眷第十六章 太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滾一邊去!第六百五十五章 窮途末路,最後的悲哀第六百三十一章 清君之側第二百四十章 你的刀不要了?關於武松殺秦檜的那一段.第六百二十八章死也願意了第二百零四章 狗東西,好大的狗膽第五百一十九章高麗人惡了相公第五十七章 定要與他分個勝負第二百六十九章 手刃不足解恨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到大殿等候第六百七十六章 投筆從戎,軍令爲狀第一百零一章 魯達殺吏救孔目,林沖投店逢門徒第四百三十章 此事是否是有誤會第二百一十一章 米真務,該你了第一百六十章 殺人越貨,小有富餘第五百六十八章 王黼身在何處?第三百一十四章 太尉,你可別被鄭智騙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再見又是戰陣第六百五十七章 戰之勝,兵之爭第五百九十八章 老賊納命來第二十四章 如此不義,以後便不稱兄弟了第四百九十章 凍死老子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兀那羌人哪裡逃第一百零三章 哪裡來的誤會第二百二十八章 野心之始第六百四十章 刻不容緩第五百五十一章 散開一條路,讓他們走第一百七十四章 灑家說你找死第六百零一章 謨葛失與禿別幹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仁不義不信第四百四十一章 張順與阮家兄弟第六章 錢莊匯兌,嚴寒優劣第一百七十四章 灑家說你找死第一百九十五章 諸事皆動第六百六十三章 局勢,變!第一百五十三章 相公海涵!第八章 東西之道,女真之悲第二百四十四章 獨龍崗上祝家大莊第二百七十四章 向前,快向前!第二百九十七章 盧俊義,好個盧俊義第一百七十七章 百戰百勝第四百六十四章 如何入城?第六百二十三章 月色如水,人心不古第八十七章 孫勝超要鬥鄭智第一百八十章 老胡,你老了,回去吧!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二十章 流民之軍,焦急之君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檜的悲催第二百二十一章 快把藥喝了吧第三百八十四章 必許你一個前程發達第二百二十六章 鄭智射雁第三百五十七章 鄭相公的尷尬第六百一十七章 開疆拓土,狗賊第三百六十二章 皇帝趙佶第三百六十二章 皇帝趙佶第二百三十五章 灑家給你打頭陣第六百二十六章 人與人言,對牛彈琴第四百一十一章 何以城門未倒?第一百三十九章 那便同請西夏晉王與舒王同賀第一百七十八章 鄭智的爲難第三百九十一章 臣死罪!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朝一日經略一方第六百五十三章 英雄豪傑終落幕第二百二十六章 鄭智射雁第二百六十三章 那便陪鄭相公捨命第二百九十章 拜謝主人賞賜第四百八十九章 好生伺候第五十四章哥哥什麼時候會作詩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月色如水,人心不古第二十五章 必然幾刀砍死當場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言爲定第五百二十三章 凱兒隨我北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你是活膩了要找死第三十四章 三碗不歸家第五百二十三章 凱兒隨我北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孫立,孫立...孫立第五百二十八章 狗屁不通第七十章 石灰制好酒第二百零二章 鐵蹄之下,整個世界都是臣服第五百七十九章 土地之變、以士爲商第二百九十四章第六百二十六章 人與人言,對牛彈琴第二十章 陸謙老狗,你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