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某便無所畏懼

西北秦州,折可求、劉正彥、楊可世三人剛剛準備好出兵河東(主要是山西)事宜,卻是有一個驚天的消息傳到幾人耳中,便是趙桓登基以及鄭智封王之事。

聽到這個消息,三人皆是相對大笑,楊可世開口說道:“這新君陛下倒是不錯,上來就給鄭相公封了王,看來將是一個聖明之君啊。”

劉正彥也是大笑說道:“哈哈。。。如此鄭相公以後必然穩如泰山,我等該速速派人給他道喜。”

折可求聞言,左右看了看,收了笑意,眉頭一皺,慢慢開口道:“你們不要歡喜,此乃城下之約,東京官家也是被逼無奈,此番鄭相公之事雖然看似妥善了,卻是那東京的官家豈能咽得下這口氣?等到新君坐穩,必有反覆。”

劉正彥聞言,心下一思慮,也是皺起眉頭,隨即雙眼一橫,答道:“那管得那麼多,便是想拿捏鄭相公,哪有那麼簡單,如今封燕王,又封其子爲趙王。燕趙之地,自古龍盤虎踞,鄭相公又是多謀善戰,這世間可還有人能拿捏與他。明日我快馬先走,便去河北親自爲鄭。。。燕王殿下祝賀。便是讓旁人也知曉幾番,我劉正彥向來知恩圖報,燕王殿下於我有恩,我便要報答與他,看看何人還敢反覆。”

折可求聞言一驚,看了看劉正彥,原來知曉劉正彥心中向着鄭智,卻是不知劉正彥如此支持鄭智,龍盤虎踞之語也就罷了,便算是口無遮攔。卻是劉正彥親去河北表達支持,這種毫無餘地的支持,意義已然不一樣。若是這件事情傳到了東京,便也不難猜測東京諸公的看法了。

折可求顯然做不到這種明面上的支持,折可求心中多是一種悶聲發大財的想法,而這劉正彥已然心在河北,而不是在西北。是好是壞,折可求倒是沒有一個什麼考量,卻是折可求心中多少有些覺得不舒服。

楊可世卻是出言問了另外一個問題:“那我等還要不要帶大軍去河東?”

折可求與劉正彥對視一眼,答道:“去,爲何不去,不去我等吃什麼?此番小劉相公先去河北,便把我等在西夏收攏的一些財物多帶些去,也算一點心意。”

折可求心中已然生惡,如今這河東之行,已經並不是爲了迎合趙佶了。而是折可求壓根就不願意讓麾下士卒卸甲。如今東京妥協了鄭智,更讓折可求對東京少了幾分忌憚,便是要保住麾下這些能戰之卒。所以河東之行,豈能不去?

兔子不吃窩邊草,不能在西北搶,把便是河東搶。這一趟搶了回來,西軍一兩年的糧餉必然不在話下。

劉正彥聞言接道:“極好,燕王開府,便要隆重一些,不能丟了我西軍的臉面。”

鄭智已然入了滄州,大戰而回,軍將大多思家心切,鄭智亦然。

滄州不比其他地方,只要聞得大軍路過,官道之上便會擠滿了人羣,十里八鄉的民衆皆往官道趕來。

此番鄭智封王的消息,比正常行軍的速度快了許多,早已傳遍了河北,一戰滅遼,一門二王。這種事情古往今來也是少見,這位鄭相公,這位燕王殿下,便是猶如戰神一般。

河北其他地方還多有戒嚴之事,多少也聽說了一些鄭智謀反的風言風語。而今這滄州卻是不同,唯有這位鄭相公軍陣無敵之威名,唯有這位鄭相公一戰封王之喜悅,還有爲同族子弟出征凱旋的欣喜。

一個老漢看着路過的大軍,忽然跪拜在地,口中大呼:“拜見大王!”

