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大禍將至

本來歷史上應該是四月份開始的遼宋之戰,還在二月初,就已然由鄭智發動,耶律大石此時卻還在燕京城中,遼國的軍隊,也還在燕京附近佈防抗金。

歸義城中,守城士卒不過千餘,還是從北地調來支援的,若是平時,百年和平的遼宋邊境,歸義城中只怕連五百人都不足。宋兵集結於河間府,這個消息顯然也早已被遼人知曉。

燕京城內,遼皇耶律延禧已然驚慌失措,儘管金人才剛剛打破中京,離南京還有很遠,中間還有堅城險關,還有長城可扛,還有居庸關這等雄關。還有各地州府十幾萬大軍,還有契丹宗室與貴族準備奮力一搏。

耶律延禧卻還是膽戰心驚,撇下了燕雲十六州,撇下了自己的家族,撇下了自己的子民。帶着少量的心腹,往西入草原而去,只求廣袤的草原能保住自己身家性命。

這個耶律延禧,歷史上與趙佶倒是同病相憐,二人都被金人俘虜了去,二人還同住在一處,互相感謝金人皇恩浩蕩,留得一條小命。在此之前,身爲大宋皇帝的趙佶,還想庇護耶律延禧,派人到草原去找他,許諾耶律延禧到得汴梁,封親王之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着實可笑。

耶律延禧出逃草原,往夾山(內蒙古呼和浩特大青山)而去。走的時候讓自己的堂叔耶律淳守衛南京,任南京留守。

耶律延禧一走,耶律淳已然被耶律大石等人擁護登基,號天賜皇帝。

就在鄭智到達歸義城下之時,耶律淳登基爲帝,耶律大石因爲擁護有功,任遼興軍節度使,南下抗宋!

七千鐵騎,往南狂奔。沿途又歸攏許多州府之兵,國之悲哀,腹背受敵,南北夾擊,耶律大石心中之氣憤,難以言喻。

鄭智自然是知道這個耶律大石要來的,卻也不知耶律大石到底時候時候來。歷史上這個耶律大石從金人大軍之下逃走的時候,不過帶走二百騎,卻是能在中亞建立西遼,橫掃中亞無人能敵,打敗西亞十萬聯軍,塞爾柱帝國也被耶律大石趕得滿山跑,威名之大,見於中亞各國史書之中。

鄭智對於耶律大石有幾分忌憚,所以半夜還在遠遠望着歸義城,拒馬河已過,大軍入得遼國,沒有一個可守的基地,鄭智心中就缺乏一份安全感。

鄭智雖然上陣已有幾年,打過的仗也不少,面對大場面的戰爭,鄭智總願意先把自己放在比較安全的境地之後,再想如何破敵。這也是西軍打仗的傳統,所以鄭智心中對於城池是有執念的。

打下歸義城,鄭智才覺得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即便耶律大石來了,自己守在城中,耶律大石也只能望城興嘆,如此再想破敵之策,進退有據,也不必瞻前顧後。

所以鄭智才急忙騎兵而來,不願意如歷史那般,過得拒馬河就碰到敵人騎兵衝擊,楊可世敗於耶律大石之手,便是剛過拒馬河,就被耶律大石七千鐵騎衝擊,楊可世奮力廝殺,身中十幾箭,靴子裡面都裝滿了血,依舊敗下陣來,險險撿了一條命。

而今鄭智,麾下多是新兵,唯有自己不到三千的西軍騎兵,還有兩千往利騎兵,四千多米氏騎兵。真正對戰,勝負實在難料。只要一敗,便是潰敗千里,這些新兵初上陣就敗北,以後必然再也不堪一用。

“回頭再催,看看裴宣到哪裡了,已然入夜了,大炮如何還沒有運到頭前來。”鄭智不斷派人回頭去催大炮。大道之上,綿延十幾裡地,皆是人馬車架,大規模的戰役,調度問題實在沒有捷徑。

令兵打馬回頭又去催促。李綱上前勸解道:“相公,不需着急,裴左官想來沉穩,必然不會誤了大事,即便今夜不睡覺,也該把大炮運上來。”

冬日行軍,道路積雪被人腳馬蹄一踩踏,必然泥濘不堪,溼滑難走。裴宣負責押運這等重物,車輪不時陷入泥濘之中,幾十人又挖又推,還要填土,速度之慢,顯而易見。

鄭智點了點頭:“明日上午,必然要破此城,此城到手,我等入這燕雲,纔算站穩了腳跟。”