旁邊一箇中年人也連忙跪拜而下,口中提醒道:“父親,大王是老古的稱謂,便該稱爲燕王殿下。”

從春秋起,大王本是一國之王,遼人本還有這般叫法,卻是到得如今,便是遼人也不這麼叫了。反倒是那些佔山爲王的山賊土匪繼承了這麼個稱呼。

老漢聞言,又是大喊:“拜見燕王殿下。”

中年人也是跟着喊出:“拜見燕王殿下。”

左右衆多百姓,看得也是新奇,有樣學樣,也跪滿一地,拜見燕王殿下。

鄭智忽然看得這般場景,便是也未預料,心中自是高興不已,擡手左右示意。

“合該免禮。”种師中輕聲提醒一句。

鄭智聽得提醒,忙道:“諸位老鄉免禮,免禮。”

鄭智免禮之聲,便是這般沿路說個不停。整齊隊列裡的士卒們也是大笑不止。

最先拜見的老漢爬了起來,便在一列一列的鐵甲士卒之中尋找,擡眼看個不停,身邊的中年兒子也是幫着尋找。

天遂人意,兩人還沒找到要找的人,卻是那人先發現了這兩人,遠遠便大喊:“父親,大哥,我在這。”

兩人隨着聲音往後看去,便是見到最外頭隊列上的一個少年人,卻是這少年也不敢亂動,只是微微探出頭,口中又道:“這裡,這裡。”

老漢轉眼大笑,卻是立馬又哭了出來,口中說道:“我的好幺兒。。。”

老漢連忙上前幾步,卻是又被大兒拉住了,只聽大兒說道:“父親,可不得打擾了大軍行路,待得入了清池之後,幺弟就會回來了。”

老漢自然止住了腳步,看着自己兒子慢慢走了過來。

走過來的少年一臉興奮,口中大喊:“父親,孩兒立了功呢,殺敵三個,虞侯的功勞簿裡都記着呢。”

“好,好,好。。。好幺兒。。。”老漢也不知說得什麼,只是一個勁說好。

卻是這兩句對話,少年已然走了過去,回頭又是大喊:“父親,我家燕王殿下回去有賞的,三十貫多,還有兩百多斤糧,都給你,都帶回來孝敬你。聽說還要分地,地都給大哥二哥種。等我回來啊,等我回來吃酒。”

聲音漸行漸遠,少年也不敢再把頭偏向後面來看,軍中紀律嚴格,卻是就這麼走過去了。

老漢看着自己兒子就這麼走了過去,笑中帶淚,還想往前根着走,卻是左右都是村裡來的相親,也走不得幾步,只得停下來用滿是補丁的袖口擦了擦臉上的淚水,口中直道:“好幺兒,好幺兒。”

身旁的中年人卻是一臉欣慰的笑,口中只道:“父親平日裡多打罵,我便說小弟將來會有出息的,頭前父親還不信。。。”

“有出息,有出息,也是燕王殿下好,燕王殿下戰無不勝,所以幺兒有出息了。”老漢慢慢退出路邊,把位子讓給村裡其他鄉親,村裡這一回出去當兵的浪蕩子,便是幾十個之多,而今幾乎都凱旋而歸。

類似對話,便是這一段路上,此起彼伏。更有許多少年人跟着大軍一直往前走,一直往清池城走去。

隊列中許多漢子也把胸膛挺得更是筆直,不時偷偷往路邊望上眼,見得村中還有少年人在一旁跟隨,臉上笑意更甚,昂首挺胸,神氣十足。

大軍入得清池城外軍營,各歸部曲。

祝龍與朱武卻是開始忙碌非常。朱武身邊幾百個虞侯擠作一團。而祝龍卻是直奔城中而去,城內的府庫大開,一輛一輛的車架在府庫與軍營之間來來往往。

种師中隨着鄭智慢慢打馬入城,口中笑道:“燕王倒是大手筆啊,怕是這大宋朝也是獨一號了。”

鄭智笑道:“命便是最值錢的,兒郎們隨某出征,僥倖而歸,豈能慢待。錢糧是小,人心是大。只要兒郎們心中火熱,某便無所畏懼。”

种師中點了點頭道:“唉。。。可惜當年在延安府之時,經略府過於拮据了些,不然當也是這般封賞的景象。”

鄭智看出了种師中心中有些愧疚,便道:“相公不需慚愧,西軍之中,漢子們的待遇也是不差的。差便差在東京的官家要卸下這些漢子們的甲冑。”

种師中與种師道在這個問題上顯然是一樣的感受,當看到賣命的漢子最後竟然衣衫襤褸,唯有愧疚。只道:“大宋滿地都是錢糧,卻獨獨不給軍漢。當真不知是何道理。”

鄭智聞言,心中也有感,只道:“此番如此封賞,也並非真是錢糧寬裕,而是某要這些軍漢回家之後,能受人羨慕,被人敬重。廝殺漢,拿命搏,何以能虧待,封賞再豐厚,也是應當。”

种師中聞言點了點頭,臉上堅定,只道:“便是應當!”

軍營之外,擠滿了沿路跟來的百姓,其中多是少年人,圍在高高的柵欄之外,不斷向軍營裡面觀瞧。

身邊車馬不斷,皆往大營門口而入。不是有車架縫隙裡漏出一些稻穀麥粒,少年人便趴在地上一顆一顆撿起來,捨不得浪費一顆。這些糧食,也是這些撿拾之人經年忙碌一顆一顆種出來的。

中國人自古如此生存,這片土地賦予的,從來不敢辜負。華夏的百姓,便是世界上最好的百姓。

晚些時候,這些少年依舊在軍營之外不散去,軍營之內,有他們的兄弟好友發小,甚至有他們的父親。

許久之後,軍營之內飄起了酒肉的香味。饞得飢腸轆轆的少年們不斷的嚥着口水。

隨之也有無數的鐵甲軍漢挎着腰刀從各處營帳走了出來,手中端着酒肉吃食,沿着柵欄不斷尋找。

軍漢們夜裡不準出營門,卻是也不會忘記這些營外跟着自己來的人。

一個軍漢尋到了自己的弟弟,連忙把手中的酒肉從木牆的縫隙之中遞了出來。

少年接過酒肉便是大快朵頤,營內的照明篝火照得這少年滿臉是笑。

軍漢看得自己弟弟吃得開心,笑道:“慢些吃,別噎着了。酒一定要小口喝,此酒乃我家殿下釀造了,世間第一烈酒,喝下去如火燒一般。”

少年聞言,卻是放下了手中的肉塊,拿起酒囊,便嚐了一口,隨即連連咳嗽兩聲,只道:“大哥,頭前你來當兵,我還覺得你是無路可走無處可去了,要知如此,我便也隨你一起來了。”

“哈哈。。。便是我自己也未想到,燕王愛兵如子呢。不過這戰陣非比尋常,家中就你我兩子,你便還是在家中贍養父母吧,此番糧食已經發了一百斤,明早應該會發錢,也該有十幾貫。你明天先帶回去一些,我這應該還需幾日才能離營探親,回去了再與你吃酒。”這軍漢此番見識了戰陣,便是更知道戰陣血腥,家中只有兩兄弟,總要留一個。

“大哥,何以你去得戰陣,我便去不得。若是燕王殿下再招兵馬,我便也來報名。”少年心中大概也未多想,便看手中的酒肉,已然是難以抵抗的誘惑了。

“你還小呢,且不多想,過得兩年再談此事。軍中多傳,說此番會賞田地,應該是真。若是賞了田地,田地也要人照顧。”軍漢又道,心中便是不願意家中兄弟二人都上戰陣。

少年人吃着酒肉,卻是並不答話,只是擡頭笑着看了看自己大哥,把一個盤子遞了進去,把剩下的半塊肉放進了懷中。把酒囊蓋好,系在了腰間,隨即才又開始吃着一個麪餅。

然後才道:“這酒肉也帶回去給父親嘗一下。”

軍漢聞言一笑:“哈哈。。。多的是,你只管吃就是,等明日發了賞錢,你便入城裡去多買一些帶回去。”

“留着明天回去的路上吃。”少年憨憨一笑,隨即又想起了什麼:“大哥,你把吃的都給我了,回去可還有得吃?”

“有的有的,今夜殿下犒賞全軍,便是吃喝管夠,營帳裡多的是。”軍漢也笑得極爲開心。

鄭智已然到得經略府門前,下得馬來,便要入內。

李綱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連忙追上幾步,問道:“殿下,那帝姬還在城外營中呢?”