李綱也知道事情輕重,只道:“放心就是,遼人都在北邊,燕雲南方,必然不會有大隊人馬。我等大軍十幾萬在此,遼人必然不敢輕易出擊。”

李綱想法簡單了些,也只因爲李綱並未真上過戰陣。吳用聞言連忙上前來道:“李相公不可小覷遼人,家國淪喪之時,不可小看遼人奮死之心。”

吳用是見過那般慘烈模樣的,不說別人,就說往利人,兩萬男兒,竟然都能消耗在城牆之下,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國破家亡之破釜沉舟,對於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是一樣的,大多數人都是會奮不顧身、死而後已。

鄭智心中瞭然,只道:“伯紀,這幾日,你當開個眼界,學究所說是有道理的。待見遼兵,你當見識一下什麼叫做戰陣。”

李綱聞言,心中並不驚,反倒有些憧憬起來,口中答道:“此番定然要見識見識戰陣,不枉隨大軍出征一番,將來再上戰陣也能真正爲相公多謀。”

歸義城並不很大,在這夜裡燈火通明,城頭上往來的人影,更有無數大呼小叫。

城頭上的呼喊傳到城外,鄭智竟然能聽懂大部分的聲音,能聽懂的自然是漢話,零星也有契丹語。

近兩百年的遼國燕雲,燕雲之民,對於這個大宋國,似乎真沒有多少親近。燕雲屬遼之時,宋還並不存在。甚至連宋之前身的後周都還不存在,更不談篡奪上位的宋了。這叫燕雲漢民如何對宋有多少親近之感。

對於燕雲之民來說,遼也不是洪水猛獸,契丹人對於漢文化的崇拜,從皇帝到貴族,皆是在骨子裡的。對於學習漢人文化,也是不遺餘力。

吾修文物彬彬不異於中華,願世世代代生中國。這些話語都是契丹皇帝親口而說。

這也是遼宋能有百年和平的基礎,遼人開始跟宋人一樣講究仁義道德了,纔是合約有效力的基石所在。華夏之國,歷朝歷代,從來沒有能與遊牧政權簽訂過這般的契約,簽訂過真能保證邊境百年和平的契約,唯有北宋一朝如此。

與其把如今的遼人看做異族,不若把遼人真當作漢人看待。這也是華夷之辨的根本所在。自古以來華夏或者漢人,從來不是以血統來論的,而是統一的文化傳承認同。

從這個角度來說,契丹之國,與漢人無異。此時的女真卻並不一樣,但是後期的金國,顯然也走上了遼國的道路。

這也是華夏文化的魅力之所在。這也是後世中華民族由來的基石。

又得一日,大早而起,軍營之中鼓聲隆隆。

雖然只是千餘人駐守的城池,若是沒有真正快速破城之法,也沒有準備好許多攻城的器械,想要入城,只有拿人命去堆,即便城中只有一千人,堆上十幾倍的人命也是正常。這纔是真正的攻城戰陣。

好在裴宣終於把鄭智的幾十門大炮押送到了城頭之下,徹夜未眠的裴宣,面色凍得發紫,一夜寒風冷冽,比白日不知冷了多少。

鄭智也來不及說幾句犒賞之語,已然坐在臨時的將臺之上,看着列隊的騎兵與步卒,口中大聲喊道:“命令所有士卒,進城之後,不得劫掠,不得擾民!即便是契丹人,奚人之類,也不得侵擾。”

鄭智麾下的老卒,在這些事情上的操守實在不強,所以鄭智特地囑咐一番。令兵上百,四處去傳軍令。

燕雲將來會是鄭智的地盤,燕雲也多是漢民,不比西夏。所以在這些事情上必然要多注意。即便是契丹人,將來契丹國滅,這些人也會是鄭智手下的平民百姓,想要將來統治燕雲無憂,必然要做好這些事情。

這也是歷史上童貫忽略過的事情,郭藥師甚至打進過燕京,卻因屠殺契丹人,遭受到了全城百姓的奮力抵抗,最終敗逃。

鄭智一個現代人,對於這些事情自然多了一份大度與寬容。

炮聲隆隆,攻城開始,城內的士卒對於守城之戰,自然奮勇。不在乎什麼其他,只在保衛家園,一家老小皆在城中,由不得不用命去守。戰爭從來不是仁義道德,漢人自相殘殺的戰爭在歷史中無以計數,仁德從來都不在戰爭之中。