鄭智聞言腳步一停,歸家心切,卻是把這件事給忘了,忙道:“快在城中安排處宅院,先讓她住在那裡,派一都人馬守衛着。”

李綱聞言,又道:“那。。。此事。。。”

鄭智擺了擺手道:“便先如此,先把該忙的事情都忙完再說。”

李綱也不再多問,轉頭便去安排。

第二百五十六章 養不活!第十九章 官人真是...高明第五百四十一章斬殺鄭智第一百三十四章 舒王殿下,同去觀戰纔是第八十九章 驚現党項騎兵第四百一十六章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六百八十三章 有道不同,思想有別第一百七十一章 可願隨我去滄州第二百零五章 相公,柴進去了鄆州第四十七章面前何人?第四百四十八章你這老貨今年多少歲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陛下,鄭智謀反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將爲兵膽兩人傷!祝大家新春佳節大吉大利!第六百七十章 史進靈光乍現,高麗求生得活第三百零一章 雙鞭呼延灼第六百一十一章 且問你以爲此事如何?第五百三十五章 直娘賊 感謝J.Tang萬賞!第六百七十五章 蒼天有眼,關外之地第三百八十九章 魯將軍性情中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願世世代代生在中國第一百七十八章 鄭智的爲難第五百零九章 寒冬悲慘事,人間盡滄桑第五百六十三章 以直報怨第三百四十五章 米真務,快給灑家讓到一旁去 大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魏武第六百三十七章 爭奪,膽小,黃袍加身第五十七章 定要與他分個勝負第二百六十五章 陣前拖秦明第三百二十七章 當真小瞧了這些賊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且問你以爲此事如何?第五百六十章忠心如你,世間少有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世代種家第三百三十四章 我便成全你第四百九十九章文輸一籌,情輸一籌第十一章第二百二十九章 該是起刀兵的時候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豈能有二君第四百三十三章 嶽爺爺第一百七十六章 多保重第六百四十三章 魏武第六百一十五章 可喜可賀,普天同慶第十四章 鄭二爺與打勝仗第四百三十六章 殺啊!!殺狗官 大章第四百二十七章 當了官便不成人樣第六百八十五章 小劉有謀,爲國忠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人更厲害第六十二章白丁之輩,口出狂言.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炮之野望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良計與過牆體第三十九章 走!第二百三十八章 獨龍崗在何處第三百八十六章 把這廝拉到路邊砍了第三百七十章 三萬七千餘畝第一百六十九章 鄭將軍的滄州苦寒地第四百三十六章 殺啊!!殺狗官 大章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仁不義不信第三百二十二章 算你走運第十章 叢林慘烈,軍將之心第三百零四章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知鄭相公如何處置梁山衆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文人提刀鋒第二百六十三章 那便陪鄭相公捨命第五百零二章 奴家願意去的第七十章 石灰制好酒第四百六十五章 今日便是他的死期第一百八十八章 滄州柴家莊第三百四十七章 梁山終第五百零五章 鄭智,你是何意?第三百八十八章 快快帶兵去追第二百九十二章 吳用入了滄州第九章 官人,我有眼不識泰山第五百四十章列好戰陣,不要亂跑第九十章 卑職敢戰敢勝,相公敢觀戰否?第五百四十八章 蔡太師親臨第五百八十三章何不食肉糜第一百五十一章 事起京兆府第六百零七章 李綱,出來給個交代第三百九十六章 竟然不知逃跑第六百六十二章 十萬火急,大同大同第十六章 渭洲倒是出了一個不凡的人物第二百四十三章 買糧第二百三十六章 如今還打殺不得第五百零八章 確認無誤第四十八章官人,王教頭不見了第三百三十六章只求一死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死的阿骨打,後悔到東京第二百二十一章 快把藥喝了吧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百零四章 動員全國第九十一章 史大郎犯險救魯達,鄭智鐵槍再衝陣第六十四章 城門樓子九丈九第一百一十八章 灑家的馬在哪裡?第二百五十八章 老相公有福第七十章 石灰制好酒第三百六十五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百七十三章 何人找死?第六百六十一章 江南好,西北爭第四百四十四章 兀那羌人哪裡逃第三百七十五章 這小二實在張狂