只是這個歸義城在鄭智的大炮面前,太過脆弱,騎兵入得城池,再奮勇的守城之卒,也是回天乏術。

米氏與往利,自然是先鋒。

鄭智也不在將臺多坐,城門一開,已然起身上馬。

東京城中,卻在醞釀着一場大事,對於鄭智而言,大禍將至。

第二百二十章 巷弄狂追西門慶第四百一十章回稟聖公,離城門三百步遠第六百零三章某也活不得多久了第四百零七章 火藥豈能破開城門?第三百五十章 學究此話有理第五百二十九章 軍令只出經略府第五百一十三章 党項三等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跪在地上爬過來說第五百四十一章斬殺鄭智第一百三十三章 老弱皆殺,馬羊遍地第二百三十一章 武二大鬧聚義堂第三百三十九章 聖公第四百一十七章 寶光如來,幸會幸會第三百二十八章 陛下節哀第四百四十五章 師師有了身孕第一百二十一章 鄭智初謀,國戰攻略第四百零四章 河北种師道第一百五十三章 相公海涵!第三十三章你老師沒有教育你要愛護大自然嗎?第四百零八章 聖明之主,蒼天庇佑第三百七十五章 這小二實在張狂第五百二十七章 面如死灰的蔡攸第一百八十三章 夫人有何吩咐第一百三十二章 嘯聚山林江湖亂第四百六十五章 今日便是他的死期第十二章 凌煙閣第三十二章 走走走,進莊吃飯去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籬把酒黃昏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石曹娥第三十六章 當然要多備些禮物第五百四十三章 隨我再戰一陣第四十三章 哥哥,你卻是能忍?第六百六十四章 要死卵朝天,不死萬萬年第四百六十二章 便是要好好清算一番第十九章 勤勞的馮老三第二百三十七章第五十八章 鄭智午後追陸謙第一百一十四章 萬騎來襲第二百零三章 想不想騎馬?第三百一十一章 笑與真誠的粘罕第三百一十八章 便看個你死我活第五百一十四章 冬日暖,戰爭利對於本書土地之事與老祝這麼寫的想法.第五百七十六章 某便無所畏懼第六百零一章 謨葛失與禿別幹第四百六十七章 快把我擡上城頭去第二百三十六章 如今還打殺不得第五百八十二章 敢跟你嶽爺爺動手 四千八第四十一章 徐老五是被人騙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皇帝趙佶第二百七十三章 孫立,孫立...孫立第四百八十五章 就是入大漠第二百零三章 想不想騎馬?第三百七十六章 此地看着就有錢第四百二十二章這一手差得遠,一般一般第二百二十三章 相公,武二來殺第三百六十四章 武人自保第一百一十七章 將爲兵膽兩人傷!第五百九十一章 滿萬女真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良計與過牆體第六百二十一章 莫非有何不妥?第九章 官人,我有眼不識泰山第三百三十七章 別無他法第三十五章 那便辛苦官人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官人莫慌第五百二十五章 把你斬了祭旗第五十一章只隨哥哥去建功立業.第二百六十四章秦明兄弟,快快快..第一百零九章 某不讀書第二百一十二章 來世也是兄弟老祝在奶娃第五百五十九章 血手人屠魯達第四百五十章小子,感覺如何?第二十章 陸謙老狗,你不得好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封西北第五百六十二章這....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公,此乃火藥.老祝拜謝第六百八十五章 小劉有謀,爲國忠心第十六章 太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萬人亦往矣第三百五十一章 魯達,你可別把人打死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好寶刀第五百零九章 寒冬悲慘事,人間盡滄桑第五百二十九章 軍令只出經略府第二百九十章 拜謝主人賞賜第五百一十章斬!斬!斬!第二百零三章 想不想騎馬?第四百七十九章 已埋第二十七章 哥哥,我會證明自己的第六十四章 城門樓子九丈九第七十八章 終於坑來五萬貫第三百四十四章 公明哥哥,快快開門第一百一十章 魯達,你說殺還是不殺?第二百五十一章 晚間回來再聽娘子奏琴第二百二十章 巷弄狂追西門慶第五百五十八章 追封宋王、諡號忠武 四千,感謝Shawn1860萬賞第二十九章 容妾身寬衣第六百八十四章 國家民族,戰端又開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人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